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抗日游击战研究

2014-04-02李东朗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李东朗

【摘要】对中共抗日游击战的地位和作用,过去曾有比较广泛的研究,但在近年有关抗日战争史的研究和评论中,出现对其忽略、甚至低估的现象,因此就形成了如何认识和评价中共抗日游击战的问题;另外,关于中共抗日游击战方针的内涵、演变及其原因,该方针与国民党的关系等,还存在值得深入研究的空间。有鉴于此,本文围绕这些问题,尝试进行一些学理上的探讨。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抗日游击战;敌后战场;历史地位和作用

【中图分类号】D2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0351(2014)02—0089—09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在敌强我弱、力量十分悬殊的情况下进行的,如何在这种情势下达到消灭和削弱敌人、保存并发展自己,坚持并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关系中国抗日战争前途和中华民族命运的关键问题,是一个考验智慧、能力和意志的巨大难题。具体到中国共产党,遇到的困难就更多。在抗战爆发之初,中共只有几万军队,装备极其简陋,又是深入到日军占领区——周遭都是敌人的境况中战斗,敌人之强悍、环境之险恶、条件之艰苦、物资之匮乏、斗争之复杂和激烈,是远超红军时期的,也是抗战时期中国其他军队不曾遇到的。但就是在这样情势下,中国共产党人运用游击战争方针破解了这个如何抗战的重大难题,通过游击战争开辟一个广大的敌后战场,长期抗击和消耗日军,并在游击战争中坚持下来、获得巨大发展。被共产党人发挥得淋漓尽致的游击战,牵制、消耗和消灭了庞大的日军,破坏了它的战略计划,敌后战场成为致其于死命的主要战场之一。敌后游击战争是中国抗日战争独特的风景线,它是人类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是中共中央正确的战略决策、中国共产党人高昂革命精神的结晶,其对中国抗日战争的进行和胜利,作用巨大。美国军事评论家威尔纳1945年的评论,颇能说明当时世界对中国共产党敌后战场的认识:中国充满了游击队,“没有一个地方的游击战能够担当游击战在中国将要而且能够担负的战略任务”。[1]

全国抗战爆发后,中共中央提出了独立自主山地游击战的作战方针。1937年8月1日,毛泽东和张闻天致电时在陕西云阳出席红军前敌总指挥部召开的红军高级干部会议的周恩来等,向会议指出:依据当前敌我情况,红军抗日的作战原则是,“在整个战略方针下执行独立自主的分散作战的游击战争,而不是阵地战,也不是集中作战,因此不能在战役战术上受束缚。只有如此才能发挥红军特长,给日寇以相当打击”。[2]8,①8月4日,中共中央在向国民政府提交的对整个国防问题的建议中,又具体提出了红军担负游击战的意见:“正规战与游击战相配合。游击战以红军与其他适宜部队及人民武装担任之,在整个战略部署下,给与独立自主的指挥权。”“担任游击战之部队,依地形条件及战况之发展,适当使用其兵力。为适应游击战性质,原则上应分开使用,而不是集中使用。”8月18日,中共中央在关于与国民党谈判的训令中,明确提出:“红军充任战略的游击支队”,“在总的战略方针下,执行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发挥红军特长”。

与此同时,毛泽东在中共党内反复阐述了这个方针。8月9日,他在中共中央召集的各单位负责人参加的会议上指出:红军应当实行独立自主的指挥与分散的游击战争。必须保持独立自主的指挥,才能发挥红军的长处,集团作战是不行的。10日,又指示红军驻山西办事处的彭雪枫,应向各方面着重说明红军“只宜于在总的战略下进行独立自主的指挥,不宜于以战役战术上的集中指挥去束缚它,致失去其长处”。8月17日,就与阎锡山商议红军开赴山西抗日问题,给朱德、周恩来、叶剑英的电报中,指出红军“在独立自主的指挥与游击战山地战原则下受阎百川(阎锡山字“百川”——引者注)节制,速通知阎”。②

8月22日,在陕北洛川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在所作军事问题的报告中,关于红军的基本任务,他提出了五条:“(一)创造根据地;(二)钳制与消灭敌人;(三)配合友军作战(战略支援任务);(四)保存与扩大红军;(五)争取民族革命战争领导权。”并且说明:前四条是要实现的,后一条是要争取的。他着重谈了红军的战略方针:“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争(包括有利条件下消灭敌人兵团与在平原发展游击战争,但着重于山地)”。这种独立自主是在统一战略下的“相对的独立自主”。游击战争的作战原则是:“分散以发动群众,集中以消灭敌人,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3]463

随后,毛泽东进一步阐述了“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争”方针的内涵:(一)依照情况使用兵力的自由;(二)红军有发动群众、创造根据地、组织义勇军之自由,地方政权与邻近友军不得干涉;(三)南京只作战略规定,红军有执行此战略之一切自由;(四)坚持依傍山地与不打硬仗的原则。[4]11他的这一解释,将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战略方针具体化了。

其后,根据战争形势的发展,中共不断发展完善独立自主游击战的方针。显著点有二:

一是突破“山地”的地域范围。最初提出这一方针时,突出的是“山地游击战”,这是因为主要战场是山西省。山西是八路军对日作战的前线,八路军要坚持持久抗战,首先必须充分利用山西的有利地形条件,用游击战争控制山西,建立根据地,站稳脚跟,以此为依托逐步向外发展。在能够有效控制山西之前,八路军不宜于也没有足够力量向平原地区发展。其次,山西是日军华北作战的中央线,也是中国抗战的重要战场。八路军出师抗战,首先面临的是如何配合山西国民党正面战场粉碎日军进攻,保住山西,屏障河北平原,阻止日军南侵。这就决定了当时中共中央在关于华北抗战的战略思考中,只能把如何以山西为中心开辟抗日游击战争根据地作为主要课题。因此,“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中强调了游击战“着重于山地“的内容。但对于在平原地区发展游击战争,中共中央实际上已经有所考虑,早在洛川会议上,毛泽东就提到过“在平原发展游击战争”的问题。1937年9月25日,毛泽东在给周恩来等的电报中又指出:“整个华北工作,应以游击战争为唯一方向。”“要设想在敌整个占领华北后,我们能坚持广泛有力的游击战争。”[2]24游击战的部署范围突破山西地域,遍及整个华北地区,则游击战术的运用也就一定要突破“山地”的特殊地理了。从1938年起,根据抗日作战的经验和发展抗日斗争的战略需要,中共中央开始重点筹划如何在华北广大平原地区进一步发展游击战问题。这年初,毛泽东根据晋察冀军区关于冀中平原敌情的报告,指示该军区,要设法在平汉路和津浦路之间的河北、山东平原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根据地。2月15日,毛泽东在给朱德等的电报中,指示115师分三步向河北、山东等地进军。4月21日,中共中央正式发出了发展平原游击战争的指示:“党与八路军部队在河北、山东平原地区,应坚决采取尽量广泛发展游击战争的方针,尽量发动最广大的群众走上公开的武装抗日斗争”。“应即在河北、山东平原划分若干游击军区,并在各区成立游击司令部,有计划地有系统地去普遍发展游击战争”。[5]217

二是关于打运动战的问题。洛川会议上,毛泽东在阐述独立自主山地游击战方针时,已经关注到运动战的问题,所以该方针“包括有利条件下消灭敌人兵团”,即包含运动战的内容,但在当时强调的是“游击战”。八路军在山西的抗日实践,丰富了毛泽东的战略思想。他根据平型关战斗的经验,在1937年9月29日进一步提出八路军的作战方针:“根本方针是争取群众,组织群众游击队。在这个总方针下,实行有条件的集中作战。”[2]26不久,他将之概括为“独立自主的游击战和运动战”。[6]3791938年5月,在总结华北10个月的抗战后,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将中共抗日武装的作战方针概括为:“基本的是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6]500

无疑,中共中央关于抗日游击战方针的这些完善,与抗战爆发之时相比,表述更全面,认识更深入,更适应中共敌后抗日斗争的实际。

中共中央提出和强调其抗日武装执行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是基于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敌、我、友三方面的实际情况,为贯彻执行党的全面抗战路线而提出的。

第一,可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中共领导的抗日力量的作用。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经过长期革命战争特别是长征和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考验,政治素质好,但数量太少(全国抗战之初,八路军和新四军共约五六万人),武器装备很差。而迎战的是庞大的、装备精良的日本侵略军,是一个具有先进武器装备的凶恶的敌人。如果以自己的单薄力量和劣势装备与强大的敌人正面对垒,即使全部集中起来打正规战,也不可能对日本侵略军构成很大的威胁,反而会严重削弱自己,从而严重地影响中国的抗日战争,甚至使之难以坚持下去。而中国抗日战争的现实是:日本侵略军恃强侵占了中国许多地方,兵力不敷,只能占据城市和交通线(即通常说的“点”和“线”),广大的日本占领区(即沦陷区)有开展游击战争的条件;恰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具有长期游击战争的经验,擅长游击战,在敌后游击战中大有用武之地。因此,正如毛泽东指出的:只有实行游击战的方针,“才能发挥红军的特长,给日寇相当打击”,中共武装力量“只宜于在总的战略下进行独立自主的指挥,不宜于以战役战术上的集中指挥去束缚它,致失去其长处”。也就是说,实行游击战的方针,是以己之长击敌之短,是充分发挥中共抗日武装力量作用,有效打击和消耗日军、推进中国抗日战争不断发展的正确战略战术。

第二,实现坚持全国抗战和实行全面抗战路线的主要途径。中国的抗日战争由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构成,两个战场互相配合、互相依存。国民党军是中共抗日武装的友军,它担负正面战场的作战,虽然国民党军拥有200余万,广大将士充满抗战爱国热情,但装备和训练差,内部问题很多,作战能力不强。因此,在正面战场抗日斗争过程中,中共抗日武装需要很好地配合它,而如前所述,敌后游击战争恰是中共抗日武装配合正面战场的主要的、得力的和有效的方式。

尤其是,中国抗日战争的坚持、发展和胜利,必须发挥中国具有的潜在的优势。而中国抗日战争的最大的、潜在的优势,就是动员和组织全国人民,举全国之力进行这场民族解放战争,在人民战争的过程中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此即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的基本点。而“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恰是在第二次国共合作历史条件下,中共发挥人民军队政治优势和军事优势的最好的作战形式,也是把全面开展联系群众工作付诸实施的重要途径。中共游击战的要诀之一,就是游击队“纪律好,且善于做群众工作,能与人民打成一片,随时随地能得到群众之掩护与帮助。”[7]44“没有群众基础的游击战是不能长期存在的”。[8]161通过游击战打击日本侵略军,掩护人民群众,能够兴奋人民群众的抗日斗志,增进人民群众对中共抗日主张的认识和对抗日游击队的亲近感,从而达到动员和团结人民群众,和人民群众紧密结合在一起,军民协力抗日的局面。事实上,敌后战场就是这样开辟的和发展的,活跃在敌后的中共抗日力量,通过大规模的、普遍的游击战,广泛地、深入地把人民群众动员和组织起来,实行军民结合、军政统一,创造和建设抗日根据地,壮大抗日力量,从而坚持敌后抗战,发展敌后抗战,使敌后抗日战场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之一和最活跃的战场。敌后抗日根据地波澜壮阔的、全民积极参加抗日斗争,是贯彻执行中共全面抗战路线的结果,其中游击战争的作用是十分凸显的。

抗日战争的历史已经证明,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持久抗战的唯一正确的方针。

第三,有效开展抗日游击战的需要和恰当处理国共合作关系的重要方式。前述毛泽东游击战争的作战原则也即是说,游击战争必须是视情况而动,要灵活机动,因此必须赋予其自由活动的便利,否则不但难有打击敌人的好的战果,而且保存自己甚至自身生存也是问题。从实行游击战争的战术角度去考量,必须是“独立自主”的,因为这是有效开展抗日游击战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当时虽然实现了国共合作,但国共合作之间的许多问题没有解决,国共在抗日的政治、军事战略等方面的分歧很多,这些问题都牵涉中国抗日大局,需要正确对待。而“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的方针,既包含在政治上坚持中共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也包含中共武装在作战中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行动与自主指挥,特别是确定了国共军队分担不同的抗日任务。如此一来,中共抗日武装实行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在敌后开展抗日斗争,就可以避免与国民党军队在作战中的一些矛盾,有利于中国的抗日大局,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维护(虽然抗战相持阶段国共矛盾丛生,但还是应该看到两个战场的互相配合作用,还是应该看到双方军队分处不同战场、承担不同抗日任务对避免矛盾的作用)。

第四,针对中共抗日武装的实力状况特别是武器装备的实际情况的选择。中共抗日武装的装备很差,“八路军开赴抗日前线时,过黄河东进的3万多部队只有1万多支枪,一些战士还扛着长矛,而每支枪平均又只有30发子弹。”[9]195和八路军比较,经历三年游击战争的新四军的装备就更差。正因如此,八路军开赴山西抗日前线后连续进行的平型关伏击战、雁门关伏击战、夜袭阳明堡机场和长生口、马山村、七亘村、黄崖底、广阳、户封村伏击战等,新四军在长江南北的一系列作战,都有一个共同点:近距离接触敌人,在一阵射击和手榴弹袭击后,迅速冲入敌人之中,展开肉搏,消灭敌人。八路军、新四军之所以反复使用这种战术,就是由其极差的装备决定的。这种严重短缺的武器和装备,根本无法进行正面的防御和进攻作战,只能利用地形地貌,从侧面或后方突袭的方式打击敌人。所谓伏击战,实际上就是游击战。而这种武器弹药严重短缺的情况,并非只存在于抗战初期,而是一直存在、长期困扰着中共武装,制约着八路军、新四军的作战的。朱德1945年就此指出:“几年来在解放区战场,我们最困难的,是部队装备和各种军用器材问题。”[10]172八路军、新四军的枪械、弹药的主要来源,一是战场缴获(由于日军极为凶悍,即使被包围也往往会顽抗到最后一枪一弹,只有打伪军时缴枪缴子弹才多一些),二是兴建的一些兵工厂的生产(子弹主要是靠拾回的弹壳复装,其质量很差,只有手榴弹、地雷能依靠自产保障),但远远不能满足需要。而游击战是“在不固定的战线上,进行袭击、扰击、截击和破坏的战斗,以达到吸引、牵制、分散、迷惑、迟滞、扰乱、疲惫、削弱和打击敌人的目的。”[11]107对于严重武器短缺的中共武装,因此只好选择游击战这种最佳的作战方式。朱德对此有非常清楚的说明:“我们用兵的主张,可概括为:有什么枪打什么仗,对什么敌人打什么仗,在什么时间地点打什么时间地点的仗。第一句话是根据部队武器装备,第二句话是根据敌情,第三句话是根据时间地形各种条件,这就是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的用兵新法。这几句话有很深的意义,古今中外,不知有若干军事家在这里栽过筋斗的。……当我们由内战进入抗战时,面对着的敌人是日本军队,我们便不固执内战的经验,而是加以必要的改变和提高,充分研究敌情来下决心,来决定战法。”[10]168

需要强调的是,中共中央提出的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的作战方针,当时得到了国民党的同意。1937年8月中旬,应国民党之邀,在南京参加国防会议的周恩来、朱德、叶剑英,根据中共中央8月18日的训令,与蒋介石、何应钦、白崇禧、黄绍竑等反复商谈八路军的作战方针,他们最终同意八路军充任战略游击支队,执行侧面战,担任扰乱和钳制敌人并消灭一部的任务。[12]377

时任国民党第二战区司令长官的阎锡山也赞赏中共的游击战术。此时,在山西担负联络工作的彭雪枫在给中共中央的报告中说:“阎向我密谈,将来津浦败退、平汉败退、甚至晋军败退,八路军是否南下或采取适当战略?继称,我不赞成南渡黄河之议,特请转述毛朱彭三先生,万一上述不利形势到来时,以八路军会合晋绥一个集团军在五台山脉周围建立根据地。五台山纵横二百里,周围六百里,共二十六个口子,民众二十余万,配合晋绥及八路(军)其他部分定可与敌周旋,那时则请中央军守太原及太行山脉,我们则以主力位于五台山。因该山形势复杂,如光有三五百土匪入山,即增加许多麻烦。如毛、朱先生同意,希及早告我,以便预先存买粮食、衣服、弹药之种种准备。言下态度颇为郑重诚恳。”[13]42-43因此,该年9月中旬,周恩来和阎锡山就八路军在山西作战的商谈非常顺利,双方商定:“(—)红军独立自主地进行游击运动战,以太行山脉及太行山北端为根据地。(二)察省境由我、阎做晋北绥远合作”。[14]149月22日,双方进一步就八路军在山西开展游击战争和作战区域商定:八路军在山西开展游击战争,在兵力使用上他们不加干涉;至于游击的区域,在山西境内要同阎锡山商量,但在敌占区可自行作主。正因如此,所以1937年10月毛泽东向八路军将领解释说:此方针在京与蒋(介石)、何(应钦)决定,周(恩来)、彭(德怀)又在晋与阎(锡山)当面决定,基本不应动摇此方针。[2]31

华北沦陷后,蒋介石同意八路军在敌后打游击战。1945年周恩来就此指出:“武汉时期,他答应要我们到华北、山东去发展游击战争。徐向前同志带一一五师到山东去,还得到了他的同意。”[15]198

中共抗日游击战方针,一经实行就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八路军开赴山西抗日前线后,迅速于9月25日取得平型关大捷,消灭日军1000余人,这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获得的第一个大胜仗,因此轰动国内外。蒋介石曾就此两次致电朱德、彭德怀嘉奖,称赞说:“有日一战,歼寇如麻,足证官兵用命,指挥得宜。捷报南来,良深嘉慰,尚希益励所部,继续努力,是为至盼。”“接诵捷报无任欣慰,着即传谕嘉奖。”[16]继而,在配合忻口会战的过程中,八路军连续取得雁门关伏击战、夜袭阳明堡机场和长生口、马山村、七亘村、黄崖底、广阳、户封村伏击战的胜利。八路军作战100余次,歼灭日军11万余人,毁伤敌机20余架,击毁敌汽车、坦克、装甲车400余辆,有力地支援了正面作战的国民党军。率部参加忻口会战的国民党军长何柱国在致蒋介石的密电中称:“窃以晋北方面中路突入之敌已受挫折,我林(彪)师在广灵、灵丘、平型关、沙河镇等处将敌背后截断,宁武、朔县、岱岳及其以北地区有贺(龙)师之宋(时轮)支队及职军屡次迂回截击,敌人已大感恐慌。”[17]563蒋介石也对八路军的游击战赞誉有加,在10月22日给何柱国的复电中说:“所见极是,八路军已发挥机动效能”。[18]563他致电朱德、彭德怀:“贵部林师及张旅,屡建奇功,强寇迭遭重创,深堪嘉慰。”③何应钦日后在“1937年对日作战的总结”中,写道:忻口战役中,“我朱德部在敌后方袭击,迭次与敌重创。”[19]12

1937年11月8日,太原失守,国民党军向晋南、晋西撤退,其在华北的正规作战结束。毛泽东立即指示八路军:“发挥进一步的独立自主原则,坚持华北游击战争,同日寇力争山西全省的大多数乡村,使之化为游击根据地”,从而“克服危机,实现全面抗战之新局面”。并具体指示:“应在统一战线基本原则下,放手发动群众,废除苛杂,减租减息,收编溃军,购买枪支,筹集军饷,实行自给,扩大部队,打击汉奸,谅纳左翼,进一步发挥独立自主精神”,“准备坚持长期的游击战争为宜。”[2]36,38,[20]710八路军根据毛泽东的战略部署,转入敌后,发动群众,大规模的敌后游击战争由此而兴。八路军115师一部迅速开辟了晋察冀根据地,至1938年1月晋察冀行政委员会成立,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建立的第一个抗日民主政权。随后,八路军相继建立晋西北、晋东南、晋西南敌后抗日根据地。1938年4月,中共中央发出开展平原游击战争的指示,八路军据此大规模分兵,挺进冀中、冀南、山东及大青山地区,帮助当地抗日武装建立、巩固和扩大抗日根据地。战斗至1940年7月,相继建立晋察冀、晋西北、晋冀豫、冀鲁豫、冀中、冀南、鲁西(含湖西)、鲁中、鲁南、滨海、胶东、清河、冀鲁边等抗日根据地,把游击战扩大到整个华北。在3年的抗日作战中,八路军进行大小战斗9000余次,毙伤日军13万人,击毙日军“名将之花”阿部中将及其他将佐10余人,曾收复县城150座。

1938年4月,新四军刚刚集结,就在当月下旬派出先遣支队挺进苏南敌后。5月之后,除第三支队坚持皖南江防的抗日阵地外,第一、第二、第四支队和中共河南省委组建的新四军游击支队迅速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至1938年底,初步建立了苏南、皖南和皖中抗日根据地。根据中共中央“发展华中”的战略要求,1939年起,新四军执行“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战略方针,在八路军的配合、支持下,大规模展开于南京、上海、武汉、徐州、开封外围,直接威胁日军的统治中心地区,至1940年底,共对日、伪军作战2700次,毙伤俘敌55万人;在华中建立了皖东、豫皖苏、皖东北、苏北等抗日根据地,扩大了苏南、皖中根据地,沟通了华北与华中抗日根据地的联系。

1938年10月广州沦陷后,经香港八路军办事处和中共广东省委部署,中共党组织领导开展了东江抗日武装斗争。12月,惠(阳)宝(安)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成立;1939年1月,东(莞)宝(安)惠(阳)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成立,分别在当地开展游击战争。1940年9月,这两支武装合编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开辟了以大岭山和阳台山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同时期,长期在海南坚持斗争的琼崖游击队,抗日斗争颇为活跃。华南的敌后抗日斗争蓬勃发展。

与此同时,中共领导的东北抗日斗争发展到鼎盛阶段。举国抗日的形势激励了东北抗日联军的斗志,为了配合全国抗战,他们主动出击,积极牵制与打击日伪军。先后取得了奇袭日军正在修筑中的通(化)辑(安)铁路老岭隧道工程;重创伪军景索清旅,歼其300余人;袭击宝清县凉水泉子伪警察所、桦川县孟家岗伏击战、奇袭聚宝山警察署、五道岗伏击战等战斗的胜利。此时,东北抗日联军总兵力达到3万多人,游击区也由40余县扩大到70余县,有的游击区已经连接成片,形成了东南满、吉东和北满三个大游击区,并建立了20余块游击根据地。东北抗联的斗争环境非常艰苦,他们的英勇抗日,牵制和消耗了大量日军。据日本陆军公布的数字,1931年“九一八”至1937年9月,日本关东军死伤1782万人(不包括伪军)。而抗联将领周保中估计,在东北14年抗日战争中,日军伤亡不下25万人。

这样,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战争,就形成一个遍及全国、纵贯南北、大量牵制和消耗日军的敌后战场。

敌后战场是在战略防御阶段后逐步形成的,得到了正面战场的掩护,而它在形成过程中的作战同时给予正面战场强有力的战略支援。比如在武汉失守前,日军向华北抗日根据地的进攻,使用千人以上兵力者有10余次,使用万人以上兵力者有5次。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的陈诚,在分析台儿庄战役胜利原因时就强调了华北游击战的作用:“此盖因我国自采用游击战以来,各处围歼其小部,袭击其后方,即如山西境内,我方有二十万之游击队,遂使敌五师团之众只能据守同蒲路沿线,不能远离铁路一步。其他平汉线及江北、江南、浙西各战场均自顾不暇,遑言抽调以远水救近火乎?”[21]日军大量兵力用于和敌后八路军的作战,自然就削减了其对正面战场的攻击力,八路军敌后游击战之功效由此可见一斑。

众所周知,日军在占领武汉之后,因战线太长、兵力不足而停止战略进攻。而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大规模的游击战,搅得其占领区颇不安宁,因此需要大量分兵把守,并用前线兵力回填,结果造成进攻的兵力不足。也就是说,敌后广泛的游击战是日军停止战略进攻的一个主要原因。事实证明了这一点。1938年12月2日,日军大本营命令:“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应负责确保已占领的华北地区的安定,特别应首先设法迅速恢复河北省北部、山东省、山西省北部及蒙疆等重要地区的治安,确保主要交通线。”[22]389为此,日军大本营从各方面抽调兵力,加强华北方面军,使其由1938年7月的2个军(第一军、驻蒙军)、7个师团、4个旅团,增加到1939年5月上旬的3个军(增加第十二军)、15个师团、9个旅团、1个骑兵集团。[22]212,3881940年在遭受八路军百团大战的沉重打击后,日军被迫又向华北增加2个师团。

由此,在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随着敌后战场的形成,其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作用越来越大,逐渐成为中国抗日的一个主战场。

第一,牵制和消耗大量日军的兵力。敌后十分广泛和活跃的游击战,给日本侵略军形成巨大的威胁。1939年12月初,日本华北方面军情报主任会议认为:“共产党势力渗透到了华北全境,就连北平周围,共产党组织也深入到了通县、黄村(大兴)县的民众之中。在山东方面,共产党势力的扩张更为剧烈。山西、河北的共产党军队,以前的行动目的是扰乱我后方,消耗我战力,牵制我兵力,乘机进行游击战争。最近他们接受的任务,规模既大而且行动积极。”1941年1月18日,由日本天皇批准的《对华长期作战指导计划》规定:“作战以维持治安与占领地区的肃正为主要目的”。陆军大臣东条英机同参谋总长杉山元商定的日本对华战略基本方向,也把“彻底肃正华北治安”列为“当前对华作战纲要”的第一项内容。[23]453由此在1941年后,日军在华北连续5次实行“治安强化运动”。而日军华北方面军1941年初制定的当年肃正计划及其注意事项,明确把作战对象规定为:“肃正的重点,仍然在于剿共”。[23]467实际上,日军早在1938年就开始不断“扫荡”华北抗日根据地,其之所以在1941年后连续实行“治安强化运动”,就是因为其之前的“治安肃正”即“扫荡”没有产生作用,敌后游击战对其打击之大、威胁太深,使之惊恐不安,因此要“治安强化”,要加强对华北抗日军民的进攻。

为了防范敌后军民的抗日斗争、维持其统治秩序,日军被迫大量调用军队于占领区。比如1942年,日军用于华北、华中的兵力有55万余人,其中用于巩固占领区的约有332万人。据统计,敌后战场抗击侵华日军的比例,1938年是588%,1939年是62%,1940年是58%,1941年是75%,1942年是63%。这5年中,还一直抗击着全部伪军。1943年抗击侵华日军的58%,伪军的90%;1944年抗击侵华日军的64%,伪军的95%;1945年则抗击侵华日军的69%,伪军的95%。虽然战时军队流动性很大,其战略意图也很复杂,这些统计中也可能存在误差,但相持阶段之后,经常有超过半数的侵华日军被牵制到敌后战场上,应该是确定的。

第二,迫使日军动用庞大的兵力“扫荡”。由于面临抗日武装的巨大威胁,日军就频繁动用重兵疯狂“扫荡”敌后抗日根据地。比如日军对华北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在1939年至1940年的两年中,出动主力千人以上的大规模“扫荡”达109次,使用总兵力在50万人以上;1941年和1942年的“扫荡”更甚,一次使用兵力在千人以上至万人的达132次,万人以上至7万人的27次,总计使用兵力达839万余人;1943和1944年的“扫荡”,千人以上者177次,使用兵力66万多人,其中万人以上的大“扫荡”22次,使用兵力297万余人。日军屡屡动用重兵频繁“扫荡”说明,敌后战场使之头疼和恐惧,而敌后军民在与日军不断的斗争中,在承受了巨大的危险、牺牲和损失的同时,给日本侵略军造成重大的伤亡,使其消耗巨大。

第三,沉重打击了日本“以战养战”的战略。日本国内资源匮乏,战略物资主要依靠进口,因此经不起长期战争的消耗。在其“速战速决”企图破产后,掠夺占领区物资,成为其维持战争的主要手段。而敌后军民频繁的游击战,破袭日军交通线、攻拔日军据点,破坏日军设施,扰乱日军统治秩序,等等。在给日军造成重大杀伤和消耗的同时,有力地打击了其“以战养战”的战略。如百团大战破坏日军控制的铁路474公里、公路2600余公里、桥梁213座。[24]47,④拔除了交通线上及其两侧大批日伪军据点293个,平毁了许多封锁沟、墙。破袭的重点——正太路,遭到彻底的毁坏。1940年10月15日,日军华北方面军在向日本陆军省的《破坏修复情况》报告中说:“石太线被破坏之广泛及其规模之大,远非其他地方可比,敌人采用爆炸、焚烧、破坏等方法,企图对桥梁、轨道、通信网、火车站设施等重要技术设备,予以彻底摧毁。在进行破坏时,隐秘伪装得极为巧妙。”[25]602国民政府军令部也判断:“正太线自经我军破坏,估计该路长期不能通车者当在三分之二以上。平汉,同蒲两路亦破坏多处,短期当难恢复交通。沧石、石德、邯济、平辽各路与白晋公路等亦均大部破坏,现仍继续破坏中。”[26]240百团大战破坏日军控制的煤矿5所,特别是严重破坏了日军的燃料基地井陉煤矿,使之在很长时间不能出煤。日军独立混成第八旅参谋团泉可畏翁回忆说:“井陉煤是炼钢用煤,当时为供应满洲鞍山制铁所的重要原料。井陉三矿井中最重要的新矿井损害最大,至少半年以上不能出煤。”[25]602正因如此,日军华北方面军承认:“这次奇袭完全出乎我军意料之外,损失重大,恢复建设需要相当时间与大量资金”。[27]473百团大战还沉重地打击了日本占领区的经济,百团大战“使平、津、太原、石家庄等大城市人民大为兴奋,影响伪币大跌价”。[28]476

应重视敌后游击战在打击日本“以战养战”的战略方面的重大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它对日军的打击、削弱和消耗更沉重。

第四,敌后战场对正面战场形成有力的支持。不能否认国民党抗战的功绩,正面战场国民党军的抗日行动,无论成败均是对着民族敌人的,应当肯定。但是,在相持阶段之后,由于国民党军队固有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如蒋介石所批评的:“上层官兵不知奋发补进,而且弛懈偷安”,士气低落,军队“真是一天不如一天”,“敌人来了,不能抵抗,敌人退了,不能追击。几次战斗,毫无俘获。”⑤国民党军作战的积极性较之战略防御阶段大为减弱,对日作战主要呈现出敌攻我防、敌退我守的态势。较之正面战场,敌后军民主动作战的积极性很高,游击战十分活跃,使日军防不胜防,穷于应对,不断增兵防守,其主战场的作用就非常突出。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是互相支持的,敌后游击战牵制、消耗大量的日军,就大大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形成对正面战场的重大支持。

日本帝国主义是因为长期深陷中国战场、被严重削弱而遭遇灭顶之灾的,敌后战场无疑就是致其死命的一个主要因素。

需要说明的是,中国共产党是在极端困难、严重缺少必需资源的情况下,开辟敌后战场的。仅靠几万人的军队、仅有极其简陋的武器,就建立一个和强大的敌人抗衡并相持到最后的战场,这是一个战争奇迹,震惊世界的奇迹。早在抗日时期,美国记者就看到了这一点:“共产党从光秃贫清的山区出发,在一个从满洲到长江流域的巨大弧形范围内,建立了巩固的根据地。在现代战争或现代政治中,很少有其他政治事业可以与中国共产党所创造的奇迹相比。”[29]216了解这个奇迹,就更能体会到中共游击战方针的正确性和敌后战场的历史作用,更加明确中国共产党对中国抗日战争的巨大贡献。

注释:

①本节其他引文,皆出自《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中卷,分别是第9页、13页。

②本节引文,出自《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中卷,分别是第12页、13页。

③电文中的“林师”,指林彪为师长的八路军第115师;“张旅”,指张宗逊为旅长的八路军第120师第358旅。详见《民国档案》,1985年第2期,第34页。

④一般著作都称百团大战破坏公路3044里。

⑤分别详见蒋介石:《柳州军事会议闭幕训词》(1940年4月25日),《第三次南岳军事会议训词》(1941年10月22日),《国军入缅作战经过和决心与我军对世界战局演变应有之认识与准备》(1942年5月3日)。

参考文献:

[1]威尔纳日本大陆战略危机[N]解放日报,1945-07-18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3]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1893-1949)(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

[4]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5]毛泽东军事文集:第2卷[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6]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7]彭雪枫给范长江先生的信(1937年10月5日)[M]//彭雪枫军事文选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7

[8]关于游击战争(抗战论文选辑)[J]群众周刊,1938(Ⅰ-9)

[9]徐焰帷幄春秋[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7

[10]朱德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11]关于军事问题答记者问(1938年2月)[M]//周恩来军事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1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周恩来年谱(1898-1949)[M]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

[13]与阎商谈八路军指挥和部署问题(1937年9月18日)[M]//彭雪枫军事文选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7

[14]与阎锡山谈判情形和作战建议(1937年9月13日)[M]//周恩来军事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15]周恩来论统一战线(1945年4月30日)[M]//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周恩来选集(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16]第十八集团军平型关战役电文选编,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

[17]何柱国致蒋介石密电(1937年10月17日)[M]//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上).南京:凤凰出版社,2005

[18]蒋介石致何柱国密电稿(1937年10月22日)[M]//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上)南京:凤凰出版社,2005

[19]何应钦八年抗战之经过[G]//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79)(台湾)文海出版社,1946

[2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朱德年谱(1886-1976)[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21]陈诚台儿庄歼敌战[J]半月文摘,1938(Ⅱ-3)1938-04-25

[22][日]防卫厅战史室中国事变陆军作战(2)[M]朝云新闻社,1976

[23][日]防卫厅战史室华北治安战(1)[M]朝云新闻社,1968

[24]袁旭百团大战[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1

[25]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百团大战历史文献资料选编》编审组,编百团大战历史文献资料选编[G]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1

[26]军令部关于第二战区有关部队作战战报(摘录)(1940年9月20日)[G]//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百团大战历史文献资料选编》编审组,编百团大战历史文献资料选编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1

[27]彭德怀传记组彭德怀全传(二)[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

[28]晋冀豫区党委关于开展沿线工作之补充意见(1941年)[M]//彭德怀传记组彭德怀全传(二)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

[29][美]西奥多·怀特,安娜·雅各布中国的惊雷[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5

[责任编辑孙兵]

猜你喜欢

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作品选
静安区人大代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摄影作品选登
领航!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名单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第四届架上连环画展
不忘初心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永葆朝气
曲青山:从三个维度看中国共产党的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