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公立医院改革及发展方向
2014-04-01曹欣
曹欣
摘 要:《“十二五”期间深化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和体系结构调整优化为重心,以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目标,以解决阻碍卫生事业发展重大体制机制问题和体系结构调整为重点,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和引导公立医院保持公益性、非营利性、维护公平性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方面之一。
关键词:公立医院 改革 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F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1-046-02
公立医院改革受政治导向、经济水平和卫生体制的影响和制约。政府主导的非商业性行为决定了公立医院的公益性特征,即使在有限医疗资源面对无限需求的状况下,依然要保持非营利性、社会效益性。
一、公立医院改革的必要性
我国公立医院发展围绕政府放权与医院运营管理自主化,政府收权与医院运营行政化两种形式开展经营发展的。2000年以后,由于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影响,国家卫生系统的整体改革方向转变为促进卫生系统的独立和竞争力,财政投入逐渐减少,公立医院运营自主权逐步扩大。政府投入不足和以药养医的机制,导致公立医院商业化行为越加明显,弱化了公益性,其结果是医疗费用攀升较快、医院发展差异明显、医疗水平高低不一,看病难、看病贵成为社会、政府不得不重视的一大难题。各界迫切希望政府加强对公立医院的干预,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强调医院之间的合作,防止医疗费用的过快上涨,回归公益性,为广大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合理的医疗卫生服务。
二、公立医院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
1.政府的导向性影响公立医院改革的持续性。政府的执政理念和导向性决定着公立医院改革的方向和持续时间,同一国家不同时期的决策者都有着不尽相同的执政理念,同时随着社会发展民众对政府要求也不断变化。决策者的执政理念和民众的要求影响着公立医院改革。《“十二五”期间深化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要求公立医院由自主运营倾向于福利性运营,回归公益性即代表政府向民众提供公共产品。此次“医改”决策需要医院管理者、医院工作人员意识形态的快速转变以及作出医院整体利益的牺牲。
2.预算投入缺口影响公立医院改革的积极性。市场运营期间,政府减少对公立医院的投入,同时也减少了对民众的医疗救助和福利倾斜。公立医院只有通过市场运营保证其发展和扩张,虽政府资金投入不足,也未能影响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医疗设备购置和高新技术的引进,医院积极性尚未受到影响。此次“医改”要求医院必须遵循“规模适度、结构优化、布局合理、注重内涵建设”的要求,但是在政府和医院责权利不明晰且预算投入不足的背景下,倘若重构管理结构,以改变之前的运行模式,势必造成医院缺乏有效激励和约束机制,没有动力提高效率和质量,对病人的反应迟钝等问题。
3.公立医院发展受到私立医院发展的制约。随着政府对私立医院的准入和鼓励,私立医院得到了良好发展,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公立医院的资源不足情况。这些医院引入企业管理理念,注重结构的内涵发展、资源的合理化配置、有效的激励机制,同时,在投入资金相对充足的情况下,也能保证设备、技术的先进性及人员待遇的优越性,并能对病人制定特需医疗方案及个性化服务。政府对私立医院政策倾斜,例如医保定点、税收减免,使私立医院得到快速发展与迅速壮大,与公立医院也形成竞争关系,某一程度制约了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投入。
三、公立医院改革的发展方向
公立医院改革的发展方向受政治、经济和卫生体制的影响,但是公立医院的公平性、公益性的根本特征始终未变。改革的目的仍需以保证安全、质量为前提,继而提高效率、优化结构、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
1.政府应调整补偿机制,明晰与公立医院的权责关系。政府补偿是公立医院最主要的补偿方式,出资的主导者地位从经济上决定着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同时可避免公立医院为求发展过于市场化的趋势。但是,目前大部分地区政府并未承担公立医院基本建设、人员工资福利、大型医疗设备购置、医保缺口、学科发展等职责,淡化了主导者出资的责任,实际补助甚至不到10%。因此,应明确政府补偿机制的方式和范围,强调政府的主导性,将公立医院从创收求发展的束缚中解救出来,确保公立医院独立运营社会角色的性质。
2.公立医院应坚持内涵建设的发展战略。公立医院的发展战略受外部环境及内部资源的影响,比如国家的卫生政策、医疗的市场需求、行业的技术发展等。内涵建设优于数量规模的表现在于,管理模式的转变可使精细化管理逐步替代粗放式管理。从而,可以较低的成本提供更多、优质的服务,而不是单纯地以收入规模为准则,不考虑民众的负担、不顾及成本和效率。内涵建设的发展战略势也必要求公立医院强化院级、科级成本核算,以信息化为支撑将不完全成本核算转变为全成本核算,注重卫生资源的优化和医务人员的配置,尊重医疗和科研的双向发展,不再单纯以收入为科室、医院的考核指标,而是从成本角度、服务意识、医疗技术、科研开发等综合指标评价医院的运营水平。
3.公立医院内部应推行行之有效的绩效制度。绩效制度核心思想:(1)将工作量化,以量化指标作为工作成果的表达,以维持利益分配的相对公平公正,并限制管理者的职权,避免腐败现象滋生。(2)是一种具备一定主动性的契约式的目标管理制度,可以提高执行力,并控制成本。
各公立医院可依据公益性原则、整体全面原则、科学有效原则及激励约束原则制定各项绩效考核指标,并将考核结果进行排列,最终与科室、部门绩效工资挂钩。
公立医院在推行绩效制度工作中,必须进行大量的探索和实践,通过各项考核指标的核算、分析、考核,将各科室、部门的工作效率、医疗服务质量、成本费用的消耗等情况全面反映。这不仅能为医院发展提供规模大小、科室建设、人力分配、资源配置的决策思路,还能增强医院绩效管理和成本效益意识,实现公立医院改革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 代涛.公立医院发展改革的国际经验与启示[J].中国医院,2011(15):6-11
[2] 徐万东.公立医院发展战略初探[J].卫生经济研究,2012(3):6-7
[3] 秦遵武.公立医院改革与医院发展[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3(33):142-143
(作者单位:重庆西南医院财务供应科 重庆 400038)
(责编:若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