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以主题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2014-04-01赵吉平

新课程·上旬 2014年1期
关键词:专业化教研

赵吉平

摘 要:开展“主题化研讨课活动”“主题在教研沙龙”“主题在教育理念学习”等,以主题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关键词:教研;主题化;专业化

教育改革的成败在教师,只有教师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才能造就高质量的教育水平。提高教师专业地位的有效途径是不断改善教师的专业教育,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而主题式教研活动是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所谓主题式教研活动,就是教研组(教师)把平常教学中碰到的问题,经过整理、归纳、提炼,筛选出具有典型意义和普遍意义的问题,加以理论和经验的假定,转化为自己研究的课题;然后以课题研究来统帅教研活动,把课题镶嵌到教研活动每个环节之中,从而形成合作、交流、共探、共享的教研活动机制和模式。结合学校的实际,重点进行“主题化研讨课活动”“主题化教研沙龙”“主题化教育理念学习”等三大方面主题化教研的研究与实践,把主题化教研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一、制定以校为本,个性化主题教研制度

为了全面推进主题化教研活动开展,落实有关教研活动,学校制定了《主题化教研各级各类人员职责表》,对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以及教师在主题化校本教研活动中的职责进行分工,对传统的教研活动模式大胆地进行了改造、创新与突破,并在每一次活动时制订了切实可行的《主题化教研活动实施方案》《主题化教研活动评价方案》。强调了主题化教研活动要遵循过程性、发展性、主体性与可操作性等四大原则;制订了选题、设计、实施、效果等四个方面的评估标准。每周以教研组或备课组为单位集中半天时间开展活动,每一次活动,都做到有主题、有主角、有记录、有考勤,每半个学期课题组都有阶段总结与反思。因此,以主题化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施从一开始就有章可循,有度可量,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积极有效开展主题化教研

1.主题化研讨课活动

根据学校总体部署,小学语文教研组、小学语文各备课组开展了有效的主题化研讨课活动。其基本流程是“明确主题—理念分享—集体备课—教学实践—自主探究—巩固升华”,通过教育教学实践,由原设计到实践到新设计到再实践,从而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研行为,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课堂教学水平,提升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2.主题化教研沙龙

为切实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感到困惑的现实问题,有效培养和发展教师,主题教研实施过程中还采用“沙龙论坛”的形式,组织了学校小学语文教研组30余人参与教研沙龙论坛。该论坛的口号是“寓教于乐,合作探究”。其研究活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充分体现“问题来自教师、研究依靠教师、教学成果服务教师”的“以师为本”的教研理念。

3.主题化教育理论学习

要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就需要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科研能力和人文素养。“主题化教育理论学习”活动开展下来,我们课题组的教师均记录了一本厚厚的学习心得,大家普遍感觉到自己的思维活跃了,想法、问题也多了。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也总爱拿自己的行为和相关理论做一做比较,开始学会常常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了。

三、以教研为主题的教师发展之路

1.联系实际,主题从身边来

主题化教研活动,来源于学生日常的生活,来源于平时的课堂实践。我们以学校教师课堂教学改进计划表所列的一些问题作为参考,并发放了《主题化教研活动问题征集表》,同时结合教研组的整体水平,本着是真问题、共性问题、有价值问题、可能解决的问题,提炼成教研组、备课组的教研主题。例如,“创设情境,促进学生学习效度”“生活化作文教学”等等。我们将目光聚焦在一个问题上,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达到解决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的。

2.理论学习,让教研主题在教师心中深化

当教研的主题形成后,即进入深层次研讨的阶段,这是一个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过程。每次教研活动开展的前一周(即活动第一议程),教研组先将主题反馈到本学科各个备课组,要求备课组开展相关资料的收集与学习活动,使教研主题在教师心中逐步深化。接着,在教研活动的第二个议程中,各备课组针对本次活动的主题开展相关理论知识的交流与分享,使全体教师对每次活动的主题的落实与解决有了更深的认识。

3.集体合作,主题方案设计

教研组、备课组要在理论学习的支撑下,根据本班学生的认知特征和发展状况,充分考虑外部因素的变化,认真设计主题方案,并对方案实施过程进行充分的预设,进行课堂教学设计集体备课,以体现集体的智慧。在集体备课过程中,倡导对同一主题作不同途径、方式的诠释、演绎、尝试,做到同质异构,在不同的假设基础上作相应的验证。

4.聚焦课堂,主题重锤敲击

主题方案设计后,进入了实施阶段,即问题呈现展示和分析、解决的过程,主要载体是课例行动研究,组织形式是围绕主题而展开的主题研讨课,主题教研沙龙,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和课后的深度研讨,解决相关问题。

5.结合课题,主题有效提升

我们特别强调主题化教研活动要讲求实效,才能在教学中发挥其重要作用。因此,在主题化教研深化过程中,我们让主题研究与教师的课题研究、课堂教学结合在一起,让教师在每一次教研活动中能用得上,感受得到,将课题研究有效地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从而把课题置于课堂之中,以课题指导课堂教学实践,以课堂教学实践验证课题,努力实现课题与课堂的结合,科研与教学的结合,以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同时,催化教师教科研素质的提升。

通过主题化教研的规范化实施,我们发现我们的教研活动不仅仅是形式和内容发生了变化,而且开始产生了质变。教研活动真正的“研”了起来,从工作讨论转向问题讨论,使教师增强了对问题的分析能力。面对问题,他们善于积极思考、寻找对策。由此,教师间的对话、互动也增加了。教研活动管理走上规范,教研活动的评价渐趋科学化,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性大大增加。在新的理念指导下,教师们认真考虑怎样教学才能贴近学生,其设计的依据是什么,此设计目标的达成度如何,是否抓住本质问题思考。现在,在教师的课余时间里,大家会说:“这节课哪些问题没有解决”“原因是什么”“到底应该怎样处理”“这样处理的依据与理由是什么”“对学生的发展有什么帮助”。

由此可见,“主题化教研活动”已经使我们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产生了内驱动力,正在积极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提升。

(作者单位 甘肃省安定区东关小学)

编辑 刘青梅

猜你喜欢

专业化教研
生产专业化促进农户收益提升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论专业化老年媒体的发展之道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
教师到底需要怎么样的教研主题
强化学习意识,共建和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