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课程考核方式与体系研究——以徐州工程学院语文教育专业为例 *
2014-04-01陈晓
陈 晓
(徐州工程学院 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8)
中国古代文学课是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在教授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对于帮助学生掌握我国古代文学的发展概况和成就,提高其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与分析评说能力,及提升学生自身文学素养与专业技能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如何准确合理的评价课程的教学效果,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便成为“教”与“学”两方面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课程考核的现状
传统“试卷”评价方式不但过于单调,且对于课程知识考查的维度也相对较低。通过调查发现,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有不少学生对于传统的“试卷”考试的评估方式存在不同的意见:“以一张试卷作为课程学习评价不够公平”;“试卷题目不足以体现我对课程知识的了解与掌握情况”。由此可见,学生对于课程学习的倾向与不同知识的兴趣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而一个合理的课程体系应该是由价值取向各不相同的多种考核方式与手段所组成的,这样才能更准确地了解学生学习的整体效果。由于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知识组成结构的特殊性,其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倾向与要求也各不相同。因此,从何种角度出发制定相应的评价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从能力训练的角度制定考核方式,构成课程考核体系
学生对本课程所包含的所有知识的学习,主要体现在“读、背、写、议”等四个方面能力的熟练程度。因此,从能力训练的角度出发分析考核倾向、制定考核办法、构建合理的知识考核体系就应从“读、背、写、议”的学习内容入手,依据各自能力训练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规划对应的考核办法。
(一)“读”的能力
“读”的能力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的内容,阅读与朗读。阅读旨在丰富学生自身对各个时代原著、原文内容与信息的熟悉程度,并提高其对文献体裁、写作方式,行文措辞习惯等细节与特点的熟悉程度,在读的过程中结合课本与其他课外资料,不断地强化其对课程内容的感性认识。而朗读则在协助完成阅读任务的同时,进一步的强化其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实践能力。所以对“读”考查方式,主要应偏重对学生阅读量的考查,应分为两个部分。其一,作为考查重点,可通过举行读书沙龙、朗诵比赛等形式,重在考查学生对阅读文献的数量和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基础知识了解程度的情况,其二,在前者的基础上考查其对朗读能力与技巧的掌握与表现情况。
(二)“背”的能力
“背”是学习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方式之一。背诵能力的训练可使得学生进一步熟悉原文,并在此基础上更为深刻的把握原文的故事内容、时代背景、文化意蕴,作者思想以及文章的节奏与韵味等信息。因此,“背”的能力既是深入理解课程内容与意义的重要方式,又是不同能力间拓展转化的重要途径。为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课程的其他内容打下基础。而在教学过程中,对“背”的考查与“读”不同,应注重对学生所能够熟练背诵的文章的数量的考查,即可通过课上随即背诵与试卷默写分析的形式进行,前者能有效的考查学生背诵所积累的文章的数量,后者则能进一步的考查学生对所背文章的理解质量。
(三)“写”的能力
对于中国古代文学课来说,“写”不但是体现“读”与“背”所获取的学习成果的体现方式,也是学生创造性的处理获取知识的重要表现方式。“写”的能力来源于前者又高于前者,不但应体现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继承,还应充分的反映出时代的背景与信息。对“写”的考查,应在前两个能力的基础上,重点关注个人能力的表现。在学生阶段性的完成课程内容的学习之后,通过专题训练对其能力综合水平进行考核。因此,除了阶段性的课内随机短片写作的考查形式外,还可通过课程命题作文和试卷论述题的形式考查学生写作能力的不同侧面,进而全面的掌握学生“写”的能力整体水平。
(四)“议”的能力
“议”在于评论,在于分析文章思想与意图,并表达自己观点。它是学生专业知识与思维个性的体现。课堂教学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课堂上对课文的解读讲述能力与表现。因此,语文教育专业的学生能否很好的掌握“议”的能力,对于其今后的工作有着重要意义,直接关系到其今后课堂教学的效果。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有计划的通过课堂提问或分组辩论的形式,让学生借助对不同文章或专题深入讲述与讨论的机会综合的考查其评议水平与语言表达能力,借此来实现对其“议”的能力的考核。
因此,通过对“读”“背”“写”“议”四项能力对课程学习的偏重区别,在课程整体教学过程之中,授课教师应根据信息量与能力之间的比重关系,充分考虑不同能力对考查方式的要求制定相应的考查策略并形成以突出以能力训练为目标的考核体系,进而实现课程的整体教学目标与价值。
三、从课程教学推进环节的角度设计考查手段,构成课程考核体系
从现有的教学推进环节角度看,课程主要考核环节集中在课上、课后、结课这三个部分。因此,相关考查方式与考核体系的构成可根据教学环节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设计与展开。
(一)课上考查
上课作为最普通也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是整个教学活动中内容最多最为复杂的部分。虽然这一环节主要是以传授课程知识为主,但考虑到课程内容对学生知识掌握的不同要求,也可适当植入相应的考核内容。例如在讲到西汉政治家、文学家贾谊的《吊屈原赋》时,就可借助对经典名句的默写以及短篇评述的形式考查学生对之前学习的先秦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离骚》的掌握程度。而在讲述司马迁及其作品《史记》的过程中就可以择其重点以限时课堂作业的形式对史记中涉及的内容与知识点进行考查,同时,也可尝试将后续课程中关于《史记》的文章与内容作为部分考查内容,以检验学生对课程知识预习情况。
(二)课后考查
在大多数情况下,课后练习的环节通常不被教师与学生所重视。一份良好的课后练习题,在帮助学生复习与预习课程内容的同时,还能有效的考查学生对于课程学习的深入程度。例如在讲到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时,便可要求学生在课后找出苏轼的著名书画作品并结合其文学成就加以点评。这样,在完成对苏轼文学知识的复习任务的同时亦能实现检测学生知识查阅与综合运用能力的水平,以此实现相应的课程考核目的。
(三)结课考查
结课考查是对学生课程学习效果最重要也是最全面的考核方式。针对其实施的时间节点,对学生的考查方式与内容也应丰富而多样。除了采用传统的试卷方式考查学生对课程记忆性知识以及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之外,还应针对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教学要求制定相应的能力考查方式与办法(如朗诵与评论能力),以此实现全面考核学生中国古代文学素质的目标。
四、从实践应用的角度制定考核内容,构成考核体系
实践应用是教学的重要目的,也是我院语文教育专业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俗话说:“只有学得好,才有可能教得好。”作为未来的中小学语文教师,中国古代文学是其今后日常教学工作中十分重要的授课内容之一。通常来说,教师要上好一堂课,备课、讲课与制定课程考核办法是其中关键的三个环节。
(一)备课实践的考查
针对中国古代文学的课程内容来考查本专业学生的备课能力应主要从课程教学计划安排、授课教材研读以及对授课对象的特点分析等三个主要方面入手,可借助评阅学生备课资料的方式,实现对其备课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及体现出的不同能力水平的考查目标。
(二)讲课实践的考查
此外,讲课作为最重要的实践教学内容,对于语文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其对从前所学知识与能力的集中展现。其中所涉及到的课程知识与技能也最多、最繁琐。因此,在对其进行讲课实践的考查过程中,应结合授课内容的性质与倾向,重点测评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知识陈述、综合讲述与个人评述等方面的能力表现。以此来检验其对中国古代文学常识的学习与必备能力的训练情况。
(三)制定考核方法的考查
作为未来的中小学语文教师,能否根据其之前对中国古代文学课的学习积累与经验,结合应用实际,为课程设计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考核方法,是考查其对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知识综合掌握与分解能力的有效方法。对于学生来说,自主制定考核内容与方法并进行评价,能有效的考查学生在全面了解课程性质与内容的基础上,对课程的不同知识进行分析与定性的能力,并可通过设置不同教学环境的方式,进一步评估其根据不同教学实践对象的具体情况设计相应的考核内容与方法的应变能力。这样,不但能有效的了解了学生各部分知识的把握情况与综合运用能力,还能对其所具备的课程相关教育考核技术水平的情况及知识创新能力展开进一步的评估,可谓一举多得。
五、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古文学作为语文教育专一门重要的基础性课程,其考核方式的制定应该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和课程教学的实际,从不同的角度去构思与建立。而面对不断多元化的社会需求和日益丰富的教育教学手段,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如何科学的融汇时代文化特征与技术水平进而创造出新颖实效的课程考查方式与考核体系,并以此促进中国古代文学课的授课效果,则是每个中国古代文学课的授课教师都应该深入研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