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作共建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2014-04-01王俊倩

关键词:顶岗实习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王俊倩

摘要:党的十八报告提出,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中职学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势在必行。会计专业是我校的重点专业之一,必须由校企合作共同构建“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具有岗位核心能力的技能型人才,满足于区域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 顶岗实习 人才培养模式

对于目前中职会计专业就业情况,有关人士分析:财务部门是单位的经济命脉,且属于保密区域之一,多数企业都不大愿意轻易地让外人介入,所以多数采用内部聘用、培训机制来选拔人才。尽管会计专业的学生面临出路不畅的严峻挑战和压力,我们对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的未来仍充满信心。因为有关数据表明,到2020年,普及高中学历教育更多地将依靠中等职业教育,这意味着中职教育蕴涵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1 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指导思想

近几年来,国家在发展职业教育上的力度不断加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就曾提到:“我们应树立系统培养观念,推进大中小学有机衔接,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加强学校之间、校企之间、学校与科研机构之间合作以及中外合作等多种联合培养方式,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中也强调“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由此看来,中职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应由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校内综合实训”,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方向靠拢,以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会计专业技能型人才。

2 现阶段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正确认识现阶段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是改革的前提。从总体上看,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普遍落后于社会的发展和企业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主要表现在:

2.1 生源素质良莠不齐 由于现在中职学校的生源不足,发展面临困境,只要学生愿意进校学习基本都能被录取,其中有些还是未真正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因此,中职学校的学生有相当一部分是基础知识薄弱、学习习惯差、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差的。而会计专业是建立在基础学科基础上的应用型专业,专业知识涵盖量很大,理论性很强,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差距使学生很难领悟到课程中的精华,致使学生对专业失去兴趣,甚至产生了误解,与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单位的要求相距遥远。

2.2 教师专业知识不扎实,缺乏实战经验 从目前的中职会计专业教师队伍的现状看,师资队伍的素质参差不齐。一部分青年教师虽然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但因为学校没有把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纳入教学管理计划或形成制度,致使其缺乏企业实践经验。还有一部分老教师是非会计专业出身,他们本身就缺乏足够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再加上进入教学岗位后,由于教学任务的繁重和学生管理工作压力过大,往往难以保证专业知识的及时更新和到企业实践锻炼的时间,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教师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指导能力脱节的现象,从而导致授课的效果与预期差距明显。

2.3 教学模式落后 现有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教学模式在授课计划、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中职学校大多采用班级授课制,不能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之考试形式传统,强调理论而忽视了技能操作,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操作能力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许多中职学校对专业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教室没有配备多媒体设备,教学手段落后。由于没有建设专业实训室,学生无法身临其境地体会岗位操作技能,无法让师生通过教、学、做来完成教学任务和实现教学目标。即使有的学校建有会计实训室,由于经费短缺,实训室的软、硬件都比较落后,学生只能通过实训教材来了解各种凭证,通过教师的讲解来完成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报表的编制,远未达到仿真要求,缺少真实感,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2.4 缺乏完善的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 现阶段中职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这些就业指导多数只是提供就业信息,讲解就业技巧,注重“外在包装”,却没有实现就业指导的全程跟踪,就业指导教师专业性不强,指导方法不科学,不能满足毕业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因此,必须把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纳入到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中来,为学生的就业提供多样化的指导和服务。

3 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保障措施

3.1 培养高素质师资队伍 为满足中职学校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对专业教师的要求就是既有专业理论知识同时也具有专业实践能力,既能从事理论教学又能进行实践指导,具备“双师”素质。目前很多教师认为“学历证+职业资格证”就是“双师”,这使得“双师型”教师的整体素质大打折扣,使“双师”称号流于形式。其实要建设一支真正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并不难,关键要改变观念,学校要创造条件让教师走出校门,鼓励教师在企业和学校之间有序流动。只有这样,才能使“双证型”教师成为真正“双师型”教师,才能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才能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可以采取以下途径:一是建立教师定期轮训制度,鼓励并组织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让他们参与企业的具体业务与实践活动;二是聘请单位的会计师、财务总监等会计人员来学校进行讲座与指导,或者聘请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会计人员来校做兼职教师,承担一部分模拟实习课程的教学任务。

3.2 做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的建设 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获取感性知识的有效途径,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过程,是培养技能型会计人才的关键环节,实践课的开设效果会直接影响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教育部在2002年就曾提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方针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但很多中职学校对于这种办学模式并没有实施到位。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实践教学也不能局限于毕业实习环节,从时间安排角度来看,有条件的情况下,学生每年都应该去企业实习。当然,实习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参与会计业务的处理。在低年级的时候,学生可以通过参观、观摩、了解业务流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感性认识;到毕业实习期间,逐渐进入专业实习。在实习方式上,低年级的时候,可以把学生送到定点企业去实习,让学生去直观了解企业经营业务、生产过程,为以后的校内实训和毕业实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校内进行实训时,学校可以请企业的人到学校来,如聘请会计师事务所、企业的财务人员兼任实习指导教师,这样既能保证实习的质量,又能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能力。

3.3 开发满足岗位技能要求的教材 教材是人才培养的载体,教材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能否发挥其应有的效果。现有会计专业教材品种繁多,然而,要想选择一本适合的会计专业教材还是很难的。如若选用教材不当,根本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为整顿目前教材市场的混乱局面,多所中职学校应联合成立会计专业教材建设委员会,组织专业教师深入调研会计岗位的需求,规划设计合理的教材体系,开发编写针对性、实践性、适用性强的能满足就业需求的教材。

3.4 完善就业指导工作 中职学校可以通过个性化指导、完善课程体系、配备就业辅导员等途径,使学生及早做好就业准备。具体办法:①制订职业计划,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管理。一年级着眼于职业生涯的认知,二年级着眼于基本能力的培养,三年级着眼于职业定向指导和就业服务。②利用黑板报、校刊、校报、宣传栏、广播站等开辟实习就业专栏展开专题讨论、宣传。③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建立毕业生心理档案,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咨询,帮助毕业生解疑答难。

如何培养学生拥有一技之长,如何培养学生在激烈的竞争中找到一份适合的工作,是我们目前必须尽快解决的问题。近年来,我们努力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开展包括引企入校,校企互为依托,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全方位合作,学校与企业共同完成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工作。随着校企合作过程的深入,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将步入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徐涵.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3).

[2]鲁昕.在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Z].2010-12-3.

[3]谢剑梅.关于中职会计专业课程改革的探讨.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20).

[4]叶海鸥.浅谈中职学生就业前的链接.中国科技纵横,2009(8).

[5]荀关玉.就业导向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科技信息,2012(28).

猜你喜欢

顶岗实习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工学结合的《仓储岗位实训》学习成效评价体系探究
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学生党建工作的创新实践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职院校大学生顶岗实习存在法律问题的成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