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2014-04-01王茹

新课程·上旬 2014年1期
关键词:想象能力小学教育语文教学

王茹

摘 要: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是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想象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从某种意义上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语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的想象力。从几个方面对此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小学教育;语文教学;想象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发展学生的想象力,特别是要重视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所以,我们语文教师要在语文教材中去挖掘有利的因素,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一、在朗读中培养想象力

通过朗读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我们大家都知道,传统的教学只是靠教师的范读,学生不能体现出主体学习,只是被动地听着教师的朗读,他们被动地学习很难有想象思维的出现。而新课标则提出学生主动学习。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的主动学习训练,让他们在朗读教学中自我朗读体验,倡导“四步读书法”,即读准、读畅、读情、读境。只有这样一步步地深入朗读,学生才会去探究,教学中才能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强调学生的情感体验,还给学生一个自我与作者的心灵交流,他们也会在朗读中动着大脑思考,更好地发挥朗读中的想象力。

二、分析课文中培养想象力

课文分析在语文教学中应该说是最重要的一环,它关系着学生理解能力是否提高的问题,在教学中更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因为语文课本很多课文都具有声情并茂的人物描写和波澜曲折的故事情节,往往会给学生很大的感染力,不时地会引发学生的想象力。在课堂讲解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体会这些知识,这样会自觉不自觉地引发学生的想象感觉,更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执教《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一文中,首先让学生诵读,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精读分析,体会诗歌的意境,最后达到赏析诗歌。当我问道“日暮苍山远”看到了什么?分析到看到了天色渐黑时的一幅风景图,青色的山峦在暮色中显得更远了。“风雪夜归人”又写了什么样的意境?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大雪飘飞之时,夜间回来的人姗姗而至。通过分析引导,学生在想象的情况下,理解了诗歌内涵。

三、通过续写故事培养想象力

所谓的续写是指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用原文的结局为起点,写出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变化,展开充分的想象与联想,做到合情合理、真实生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对学生进行续写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比如,在学习《小摄影师》之后,我就引导学生对小摄影师展开联想:“他第二次能找到高尔基吗?能给他照到相吗?你能想象他照到相后说些什么,想些什么吗?”这样学生很快进入了续写状态。

当然,想象力的提高和培养需要我们语文教师长期的努力和奋斗,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我们要在语文教学中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启发和引导,使学生形成大胆合理的想象思维,提高他们的想象能力。

参考文献:

赵霞.小学语文教学怎样培养学生的想象力[J].新课程:教研,2010(05).

(作者单位 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景台中心校)

编辑 刘青梅

猜你喜欢

想象能力小学教育语文教学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利用学具操作,培养学习能力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略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教学
巧妙利用教材插图,有效培养学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