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小学语文阅读的几点看法

2014-04-01蒋瑞峰

新课程·上旬 2014年1期
关键词:阅读策略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蒋瑞峰

摘 要:要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教师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思维和习惯,确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其次要确立阅读教学的正确导向,还要注重阅读策略的教学以及个性化阅读的指导。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学习惯;阅读策略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阅读教学的训练,让学生在阅读中欣赏优美的语言,借鉴丰富的写作手法,感受深刻的哲理并学会表达独到的见解。阅读教学承担着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任务,为了完成阅读教学的有效目标,教师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习惯。

一、改变传统的阅读教学习惯

1.确立学生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以讲解为主,学生认真听讲就是任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的教学是为学生服务的,所以,语文教师首先要转变自己的课堂角色,把自己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尽可能让学生多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从课前导语的设计、问题的提出方式、归纳总结主题思想的方法等诸多方面去研究和探索,争取教学方式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潜能。

2.改变传统的阅读方式

传统的阅读教学通常采用“解题→识字、解词、析句→分段归纳段意→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总结写作方法”的僵化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破坏了文学作品的整体美和诗意美,把阅读教学模式化,会造成学生对阅读课的厌倦感。教师应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根据学生的兴趣选择阅读内容的切入点,注重对作品的整体把握,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研究和探索,尽量选择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阅读方法。

二、确立阅读教学的正确导向

阅读教学的效率低,首要原因是教学内容的选择不得当。其实语文的教学资源是丰富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是语文教学的优势,但是正由于阅读教学的方向性不明确,也容易造成学习内容的杂乱无章。首要阅读教学要确立明确的内容选择,阅读教学内容的选择,一是要有深刻的思想内涵,二是要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体现语文的人文特征。阅读教学内容上要精炼,不能只满足于对教材内容的分析,教师要有资源意识,丰富语文课程的内容。在阅读内容的选择上,一方面,教师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阅读从狭小的课堂走向课外丰富的文学作品;另一方面,教师要给予学生自由的阅读空间,不要给学生施加一些目的性很强的阅读任务,力求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休闲和享受,确立了正确的阅读导向,才会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个性化阅读策略的指导

阅读是要讲究方法和策略的,个性化阅读更要有科学的方法,读的内容、读的方式,不同阅读能力的学生读什么内容,用什么样的方式去读,都要进行科学的指导。首先,指导学生对文本进行粗读,然后提出个人对文本内容存在的疑问,再针对个人存在的问题对文本进行精读。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内容要反复读,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关键句断以及重点词语;其次,要教会学生进行批注式阅读,对于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或者思想性较深刻的内容,要边读边圈点、勾画,用心去读,由文章内容引发的感受、思考可以随手记录在文章的空白处。当然,除此以外,还有很多阅读方法,不论是教给学生哪种阅读策略,都要以符合学生学习实际、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为原则。

四、多元解读文本能力的培养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对文本的多元化解读,打破教师对文本的“权威性”理解,在阅读中允许学生提出与教师不同、与其他同学不同的见解。也许学生的观点是稚嫩甚至可笑的,但是在教师的鼓励中,学生的求异思维、创新意识却在潜滋暗长,渐渐学会发现和提出富有思考性的问题。如果能够坚持长久,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质量就会越来越高。

总之,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既要培养学生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个性化思维和创新能力。只要语文教师本着尊重文本、关注学生的理念,给予学生独立的阅读空间和有效的阅读方法,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之路就会充满未知的惊喜。

参考文献:

[1]袁廷盛.感知·鉴赏·创造:阅读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小学,2010(09).

[2]龚传琴.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朗读[J].小学教学参考,2010(25).

[3]查圣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怎样起步[J].云南教育:小学教师,1982(08).

(作者单位 吉林省梨树县郭家店镇镇郊中心小学校)

编辑 张珍珍

猜你喜欢

阅读策略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开展郊区初中学校英语课外阅读的实践与思考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巧用策略,“悦”读绘本
以阅读策略为导向的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