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
2014-04-01芦光慧
芦光慧
摘要:在小学阶段,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在逐步发展和完善。因此,教师除了给学生教授必须的知识外,还要在教学中抓住机会,为学生提供思维发展的空间,促使学生思维发展。
关键词:个性思维 连贯性 完整性 敏捷性
数学教学主要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小学阶段,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在逐步发展和完善中。因此,教师除了给学生教授必需的知识外,还要在课堂教学中抓住机会,为学生提供思维发展的空间,促使学生思维发展。新课标要求教师要把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驾驭者,有责任把思维训练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各个方面。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课堂上各抒己见,尊重学生个性思维的发展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过程。作为教师,我们在课堂中要做好引导者的角色,对设计的问题要有客观地预设,对课堂生成的问题要能很好地把握,提出的问题要保证有效,是在学生能力范围内能解决的。一个好的问题的提出能打开学生的思维,使他们说出心中所想、所思、所疑,在思考和发言中使自己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对画图写分数,学生用不同的方法。面对这种问题,大多数教师只是强调分子为一的分数,而对于分数值相等的其他分数一带而过,甚至不予理睬,认为那是以后才要学习的内容,这往往错失了一个机会。面对这种情况,我认为教师可以让学生探讨分数为什么也可以这样写,对其他相关知识不做深入讲解。针对这个问题,让学生通过各种方法验证,独立思考,各抒己见,从而使学生在理解这个问题的同时对分数有了更深的理解,这样,课堂效率也会大大提高了。再如,教学“图文应用题”时,观察所给图让学生得到数学信息是教师必做的步骤。一般情况,学生只要能说出重点,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解决,教师不应该着急完成教学,而是让学生充分说出自己能搜集到的信息,并根据自己搜集的信息,完成题目计算,而后对比解决方法。这样,在解决一道题的过程中实际上同时解决了这一类题,这对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有一定的帮助,而且,学生的个性思维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二、鼓励口头表达,训练学生思维的连贯性
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与思维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个人思想的直接体现。小学生的思维是通过语言表达来体现的,一个学生在表达的过程中如果口齿清楚,表达有序,说明他的思维清晰。而思维能力的发展是以言语训练为基础的。数学课堂教学同样是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完成的。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对知识点完整、准确、简洁地表达,体现了学生自身的基本素质。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表达能力在逐步地形成。作为教师,我们要注重在课堂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要抓住每节课中和学生的交流机会,以言语训练为主线,通过发展学生的言语,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经历由示范—帮扶—练习—独立表达的过程,使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思维表达能力逐步得到提高。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有的学生能用自己的话将概念说明白,但是同时会丢掉关键性的字词,而且表达语句重复、不准确,在教师的提醒下才能加以补充,但是下一次回答类似的问题还会出现同样的错误。针对这种概念性较强的内容,教师要留给学生“说”的时间,让他们在充分的表达中逐步精简语言,使得自己的思维理解和口头表达划上等号。
三、师生、生生交流,训练学生思维的完整性
研究发现:一个人语言的准确性体现着思维的周密性;语言的层次连贯性体现着思维的逻辑性;语言的多样性体现着思维的丰富性。这些都需要在交流中完成,这也是在教学中同样的内容,不同的教师上课会出现不同效果的原因之一。而且,学生只有在表达、争论中思维才会被激活,才会有新发现,犹如水中投下了石子,出现一圈圈波纹。只听不表达的大脑只会像一潭死水,虽然水位在不断升高,但是水面不会有波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师生、生生交流的活动,让学生动起来,自己做听众和帮助者,让学生在和他人的交流中,独立思维,用心表达,在头脑中形成知识的框架,思维能力得到提高。例如,在教学完成后让学生发现解题过程是否完整,归类总结完成某一类题目要注意什么?对于同学的表达是否满意?这些内容的完成看似“画蛇添足”,但却是学生思维完整性训练和形成不可缺少的组成。
四、教学中一题多变,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心理学认为:思维的敏捷性,它是指智力活动,特别是思维的正确而迅速的特点。思维敏捷性的关键是迅速,这种智力活动的速度,主要来自平时的培养。例如,课前对学生进行口算训练、听算训练等。而在教学中,尤其是计算类内容,采用一题多变的方式,顺向思维、逆向思维训练,尤其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灵活掌握和应用。例如,简便运算规律的灵活应用,由8×25×125×4想到32×125×25,由98×117想到101×117的解决方法等。又如,根据3.2÷16=0.2想到0.32÷1.6=?3.2÷0.016=?等。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规律自己写出题目,思考解决方法,这样,学生就掌握了相关的接替规律,使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得到提高。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充分利用教学内容,以学生能力发展为目标,以教会学生正确思维为宗旨,使课前每一个教学预设都能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通过各种手段,促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健康、快速发展。
(责编 张景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