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如何让学生学会提问

2014-04-01曾志玲

新课程·上旬 2014年1期
关键词:课堂提问语文教学主体

曾志玲

摘 要:学生主动质疑、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拓展学生思维,实现主体教育。教师要通过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了解问题本身的结构,传授学生提问的具体方法等途径来让学生敢问、会问、善问。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堂提问;主体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提问的作用,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提问。我们在教学中经常看到的,也是我们教师最为常用的方式,就是一问一答,即教师问学生答。这样的教学没有发挥课堂教学提问的能效,学生缺少思考的空间,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教学中让学生学会提问,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欲望,有利于实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下面我们就来探索一下在初中语文实际教学中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教会学生提问。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改下的素质教育明确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采取的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方式。这种方式下,学生只能被动地回答问题,没有思考这样的问题是如何提出的,问题的提问是否正确都没有思考过,没有发挥自己的主体能动性。为此,我们教师应该让学生自己去思索问题的提出,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给学生提问的时间,给学生创造提问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

例如,我们在学习《白杨礼赞》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当时写作的背景,让学生自己去整体感悟课文,提出自己疑惑的地方,这些疑问处,可以让其他学生解答。这样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有利于学生自主思索问题。

二、让学生明确问题本身

学生不会提问的重要原因还在于学生对问题本身的不了解,不知道提问的角度、提问的范围,也就是提问必须以教学课题为中心。

1.了解问题的结构

我们平常所提的问题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即问题的疑项、指向项和应答项。疑项主要指整个问句所包含的疑问对象、疑问词和语气语调。这个相当于构成句子的骨架,也就是我们应该从哪里开始设问,用什么样的句子。指向项就是这个设问所要让我们应答的结果。如,文中作者这样设计的作用是什么?这个“作用”就是指向项。应答项其实在有的研究中是不包含在问题的结构中的,尤其是狭义上的结构,应答项也就是问题所要回答的一定范围。

2.了解问题的层次

这里的层次是相对于学生的认识水平而言,是指主体对认识对象作出的一种主观反映,提出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对文本材料进行思维关照的过程。根据这一认知现象,我们把问题分为:设问、未疑问、疑问三个层次,作这样的层次划分,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触觉,从自己的实际去发现、捕捉问题,对自己已经明白的东西,提出设问,可以激发其他同学思考,形成编制目标的因子,同时,也可以激励自己深入思考,激发学生自己去提问。

例如,在教学《孔乙己》一课时,我们引导学生从孔乙己的形象出发提问,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提出:描述孔乙己肖像的句子有哪些?描述语言神态的句子有哪些?描述动作的句子有哪些?这样学生再读课文时就可以很快把握课文的内容和结构,学生自己提问,还会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上述仅从问题的结构和层次来分析,目的是让学生明白提问的价值所在,了解从哪里可以提问,知道问题本身所具有的的价值。

三、教会学生提问的方法

教师只有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学生才能爱上提问,不畏惧提问。

1.围绕课题提问

我们在学习一篇课文时,首先要明确的就是课题,课题同样也是提问的着眼点。教会学生从课题自主质疑,提出问题。

例如,在学习《废墟的召唤》一文时,学生提出废墟到底召唤着什么?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经过这两个问题基本就能把握住文章的整体,就能将文章结构梳理出来了。

2.紧扣常规问题提问

刚开始学生不知道如何提问是很正常的,我们可以教学生一些常规的提问的方法。可以说几乎每篇文章可以这样设问:本文写了什么内容?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3.在关键处提问

学生在熟悉了常规提问后,进而需要精读课文,把握课文的关键点,把握关键内容。一篇文章的关键处可以说是全文的中心,也可以是课文的疑难处,也可以是课文的难点等。学生如果能在这些关键点上提出问题,提出自己质疑,说明学生真正深入了课文,同时这也利于学生把握文章的中心和宗旨。如,《孔乙己》一文可以引导学生在描述“七个铜板”上设问:作者为何要这样细致的描述?目的是什么?从而总结出动作描述的意义。

4.在矛盾处提问

课文本身故事情节的安排、发展都会有矛盾冲突的地方,而这些矛盾之处恰好也是作者设下伏笔之处,或者课文的衔接点、关键点。如果教师能教会学生在文中的矛盾处提问,学生就能更深入地理解课文,了解文章的内涵。

四、训练学生提问的步骤

学习提问需要教师精心的训练,而训练需要在日常教学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我们教师刚开始有意无意地让学生自己提问,到训练学生提问的方法,最后形成学生主动思索的习惯。

1.训练学生敢于提问的意识

要让学生提问,首先要让学生不惧怕提问,敢于提问。教师要特别注重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提问有“安全感”,经常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独立思考,积极提问。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哪怕是错误的、不着边际的问题,这样学生在多次训练中才能打开思路,肯动脑筋,善于提问。

2.训练学生会提问

学生敢提问了,但也不能一直是提错误的问题,这样不是我们训练提问的目的,这时就需要我们教师引导学生提问,教会学生提问(这个问题在上面我们已经描述过)。在学生提问后,我们并非像刚开始一样一味地鼓励,而是要对好的加以肯定,对学生的不足之处提出建议,让其修改完善。

3.训练学生善于提问

善于提问的目的是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也就是不只看学生提得对不对,而且要看学生提得好不好。我们在学生学会提问一些常规问题后,要让学生就课文的写法、结构、情节,及评价等提出一些具有深度的、有质量的问题。这样的长期训练,才能让学生既学习了课文本身,提升了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力,又充实了自己的写作能力。

例如,学生在学习《故乡》一文时,学生一开始主要在情节上提问,本课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有哪些情节?这些问题没有错,但是没有深入一层,经教师引导学生开始思索小说这一文学体裁的写作艺术,这样就提高了对课文的鉴赏性,质疑水平更高了,学生更能从提问中提高自己。

总之,让学生学会提问仅仅是培养其学习主动性的开始,还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有效地实施主体教育。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学会质疑,教会学生提问。教师应该通过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了解问题本身的结构,传授学生提问的具体方法等途径来让学生敢问、会问、善问。

参考文献:

[1]周莲荣.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学会提问.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2012(3).

[2]余西良.浅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如何让学生学会提问.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2012(10).

[3]黄锡香.初中语文探究式课堂教学初探[N].学知报,2010.

[4]郑玉莹.怎样学习初中语文[N].学知报,2011.

(作者单位 广东省兴宁市永和中学)

编辑 刘青梅

猜你喜欢

课堂提问语文教学主体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技巧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研究策略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循循善诱,实施生本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翻译“主体间性”的辩证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