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督徒知识分子李应林的生平及思想*

2014-04-01

关键词:青年会基督徒基督教

(湖南大学 岳麓书院,湖南 长沙 410082)

基督徒知识分子李应林的生平及思想*

黄春艳

(湖南大学 岳麓书院,湖南 长沙 410082)

李应林是著名教育家、教会领袖、社会活动家。面对非基运动的冲击,李应林既坚守基督信仰,又持躬身自省的态度,虚心容纳批评意见并锐意改善。身为一个基督徒知识分子,李应林在国家横逆时代积极参与反帝爱国运动,把爱国与爱教融合起来,在各方面均有建树。他的一生为自己的信仰做了最好的见证。

李应林;基督徒知识分子;非基运动;爱国

李应林(1892-1954), 号笑庵,广东南海石湾人。他基本具有三重身份:著名教育家、教会领袖、社会活动家。第一重身份当然为治教育史者所熟知:他曾担任广州岭南大学校长、香港崇基学院创校校长。至于他的第二重身份,则较少人知悉:他是虔诚基督徒,是教会一位热心的领袖。他曾担任广州基督教青年会(The Young Men’s Christian Association,下文简称青年会)会长、青年会全国协会华南区干事及中华基督教会广东协会会长等。第三重身份则为社会活动家:他曾担任上海市平民福利事业管理委员会总干事、国民政府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广东分署署长、粤港澳水灾救济委员会主席等。尽管李应林是一位较有影响力的基督徒知识分子,中外学术界关于他的专门研究尙不多见,基本是一些简介性、回忆性文章,且存在一些错漏之处。*相关研究有:李应林教育基金会编:《岭南大学校长李应林诞辰100周年纪念》,广州:编者,1993;刘绍唐主编:《民国人物小传》第九册,台北 : 传记文学杂志社,1975,页86;谢琼孙:〈李应林校长与岭大〉,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广州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硏究委员会编:《珠江艺苑》,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5,页79-99等。本文拟在综合运用中英文档案资料的基础上,对其生平事迹及思想作一番梳理和探究,藉以改变目前该研究的粗疏薄弱面貌,也为今人认识基督徒知识分子丰富多样的思想增加一个典型的个案。

一 生平简介

李应林1892年出生于广东南海一个贫苦家庭,其父早丧,赖长兄李植三抚养长大。植三经营酒业,常来往石湾澳门,乃携李到澳门就读于宿儒陈子褒书馆。后李应林偕馆中同学简又文、冼玉清、陈汝锐、陈仲甫、程季元等,到广州岭南学堂升学,此为李同岭南关系的开始。关于李应林在岭南的求学经历,其学友简又文曾回忆说:

君(按:指李应林)有内才,胸怀大志,心思缜密,识见宏远,且赋性义侠,勇于任事,以其貌不扬,体魄雄健,属粗线条实干派的人物,入校未几即得“大牛林”之绰号……家庭因环境关系,不能再予接济,君决自力自造,努力向前奋斗,以期完成学业。自是即在校任工读生,专司上、下堂依时按铃之职者数年,时或兼任他项工作,自食其力。同时,他对于体育方面有特异的成就,成为代表本校之足球、篮球健将。尤为难得者,他对于学生各方面的生活,服务尽责,深得全体同学之信用与依赖,不二、三年间,即一跃而高居学生领袖地位。*何名芳编:〈岭南人说李应林〉,李应林教育基金会编:《岭南大学校长李应林诞辰100周年纪念》,广州:编者,1993,页18-19。

岭南是一所教会学校,宗教氛围较浓。在岭南就读期间,李应林对基督教产生了浓厚兴趣,而简又文对其受洗入教起了一定推动作用。两人毕生结为莫逆交。

1914年,李应林毕业于岭南学堂,旋即担任广州青年会学生部助理干事。青年会是以基督教为根基的国际化的社会服务团体,以“非以役人,乃役于人”为会训。李选择服务青年会是因为喜作个人工作,*〈我为何为青年会干事〉,《同工》第48号,青年干事经验号,1926年1月5日,页3。另外大概是受钟荣光的影响。钟当时是岭南最高华籍教员,亦是广州青年会创始人之一,并多年担任该会会长。李应林由此开始了与广州青年会的不解之缘。

在粤会服务期间,李应林开始筹备出国留学事宜。1916年8月,李应林向粤会辞职赴美留学。*广州基督教青年会:《广州基督教青年会之过去、现在、将来》1919年,广东省档案馆,全宗号92,目录号1,案卷号308,页23。他选择入读奥柏林大学(Oberlin College),这亦与简又文有关。简早在1913年已入读奥柏林并愿意资助李应林留学。简回忆说:

那时,我已开始准备帮助岭南老友李应林兄赴美留学。我为他节衣缩食,兼以在纽约街上讲道两三个月所得薪津(每月四十美元),贮蓄一笔经费,又向同学数人募捐,共得美币千元,统交纽约岭南董事会司库兼秘书格兰先生(Herry Grant)保管,准备作为他个人的零用。中国青年协会(按:即为青年会)则助他筹备旅费。奥伯林大学给他四年免费学额。*简又文:〈重生六十年〉,《景风》第28期,1971年,页59-60。

在多方的帮助下,李应林得以顺利入学。奥伯林大学宗教氛围浓厚,李应林积极参加该校青年会的活动,*George Lerrigo to Mr.Wick, September 14,1925, Lerrigo,George Papers, 1914-1932,YMCA Archives.曾被推为该校青年会候选会长。读书之余,李应林亦关心时局,关注国运。1918年,他撰写了英文小册子揭露日本对中国的侵略野心。*Y.L.Lee, Japan and China: a Study of the Recent Problems between Japan and China, Oberlin, Ohio : The Eastanian, 1918.中国在巴黎和会外交失利,他以英文发刊“论胶州问题”,纠正国际间的错误观念。*韦懿、郑国宣:〈百折不挠的教育家——岭南大学李应林校长小传〉,李应林教育基金会编:《岭南大学校长李应林诞辰100周年纪念》,页14。李应林回国后亦发表了多篇关于国际关系的文章,如《国联调查团报告书公布后的感想》*李应林:〈国联调查团报告书公布后的感想〉,《广州青年》1932年10月10日,页184-185。、《中日的前途》*李应林:〈中日的前途〉,《广州青年》1935年3月4日,页405-406。、《中日的调整》*李应林:〈中日的调整〉,《广州青年》第23卷第40号,1936年10月5日,页175。、《中英同盟?》*李应林:〈中英同盟?〉,《广州青年》第23卷第48号,1936年11月30日,页209。、《德日联盟》*李应林:〈德日联盟〉,《广州青年》第23卷第50号,1936年12月14日,页217。、《1936年国际政局的回顾》*李应林:〈1936年国际政局的回顾〉,《广州青年》第24卷第1号,1937年1月4日,页1-4。等等。当然此为后话。

1920年,李应林大学毕业,获文学士学位。是年8月,他拒绝了一家公司的高薪聘请而选择重返广州青年会担任干事,而干事薪金只是该公司薪金的四分之一。*George Lerrigo to Mr.Wick, September 14,1925, Lerrigo,George Papers, 1914-1932,YMCA Archives.他为何甘于清贫执着于青年会工作呢?李应林曾解释说:

当余在岭南大学肄业时,即喜作个人工作,及余游学美洲,仍继续力行斯事,每稍有效果,辄觉无限愉快,嗣闻广州青年会干事某君去世,余即欣然充斯职。在青年会中,吾人每日所接触,恒为人生中之重要问题,而余得以侧身其间,参与讨论解决此等问题,实觉无上满意也。*〈我为何为青年会干事〉,《同工》第48号,青年干事经验号,1926年1月5日,页3。

可见李应林对职业的选择主要是基于个人兴趣、宗教信仰及其价值判断,薪酬并非关键考虑因素。

李在粤会最初担任学生部干事,1923年升任该会副总干事兼学生部主任,*梁小初:《未完成的自传:七七回忆录》,香港:基督教文艺出版社,1969,页108。并于1923年至1927年间兼任青年会中学校长。粤会总干事梁小初赴美留学期间(1926至1929年),李应林代理其总干事职务,实际主持一切会务。短短几年间,李应林已由普通干事升为代理总干事,其职务升迁可谓快速,这当然是他卓越工作能力的体现与回报。

1927年,岭南大学收归华人自办,李应林被聘为岭南大学副校长,工作重心由青年会转向岭南。他以文学士资历而担任实际主持校务的副校长,殊非偶然。这缘于他在岭南求学时主持学生四大组织所锻炼的组织能力、才干和在同学中的声望。

1928年,李应林的同事、广州青年会美籍干事骆爱华(E.H.Lockwood)为李撰写过一篇简短的英文传记,对李进行了较为公允的评价。他认为李应林是广州教会界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除了任职于青年会与岭南大学,李应林还服务于其他教会团体及教会事业,如中华基督教会、平民教育运动、真光中学、广东基督教教育会、协和神学院、暑期圣经学校等。*E.H.Lockwood, The Biography of Mr.Y.L.Lee,General Secretary of Y.M.C.A at Canton,China,p.7,1928,YMCA Archives.在当时基督教事业中,能胜任如此多职务者鲜有。

1949年广州解放前,李应林几乎交替服务于广州青年会和岭南大学。1930年8月,李由岭南校董会商议给假,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进修。翌年返国,他复任青年会总干事。1937年6月,李应林被聘为岭南大学校长。离开广州青年会之前,李向该会董事会建议,任骆爱华为顾问总干事负责内部。对外,由会长潘聚东出名,实际由他遥领(青年会)。*谢琼孙:〈青年会美籍干事骆爱华来韶事迹续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韶关市委员会文史委员会编:《韶关文史资料》第16辑,韶关:粤北印刷廠印,1991,页143。

1939年李应林赴美接受母校奥伯林大学赠与名誉法学博士学位。1948年,李应林就任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华南区干事。年底,李先后辞去岭南大学校长、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广东分署署长职务。李应林服务岭南多年,对该校的贡献主要有三点:1.组织校董会,收归华人自办;2.筹募经费,解决学校经济问题;3.抗战期间,坚持迁移复校。*韦懿、郑国宣:〈百折不挠的教育家——岭南大学李应林校长小传〉,李应林教育基金会编:《岭南大学校长李应林诞辰100周年纪念》,页16。

1949年初,李除担任中华基督教会广东协会会长、青年会全国协会华南区干事外,还被广州青年会董事会议推选为该会会长。按照青年会全国协会规定,协会区干事不能兼任地方协会的职务。为了加强董事会的领导,粤会方面特别打电报给上海全国协会总干事涂羽卿,要求涂同意李以协会华南区干事的身份,兼任广州市会会长,以应付当时面临解放紧张复杂的局面。涂羽卿复电同意。

李应林的影响力并非局限于基督教领域。他是国民党员,与一些政界要人关系密切并受邀开展过很多社会活动。他被时人称为“社会活动家”。*谢琼孙:〈李应林校长百年诞辰赞〉,李应林教育基金会编:《岭南大学校长李应林诞辰100周年纪念》,页62-63。沿太平洋的青年会所发起的“太平洋国交讨论会” (Institute of Pacific Relations,后改称“汛太平洋会议”)是国民外交性质,代表成员须是具有代表性的学者、教授、社会活动家。三次开会李皆被邀为中国代表团成员。1926年,在广州市市长孙科的邀请下,李应林被广州市市厅委办社会调查股事业,*《广州青年》14卷第8号,1927年4月10日,页32。调查涉及劳工、教育、宗教、火灾保险、城市人口、社会罪恶问题等。*Y.L.Lee, Some Aspects of the Labour Situation in Canton,p.1, 1928, Box 95,Industrial Work, YMCA Archives.1935年春,他还应上海市长吴铁城之邀请,由粤会给假赴沪,担任上海市平民福利事业管理委员会总干事,办理平民福利事业,历时一年半。*《同工》第155期,全国总干事特别会议报告,1936年7月21日至28日,页80-81。1946年岭南大学复校期间,李应林兼任国民政府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广东分署副署长,后任署长。1949夏,广东东、西、北三江洪水成灾,内政部部长李汉魂令广东省基督教团体利用美国经济合作署(E.C.A)专款,成立“粤港澳水灾救济委员会”,以李应林为主席。

1949年10月广州解放,李应林避居香港,仍任青年会全国协会华南区干事。翌年初,李返穗一行,参加青年会基本年会。同年2月,他参加在港西人青年会举办的青年会决策会议。

回顾起来,李应林与青年会可谓渊源颇深:他在岭南求学时即担任该校青年会会长;溯自其毕业于岭南,即开始在广州青年会任学生部干事;在美国深造时,曾被推为奥伯林大学学生青年会候选会长,以中国学生而得此者为前所未有;归国后曾三度回广州青年会任职。他在粤会服务垂二十年,担任过该会总干事及会长,是该会中坚领袖。

1951年,李应林在港获纽约中国基督教大学联合董事会的经济支持,设立崇基学院,担任崇基首任校长。1954年8月,李应林病逝于香港。

二 对非基运动的回应

20世纪20年代(1922-1928),中国爆发了两次大的抵制、反对基督教的社会思潮和运动,史称“非基运动”。当时非基运动风起云涌,蔓延各省,而广州正是全国非基运动的中心之一。身为广州青年会的领袖人物,李应林是如何应对的呢?他声称:“欲研究排教问题,我们最好先查排教的团体与势力,和他们所持的理论,然后加以虚心的体察,如我们有错,则早日痛改,如他们误会,则当设法解释。倘是真理所在,虽威武不为屈,视死如归,方不愧为今日的大好基督徒。”*李应林:〈反基督教运动与基督徒〉,《尽言周刊》第2卷第34期,1925年10月31日,页1。据调查,李应林认为反教份子主要有五派:旧学派、西洋派、国家主义派、国民党派、共产派。他对这五派分别作出分析:1.旧学派。这派人以中国的思想及孔孟的哲理为基础,对于外来的宗教,自然反对。此派以保存中国文化为己任,方法与工作上,不无受了多少东洋及西方的影响。2.西洋派。这一派,多是欧美留学生,以科学与哲学为基础,以为宗教是不甚要紧的东西。不过这派的势力,在北方最大,在商业化的广东,这派欧美留学生,自然不多来研究这条问题了。3.国家主义派。这派是上海少年中国学会为中坚,提倡国家主义,反对世界大同,对于外人所办的教会学校,施以种种攻击的法子。这派人亦极力攻击共产党,当此国家多难,内煎外逼,这派所倡的主义,自然受大多数学子的欢迎。4.国民党派。国民党纲上,是准人民信仰自由,他的领袖孙中山先生等,亦多是基督徒。外埠的国民党党员,与教会亦时时发生密切关系。不过他近来有三数领袖,以唯物主义来反对基督教,及反对教会事业之染有帝国主义色彩者。又共产党党员,复在国民党内来宣传反教言论,他们究竟代表共产党抑或国民党,实是难知的。5.共产派。共产派之反对宗教,是因彼此根本信仰大大不同。故其反教的主张自然热烈。*李应林:〈反基督教运动与基督徒〉,《尽言周刊》第2卷第34期,1925年10月31日,页1-2。笔者认为李应林的分析颇为中肯。

面对非基运动的冲击,李应林持一种躬身自省的态度,虚心接纳批评意见并锐意改善。*李应林:〈反教周〉,广东学生基督教青年会协会刊行:《广东青年》,1925年11月28日,页6。李应林愿意接纳文明的反教手段,他表示:“在北方的反教运动,多从理性上做工夫,将基督教的弱点,尽量攻击,于基督教本身,实在帮助不少。北方反教的手段,非常文明,我们是十分佩服。”*李应林:〈反教周〉,广东学生基督教青年会协会刊行:《广东青年》,1925年11月28日,页6。而对于粗暴无理的反教运动,例如派人到各礼拜堂及其他教会团体捣乱秩序、阻人开会、禁人出入及恐吓教会内的妇人孺子等活动,他表示谴责。基督徒在非基运动中,究竟应持甚么态度呢?李应林认为:

(一)各团体尤其是学生团体之反对基督教,无论自动或被动,皆以为是爱国之举,出自至诚,我们当表示我的好意,尊重他们的理论。(二)教会事业之完全为华人自办者,实属不少。然教会事业,复杂异常,内分天主教与更正教,且来自欧美等国,情形各异,内中确带有帝国主义色彩。或受不平等条约的保护,我们当引为大耻,并力求洗涤与改善,俾基督教变为一个纯粹的宗教。(三)教会事业,每由外人操纵,殊得国情。然欲求华人主权,非得多数华人为教会负责服务,实不能达到此目的。处在这个物质社会之下,尤见这种牺牲的重要。(四)对于外界,要多事宣传。因为外界之反对我们,亦多出误会。(五)对于共产派的唯物主张,与我们的信仰,是根本上冲突。故我们在这一点,要坚持我们的主张,无论他们如何窘逐,我们亦不能妥协。真理是永无失败的。(六)我们当秉基督的牺牲精神,来服务群众,拯救我国至平等自由的地位,免列强的压逼。*李应林:〈反基督教运动与基督徒〉,《尽言周刊》第2卷第34期,1925年10月31日,页1-2。

很明显,李应林既坚守基督徒的立场,又展现强烈的民族主义观念。对于非基运动,他主张从教内内部寻找病因,他认为今日教会的危机,不在人的排击,而在教会内的物质主义侵略。*李应林:〈广州市基督教运动底研究与批评〉,《尽言周刊》第1卷第44期,1925年1月24日,页2-3。李提倡教会自立,并期望基督教诸君,皆能热心爱国,有事不可远避租界,求外人保护。*李应林:〈广州市基督教运动底研究与批评〉,《尽言周刊》第1卷第44期,1925年1月24日,页2-3。

因广州很多反教活动都模仿于苏俄,例如“反教周”发起于莫斯科,由共产党介绍到全国学联及广州市学界里面。李特别指出中俄两国教会的差异:“俄国的教会,是旧教,历来与皇族有密切关系。教会内部,阶级殊深。这种情形,与我国的辨正教,诸多不同。”*李应林:〈反教周〉,广东学生基督教青年会协会刊行《广东青年》,1925年11月28日,页6。李应林认为不可盲目师法苏俄:“我国维新未久,西方文化,适合我国者,无论来自那国,亦常欢迎。但切不可其来自他国者,则一律拒绝。来自苏俄者,则一律欢迎耳。”*李应林:〈广州市基督教运动底研究与批评〉,《尽言周刊》第1卷第44期,1925年1月24日,页2-3。

在非基运动中,中国举国掀起收回教育权运动。对于这个主张,教育界领袖约分两派:一派主张所有教会学校,不论是外人办或中国人办,一律收回。或设种种方法使之消灭。对于教会学校,可谓破坏到不留余地的。一派主张保留教会学校的好处,用完善的方法,来收回教会学校归华人办理。*李应林:〈基督教教育与新中国〉,《尽言周刊》第2卷第78期,1925年9月19日,页1。李应林支持后一派,认为那才是建设的方法。他赞同教育本身应有充分的自由,教育乃有变化。有变化然后有进步。且我国历年教育事业,多由私人主理。此虽非绝对妥善,然若私立学校,稍受政府监督,便可有留存的地位。况今我国学校尚未普遍,以应国人之需求。因此,李应林认为基督教教育若从事改善,可以留存于我国。

李应林毕业于教会学校,也曾担任青年会中学校长,但他并不讳言教会学校——尤以外人办的学校——的弱点。处在风起云涌的爱国运动之下,教会学校如何改善以适应环境?李应林认为须注意以下几点:

1.以后的教会学校,于最短的时间,将学校主权交与华人。或从董事方面,或从学校内行政方面,均要从速办去。在华人方面,对于各国教会助力或经济或人才,均一律欢迎参加……2.我们为教会学校服务的华人。亦要具一种自立自主的奋斗精神,来办理学务。要自居主人的地位……3.教会学校要向政府来注册,在中国领土内所有教育事业,受中国政府监察,这是不容反对的。4.教会学校要注重中国固有文化,不可入主出奴,对于领备留学的工夫,未可过于注重。5.对于宗教教育,最好使学生自由参加,不可强迫。6.以后要聚精会神,办些中国暂时不能办到的教育,如协和之医科,或补助教育,或平民教育。其大学校地点接近的,最好分工办理,如某校专文科,或某校专商科等等,或合并为一二完善的大学校。*李应林:〈基督教教育与新中国〉,《尽言周刊》第2卷第78期,1925年9月19日,页1-2。

三 反帝爱国活动及主张

曾有人慨叹:“多一个基督徒,便少一个中国人。”李应林用事实反驳了这一偏颇的观点。他是虔诚的基督徒,也是热血的爱国者,一直积极参与反帝爱国运动。

1925年,上海“五卅惨案”和广州“六二三”惨案(沙基惨案)相继发生,全国激起旨在反对帝国主义在华特权的民族主义巨潮。6月初,李应林发动广州教会学校学生抵制日货,*刘绍唐主编:《民国人物小传》第九册,台北:传记文学杂志社,1975,页86。以实际行动回应“五卅惨案”。作为革命中心的广州,在沙基惨案的刺激之下,掀起了更为猛烈的反帝风暴。李应林担任沙基案调查委员会书记,*《同工》第45号,1925年10月15日,页21。亲到现场搜集罪证,主编《六月廿三》一书,译成英文分送各国,揭露英法帝国主义屠杀中国平民的罪行。该书在国际宣传上极有效力,深为一般英国人所注意。李应林时任广州青年会副总干事,这导致省港一些英国人对该会不满。1929年,英国新任驻粤总领事设宴款待粤会职员及英美各国商界领袖多人,藉此以联络中西人士友谊及介绍粤会事业。*《广州青年》16卷第22号,1929年7月28日,页88。席间英领事特向李应林问及当年“沙基”一事,李当即答言如下:

……盖青年会自有世界共同坚定不易之宗旨,青年会自有参酌地方需要服务社会之使命,一切事业皆本其固有之宗旨主义实施,决非任何势力所能屈抑而有所变更其主旨也,青年会今后当益致力提倡国际亲善、国民外交,进而讨论不涉政争范围之国际问题,尤其是我们中国青年会要提倡青年爱国运动,在爱国运动立场,无论任何国家如有侵略压迫中国者,青年会自然站在中华民国国旗之下,尽其国民之本份,如年前鄙人受沙基惨案调查委员会之委托,编印“六月廿三”小册子,亦不过是一种国民爱国运动应尽的本份而已。*《广州青年》16卷第22号,1929年7月28日,页88。

关于青年会“赤化”问题,李一直持否定态度,强调青年会不干涉政治的立场。1937年,他还特别回应说:“青年会间或举行关于政治问题之演讲,其目的在灌输智识,我们绝无主张于其间也。我们的爱国运动系侧重训练公民和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对于国内政治绝不主张”。*李应林:〈我们的路线〉,《广州青年》第24卷第4号,1937年,页13。

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李应林曾先后邀请苏联顾问鲍罗廷(M.Borodin)及黄埔军校党代表廖仲恺等至青年会演讲。*刘绍唐主编:《民国人物小传》第九册,页86。省港大罢工事起,李同罢工总部领导人苏兆征、曾子严等(苏、曾皆共产党员,曾系青年会职工研道团的导引团成员)联系,组派人员到罢工总部为罢工工人服务。李向罢工工人演讲,宣传反帝爱国。在反帝运动中,李支持青年会工人成立广州市什务工会第十九支部(是共产党领导的广东全省工会联合会所属),并拨出地方为工会活动场所。*谢琼孙:〈李应林校长与岭大〉,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广州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硏究委员会编:《珠江艺苑》,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5,页79-99。

面对日本侵华,李应林认为(基督教)教义是平等的,所以对于外人之侵略,要誓死反抗到底。*李应林:〈基督教对于社会改造的责任〉,《广州青年》(学生夏令会特刊),1934年10月21日,页365-366。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所主张的抗日方式也有所改变。最初他主要从事抗日宣传。九一八事变,李首先发表“对日研究,反日侵略”的公开演讲,并发动青年会同人积极为此展开工作。半年之间,广州青年会为对日举行之爱国运动工作凡六十余种,*李应林:〈本会廿五周年概述〉,《广州青年》廿五周纪念刊,1934年,页6。例如翻印田中侵华奏章分赠各界、中日问题演讲会、调查日货入口统计及种类、编印日本侵华之历史考证、日本蹂躏东北之图画展览、中学生出发宣传、举行救国演剧宣传大会、通电全世界各国青年会主持公道、为东北兵灾难民筹赈、组织救伤队、学生演讲比赛等。*《同工》第120期,1933年3月15日,页37-39。其中,对群众影响较大的,为大量翻印田中侵华奏章分赠各界,揭露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略中国的种种阴谋,唤起国人提高警惕,加强抗日救国信念。这本《奏章》是李在1929年出席“太平洋国交讨论会”时,道经东北,为张学良所赠。当时李应林被邀请为广东方面国民代表之一。太平洋国交讨论会初由檀香山青年会所发起,参与者皆为与太平洋利害有关之国家,其目的乃以国民外交方法提倡国际亲善,用客观的讨论国际种种问题以求适当之解决。惟此会纯系国民外交性质,交换意见,造成舆论,与政治上固无直接之关系。*《广州青年》16卷22号,1929年7月28日,页87。

1932年国联调查团报告书公布后,李应林虽觉得东三省的解决方法不容乐观,但还是认为我国抵制日货的办法假能全国一致有始有终,日本终有屈服的日子。*李应林:〈国联调查团报告书公布后的感想〉,《广州青年》1932年10月10日,页184-185。此时他显然相信“抵制日货”这种非暴力不合作的抵抗方式能取得胜利。事实上,当时广州青年会一致认为不合作为抗日唯一的利器,不合作运动的范围很广,举例如下,其余可以类推:

不购日货,不乘日船、不存款于日本银行、不用日本纸币、不雇日人、不受雇于日人、不售货于日人、不登日人广告、不与日人发生个人及团体的关系(除两国人民谋根本解决问题应有的关系外)。*〈抗日唯一的利器——不合作〉,《广州青年》19卷第2号,1933年1月11日,页7-8。

粤会认为不合作不是无抵抗,无抵抗是无所动作;不合作是积极的抵抗,但不主张暴动。*〈抗日唯一的利器——不合作〉,《广州青年》19卷第2号,1933年1月11日,页7-8。但随着日本侵华的加剧,李应林逐渐认可武力救国:“我不是主张以武力来解决国际问题,不过被人逼到,恐怕无别路可行耳”,*李应林:〈中日的调整〉,《广州青年》第23卷第40号,1936年10月5日,页175。“绥察战事假使敌人逼我而扩大,我们惟有沉毅奋斗,不可使大好河山不战而让诸敌人。”*李应林:〈中英同盟〉,《广州青年》第23卷第48号,1936年11月30日,页209。

李应林身兼爱国者与基督徒的双重身份,他如何调合国家主义与基督教世界大同呢?“爱国主义”这个名词,有些基督徒以为有些狭隘。著名基督徒徐宝谦曾说:“(青年会)抱定它本有的立场,不作左右袒。左派主张阶级意识,右派主张民族意识,各有其可取之点,然与基督教博爱大同的思想,俱不相符。青年会应利用其国际的组织,积极发挥其所固有的国际主义;否则随波逐流,左倾右依,两失依据。”*徐宝谦:〈青年会对于学生之贡献〉,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编:《中华基督教青年会五十周年纪念册(1885-1935)》,页33。对此,李应林有不同见解:

基督徒应有爱国的思想,别的国家可以不必讲国家主义,惟中国偏要讲,为什么原故呢?就是我国国民对于国家观念较为薄弱。基督教讲大同世界,又倡国际主义。我个人并不反对,但在帝国主义重重压迫之下,首先要把自己弄成一个富强的国家,不致被人欺侮,然后能谈到大同主义。青年的基督徒处在本国现在的状况,不单有爱国思想,还要有极端的国家思想才可。*李应林: 〈基督教对于社会改造的责任〉,《广州青年》(学生夏令会特刊),1934年10月21日,页365-366。

四 结 语

台湾王成勉教授曾高度评价青年会全国协会总干事余日章:“余氏在青年会主政时期的作为所反映出来的,乃是一个基督徒知识分子,在国家横逆时代,如何挺身而出,运用自己所学与所长,在国际与国内力争国权、力保国格,在各方面均有建树。他不但消除国人对基督教的误会与排斥,稳定教会内部,更为中国基督徒指引出一条明路。从这个角度来看,余日章在青年会的作为应该是被肯定的。而他的一生为自己的信仰做了最好的见证,也足为中国基督徒的楷模。”*王成勉:〈余日章与青年会—— 一位基督教领袖的爱国之道〉,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编:《近代中国历史人物论文集》,台北:中央硏究院近代史硏究所,1993,页811。笔者认为爱国爱教的李应林同样用他的一生为其基督信仰做了最好的见证,在教会教育、社会服务、国民外交等领域做出了较大贡献。李应林的思想世界颇为丰富多彩,限于篇幅,本文只进行了初步的探究。笔者期待以后为文再探讨其教育思想、劳工服务思想、民主思想、国际观念等。

The life and ideas of a Christian intellectual Li Yinglin

HUANG Chun-yan

(Yuelu Academy, Hunan University,Changsha,Hunan Province 410082)

Li Yinglin is a renowned Chinese educator, Church leader and social activist.Faced with the impact of anti-Christian movement, Li Yinglin adhered to his Christian beliefs. At the same time, he accepted criticism with an open mind and determined to forge ahead. As a Christian intellectual, Li Yinglin took active participate in the anti-imperialist patriotic movement in the era of national frustration. He combined patriotism with his religious beliefs and made achievements in many ways. His life did the best to testify to his Christian faith.

Li Yinglin;Chirstian intellectual;Anti-Christian Movement;Patriotism

2013-11-10

本文受湖南大学“青年教师成长计划”项目资助

黄春艳(1982—),女,湖南永州人,湖南大学岳麓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基督教史.

K206

A

1008—1763(2014)05—0039—06

猜你喜欢

青年会基督徒基督教
基督教中国化的神学思考与实践
明确路向,践行基督教中国化——以福建基督教为例
天津基督教青年会成立的历程
——以基督教青年会档案为依托
青年会与民国苏州的娱乐文化
圣诞的中国往事
身体与建筑的契合:从上海的西侨青年会大楼到现代的“体育大厦”
女性基督徒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种类型的“基督教哲学”
博爱与成效的平衡:民国中期广州基督教青年会救济事业特点
基督教伦理与现代社会工作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