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2014-04-01张兆英
张兆英
摘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渗透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对于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转变教育观念,增强传统文化意识。
关键词:传统文化 取其精华 弃其糟粕 教育观念
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
例如:讲授《过零丁洋》时,教师在讲完此文后穿插讲述古代爱国诗人文天祥的生平、他的一些事迹以及他的重要作品的情况。通过简单易懂的言语描述,可以产生比较好的效果。具体可以这样讲述:“我国古代诸如《过零丁洋》这样的爱国诗词数不胜数,同样,爱国诗人也非常之多,其中影响比较大的就包括文天祥。文天祥,南宋大臣、文学家,著名的民族英雄。他留下的千古名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古往今来,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舍生取义,一片丹心将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这激情慷慨的两句诗,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全诗也因有此两句收尾而成为一代名作,千古壮歌。”
相信,经过教师这样“点拨”,学生在课后一定会记得在中国古代有这么一个文学家、爱国诗人的存在,而他的情操、品格也一定会萦绕在学生的心中。对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他们也许一辈子也忘不了,最重要的是,他们曾深深地震撼于文天祥的高尚的爱国情操与民族气节当中。同时教师一定要要求学生反复朗读这首诗,熟读成诵,以增强语感。
二、对于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中华传统文化带有鲜明的过去时代的烙印,它创成于本民族祖先,带有自己民族的色彩,我们应当继承并将其发扬光大。但是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内容因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与今日时代的发展,相去甚远,所以已经不适应现在发展的需要,也许在当时是深受人们尊崇的,但是到了现在却是我们应当抛弃的,比如,古代的“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思想,这种思想与当今男女平等的思想是相悖的,所以我们应当将其摒弃。传统文化中的多数内容都是值得我们去揣摩和品位的,是我们国家的文化瑰宝。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具备深厚的传统文化知识,将我们国家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传授给每位学生,让他们在书香中提升自己的学习境界,在古文化中更深刻地了解自己国家的经典。
三、转变教育观念,增强传统文化意识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并没有对传统文化引起高度的重视,教师在教授课程的同时,只是注重对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目标的实现为目的,对于传统文化的内容,延伸相当少。其实这种教育观念是不对的,我们作为语文教师,应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增强传统文化意识,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并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达到了这一点,教师才能够算是合格的。
中学语文教材所选诗、词、文、赋为教师教授传统文化提供的模板,这些内容是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众多国家文化瑰宝中的宝贝,是值得学生和教师好好学习和不断揣摩的。比如,课本中的《离骚》一课,从中我们了解到了屈原的爱国情感,从中我们也了解到每年的五月初五端午节纪念的就是屈原。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懂得了一个人一定要热爱自己的国家和人民,一定要具有刚正不阿的品行,只有这样才是一个值得人们尊重和纪念的人。这种传统文化的学习让学生受益匪浅,受用终身。还有《师说》一文中,讲述了对教师要尊重的道理。这种传统文化思想在一些学生身上已经看不到了踪影,他们不懂得尊师敬师。通过学习《师说》,学生应该能够从古人的观念中得到一些启发,对学生思想品德修养的提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其实学生不仅仅可以从古诗词中学到传统文化的精粹,在现代文中,只要教师合理引导,我们同样可以领略到中华文化的传统精华。比如,《故都的秋》这篇郁达夫的名作,从中我们可以引申出每个人都有一种悲秋的情结,而作者对于这种传统文化的思想也是持赞同态度的。通过教师合理的引导,教师既传授了知识,又能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让学生真正认识和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真正内核与真正价值,从而自觉地去接受优秀的传统文化。
四、建构阅读专题,渗透传统文化
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不应该只局限于某一篇课文,而应该向语文教学的其他方面延伸拓展,构建阅读模块,如以李密的《陈情表》为基点,构建“孝道”阅读专题,引导学生对中国的“孝道”作探究。通过这样的专题学习和探究活动,使学生能意识到:孝道是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孔子、孟子都主张“孝”。可见在古代,孝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文化,其实孔子的“仁”中就包含了孝道的意思,而不仅仅是赡养那么单纯的问题,而是要求对父母兄弟等亲人要能够互相尊重。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名言充分体现出了高尚的道德情操。这种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应当继承并要发扬光大,代代相传的。
新课改的一大特色就是专门设置了研究性课程,如“中华文化寻根”“姓氏起源”等。而这种阅读专题又恰好有很多适合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地方,在具体的研究实践中,优秀传统文化就不知不觉地渗透给了我们的学生,这不仅有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感和自豪感。
五、加强文化实践,弘扬传统文化精髓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文化寻根,贵在行动。百闻不如一见,只是从书本中学到的知识,毕竟不如亲身体验到的印象深刻。还有就是耳濡目染,这是培养学生具备优秀的传统文化素养的重要环节。作文语文教师,我们一定要能够将语文课堂丰富起来,开放起来。让学生在开放的教学中,体验到文化实践的重要性。
比如,在教学生认真学习了《弟子规》《三字经》中关于“孝”的内容,这时候“纸上得来终觉浅”,教师十分有必要布置一下“家庭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在生活中,做一个有孝道的人。让学生回家后给家长洗脚,这道题虽然简单,却可以让家长感觉出孩子的孝道,让学生体验到父母的不易;这道题并不简单,从中可以看出孩子的细心和孝心,长此以往,孩子也会在其他方面培养起自己的孝道。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布置一道做家务活的题目,或者让学生集体去敬老院,体验义务服务的快乐等等。从这些活动中,学生应该体会到“礼”的重要性,体验到传统文化的精髓之处。
总之,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需要每一位语文教师的努力,需要每个学生的努力,更需要每一个中国人的关注和努力,使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充盈胸中,良好的人文素质也在祖国文化熏陶下形成。
(责编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