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理性反思与对策研究
2014-04-01朱冬碧
朱冬碧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国教院,浙江杭州310016)
无论是我国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还是美国语言学家Stephen D.Krashen的“i+1”语言输入理论,其核心思想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体现个性化,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诸如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等。学习内容应该是可理解性的,学习难度只能略高过他们目前认知水平(i+1)。太难或太易(i或i+2)都不利于教学,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这些理论无疑成了我国分级教学最有力的理论依据。为了适应我国高等教育新的发展形势,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2004年国家教育部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中指出: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应分为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三个层次。“既要照顾起点较低学生,又要给基础较好的学生有发展的空间”,这是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开始。2007年《要求》得到了进一步的修订和完善,更加强调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的培养。自此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改革如火如荼地在全国铺开。
诚然,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方面来说,作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分级教学完全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分级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合适的学习和发展的分级环境,使不同英语程度学生的实际能力都得到积极提升,并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5]。
但是,随着教学条件、环境的变化和高校招生政策的变化,分级教学逐渐暴露出了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出现了教学瓶颈。现以我校为例,对大学英语分级教学进行理性反思,以求起到教学反拨的作用。
一、分层次教学的理性反思
我校紧跟大学英语改革的步伐,于2006年开始了分级教学改革,并持续至今。
新生入学后,进行一次分级摸底考试。然后根据分数将学生一分为二(最初是一分为三),分别编入A班或B班进行英语教学。随着改革的深入,出现了不少问题。现在,我们以审视的目光回顾实施八年之久的大学英语分级教学,进行理性的分析和思考,以期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1.试卷本身缺乏科学性和全面性
分级试卷共70道选择题,内容涵盖词汇、语法和阅读理解,但未涉及听力、翻译和写作。也就是说,该试卷的内容与当今培养目标所强调的“着重培养听说能力”相距甚远。因此,试卷能否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英语水平,其本身设计的合理性值得我们重新思考?
假设试卷内容覆盖面较为全面,我们把分级标准一改按分数的做法,而是改为按听力分数来分班,情况会怎样?又抑或按阅读、写作等能力来分班,又会出现什么现象?
事实证明,由于高考指挥棒的作用,很多学生的听说、阅读和写作能力发展是不同步的。有的学生卷面分数较高,但该省不考听力,学生的听说技能非常弱,完全是“哑巴英语”。另外一些考生的卷面分数不高,但听说水平远远高于同等分数的同学。以分数来二等分或三等分学生,往往会出现这种情况:不管是A班还是B班,听说能力较强的学生,会感觉听说内容太过简单,缺乏挑战性,久而久之失去学习兴趣,不愿再开口。反之亦然。那些基本未受过听说训练的人,“听说”对他们来说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们既听不懂,更说不出。听说活动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折磨。
因此,这种按分数分级的模式给强调听说能力培养的课堂教学带来极大的困扰,产生不和谐的因素。
2.各级别的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新生重新编班后,必须明确各自的教学目标。然而在实际操作规程中,AB班采用同一本教材,只是上课的难度、侧重点有所不同。就具体目标而言,学生大多停留在通过期末考试或通过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AB级考试上。AB级考试对A班学生来说太简单,对部分B班同学来说太难。这样的目标无论对A班或B班同学来说都是不合适的。长此以往,A班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浇灭,B班学生的学习更加的懈怠。
因此,如何制定合乎分级初衷和学生实际水平的教学目标仍然是一大难题。
3.考试评价结果有失公平,挫伤学习积极性
虽然在改革中不断完善评价体系,采用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加大了平时成绩、课堂表现等部分的占分比,但期末卷面成绩仍是期末总评成绩的主要构成部分(占0%)。这就对期末试卷的公平性提出了挑战。
不同级别采用分级考试具有随意性,试卷的难度无法真正与学生的分级水平相匹配(尽管就单份试卷而言,考试结果呈正态分布)。我校A班B班使用同一本精读教材,但两个级别的教学侧重不同,难度不同,考核内容和难度也不同。正因如此,考核标准难以统一。有时造成AB班的成绩失真,甚至出现B班成绩超过A班成绩的失常现象;对A学生有失公平,给他们的评优评奖带来较大的影响;极大挫伤A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现行的评奖评优体制影响了部分A班同学参加分班考试的积极性。学哥学姐的“传经授道”,使得部分学生(其他课程较优秀,但英语相对薄弱的)一改以往被分到B班的自卑心理,故意让自己被分到B班,以利于期末考个好分数,大大增加评奖的几率。
二、分层次教学的对策
1.优化分级教学模式,明确各级教学目标
分级教学历经这么多年,仍然备受推崇,必定有其成功的一面。如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即优化分级教学模式是我们所需努力探究的。在强调培养听说能力的今天,我们必须把听说能力作为分级的一个重要依据。我们可以把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A班: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发展较为全面的同学。B班:听说、阅读能力发展不平衡,但成绩相当尚可的同学。C班:听说读写能力都比较差强人意的同学。这样的分级,有利于教师选取课题内容,更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
优化分班模式后,必须重新定位各级别的教学目标。
鼓励A班同学全面发展听说读写能力,给他们发展的空间。
“英语不是拿来学的,而是拿来用的。”根据大纲要求,英语教学的重点为提升学生的听说能力。但这与考级并不矛盾。经过多年的改革,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非常重视听说能力的测试(听力占35%,考试优秀的学生可申请加试口语),在很大程度上较为客观地反映学生的英语水平。再者,社会上还是比较认同四六级证书,它们是学生求职的一个加分砝码。更何况现在四六级证书上标明的是每个部分的得分,能够为用人单位提供较好的参考。因此,鼓励A班同学全面发展听说读写能力,给他们发展的空间;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应该创造条件,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四六级考试,形成A班同学积极向上的良好学风。避免“矫枉过正,谈级色变”,人为设置学生考级的障碍,继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学英语课要改,‘四六级’照样要考”,上海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蔡基刚的话道出了众多学者、教师的心声。在强化听说能力培养的同时,必须发展读写能力,谋求更广大的发展空间。
由于主观或客观的原因,B班同学的听说读写能力发展不平衡。B班的教学目标是:查漏补缺,迎头赶上。他们更加需要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案,精心选取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强化薄弱部分,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通过一定时间的努力,使学生的薄弱部分得到改善,最后能够较全面地发展英语综合能力。
根据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掌握我们所教授的事物,教学的任务就是找到适合学生学习的手段。因此,以大纲规定的最低要求来指导C班同学学习,加强和巩固基础教学,运用元认知等学习策略培养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消除自卑心理和焦虑心理,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有效激活学生已经存储和正在输入的信息。在巩固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着重培养语言的输出,即能够把最基本的口语流利地表达出来,真正做到学有所用。
2.优化教学内容,学会“两条腿”走路
按新的方法进行分班后,教学内容也必须进行优化。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理解能力,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加工和提炼,使教学内容既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在优选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融入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课外知识,增加跨文化知识,拓宽学生知识面,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学会“两条腿”走路。把传统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和交互式网络教学模式进行优势互补,把用网络资源作为有力的补充,学会“两条腿”走路。鼓励A班同学全面发展听说读写能力,给他们发展的空间。在网络这个多元生态环境中,充分发挥个体优势,挖掘智力潜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欲;B班同学根据自己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选取网络资源,加强薄弱部分的学习,形成课上与课下互动,传统课堂与网络学习互补,谋求教学效果最优化;C班同学则强调加强和巩固基础教学,以自己的兴趣选择网络学习内容,激发内在动力,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通过把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自主学习有机的结合,做到自学与辅导、教学与管理的有机融合;解决目前分级教学中未能兼顾的学生学习能力差异和学习懈怠的问题;使各级别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均有所提高。
3.优化试卷内容,体现考试公平性
一份优秀的试卷既要符合大纲的要求,全面反映教学内容,又要反映学生现有的英语认知水平。“因材出卷”,对教师来说是一种考验和挑战。虽然近年来对课程评估体系进行了优化和完善,但毕竟期末卷面成绩占据了期末总评成绩的一半甚至更大的比例。因此为了保证英语考核的相对公平性,有必要花心思对试卷内容进行改革,改变以往A班考A卷(难度稍大),B班考B卷(难度较低),有时造成AB班的成绩失真,甚至出现B班成绩超过A班成绩的失常现象;对此有两种建议:
第一,AB班共用一份试卷。基础分(B班水平的基本要求)占到60% -70%,甚至占比更大,20%较难的题量,还有10%-20%为更难的题目(也可以以附加分的形式出现)。在试卷上体现大纲所规定的三个层次的要求。这样的试卷既照顾到了B班同学的实际英语水平,也有利于调动A班学生的积极性,体现难度梯度,隐性地反映出难度系数。
第二,AB卷仍为两份试卷。但两份试卷的70%内容相同(级差体现的部分),还有30%分别适用于A或B班(于授课内容的关联度较大)。在这70%相同部分,可以把试卷内容按梯度进行设计,即在难度上具有区分度。如阅读理解部分,一篇为简单的,一篇为一般难度的,还有一篇为较难的。这样既不至于出现大面积的不及格现象,严重挫伤B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至于出现AB班成绩倒挂的现象,显示考核的严肃性和公平性,减轻班级管理和教学管理的难度。
三、结语
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实践,分级教学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因材施教,解决了师资紧张的问题。既不能因噎废食,完全否定分级教学,同时我们应该正视其中呈现的新问题。通过对分级教学的反思及优化,改进试卷设计,完善评价体系,同时辅以网络自主学习以弥补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不平衡的现象。通过不断地改革实践,努力使各级别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有所提高,实现教学和改革的目标。
[1]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要求[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董秋芳.对克拉申“监察模式”的探讨及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J].科教文汇,2008,(20).
[3]冯丽.布卢姆掌握学习理论学生观与差生转化[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1,(9).
[4]刘 琳,张书红.浅析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石家庄学院分级教学为例[J].青春岁月,2013,(9).
[5]于斌.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管理模式——以通化师范学院为个案的分析[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3,(6).
[6]严明.分级动态教学: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新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2).
[7]况细林.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及理性对策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2013,(5).
[8]路艳霞.新时期河南省大学英语分层次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