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省榆中农村居民心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分布与聚集情况分析

2014-04-01庞艳蕾王增武范国辉张林峰赵天明

中国医药导报 2014年35期
关键词:心血管病患病率心血管

庞艳蕾 王增武 王 馨 范国辉 陈 祚 张林峰 郝 光 赵天明

1.潍坊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山东潍坊 261053;2.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社区防治部,北京 100037

目前,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已成为全球范围内造成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且有80%的心血管病死亡事件发生在中低收入国家[1]。 2012 年我国心血管病病死率为255/10 万,在城镇居民疾病死亡构成中占41.1%,农村居民占38.7%。 心脑血管疾病也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2012 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住院总费用为49.61 亿元,颅内出血为147.06 亿元,脑梗死为298.45 亿元[2]。 已有研究证实,高血压、吸烟、血脂异常、糖尿病、超重和肥胖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3-6],危险因素水平高,心血管病的发生风险也高。 国内不少研究也表明,危险因素聚集风险更高,而且可致病变程度加重、范围扩大[7-8]。 检索文献,在农村居民心血管病的研究中大多都是针对心血管病的患病率、知晓率以及控制率的研究,本研究通过调查分析甘肃省榆中县农村地区心血管疾病主要危险因素的分布与聚集特点,为进一步进行健康干预提供基线数据,同时可以为我国研究农村地区心血管疾病积累大样本特定人群资料,具有一定的流行病学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3 年6月抽取甘肃省榆中县35 周岁以上常住农村居民共计1185 名,其中,男563 名(47.5%),女622 名(52.5%)。对调查对象进行血压、身高、体重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资料收集。本研究已经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调查对象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

1.2.1 研究内容 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调查问卷由专业流行病调查人员制订,采取面对面询问记录方式,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相关疾病既往史等。 体格检查包括血压、身高、体重等。 实验室检查包括空腹血糖、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等生化指标。

1.2.2 诊断标准 高血压诊断标准: 采用2004 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实用本)推荐的标准,收缩压≥140 mm Hg(1 mm Hg=0.133 kPa)或舒张压≥90 mm Hg,对既往确诊的高血压患者或在2 周内服用过降压药者,不论检查时血压是否异常均诊断为高血压。超重和肥胖诊断标准:以体重指数(BMI)作为衡量超重和肥胖的指标,根据中国肥胖工作组对我国成人超重和肥胖分类标准的建议,以24 kg/m2≤BMI<28 kg/m2为超重,BMI≥28 kg/m2为肥胖。 血脂异常定义:既往确诊或实验室检查存在高总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中任意一项即定义为血脂异常。 糖尿病定义:既往确诊或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7.0 mmol/L 即定义为糖尿病。吸烟定义:吸香烟者定义为一生中至少吸过20 包或每日至少吸1 支且连续至少1 年;吸烟叶者定义为一生中至少吸过1 斤烟叶。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 3.1 软件双录入,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Pearson χ2检验,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一般情况

研究有效完成调查1226 名,其中,男582名(47.5%),女644 名(52.5%);各年龄分组及所占比例具体见表1。

表1 研究人群年龄性别分布[n(%)]

2.2 不同危险因素的现患率

2.2.1 危险因素分布概况 该地区35 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26.4%,吸烟率为28.9%,超重率为34.9%,肥胖率为8.6%,血脂异常率为46.2%,糖尿病患病率为7.0%。 超重率、肥胖率和血脂异常率偏高,需要特别引起关注。

2.2.2 不同性别间危险因素暴露情况 男性吸烟率高于女性(χ2=525.23,P <0.001),女性肥胖率高于男性(χ2=3.850,P <0.05), 而男女间高血压患病率、 超重率、血脂异常率和糖尿病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2.2.3 不同年龄主要危险因素的患病率情况 人群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糖尿病的患病率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趋势检验P <0.01)。 75 岁及以上人群,高血压男、女患病率分别达到47.6%、61.5%,血脂异常率则分别达到71.4%、53.8%。糖尿病虽然随年龄增长患病率也显现增加趋势,但是患病率相对较低,75 岁及以上人群男女患病率分别为14.3%、23.1%。其他危险因素年龄趋势不明显。 见表2。

2.2.4 主要危险因素聚集情况 该地区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聚集程度较严重, 具有1 个及以上的危险因素人群达到84.0%,同时具有5 个主要危险因素的为0.4%,且均为男性。在危险因素个数聚集的构成比中性别差异明显, 各危险因素聚集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0.01)。 不存在或只含有1 个危险因素的比例女性高于男性, 而含有2、3、4、5 个危险因素聚集的比例男性均高于女性,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0.01)。 见表3。

表2 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各危险因素现患率比较[n(%)]

表3 研究人群5 个心血管疾病主要危险因素聚集构成与性别间比较情况[n(%)]

3 讨论

心血管疾病是最为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目前, 发达国家通过落实对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大幅降低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9],但心血管疾病依然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 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印度等)患病人数最多,病死率也很高[10]。

国内外许多研究[11-14]均显示,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本次调查显示高血压患病率为26.4%, 相比较而言高血压患病情况不是很严重,略高于全国水平的24%(15 岁以上人群),这是因为本次调查对象为35 岁以上人群。 但是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升高而增加,75 岁及以上人群患病率最高,可见农村高龄人群应该确定为重点防治和保护人群。

吸烟是中国人群心血管病发病的第二大危险因素,人群中约1/3 的心血管疾病发病可归因于吸烟[3]。病例对照和前瞻性研究均证明吸烟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吸烟者患冠心病的危险是不吸烟者的1.5~4 倍[15-17]。 本次调查抽烟人群主要集中于男性,男性抽烟率为60.6%,高于《2010 中国成年人吸烟与戒烟行为调查》发布的全国男性平均水平(53.3%)。 且45~<55 年居民吸烟率(69.7%)最高,该年龄段男性生理和心理都发生变化,吸烟率高可能与其生理心理变化有关。本地区女性吸烟极少,共发现1 例,女性吸烟率为0.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5%。 因此,提示中老年男性是农村控烟教育的重点人群。

已有研究[18-20]指出,我国成人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分别为22.8%和7.1%, 均低于本研究的结果(34.9%和8.6%),说明调查地区的超重和肥胖需要进行合理控制。 另外,超重率和肥胖率在本研究中显示同年龄段内女性高于男性,这与全国研究结果一致,可能与农村男性重体力活动较女性多有关。 上述结果提示,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超重和肥胖率也依然需要重视。

本研究结果显示, 血脂异常率和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46.2%和7.0%, 均高于已经公布的18.6%和2.6%[9], 认为与调查人群以中老年人群为主有关,调查人群内患病率基本随年龄增加而升高的现象也佐证了这一点。 血脂异常率过高应该引起当地卫生部门的重视。

危险因素在个体的聚集会大大增加患病风险,它所产生的致病作用不是单个因素作用的叠加,而是存在一种正向的交互和协同作用。我国多省市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前瞻性队列研究[21]显示,在55~64 岁年龄组中,男性缺血性心血管发病绝对危险是1%,具有3 个危险因素时是18%,6 个危险因素时是57%。 本研究结果显示, 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聚集较严重,该地区农村人群至少具有一个危险因素的占37.5%,不具有危险因素的人群只占16.0%,且具有2 个以上的危险因素比例男性均高于女性。这说明在该农村地区中具有危险因素者比较高,且以男性为主,需针对重点人群加强健康教育。

综上所述,该农村地区高年龄组人群高血压问题较为突出,中年男性吸烟问题较为严重,农村地区肥胖问题也要引起重视, 血脂异常问题需要重点解决。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聚集较为严重,应重点针对农村男性加强健康教育。 总之,重视预防,加强健康教育,以改善不良生活方式为主的多重危险因素的高危人群针对性控制亟待开展,这对占有全国相当高比例的农村人群来说尤为重要。

[1] Gersh,Karen S,Bongani M,et al.The epidemic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the developing world:global implications[J].European Heart Journal,2010,31(6):642-648.

[2] 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3[R].北京:2014.

[3] 陶寿淇,吴锡桂,周北凡,等.中国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作用特点的前瞻性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l):58-61.

[4] 曹少军,周书明,尹秋生.中老年人群心血管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调查及分析[J].解放军保健学杂志,2006,8(3):156-158.

[5] Suglia SF,Clark CJ,Gary-Webb TL. Adolescent obesity,change in weight status,and hypertension:racial/ethnic variations [J]. Hypertension,2013,61(2):290-295.

[6] 李平,丁占林,王松岭,等.天津市武清区18 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及影响因素探讨[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3,21(6):708-710.

[7] 王贵亮.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相关性研究[D].延吉:延边大学,2008.

[8] 王倩.超重及肥胖与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聚集性研究[D].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2007:1-39.

[9] 陈可冀,刘玥.2013 年中美国家心血管病报告要点对比解读及其启示[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33(3):293-297.

[10] RajendraP,Dorairaj P,Viswanathan M.Emerging economies and diabetes and CVD[J].Diabetes Technology and Therapeutics,2012,14(1):59-67.

[11] Kazuaki S,Toru K,Hiroshi M,et al.The risk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Japanese hypertensive patients with hypercholesterolemia: sub-analysis of the Japan Lipid Intervention Trial(J-LIT)Study,a large-scale observational cohort study [J]. Hypertens Res,2005,28(11):879-887.

[12] 马瑞,武文华,张寅斌,等.青年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3,3(23):21-23.

[13] 王拥军.高血压与脑卒中[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32(6):574-576.

[14] 许国开,李晓.社区高血压流行病调查和综合预防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3,3(22):178-180.

[15] 朱秋良.同型半胱氨酸与2 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3):85-87.

[16] 刘钟梅,李绥静,李欣,等.辽宁省成年居民糖尿病患病现状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6,14(5):339-341.

[17] 韩羽,李洪源.社区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4,4(17):175-177.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志,2004,2(12):919-922.

[19] 艾丽曼·奴尔买买提.心血管疾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6):32-33.

[20] 傅升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4):43-45.

[21] 王薇,赵冬,刘静,等.中国35-64 岁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与发病危险预测模型的前瞻性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31(12):902-907.

猜你喜欢

心血管病患病率心血管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2020年安图县学生龋齿患病率分析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昆明市3~5岁儿童乳牙列错畸形患病率及相关因素
428例门诊早泄就诊者中抑郁焦虑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老年高血压患者抑郁的患病率及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