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道路系统规划研究
2014-04-01黄桂林戴林梅
黄桂林+戴林梅
摘 要:村镇道路是促进村镇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十一届五中全会召开以来,随着将新农村建设提上议事日程,国家花资金进行农村公路建设,使得农村公路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然而村镇道路建设却没有受到足够重视,村镇道路比较落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村镇道路建设必须跟上时代发展步伐,而村镇道路系统规划是村镇道路建设的先导,“要想建设好,规划必先行”。村镇道路系统规划应根据其道路现状及规划布局的要求,按照道路的功能和性质进行合理布置,这对我国村镇道路规划及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村镇 道路系统 规划
中图分类号:F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1-015-02
一、引言
村镇道路是促进村镇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村镇道路包含农村公路和村镇道路两部分。近年来,国家投入大量资金进行道路建设,如通达工程、通县柏油路、农村公路改造工程等,使农村对外道路畅通,农村公路面貌焕然一新。然而村镇道路却被忽视,我国大部分村镇道路都是自然形成的,很少甚至根本没有进行道路系统规划,即使有部分村镇近期曾进行过相关工作,也没有科学合理地运用规划方法,导致出现很多村镇道路构成不合理,路网密度不够,过境公路与村镇干道合二为一等现象。随着农村经济的飞速发展,村镇居民对运输的要求越来越高,村镇道路急需加快建设,而村镇道路系统规划是村镇道路建设的先导,合理完善的网络系统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在新形势下,研究村镇道路系统规划及显得尤为重要,它对今后的村镇道路建设以及村镇规划有重要的指导参考作用。
二、我国村镇道路的现状
1.道路基础设施差。(1)由于国家对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不够,导致还有很多村庄没有任何硬化的道路,都是些“雨天泥泞,晴天尘土”的烂泥路,同时即使在有一条硬化主路的村庄中,仍然存在大量的宅前屋后的土路,村庄恶劣的交通条件给村民的出行带来严重的不便。(2)由于村庄的建设资金有限,道路建设过分迁就现状,缺乏统一规划及长远思考,尤其是在地段复杂的村庄中,道路平曲线、纵坡、行车规矩和路面质量等,很多不符合规定的标准。很多村镇道路没有布置人行道,人车混行现象比较普遍。(3)极少数的村庄有路灯,即使有些村庄有路灯,也是在大型节日才开放,这对夜间行路造成不便,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2.村镇交通与对外交通不协调。有些村庄中还有过境道路穿越中心区,这样不但使过境车辆通行困难,而且也加剧了村中心区的交通混乱。
3.缺少停车场,道路两侧违章建筑多。村镇中基本没有配置专用停车场,各种车辆任意停靠,使得不够宽敞的车行道和人行道更加狭窄;还有道路两边违章建筑多、小商小贩任意摆摊,造成道路交通通行不畅。
4.交通管理落后、设施缺乏、体制不健全。村镇道路非常缺乏红绿灯、指示牌等设施,在道路拥挤的地段也很少有交警指挥管理,交通事故频频发生。
三、村镇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要求
1.村镇道路系统规划遵循的四个基本原则:一是统筹规划,因地制宜,经济实用、可持续发展;二是节约用地,保护耕地,保护生态环境和文物古迹;三是主要道路和次要道路应容易区分,各自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相辅相成,组成全面合理的道路交通系统;四是道路系统应尽可能简单、整齐、醒目,以便行人和行驶的车辆辨明方向,易于组织和管理道路交叉口的交通。
2.村镇路网建设的两个技术指标。一是道路曲度系数值。曲度系数是衡量道路短捷程度的指标,也称非直线系数,指道路始点到终点间的实际长度与其两点间直线距离之比,村镇道路非直线系数基本要求在1.1~1.2之间,最大不能超过1.4。二是道路网密度。道路网密度是指村庄内公共道路总长(不包括小区内街坊内的道路)与村庄用地总面积的比值。
确定村镇道路网密度一般应考虑下列因素:(1)道路网的布置应便利交通,居民步行距离不宜太远;(2)交叉口密度不宜太大,如交叉口过于密集,容易堵车以及不利于道路交通安全管理;(3)适当划分村镇各区及耕地的面积,节约建设用地;(4)干道的间距不宜过小,过小会给街坊、临街住宅带来噪音干扰和废气污染。
3.村镇道路系统规划的要求。(1)满足交通流畅、安全和迅速的要求。干道网密度和交叉口要适宜,并满足村镇交通的需求;过境公路或连接工厂、仓库、码头、货场等的交通性干道,应避免穿越村镇中心地段。结合集贸市场、商业街,设置停车场地;人流量大的公共建筑应设置必要的集散场地。利用村镇现有路网,疏通局部卡口和堵口,改造不合理的线性和交叉口。镇区汽车站的选址应与公路连接通顺,与公共中心联系便捷,并与码头、铁路密切配合。规划道路网骨架,要结合村镇用地布局规划结构,形成完整的干道路网系统。(2)村镇用地一般合理划分为分区、片区、组团、街坊等用地,道路网要满足用地的界线要求,并使各用地之间相互联系,同时与对外交通做好衔接。配合布局调整,加强村镇道路的功能分工,适应乡镇企业的发展,开辟运输干路分流货运,使镇中干路由杂乱拥挤转变为繁华整洁的生活干路。(3)充分结合地形、地质和水文条件,合理规划道路走向。平原区的村镇道路尽可能平而直,方便行车以及建筑群布置;有些不合理的局部地段,可以采取裁弯取直或拓宽路面的措施予以改造。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区,村镇道路一般沿较缓的山地或结合等高线自由布置。一般路面标高至少应距离地下水最高水位0.7~1.0m,防止地下水破坏路面。(4)有利于改善村镇环境。合理确定干道系统密度,保证居住区和干道有足够的消声距离,以避免或减少汽车对村镇居住区的影响。道路两侧应布置一定宽度的绿地或防护绿地。道路的纵坡应有利于排水,道路的标高应稍低于两侧建筑物地面的标高,以汇集地面水,便于地面水的排除。村镇道路网应与田间道路相配合,打谷场、农机库的位置应避免对村镇造成干扰。
村镇主干道走向应有利于建筑取得良好的朝向。南方村镇为了方便通风,干道一般应与夏季主导风向一致;北方为减少风沙、大雪给路人行走带来的不便,村镇主干道走向应与风向垂直或成一定的倾斜角度;临海临江的道路需沿着岸边布置,并留出必要的生活岸线,设立一些巷道垂直岸线。山地村镇的道路走向要满足阻止山谷风的要求。(5)有利于组织村镇景观。干道的走向可以注意运用借景的手法将自然景色(如:高峰,江河、绿地)、宝塔、纪念碑、古迹及现代建筑等贯通起来,形成村镇的景观骨架,体现村镇的个性特色和艺术风貌。对山区村镇,道路竖曲线可以设计为凹形曲线,凹形曲线比较赏心悦目,给人凌空的感觉,但不可为了片面追求美景,把主干道规划处错位交叉、迂回曲折,致使交通不畅。(6)有利于各种工程管线的布置。我国各种工程管线般一般沿街道道路铺设且埋在地下。电信管道需要临近建筑物布置,并要求设计较大的检修入孔;排水管埋设较深,它开挖沟槽的用地较宽;煤气管道要防爆,须远离建筑物。不同管线同时布置时,它们之间要保持一部分的距离,方便施工。因此,在村镇道路规划设计时,必须根据工程管线规划,留有足够的空间和用地。
四、村镇道路系统规划研究
1.村镇道路系统的形式及其适用性。村镇道路系统可以划分为四种形式:方格网式(棋盘式)、放射环式、自由式和混合式,见表1。
2.村镇道路的功能分工。村镇道路按其功能可分为交通性道路和生活性道路,两者既相对独立又有机联系。(1)交通性道路。要求行车快速畅通,避免非机动车及行人频繁过街造成的干扰。交通性干道连接着公路、仓库、工业等,同居民区保持距离,减少对居民生活的影响,道路线形顺直形成网络。(2)生活性道路。要求车速较低,不受交通性车辆的影响,同居民区有方便的联系,多属于小区或组团内部的道路。其人行道较宽,要求要较好的绿化环境,并应结合地形地貌特征,采用流畅的道路线形,既要满足居民生活需要,也要体现内部的景观特色。
3.村镇道路系统规划分级及指标。(1)村镇道路系统组成。不同规模的村镇道路系统的组成见表2。
(2)村镇道路系统规划技术指标。当大型中心镇规划人口大于30000人时,其主要道路红线宽度可大于32m。村镇路网密度应满足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要求,由于村镇机动车流量不大、车速较低、居民出行主要依靠自行车和步行,因此,其干道网和道路网的密度可以略高,道路网密度可达8~13km/km2.,道路间距为150~250m,干道网密度可达5~6.7km/km2.,道路间距为300~400m。根据国家《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规定,村镇道路按使用功能和通行能力划分为四级,见表3。
五、结论
村镇道路是农村基础设施的重中之重,它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国家也投入资金进行道路建设,农村公路面貌得到很大改善,而村镇内部道路却仍然比较落后,村镇道路建设势必将成为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必须做好科学合理的村镇道路系统规划。本文阐述了我国目前村镇道路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依照道路规划布局的要求,根据道路的功能和性质进行合理组建村镇道路系统,这对我国村镇道路规划及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本文为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村镇建设标准体系构建及实施保障技术研究,项目编号:2012BAJ19B01)
参考文献:
[1] 刘寿喜.村镇道路交通系统规划指标体系研究[J],2008
[2] 赵晓燕,薛峰.浅析新农村建设中的道路规划[J].城市规划,2010
[3] 刘旭,陈艳艳.通州区新农村道路规划建设研究[J].交通标准化,2009(7)
[4] 张广芬,刘刚.新农村道路规划与设计探讨——以太原市东峰新区道路规划设计为例.城乡规划[J],2010(3.)
[5] 郭瑞军,王晚香.农村道路交通规划方法浅析.北方交通[J],2007
[6] 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S].
(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责编:若佳)
四、村镇道路系统规划研究
1.村镇道路系统的形式及其适用性。村镇道路系统可以划分为四种形式:方格网式(棋盘式)、放射环式、自由式和混合式,见表1。
2.村镇道路的功能分工。村镇道路按其功能可分为交通性道路和生活性道路,两者既相对独立又有机联系。(1)交通性道路。要求行车快速畅通,避免非机动车及行人频繁过街造成的干扰。交通性干道连接着公路、仓库、工业等,同居民区保持距离,减少对居民生活的影响,道路线形顺直形成网络。(2)生活性道路。要求车速较低,不受交通性车辆的影响,同居民区有方便的联系,多属于小区或组团内部的道路。其人行道较宽,要求要较好的绿化环境,并应结合地形地貌特征,采用流畅的道路线形,既要满足居民生活需要,也要体现内部的景观特色。
3.村镇道路系统规划分级及指标。(1)村镇道路系统组成。不同规模的村镇道路系统的组成见表2。
(2)村镇道路系统规划技术指标。当大型中心镇规划人口大于30000人时,其主要道路红线宽度可大于32m。村镇路网密度应满足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要求,由于村镇机动车流量不大、车速较低、居民出行主要依靠自行车和步行,因此,其干道网和道路网的密度可以略高,道路网密度可达8~13km/km2.,道路间距为150~250m,干道网密度可达5~6.7km/km2.,道路间距为300~400m。根据国家《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规定,村镇道路按使用功能和通行能力划分为四级,见表3。
五、结论
村镇道路是农村基础设施的重中之重,它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国家也投入资金进行道路建设,农村公路面貌得到很大改善,而村镇内部道路却仍然比较落后,村镇道路建设势必将成为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必须做好科学合理的村镇道路系统规划。本文阐述了我国目前村镇道路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依照道路规划布局的要求,根据道路的功能和性质进行合理组建村镇道路系统,这对我国村镇道路规划及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本文为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村镇建设标准体系构建及实施保障技术研究,项目编号:2012BAJ19B01)
参考文献:
[1] 刘寿喜.村镇道路交通系统规划指标体系研究[J],2008
[2] 赵晓燕,薛峰.浅析新农村建设中的道路规划[J].城市规划,2010
[3] 刘旭,陈艳艳.通州区新农村道路规划建设研究[J].交通标准化,2009(7)
[4] 张广芬,刘刚.新农村道路规划与设计探讨——以太原市东峰新区道路规划设计为例.城乡规划[J],2010(3.)
[5] 郭瑞军,王晚香.农村道路交通规划方法浅析.北方交通[J],2007
[6] 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S].
(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责编:若佳)
四、村镇道路系统规划研究
1.村镇道路系统的形式及其适用性。村镇道路系统可以划分为四种形式:方格网式(棋盘式)、放射环式、自由式和混合式,见表1。
2.村镇道路的功能分工。村镇道路按其功能可分为交通性道路和生活性道路,两者既相对独立又有机联系。(1)交通性道路。要求行车快速畅通,避免非机动车及行人频繁过街造成的干扰。交通性干道连接着公路、仓库、工业等,同居民区保持距离,减少对居民生活的影响,道路线形顺直形成网络。(2)生活性道路。要求车速较低,不受交通性车辆的影响,同居民区有方便的联系,多属于小区或组团内部的道路。其人行道较宽,要求要较好的绿化环境,并应结合地形地貌特征,采用流畅的道路线形,既要满足居民生活需要,也要体现内部的景观特色。
3.村镇道路系统规划分级及指标。(1)村镇道路系统组成。不同规模的村镇道路系统的组成见表2。
(2)村镇道路系统规划技术指标。当大型中心镇规划人口大于30000人时,其主要道路红线宽度可大于32m。村镇路网密度应满足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要求,由于村镇机动车流量不大、车速较低、居民出行主要依靠自行车和步行,因此,其干道网和道路网的密度可以略高,道路网密度可达8~13km/km2.,道路间距为150~250m,干道网密度可达5~6.7km/km2.,道路间距为300~400m。根据国家《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规定,村镇道路按使用功能和通行能力划分为四级,见表3。
五、结论
村镇道路是农村基础设施的重中之重,它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国家也投入资金进行道路建设,农村公路面貌得到很大改善,而村镇内部道路却仍然比较落后,村镇道路建设势必将成为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必须做好科学合理的村镇道路系统规划。本文阐述了我国目前村镇道路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依照道路规划布局的要求,根据道路的功能和性质进行合理组建村镇道路系统,这对我国村镇道路规划及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本文为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村镇建设标准体系构建及实施保障技术研究,项目编号:2012BAJ19B01)
参考文献:
[1] 刘寿喜.村镇道路交通系统规划指标体系研究[J],2008
[2] 赵晓燕,薛峰.浅析新农村建设中的道路规划[J].城市规划,2010
[3] 刘旭,陈艳艳.通州区新农村道路规划建设研究[J].交通标准化,2009(7)
[4] 张广芬,刘刚.新农村道路规划与设计探讨——以太原市东峰新区道路规划设计为例.城乡规划[J],2010(3.)
[5] 郭瑞军,王晚香.农村道路交通规划方法浅析.北方交通[J],2007
[6] 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S].
(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责编: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