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朗读成为一块“磁石”

2014-04-01田娟

新课程·上旬 2014年1期
关键词:磁石

田娟

摘 要:朗读能感受百般滋味,感受心灵成长的滋润。谈了如何让学生喜欢上朗读。

关键词:朗读;激情;自主

朗读是一种境界,是一种幸福和享受。手捧一篇美文,读到高兴处,手舞足蹈,喜形于色;读到悲伤处,语调低沉,泪流满面。乐其乐,悲其悲,朗读其乐无穷。

现在有很多学生是不谙此道的,他们没有嚼出“黄金屋”和“颜如玉”,要不然不会在读了十来分钟后,就口干舌燥,昏昏欲睡。学生的朗读兴趣何在?课文的情趣何在?为了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两点。

一、要激情,更要“煽情”

激起学生对文本的阅读期待可以在导入时进行。如,教学《画风》时,一位教师这样导入,先请学生猜谜:“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花儿见它点头。”学生猜出是“风”,教师顺势揭题:“咱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篇关于风的文章,大家快去读吧。”

同样教《画风》,另一位教师这样激情:

师:听,是什么声音?(放录音,风声)

生:呜呜,是风声。

师:哦,你看见风了吗?(没有)再摸摸看,它在哪儿?

(生摸不着)

师:是啊,风看不见、摸不着,可是有三个小朋友却把它画下来了。你们想知道他们是怎么画的吗?

学生急于解开这个谜团,掏出课本来已是迫不及待。很显然,后者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去体验风,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期待,探究兴趣被煽动。

其实,教师的范读,恰如其分的体态语,甚至是一个鼓励的眼神也能传达这种作用。课堂上,你声情并茂地朗读,一字一句地领读,不厌其烦地跟读,读到高兴处,你眉眼舒展,笑意荡漾在脸上;读到伤心处,你表情凝重,语调低沉;读到气愤处,你情绪激动,语气激昂。你以你的感情去激荡学生的热情,就能点燃朗读的火花。

二、要自主,更要自我

请看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执教《秋天的怀念》中的片断:

师:作为高年级同学,我相信同学们的自学能力。下面有一道自测题,请同学们看看,你达到了哪一个台阶。(出示朗读要求)

生:我达到了“有感情”。

师:好哇!咱们来听听,他怎么个“有感情”。等一会儿大家对他进行一番评价。(生朗读: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我会猛地把手中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生:我觉得你读得非常流利,而且很有感情,特别是“暴怒无常”等词语读出了味道。

生:我觉得你读快了,“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应读得再慢一些。

师问第一个读的同学:你觉得自己读得怎样?

生:不好。

师:觉得应该读慢一点的同学,你来试试。(生读)谁来评价一下?

生:第一个同学虽然读得快,但有几个关键词像“暴怒无常”等读得非常好。第二个同学读得慢一些,但也读出了感情。

师再问第一个读的同学:现在,你觉得自己读得怎样?

生:还好吧。

师:不以别人的评价为标准了?

师:不了。

师:你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你看刚才那几个同学,因为各自的感受不一样,有读得快一些的,有慢一些的,有声音低一点的,有高一点的,但都做到了“有感情”。可见,读书不是读给别人听的,是读给自己的。朗读重要的不是技巧,是要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韵味。

在窦老师的课堂上,我们看到了学生们互相评价,能听善“挑”,也有同学在别人的评价中迷失了“自我”,是窦老师及时的引导让他从“人云亦云”的尴尬中找准了方向。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同样一篇文章,由于各人的生活经验不同,感受、理解也不同,读出来的滋味也就不同。究竟该放声朗诵,读得抑扬顿挫,还是愉快浏览、细细精读等,都要靠我们自己去把握、去探究、去创造。你可以重音体会在这个字上,轻读在这个词上,延长在那个句上,只要读出画面,读出个性,读出自我。

“低吟以体其味,诵读而达其情”,无论你是放声吟诵,还是静思默想,或是快速浏览,只要你能品味朗读的百般滋味,能感受心灵成长的滋润,朗读,就会成为一种习惯,如一块“磁石”牢牢吸附住你,让你终生受用。

(作者单位 湖南省澧县九澧实验学校)

编辑 韩 晓endprint

猜你喜欢

磁石
贪心的磁石
迷宫
树叶贴纸和磁石贴
阿房宫的“安检设施”磁石门存在吗?
磁场基本知识汇总
贪心的小磁石
浅谈磁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