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儿童的阅读像呼吸一样轻松自如

2014-04-01陈映华

新课程·上旬 2014年1期
关键词:阅读氛围阅读环境阅读习惯

陈映华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个性化行为。以激发孩子们阅读兴趣为目标,创设阅读环境;以学生阅读为本展开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选择有效的阅读方式,营造阅读氛围。

关键词:阅读兴趣;阅读环境;阅读习惯;阅读氛围

真正属于儿童的阅读环境应该是轻松的、快乐的,可以让儿童自由地走在阅读的大道上,轻装上阵,让儿童的阅读像呼吸一样轻松自然。因此,我们应该倡导一种清新阅读,纯粹的阅读——零负担阅读。

一、以激发孩子们阅读兴趣为目标,创设阅读环境

完美的阅读应该是没有恐惧的阅读,我们应该允许学生凭借自己的兴趣来决定要不要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个性化行为。

1.营造良好的班级阅读氛围

教室里张贴读书名言,布置班级图书角,同学之间交换阅读书籍,开展“图书漂流活动”(把学生看过的图书打折销售),提高读物利用率,减轻家长的经济负担。“每日共读”,每天中午有二十分钟读书时间,集体阅读;“读书小屋”,每周推荐一本好书,并向学生阐明推荐理由;开展课外活动大阅读……这些都营造出浓浓的书香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帮助学生选择阅读物,做到开卷有益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数是以个体的形式来进行的,有的喜欢名家名著;有的喜欢科普作品;有的喜欢军事战略知识;还有的喜欢读童话故事……因此,我们放低要求,允许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鼓励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拓展知识面。另外,根据学校、班级活动选择课外读物,课内阅读内容是什么,就向学生介绍并选择相关内容的书刊,结合单元教学主题,推荐相关读物,使课堂教学的成果扩大、深化。

3.利用网络优势,引导学生读“电子书”

以多媒体网络为载体,创设生动、鲜活的语文实践活动。比如,自由的网上阅读课;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在网上查找背景资料,拓展阅读推荐书目;关于时事新闻、热门话题的主题交流;个人班级网上信息的发表;“校讯通”网络平台交流等,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体验成功的快乐。尤其学生能看到自己的优秀习作发表,每当此时,学生无不为自己的劳动成果欢欣鼓舞,这不仅促使他们学习和创作兴趣的高涨,他们的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锻炼和提高。

二、以学生阅读为本展开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场所,是体验情感的场所,是感悟中华文字魅力的场所,更是人性飞扬的场所,因此,有效的课堂教学就要从钻研教材走向研究学生,使课堂教学聚焦于学生。

1.设置合理情境,营造主动参与的氛围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要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优于抽象思维能力。因此,在具体是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创设合理的情境,鼓励学生演一演、画一画、想一想、说一说,在实践中,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例如,三年级北师大版上册,第九单元《我想》,这首富有儿童情趣的诗歌,比较贴近孩子们的生活,教学中,教师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帮助他们学习、感悟小诗的美。诗中小朋友想变成美丽的桃花,引来布谷鸟,想变成小草、小花,变成柳絮,蒲公英飞到遥远的地方。这时候,老师鼓励学生演一演、画一画,充满童真童趣。孩子们美美地读一读,再配上音乐,仿佛进入了美丽的大自然,激发学生读诗的兴趣。

2.鼓励质疑问难,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课程教学中,我们应善于运用文字中的空白点、矛盾点。鼓励质疑问难、以疑激思、以疑激趣。例如,《惊弓之鸟》一课,学生通过默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简单进行归纳,归纳出有价值的问题:(1)更羸为什么不用箭也能射雁?(2)更羸依据什么判断出这是一只受伤的大雁?带着疑问,课堂中学生会更主动地阅读,在文中寻找答案。

3.想象补白,让语文课堂精彩纷呈

小学语文教材中,文质兼美的文章举不胜举,作者在创作时,对于文章的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都会反复推敲,仔细斟酌。其间,也会常常留下一些“无字处皆有意”的空白,让读者根据自己的独特感悟,展开不同的想象填补,以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若能引领学生深入文本,抓住课文中的一个个空白,激发想象,巧妙填补,课堂定会动静相生,张弛有度,精彩纷呈!在教学《圆圆的沙粒》一课时,第九自然段……省略了什么内容?教师引导孩子们发挥想象,圆圆的沙粒变成美丽的珍珠经历了哪些困难和诱惑?圆圆的沙粒由一开始的异想天开,到成为有用之才,面对这奇妙的经历,你想说些什么?这些课文补白升华了文章的主题,并且使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及联想和想象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可谓一举多得。通过想象补白孩子们对文章的理解更深入了,读起来会更有兴趣。

三、选择有效的阅读方式,营造阅读氛围

讲究“读的艺术”,加强教学中的阅读训练,有助于形成正确的感悟,丰富学生的语言,提高阅读的兴趣。阅读方式在课堂中因境而生,在一定的情境中,教师要科学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在教学《理想的风筝》一文时,教师出示句子:教室里发出一阵笑声,但笑声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般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老师的尊敬。(创设情境)刘老师以讲故事的方式笑谈自己的腿疾,这“笑”字的背后,你们体会到这是一位怎样的老师?教师用动情的语言、美妙的音乐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刘老师的内心,适时地指导学生进行个别读、小组读、男生齐读、全班齐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把课文中的事件、意境、作者的情感,以及文章语言的节奏、韵律,行文的语调、气势活灵活现地表达出来,再现文章中的人物个性形象,使学生的思维更具有活力,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提升。

(作者单位 甘肃省山丹县东街小学)

编辑 王团兰

猜你喜欢

阅读氛围阅读环境阅读习惯
让个性化阅读焕发生命的活力
培养一年级孩子爱上阅读的方法与策略
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创造小学语文良好学习氛围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