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话台湾 乡村、乡愁与返乡

2014-04-01周湘瑜

海峡旅游 2014年3期
关键词:台湾人设施传统

周湘瑜

去台湾旅行,我们总容易被感动。人情味,做事的态度,完善的设施,秩序……一点小细节上的温情,我们都会掏心窝地赞一句“棒极了”,偏偏台湾到处都是这样的好细节。

我父母去年第一次去台湾,是最没劲的环岛团游,回来后问他们台湾好不好玩,他们回答“有意思”,因为“台湾人很好”。这其中包括“友好”、“热心”、“导游老家是厦门同安的”等等。然后是“跟我们不太一样”,仅仅这份“友好”和“热心”,就不同。

这里面就包含着我们推出新栏目“对话台湾”的一个重要理由:即便是最普通的大陆游客去台湾旅行,也从来不是冲着大山大水去的;我们总是带着对比之心,关注台湾的人与环境,反观身边的人和事,好像关注台湾,就是关注我们自己。这或许是地缘和文化上的通连,让我们产生亲切感。但更多的,是我们对台湾式生活的一些认同。我们希望在对比之中,向台湾人学幸福 。

台湾人的幸福存在于方方面面。比如,台湾保留的东西。台南的蔡旭晟用一部《樱时》讲述传统文化的渐行渐远,我们却在其中看出信仰与传统在台湾尤其是南部的传承,感叹台湾人心灵世界的有所依附(台湾都市、乡村里众多的大小宫庙亦是证明);尽管与厦门近在咫尺,金门却拥有令我们艳羡的保存完好的闽南传统聚落,这些聚落的保育与开发(如旅游、民宿),亦给了在地人很好的回馈;台湾人似乎比我们更讲究人际关系中的“仁义礼智信”……台湾人从许多维度得到满足:丰富的夜市文化是舌尖的幸福;大陆快马加鞭也有点赶不上的文创事业是趣味上的幸福;因为不差钱,台湾人拥有比我们更多更自由的生活选择,那里有许多把人生当做一种广义的艺术来经营的人,他们关注美学,关注身心灵,以“玩物”为事业,关心自我实现和幸福,不怎么关心钱。

这样的人,也存在于台湾的乡村。第一期“对话台湾”,我们便把目光聚焦在了乡村。

台湾的乡村首先是美。我第一次去台湾,最好的记忆在台东乡下。在一片槟榔树旁,我们寻进一家独门独户点缀于广袤田地之中、名为“四代务农”的客家小菜馆,在九层塔煎蛋的香气与野外风光中,感受到久违的乡村魅力。之后的几次台湾行,在苗栗的山峰果园,在台南的芒果地,在兰阳平原的梅花湖边,在花莲的海滨渔村……台湾的乡村,以未被破坏(甚或刻意维护)的整洁美感,征服我。

因为土地制度,台湾的农民富足,精神生活亦丰富。乡村看起来还很先进,通常离城市不远,生活便利,还会有些令人意想不到的设施。比如在宜兰罗东镇,镇上的观光巴士是免费的,还有可以举办金马奖的文化工场,以及设施完善得有点不可思议、大到真心有点奢侈的运动公园。不远的五结乡,台湾传统艺术中心就在那儿。

但台湾乡村的现实并非一蹴而就,未来也有迹可循。所以在这一期的专题中,我们亦关注着乡村里那些激进或潜移默化的“革命”,比如当年的社造运动和近几年的返乡潮,对照,思索,我们的乡村生活,如何能更美好更幸福。endprint

猜你喜欢

台湾人设施传统
民生设施非“摆设”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警惕环保设施安全隐患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公共充电桩设施建设正当时
擅自启用已查封的设施设备该如何处罚?
台湾人在上海的公益活动
台大教授一席话“骂醒”所有台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