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英语教学

2014-04-01陈燕妮

新课程·上旬 2014年1期
关键词:人文性工具性

陈燕妮

摘 要: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第二语言,是新时代人类不可或缺的一门语言。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或者主观因素的原因,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学习多为“哑巴”英语,学生总体表现为运用语言能力较差。通过分析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结合新课程标准和实际的教学实践活动,探讨高效小学英语教学的办法,主要包括加强教师团队建设、改变教学评价方式、倡导任务型教学、注重语言学习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创设有趣高效的教学活动、营造交际氛围,采用多种形式培养口语表达兴趣。旨在通过分析小学英语教学现状来探讨高效小学英语教学的办法。

关键词:高效教学活动;工具性;人文性

我国从1999年开始在小学普及英语教学,目前全国70%以上的城镇小学开始开设外语课程。然而,绝大多数人在学习了十几年外语后对语言的运用能力依然很低。有人认为在小学学习英语得不偿失,孩子丢了国学,浪费了时间和成本。北京率先取消在一二年级学习英语。近期,关于小学英语教学何去何从成为众多人们关注的话题。反思我们的英语教学,寻求高效教学方法迫在眉睫。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英语教学现状,结合实际的教学和实践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旨在探讨高效小学英语的办法,使学生能真正地运用语言交流。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英语教学越来越关注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笔者就基础教育教学阶段英语课程目标、教学现状及影响教学成效的因素进行以下阐述。

一、英语课程目标和小学英语教学现状

英语课程标准对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具体内容标准,主要考虑了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强调“用英语做事”,强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然而,我国英语教学中,学生运用语言能力明显滞后。在日常交际和教学活动中,很多学生实际交际能力不理想,有的甚至不敢开口。

1.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目标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这五个方面共同促进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形成。

2.小学英语教学现状

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每个学者面对的问题是:会不会这门语言?作为评价学者“会不会”的标尺之一是能否顺利运用所学的语言在实际的语境中进行口语交际。作为评价学者是否成功的学习这门语言的标志则是运用语言。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学生在小学时期就普及英语教育,但是我国的英语教学中仍然存在滞后的现象。在实际教学中,学生能掌握一定的词汇和语法知识,但是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却不甚理想。课堂中许多学生作业、成绩优异,但却不愿开口,羞于开口说英语。导致“学了多年的英语,但是仍然听不懂、说不好,口语交际就更谈不上”。

3.影响小学英语教学的因素

(1)语言环境。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离开了课堂就不再使用英语,听得少,用得更少,语言受环境的制约,形成了对学生使用语言的不利因素。(2)教育制度。在我国,升学、选拔和检测学生是否掌握知识运用最广泛、最常用的方式就是考试,从而忽略了学生实际运用语言交际的能力。(3)教师。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科研能力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在我国仍有许多教师专业素养和教育科研能力不达标。(4)学生。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性格特征影响其语言学习。(5)家庭。家庭的结构、父母教养方式、父母对子女的期待、家庭中的亲子关系等都影响学生的学习。

二、如何提高小学英语教学成效

1.加强教师团队建设

优秀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最根本要求。笔者认为提高英语教学成效首先要加强教师团队建设。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师队伍的建设和提升。(1)师徒结对,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青年教师在教学常规管理和教育教学能力方面都缺乏经验,通过师徒结对的方式可以给青年教师一个优秀的“教学模板”,让青年在规范的基础上学习经验,加快专业成长。(2)加强学习交流,不断完善水平。学生是发展的,作为教师更应该是发展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外出学习、培训研讨加强和提高业务水平的修养。(3)加强集体备课,共享优质资源。俗话说,众人划桨开大船。通过集体备课可以增加团队意识、合作意识,在分享、共享的过程中做到高效教研,并且能够借助团队的力量帮助个人成长。(4)进行小课题研究,提高教科研能力。通过小课题研究,教师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研究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法、总结经验等方式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同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让教师能够善于发现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5)建立青年教师成长档案,促进形成个性化教学体系。建立教师的成长档案除了作为成长的记录,更是一种评价、学习、激励和管理的方式。有助于教师感受成功、体验成功,对自己的专业发展进行规划、总结、反思,从而形成个性化的教学体系。

2.改变教学评价方式

按功能的不同,评价可分为:以评促学(assessment for learning)、评价所学(assessment of learning)以及以评为学(assessment as learning)。英国的评价改革小组(the UK Assessment Reform Group)认为“以评促学”(2008)是一个通过收集和解释证据,以便让教师判断学生的学生现状、努力方向和目标达成的效果,同时让学生明白个人的学习目标、现状和努力方向的过程。“评价所学”是目前在学校评价中最常见的,尤其在终结性评价中,主要以甄别学生为主要目的,重视学生在考试中的成绩,并向家长、学校等公布考试结果。“以评为学”理念下,学生首先明确教学目标和评价的标准,然后根据这些标准确定个人目标、监控过程和反思考试结果,这种学习强调学生在促进个人认知过程中的主人翁态度和责任感。笔者认为在学校评价体系中应该根据三种评价方式的不同功能合理设计评价方式,从侧重“评价所学”到三种评价方式相结合。关注学生在实际完成任务中对学习的掌握情况,例如,回答问题、看图说话、小组讨论、朗读、唱歌、口头汇报、采访等方式,通过建立学习档案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形成自我负责、自我反省、自我评价与自我成才(李坤崇,2011)。

3.倡导任务型教学

任务型语言教学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外语教学法研究者和第二语言习得者提出来的又一重要影响语言学习的理论和学习模式。明确地说,任务型教学就是设定一个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语言习得。它重视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参与和交流活动,谋求的目标由机械的语言训练转向实际的语言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活动来学习语言。

4.注重语言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龚亚夫(2012)指出“中国的英语教育理念存在问题,过分强调了英语学习的工具性。”外语课程属于人文学科,外语教育的本质是人文教育,要重视心智训练和情感陶冶的价值。外语最终目的是通过外语理解它所承载的文学、历史、社会、政治、文化和精神。章兼中(2002)指出“英语教育要体现人文精神,就应该培养学生自我实现的理念,尊重学生的尊严、价值取向、需要、愿望、信念、情感意志、感受、体验、追求理想的人格、人的自身完美、个性解放和坚持真理,开发学生的个性、潜能、创造意识和能力,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完整的人。”语言的教学应是以文化为载体的学习,通过学习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了解英语国家文化,形成正确、良好、健康的情感。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英语课堂教学应具备以下特征:(1)重视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2)以学生为中心,重视课堂的互动;(3)重视学生的语言体验、探索、建构;(4)重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活动;(5)善于抓住时机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活动,挖掘教材的思想内涵;(6)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7)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祖国意识。

5.创设有趣有效的教学活动

托尔斯泰(俄)曾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有趣的教学活动正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关键因素,也是形成有效教学的主要因素,学生通过好玩有趣的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在活动中激发背景知识,通过提升活动速度将活动结构复杂化,借助图文音视媒介,在梯度发展的环节中形成交际功能,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比如,在食物和味道教学内容中,在首次呈现内容后可以先出示一组食物的图片,让学生通过图片排序对内容整体感知,在第二次内容呈现后加大活动难度,以完成句子所缺食物单词为活动目的,通过梯度的活动达到教学目的。再如,在低年级教授right和left时可以通过展示一些手部不同的动态图片,让学生通过看图快速地说出right或left,让学生观察、思考、内化。创设有趣有效的教学活动还需要教师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笔者在教授深港版英语第8册Unit 3 Seasons 这一课时通过创造一个四季姑娘争美的故事把本短语的重点单词和短语句型编入到故事中,让学生在有趣的故事里学习。

6.营造交际氛围,采用多种形式培养口语表达兴趣

正像龚亚夫和罗少茜(龚亚夫,罗少茜,2003)指出,“学习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过程,学生个人的发展是教学的核心。教师最重要的作用是激活学生的内在知识系统,并提供给学生一个可同时进行探究的环境。”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风格,这种不同的风格为学生带来了不同的“气氛”,在教师所营造的这些气氛中,学生将表现出不同的行为。小学英语教师首先要注重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英语氛围,将语言内容和生活中的情景紧密结合,为学生创造各种实践语言的机会,努力让语言教学走向生活,在生活中学,为生活而用。教师带头说英语,用英语组织教学。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的口语表达氛围,使学生能保持说英语的积极性。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融进去,既做导演,又做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有效地培养学生大胆开口、积极实践的语言学习习惯。以下是笔者概括的几种方法。

(1)角色会话法。学生分别扮演对话中的不同角色进行会话,这样可以增加会话的兴趣,激起学习的热情。会话可以分为师生会话、男女生会话、小组会话和同桌会话等。开始训练时一般先采取师生对话作为一个示范,教师提问,让学生简单回答。通过反复听、答,熟悉了问句、答句后再开展其他形式的会话。

(2)利用图画。利用图画开展口语训练简单易行又行之有效,不受任何条件的限制,适用于所有的地区。笔者在教学中常用的方式有看图说话、看图讲故事等,在利用这些方式时加上竞争评价机制,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3)利用话题讨论法。给学生一个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展开讨论或辩论。在设计话题时教师要注意话题的趣味性和可操作性。话题不能过于空泛,让学生无话可说;话题的难度不宜过大,不能超出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教师还要对学生的现实生活情景和将来可能遇到的情景拟定话题。如问候、谈论天气、日期、邀请、征求意见、道谢、自我介绍、物品介绍、打电话等。

(4)创设真实交际情景。借助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来创设丰富多彩的语言情景,让学生在情景化的教学氛围中感知、模仿、巩固、反复,最后达到交际目标。

例1:图形的复习课

在教授图形的复习课中,笔者告诉学生,有一件礼物要送给他们,是一本Picture book。当孩子在为这个消息而欢呼时,笔者开始找礼物,最后告诉孩子们,礼物不见了。当孩子正失望时,笔者又告诉孩子,可以再为他们制作一本。接着笔者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本空白本子一边画一边问孩子们这是什么图形,最后完成了一本picture book。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了对本课重点单词和句型的复习。

例2:角色表演

小记者

教师可以让一些学生扮演成小记者,创造一些情景如Sports day。让这些学生采访另外一些扮演运动员的学生来练习What can you do...,I can...,I like...等句型。

(5)课前五分钟口语练习。每节课安排五分钟的英语日常会话时间,用于学生的口语操练。通过轻松、自由的交谈营造出浓浓的英语学习氛围,从而让学生迅速进入角色,有效地投入到后面内容的学习中去。

(6)利用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小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不能仅限于课堂,应延伸到课外。活动形式有:兴趣小组、课本对话或小品表演、讲故事或笑话、猜谜语、歌曲演唱或电影赏析。笔者所在的学校除了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外,还举行每年一次的英语节,在这个节日里有许多好玩的英语游戏和精彩的表演,师生共享学习英语的快乐,也让学生在浓浓的英语氛围中快乐地学习。

参考文献:

[1]李坤崇.多种评价工具的设计及应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龚亚夫,罗少茜.任务型语言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鲁子问,张荣干.中小学英语真实人物教学理论与实践.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4]袁昌寰.小学英语优秀课堂教学设计.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宝安实验学校)

编辑 郭晓云

猜你喜欢

人文性工具性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共生——核心素养下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培养
中职数学“工具性”教学模式探究
向量的巧用
从工具性和人文性角度解读《林黛玉进贾府》
语文教学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