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舌尖上的游戏

2014-04-01尝古

博客天下 2014年6期
关键词:包子食物游戏

尝古

有些谈论饮食的游戏会把始祖追溯到“大嘴吃豆”当中的“豆”,这未免有点戏谑,大嘴吃豆游戏时代的主角甚至都不是人类。

游戏里的饮食是按桃心—成品—原材料—烹饪方式的顺序进化的。

在大多数主角还是飞机、坦克的时代,主角的加强是以宝石等方式来完成的。比如沙罗曼蛇当中的四角宝石,以及《1944》中的霰弹、坦克游戏的加命、船只和五星火力,都是类似的做法。

早期的射击游戏往往不太使用“生命”这样的概念,这也是合情合理的,大多数真实的战争中,中枪的人都会立刻失去战斗力。身中两三枪,喘一会儿气视野就不再恍惚的,要么是《使命召唤》,要么就是横店里的抗战剧。

不过即使宝石代表的是“火力”,大多数的玩家也往往会用“吃”这样的词汇。这或许是人类进化的主题,人从猿进化为人的过程,同时也是不断扩大自己食谱的过程。

超级马里奥当中出现了游戏世界最早的食物之一—蘑菇,从画面上来看,红色和绿色的蘑菇都还是初级材料,没有去蒂、切碎和煮熟,不过从吃了蘑菇长大或者加命的效果看,更大的可能是,蘑菇是一种魔法药物。

贴身肉搏游戏的出现加入了“血”的概念,这一时代的游戏大多数会用“桃心”来加血,这是节约成本的做法,不过很快就有了更多的食物出现,比如街机的《快打旋风》里,有了汉堡、比萨、鸡腿一类的食物。而街机三国志游戏当中的奖励关,更是变成一个吃包子和鸡腿的比赛。

在《热血格斗》这样的游戏当中会出现糖果这样的零食,吃了有特殊效果,但大多数游戏的食物都是从一些喜闻乐见的主食开始的。

美国游戏大多就是汉堡薯条可乐(FC主机上曾经有一个《麦当劳》游戏,过关后可以赌汉堡),日本游戏和国产游戏则是包子鸡腿的天下。少耗费点资源让玩家看清楚这东西是什么食物,才是那个时代设定食物的关键。

早期的射击游戏出现食物的场面很少,战场类游戏往往用急救包来代替,比如早期的《使命召唤》,《反恐精英》(CS)更是连急救包都没有(节奏太快也顾不上)。这种设定也基本上延续到了那种仰望星空的游戏,比如《死亡空间》,玩家只要发现急救包,或者找到凝胶自己造急救包就可以了,虽然枯燥,但保证了游戏的完整性。

也有的游戏是急救包和食物并存的游戏,比如《盟军敢死队》里,有罐头可以吃,也可以打针,不过那个游戏根本就不是一个正面开战的游戏,大多数人都是被敌军发现就读档,罐头就显得非常鸡肋,倒是狗食可以加了麻醉剂去弄倒德国人的狗。

大多数有食物出现的战争游戏设定的游戏时间都比较长,比如描绘核电站事故之后辐射区附近的雇佣兵生活的《潜行者》就同时有药剂和食物,这部游戏中时间过得很快,玩家玩几小时可能就过了两天。

游戏中的玩家肚子会饿,饿坏了就会开始掉血,食物是以这种方式存在的。

此外,《重返德军总部》为了显示德国人日子过得挺美,也在游戏中加入了热肉和冷肉等食物(也就这些了,指望德国人学会炝锅不现实)。

有的经营模拟类游戏里,食物以货物的方式出现,比如《太阁立志传5》当中,各地土特产就有不少的食物,比如龙虾、牡蛎、沙丁鱼、鲣鱼、萝、魔芋、荞麦、梨、蜜柑、葡萄、酱油、曲、醋等,那时的日本人不吃肉,所以海产品的比例很大,如果把醋和鱼加在一起,还能创造出生鱼片这种新事物。

类似的,《大航海时代》除了大米、小麦、牛肉、香蕉之外,还可以开发各种新的特产品,比如鱼翅(如果把鲨鱼苗带到中国)或者鱼子酱(带到黑海附近)。

与日本人对饮食的下功夫花心思相比,现代美国人的生活就显得非常粗糙,在《模拟人生》当中,美国人一直是用麦片、比萨来打发一顿一顿的晚餐的。

早期模拟人士的人生可谓悲剧,没有什么花样可言,数值上的进步只能用买新冰箱、新炉子来加以改善。中间饿了吃一顿小吃,屋子中间放个酒吧,喝一杯就算是奢侈堕落了,如果买一个了不起的烤肉架,就让模拟人士烧包到了从此不再碰燃气炉,一天天烤肉的地步。

后来的资料片如《欢乐派对》里,才出现了火鸡这样的神奇大餐。

这种情况一直到《模拟人生2》当中才有所改善,有了馅饼、煎蛋、汉堡等食物,套用猪八戒吃人参果的说法,这下终于知道了“是甜是苦,有核没核”了。

武侠游戏对食物的重视要多得多,这与古代没有急救包有关系,这类游戏往往以食物开始,主人公会带着几个包子或者烧肉,不过随着游戏级别的上升,食物就再也跟不上了,而是用药剂来解决问题,食物是很好的任务道具。

味道独特的食物一般有特殊功效,大蒜在中西都是有意味的神秘品,中国大侠用来进行基本的解毒,外国的佣兵则用来防备吸血鬼。

无所不包的大型游戏神作《上古卷轴5》当中构筑了一个强大的天际省,这是一个有着古罗马末期日耳曼人生活风格的地区,其中的食物相当简单,不过比今天的西方食物差不多了:

烤鹿排、牛肉汤、烤牛肉、烤马肉(一般是玩家的马被龙喷火干掉了)、烤兔腿、烤鸡胸(野鸡)、炭烤食人鱼、三牙海豚汤(海象模样的凌空动物)、烤猛犸象鼻、苹果卷心菜汤、烤大葱、烤土豆、奶酪片、蜜酒、葡萄酒、青苹果、红苹果。这里的大多数食物,都需要寻找材料,这其中有蔬菜、奶制品、肉类,还有盐。

这些食物需要玩家自己烹调,使用的是烹饪锅或者烧烤铁叉。

不过游戏中有可以变成狼人的情节,那时候可以吃掉自己杀死的任何敌人,这也是这个游戏在大多数国家都是17岁以上可以玩的原因之一。

《上古卷轴》设计师所利用的是玩家的收藏癖,许多自称有强迫症的人士是一定要把若干种食物的搭配制造出来的,同时搜集卷心菜土豆番茄和大葱,在游戏里采摘也是不少人的心头所好。这个游戏里还有一个尝百草的环节,把各种鬼婆的羽毛、熊的脚爪、剑齿虎的眼球、人类的心脏吃下去检验效果,以便配药……

另一种方案当中,烹饪技术本身,而不是食物,是游戏的主角过关需要的技术。

河洛工作室的经典游戏《武林群侠传》就是这样的一部作品,在养成模式之下,玩家可以把自己在城市中学到的菜谱修炼到顶级,这其中就包括叫花鸡、麻婆豆腐、酒烹黄河鲤鱼、宫保鸡丁和东坡肉等中国名菜,这期间吃到好菜的师父和师兄会十分高兴,增加好感度,最后可以用熟练的叫花鸡换丐帮长老教的腿法。

饭菜是道具,尤其是拉关系的道具,这和他们的前一部作品《金庸群侠传》中,找到羊羔坐臀、小牛腰子、小猪尾巴、小兔耳朵等食材,做出玉笛谁家听落梅然后换一本《降龙十八掌》秘籍是同一个思路。

和充饥相比,中国游戏里的食物,跟谁吃、给谁吃,也许比吃什么、味道好不好要重要得多。

如果主角仅仅是要充饥,那最常见的选择就是包子,如果你有幸成为游戏世界里的一位黑店店小二,当你麻翻一位大侠的时候,可能翻开行李的前一百个物品格全都是:包子,包子,包子,包子,包子,包子……在无数的可能已经放了几个月的包子下面,压着他的全部家产,价值万贯却完全没有重量的五万多两银子。endprint

猜你喜欢

包子食物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包子有毒
“惹祸”的包子
包子有毒
搞笑:将食物穿身上
食物从哪里来?
卖包子
食物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