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研究的崛起与综合性期刊的机遇
2014-04-01四川大学学报常务副主编原祖杰
《四川大学学报》常务副主编 原祖杰
以大学学报为主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受到很多批评,如千刊一面、拼盘堆积、选题重复等等。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学报界同仁都发表了很多文章加以剖析。从机制上看,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二:一是本位意识,大学学报在传统上主要面向本单位的教师,不仅局限了研究水平,而且出于学科平衡的需要,在每期的版面分配也大致固定,这样就让这些期刊在面貌上雷同;二是学科意识。无论是大学还是社科院系统,在学科设置上基本都是大而全的,文、史、哲、经、法,加上政治学、社会学、传播学、教育学等,都要在我们的期刊中得到反映,没有清晰的学科边界。期刊编辑部的岗位设置也基本上与学科对应,造成期刊在栏目设置上雷同、重复、拼盘堆积。过去几年发展突出的几家期刊往往是能打破传统学科分布的期刊,如人大学报、清华学报、华中师大学报等等。他们通过选题策划,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学科均衡,突出了专题研究,如三农问题等。在接受社科资助之后,《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的第一个阶段性目标是制度建设,加强学报工作的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我们也在专题策划方面做出了一些初步的努力,其中“中国学”专栏获得很大成功,一期中就有四篇文章被《新华文摘》转载。但与兄弟期刊相比,我们在跨学科专题探索上很远远不够,这也是我们下一阶段努力的主要目标。
现代学科的划分始于早期近代的欧洲,19 世纪上半叶首先在德国大学中与课程设置联系在一起,20 世纪之前学科划分还是比较宽泛的,到20世纪才逐渐精细化。尤其是20世纪后半期,学科划分越来越细,虽然有助于研究深度的推进,却不利于研究视野的扩展。因此,才激发了跨学科研究的崛起。跨学科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笛卡尔,他将代数与几何学这两门古老的学科结合起来而发明了解析几何。但跨学科一词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的纽约。整个20世纪,欧美国家的跨学科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主要表现在很多跨学科领域的拓展和跨学科机构的建立上,就我们所了解的人文、社科领域,如 Urban Studies,Gender andwomen studies,Asian Studies,European Studies等等,在科研教学机构上有各种跨学科中心和研究所的建立。
一般认为,跨学科研究主要包括四个层面:方法交叉、理论借鉴、问题拉动和文化交融。方法交叉和理论借鉴方面的典型例子是历史人类学的发展,如我国的岭南学派等,其他如社会史、文化史研究的崛起也与此有关。问题拉动则是我们现在期刊的典型做法,如一些大学学报的三农问题,边疆问题等专题研究栏目都是循着这一思路。文化交融就是要打破学科和文化边界,相关专题如全球化问题,环境问题等。
近年来的数据化、网络化趋势为学术期刊发展提供了更大灵活性。通过建设网络专业刊,以大学学报为主的综合性期刊不仅实现了专业化问题,也为专题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创办了《三农问题研究》、《区域文化研究》、《儒学研究》等。今后我们应该继续推动跨学科研究,将其作为改革综合性期刊的主要方向,整合全国的优秀综合性期刊来开办能反映学术前沿和突出问题的专栏、专刊,以网络专题刊的形式呈现给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