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ICU成 立多民族地区患者家属沟通小组的实践

2014-04-01马清云孙立萍

护理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家属成员我院

马清云,孙立萍

(青海红十字医院 ICU,青海 西宁 810000)

ICU患者家属作为患者主要的社会支持系统及授权人,对患者的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患者家属的不满情绪可影响到正常的医疗、护理环境。我院ICU为十万级层流洁净,探视制度严格,患者及家属之间隔离,采用每日视频探视半小时的探视形式,患者家属接近患者需求不能满足。青海省为多民族地区,我院收治患者民族构成多,主要以汉族、藏族、回族、撒拉族为主,各民族间有不同的文化、习俗、宗教、语言,致使我院ICU医护人员在与患者家属间沟通不畅,患者家属不能随时获取疾病的转归、治疗效果等信息。为了满足患者家属需求,使其及时获得相关信息,构建优质护理服务链,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自2012年3月我院ICU成立患者家属沟通小组,对ICU患者家属进行有计划、针对性、多方面的沟通,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 方法

1.1 成立患者家属沟通小组,对成员进行相关培训

成员共5名,设组长1名,组员4名。职称结构为主管护师1名,护师2名,护士2名,组长由白班人员担任,其余4名在夜班组内,使沟通具有连续性,贯穿在患者住ICU全过程。小组成立后对组内成员进行为期1个月的相关沟通技巧、民族习俗、各民族基本生活用语、口语等方面的培训,并制定沟通计划,要求成员掌握回、藏、撒拉族基本生活用语,举止优雅、语气和气,能做到换位思考,如各班次需要更深层次的交流,联络医院内组织的义务民族语言翻译小组人员进行协助。

1.2 沟通时机及方法

1.2.1 入院24 h内患者家属处于极度焦虑的状态,迫切想得到医护人员的帮助[1],入住当日由当班沟通小组成员签署入院须知及患者安全风险告知书,宣教患者入住ICU的必要性及限制探视的理由,取得家属的理解,同时评估患者及家属文化背景、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经济状况,了解患者家属对此次住院的需求,告知患者家属正在进行的抢救措施。患者在ICU治疗期间病情变化及特殊治疗均由医生与患者家属沟通、告知。

1.2.2 安全防护措施的告知。对于具有坠床风险、躁动、配合不良、压疮风险需实施防护措施的,对患者家属进行预先告知,如:肢体约束、压疮敷料使用等,避免家属误会与不满。

1.2.3 入住72 h后,患者病情处于相对平稳的状态,根据患者家属需要随机安排沟通。主要沟通内容为患者在ICU内的生活状态,受到的照顾,饮食等。沟通小组成员每日参加科主任、主管医生晨间查房,熟悉患者病情,并与清醒患者做好沟通,了解患者需求,此时沟通小组成员承担患者与家属间的纽带作用。

1.2.4 住ICU时间超过1周的患者,每周召开1次患者家属座谈会,邀请每位患者2~3名最亲近、探视次数最多的家属,沟通小组成员全部参与,每次会议形式以多媒体展示,讲解ICU医、护人员构成,设施设备配置,优质护理实施内容,以及护理人员协助患者饮食、更换体位、功能锻炼等场景。使患者家属感受到护理人员对其亲人的精心照料,使其放心。

1.2.5 患者转出ICU时,根据其病情需要,教会患者家属协助患者进食、更换体位、协助活动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使患者家属照护亲人愿望得到满足。

1.2.6 转出ICU后随访,在患者转出ICU后第2—第3天进行ICU服务质量方面的随访,征求患者及家属对ICU的建议及意见,这时患者已脱离危险,患者家属能放下顾虑,真心提出对ICU服务的看法和建议。

1.2.7 满足宗教祈祷需求。(1)针对患者进行的祈祷活动,如病情平稳时将患者推至转换区,保证患者安全的前提下满足其宗教祈祷需要。(2)患者家属日常的宗教祈祷,允许其在我院布置的宗教室进行,满足其精神需求。

1.3 沟通效果评价 在每位患者转出ICU时,向患者家属发放满意度调查表,转出2~3 d内进行ICU服务满意度随访,根据调查及随访结果每月总结、分析,并作为优质护理服务质量持续改进重点。

2 结果

成立多民族地区重症监护室患者家属沟通小组后,对我院ICU患者家属进行有计划、分阶段、多样性地沟通,充分履行告知义务[2],使患者家属有效享有在医疗过程中的参与权、知情权,并通过以上方面措施实施,减少了沟通障碍,满足了民族宗教需求,提高了沟通效果,有效落实了优质护理服务措施,提高了满意度。2012年3月—2013年3月,对转出ICU患者或家属发放满意度调查表208份,收回208份,总满意度为93.2%,较成立沟通小组前提高了7.9%。

3 讨论

ICU的患者病情危重、复杂、多变,患者及家属表现常为情绪紧张、容易激动[3],多民族地区ICU患者,因民族文化、风俗差异,语言障碍等因素,使患者家属与医务人员沟通不畅,以及医务人员工作十分繁忙、缺乏沟通技巧及连续性,家属的需求不能得到及时满足,达不成信息共识,极易产生医疗纠纷。成立多民族地区ICU患者家属沟通小组,使护理人员有计划、连续性地对患者家属进行沟通,用民族语言,使患者家属与医务人员具有亲近感,克服了语言障碍引起的交流困难,提供情感与精神上的帮助,降低患者家属的焦虑与不安,提高患者家属参与医疗行为的积极性,起到良好的患者医疗支持作用。体现了多民族地区新型合作的医、护、患关系,延伸了优质护理服务内涵。但该方法在实践中还有以下问题需要探讨、改进:护理人员的心理疏导知识,以及对患者家属心理需求评估未做到量化,未使用危重患者家属需求量表,在措施的针对性上存在差异;目前沟通小组对民族语言的掌握局限于基本生活用语,仍不能满足患者家属多方面、深层次沟通的需求。

[1]周 佳,王 琦.ICU患者家属心理需求及护理研究进展[J].护理学报,2012,19(4B):19-20.

[2]祝凤叶,王忆红,舒菊香.急诊患者家属焦虑状况及相关因素回归分析[J].护理学报,2011,18(12B):70.

[3]王小华,余珍华,等.增加ICU家属探视次数,优化护患沟通流程,减少护患纠纷[J].内蒙古中医药,2013(4):81.

猜你喜欢

家属成员我院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我院顺利迎来2016级新生
我院田径运动会顺利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