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生型与伴生型:网络谣言、网络舆情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内在联系探析

2014-04-01原光王艺赵西娟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谣言突发事件舆情

原光,王艺,赵西娟

(山东科技大学文法学院,山东青岛266590)

近年来,突发事件频发,对我国的经济、政治、社会等领域都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成为政府需要认真面对并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与突发事件相伴,网络谣言和网络舆情危机同样成为了网络时代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更为复杂的是突发事件、网络谣言和网络舆情危机交错缠绕,纠缠不清,如果不能厘清三者之间的关系,就难以进行有效的治理。

一、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危机和网络谣言的内涵分析

内涵界定是关系分析的前提,只有明确三者的内涵,才能够准确把握三者的边界和联系。

1.突发事件

突发事件是近年来最为突出的社会问题,对此,2007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进行了如下定义,“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从定义之中我们不难看出,突发性、危害性、重大性和处置的应急性构成了突发事件的主要特点。

2.网络舆情危机

讨论网络舆情危机必须首先对网络舆情进行界定。所谓网络舆情是指在互联网上流传的公众对特定社会问题形成的舆论。主要体现为通过互联网传播的公众对某些现实热点、焦点问题所持的具有较强影响力、倾向性的言论和观点。网络舆情是传统社会舆论与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与传统舆论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便捷性。即网络舆情的生成便捷而迅速,网民可以自由、直接、方便地表达其意见,能够迅速汇集、形成网络舆论。(2)突发性。网络舆情的形成具有较强的突发性,往往由某一事件突然引发,事前没有明显征兆,且发展速度较快,可以迅速形成较强的网络舆论。(3)互动性。网络舆情是网民意见交流、传播的结果,因此具有很强的互动性,网民的个人态度很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4)易变性。网络言论的自由和意见的互动,导致网民观点经常发生变化,网民态度的不稳定造成了网络舆情的易变性,其发展变化速度远远高于一般舆论。(5)偏差性。由于网民身份的隐蔽性和监督、监控手段和规则的缺失导致网民在发表言论时缺乏责任感,去个体化色彩明显,言论随意,情绪宣泄、夸大不实甚至诽谤性言论屡见不鲜,因此网络舆情的可信度较低,经常出现观点和立场的偏差。

所谓网络舆情危机是指网络负面舆情极化和激化的结果和状态。如前所述,网络舆情的易变性和偏差性极易导致网络负面舆情的极化,即网络舆情偏离客观、中立立场,表现为片面、偏激的言论占据主导地位,并形成较强的排他性,排斥不同的观点,最终导致网络舆情出现单极化特点,即舆情呈现一边倒的局面。网络负面舆情的激化则有两种常见原因,其一是因负面舆情的累积过多,造成了舆情的激化;其二是在某些事件的诱致下,负面舆情在尚未达到饱和状态时提前爆发。网络舆情一旦激化就会转化为网络舆情危机,会造成较强的舆论和社会动荡。

3.网络谣言

网络谣言是指通过网络传播的不实言论。需要强调的是,网络谣言虽然存在某些不实成分,但往往并非空穴来风,其产生有一定的社会背景和现实依据。现实的矛盾冲突产生的心理压力以及为化解这种压力产生的心理和利益诉求,通过网络的方式进行传播就会形成网络谣言。

二、网络舆情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关系与管理启示

在信息时代,网络政治参与是公众政治参与的主要形式之一,在我国目前实体政治参与尚不够发达的情况下,网络为公众提供了形式虚拟,但作用实质的参与方式。与传统政治参与方式相比,网络参与方式更加便捷、快速,成本更低,互动性更好,有利于提高公众政治参与的热情,改善参与的效果。

在网络政治参与中,公众参与的主要方式为网络监督,公众借助网络手段实现政治监督的民主权利。网络监督的具体方式主要体现为制造网络舆论压力,通过舆论压力作用于社会现实。当舆论压力出现以下三种情况时,将会转化为网络舆情危机。其一,当舆情出现明显的倾向性,呈现一边倒的局面时,即在出现舆情极化的情况下,网络压力会转化为网络舆情危机;其二,当网络舆论压力的释放遭遇现实的阻碍,不能够通过正常途径发散和减压时,舆论压力会发生累积,以至于爆发;其三,在网络舆情压力累积到一定程度的情况下,在某些事件的导火索作用下,导致舆情激化,网络压力会转化为网络舆情危机。

在网络监督的背景下,网络舆情危机与突发事件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两种:即原生型和伴生型。

(一)原生型关系与管理启示

1.原生型。是指由于公众的网络监督揭露了某些现实问题,通过网络传播,舆论能量不断累积,形成了网络舆情危机,最终导致网上与网下的互动。虚拟世界的危机造成了现实世界的突发事件。原生型是目前较为常见的一种方式。随着网络作用的日益扩大和公众民主参与意识的日益增强,原生型的作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作用效果将进一步增强。

2.管理启示。原生型给予政府管理的警示和启示是:不能忽视网络这一虚拟世界的力量,网络舆情是现实舆情的真实反映,同时网络舆情的传播速度和聚集性远远高于传统舆情,在某种程度上网络舆情比传统舆情更难控制,对于政府管理的挑战性更大。如果政府忽视网络舆情危机的作用,不采取有效手段进行危机治理,那么必将导致严重的现实危机。

(二)伴生型关系与管理启示

1.伴生型。随着社会变革和社会矛盾的累积和激化,突发事件与日俱增。突发事件涉及公众的切身利益,同时会引发其他公众“围观”的兴趣,特别是某些影响范围大,破坏力强的突发事件在“移情意识”的作用下,使公众感同身受,从而引起广泛而深入的关注。如果突发事件处置不当,极有可能导致群情激愤,造成网络舆论的极化和激化,加速网络舆情危机的爆发。此外,如果政府在现实中的突发事件治理过程中由于某些因素特别是人为因素的作用造成了突发危害的蔓延、扩大和变异,即在造成了新的次生危机的情况下,公众往往会将矛头指向那些导致次生危机的因素,从而形成较强的舆论压力,最终演化为网络舆情危机。

2.管理启示。伴生型给予政府管理的警示和启示是:突发事件即危机本身不是独立存在的闭合系统,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置,则有可能引发网络舆情危机。舆情危机一旦爆发,将会扰乱民心,破坏社会秩序,加大突发事件的治理难度。在突发事件和舆情危机的双重影响下,政府的执政能力、公信力和合法性将遭受质疑,突发事件可能由自然危机和社会危机转化为政治危机。

三、网络谣言与突发事件的关系与管理启示

网络谣言与突发事件的关系也可以分为原生型和伴生型。

(一)原生型关系与管理启示

1.原生型。是指由网络谣言导致的现实中的突发事件。一般而言,网络谣言不易直接导致突发事件,其媒介或中间环节是网络舆情危机。这一过程表现为:第一,网络谣言的产生和传播,形成了较强的网络舆情压力;第二,舆论压力极化和激化造成网络舆情危机,造成了不良的网络影响;第三,网络影响逐渐扩大,超越虚拟领域,进入现实领域,造成了对社会实体因素的影响;最后,网络舆情危机演化为现实危机,导致突发事件的爆发。

2.管理启示。原生型给予政府管理的启示是:其一,网络谣言不过是传统谣言在网络时代的具体形式,与传统谣言相比,网络谣言的改变不在于质,主要体现为作用方式和影响范围的变化。虽然从实际效果看,网络谣言的危害性高于传统谣言,但网络谣言本身并不可怕,并不能直接引发突发事件。其二,网络谣言存在潜在的威胁性和恶变的可能性。即对于网络谣言不能掉以轻心,如果对网络谣言听之任之,网络谣言就会不断对舆论和社会进行感染和侵蚀,最后恶变为突发事件。因此,对于网络谣言我们应当辩证对待,一方面不能夸大其危害,即舆论性质和虚拟性质的言论并不会直接对现实造成实质性伤害;另一方面也不能对网络谣言采取放任态度,应当将网络谣言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否则将可能导致网络谣言转化为网络舆情危机,造成更为不利的影响。

(二)伴生型关系与管理启示

1.伴生型。是指由突发事件导致了网络谣言的产生。突发事件中的网络谣言的产生有一定的必然性,因为突发事件的突发性往往造成政府的应急处置措手不及,官方信息需要核实、确认,因此往往难以在第一时间发布,信息的不确定性为非官方信息的传播提供了生存空间,这些未经证实的虚假信息我们就称之为谣言。突发事件的突发性和官方信息发布的滞后性之间的矛盾造成网络谣言产生的必然性。从现实情况考察,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两则规律:其一,突发事件与网络谣言的绑定性,即有突发事件的地方,必然会有谣言的产生;其二,政府应急反应的速度与网络谣言的烈度成反比。即官方信息发布的越迟缓,网络谣言生存的时间就越长,危害就越严重。

2.管理启示。网络谣言具有很强的反作用,网络谣言一旦产生就会反作用于突发事件,加大突发事件治理的难度,提高了突发事件的治理成本。在这一过程中,网络舆情危机往往不作为其必然的中间环节出现。即现实中的突发事件导致的网络谣言一般只作为现实公共危机治理的干扰和破坏因素存在,并不直接构成更为严重的危机,这体现了网络谣言负面作用的有限性。但是如果政府在危机治理过程中,无视网络谣言的反作用,任由谣言滋生和扩大,则谣言仍会转化为网络舆情危机,从而构成现实与网络的双重危机,此时危机治理的难度将倍增。

总之,原生型和伴生型是网络谣言、网络舆情危机与突发事件内在联系的两种存在方式。通过对这两种方式的分析,我们可以厘清三者发展的脉络,以及彼此间的主次和因果关系,并据此对政府管理提出警示与启示,有利于政府治理工作的改进。

猜你喜欢

谣言突发事件舆情
中国使馆驳斥荒谬谣言
当谣言不攻自破之时
谣言π=4!
谣言
舆情
舆情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舆情
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