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向名师学习,在反思中思考和改进

2014-04-01古欲臻

新课程·上旬 2014年1期
关键词:改进反思平行四边形

古欲臻

摘 要:《平行四边形面积》一课两上,两次反思深入思考,力求每一个课堂教学环节合理化,把每一个教学环节细琢慢磨,不断改进,使课堂深化和升华。

关键词:平行四边形;反思;思考;改进

自从名师入驻我校后,我就又多了学习的机会,也可以去多方方面感受名师的扎实深厚的数学基础和教学实战经验,与此同时也可以把自己的困惑与名师探讨,找到解决的办法,就像迷失方向的船只,看到了希望的灯塔一样,照亮了青年教师的教学之路。有幸的是,我的《平行四边形面积》一课得到了两位名师的指导,他们都强调实效,强调教师的言传身教,更强调课堂效果。我相信,在他们的课堂上,肯定每一个环节、每一句话、每次板书都斟酌再三,务必达到最好的效果。以下是两次上课的反思:

一、《平行四边形面积》之反思一

通过有梯度的练习设计,提高学生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掌握水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哪些因素有关?”通过两道判断题,学生知道了平行四边形面积与底、高有关。不仅仅停留在知识的表面,更进一步地深入学习,有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进一步使学生明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应用底乘高,而不能边长乘边长,提高了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掌握水平。

两位名师也指出,虽然设计意图有了,但练习设计和引导上还要修改和优化,使学生关注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对应的高分别是多少,再让学生找到底和对应的高分别在什么位置,问问学生用底和不对应的高相乘可不可以,这样就强调了用底和对应的高相乘,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的认识也会更深。

在本课的教学中,学生操作之后,我引导学生描述过程时仍有欠缺,教师指出应让学生完整描述,描述应准确、有条理,因此,我设计了这样的课件,你是怎么操作的?

1.把平行四边形沿( )剪开的。

2.剪成了一个( )和一个( )图形。

3.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了( )。

学生可以借此来复述,做到又快又好。

泰戈尔曾经不无感慨地说:“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鹅卵石臻于完美。”两位教师给我的指导正是抓住了细节,正如“水的载歌载舞”,它是一种悄无声息的润泽,一种沁人心脾的滋养。身为教师的我要加强自身修炼,时刻谨记“细节决定成败”。

二、《平行四边形面积》之反思二

我十分欣赏两位名师的设计思路,所以就在借鉴的基础上做了一些修改,虽然课的设计和环节都比较顺畅了,也得到了两位名师的肯定。但课堂上的生成仍旧存在一些问题:

1.设计问题要明确目的,细化问题

导入时,让学生把一个不规则图形用割补法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在授课时,问题问的是:能把这个不规则图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吗?学生出现几种情况:(1)转化成两个平行四边形。(2)转化成若干三角形。(3)转化成一个长方形。问题问得太大,没有直接问到重点,经教师的指点修改为:能把这个不规则图形转化成一个学过的长方形吗?这样学生就不会出现分割成多个图形或长方形之外的图形了。

在问题的设计上仍需要多思量,多从学生角度出发,不能因为自己熟知后续环节而生搬硬拽地把学生拉进去,问题设计要细化、要明确。

2.教师的教学机智有待进一步提高,系统化地学习数学知识

让学生研究验证方法时,很多学生用到了举例法,第二次授课时就不知道该如何对答,草草收场。经教师的指点可以问学生:举例法是很好的验证方法,但是不是所有的数据都能验证完?第三次授课时,有学生说用举反例的方法,出乎我的意料,误认为也同举例一样无法囊括所有的数据,经教师指点发现,举反例只需要找到一个反例就能推翻猜想,应让学生找个反例出来,找不到反例说明此方法行不通。与名师的差距就完全体现出来了,教学机智差了很多,要想提高教学机智必须有系统化的数学知识做支撑,因此学习数学知识是十分有必要的。

两次授课,两次反思,一节我认为没有难度的课,却让名师们发现了很多的关键性问题,思考和改进是我此次的收获。深入思考,体察揣摩其中的奥妙,要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际和优势,活学活用而不是全部拿来。每一节课每一次教学设计,再思再改进,让自己的课花香四溢。

(作者单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第十二小学)

编辑 刘青梅

猜你喜欢

改进反思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平行四边形”创新题
对一道平行四边形题的反思
判定平行四边形的三个疑惑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