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桦甸市农广校引进大型机械引导农民成立农机合作社

2014-04-01李清兰孙振中李传忠曹佩春

吉林农业 2014年2期
关键词:发展空间雏形作用

李清兰+孙振中+李传忠+曹佩春

摘要: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中最具有活力的要素,农业机械化是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农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作为半山区的桦甸市,大型农机具发展缓慢,桦甸市农民科技教育中心领导班子审时度势以“合作社法”和国家农机直补政策为依据,结合桦甸市地容、地貌决定成立我市第一个农机合作社。

关键词:大型农机具;发展空间;雏形;作用

中图分类号:F321.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4)-01-38-1

1大型农机具在我市有发展空间

从2006年年底,桦甸市农民科技教育中心领导班子就谋划对我市劳动力情况、可机械收获土地量进行调研、论证,结果是全市农业收割主要依靠人力,费工费时且效益低下,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广大农民迫切要求发展农业机械化。加上近年来国家实施阳光工程和春风工程等工作,大约有48%的农民工外出打工和从事多种经营,这部分劳动力以青壮年为主,文化水平相对较高,而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数量逐年减少,总体素质较低,老龄化趋势明显,随着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农业机械的日益普及和作业成本的降低,广大农民迫切需要享受现代文明的成果,改善生产条件,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机械化水平,要保证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就必然要求机械化替代手工劳动。国家实行“两减免三补贴”政策在农村引起极大反响,拉动了农业机械的市场需求,促进了农民购买农业机械的热情,仅2007年桦甸市农民就利用农机具补贴政策购买大型拖拉机、玉米收割机40余台,2008年~2012年每年都有所增长,还有相当数量的农民处在观望中;桦甸市具有机械作业的良好基础,全市约有可大型机械种、收土地面积80000多公顷,这一切条件都为成立农机合作社奠定了基础。

2经过一年多的运作,成立了桦甸市第一个农机合作社

桦甸市主要农作物品种是玉米,因而桦甸市农民科技教育中心决定考察玉米收割机,王凯校长带领技术人员到“中国收获集团”、“山东宁联集团”、“九台市农机制造厂”、“榆树市华裕制造厂”等多家企业考察,参加农博会,多次参加玉米收割机现场会,并拿到第一手材料,最后确定购置山东宁联机械厂生产的玉米收割机二台,于2009年秋与金沙乡农业站联合成立了桦甸市第一个拥有玉米收割机、四轮拖拉机、手扶拖拉机,一台面包车单一的试验性以玉米收割为主的农机服务合作社。

经过几个工作周期的运行,取得了一些经验,让农民看到了农业机械用于农业生产,有利于降低劳动强度,降低粮食生产成本,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有利于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机械化耕种作业服务,较好地解决了土地承包到户分散经营与产业化经营的矛盾,提高了耕地利用率,有利于提高农机户的组织化程度和农机作业市场的竞争力。有利于提高农业机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新农机、新技术的推广和农机装备水平的提高。

3带动农民成立了“桦甸市桦农农业机械化服务合作社”

利用大型机械进行春耕、秋收示范得到了广大农户的认同,经过几年的发展也壮大了自己,目前桦甸市农民科技教育中心拥有玉米收割机4台、水稻收割机2台、80马力以上大拖拉机5台、40马力拖拉机3台、复式旋耕机2台以及深松机2台;于在2012年由桦甸市农民科技教育中心和农业站牵头成立了桦甸市第一家有成员70人的“桦农农机合作社”。该合作社是一个由所有入社成员自带农机具联办,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民主管理、实现共同发展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注册资金350万元。

4农机专业合作社将会产生的作用和效果

4.1农机专业合作社具有纽带作用

农机专业合作社将农机手与作业市场连结起来,提高机具利用率,避免农机具重复购置、浪费资本,增加社员收入,实现规模化生产。

4.2农机专业合作社可以提高社员的协作意识,维护社员的合法权益

合作社为社员提供了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技术上互帮互学,利益上互助互利,信息上争相传播,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争取平等权利的意识,避免了自身利益受到侵害。

4.3为农民提供各种农机专业服务

为农民提供农作物产前、产中、产后农机专业服务,同时经营涉及机耕、机播、机收、运输、农机修理、信息技术咨询、小型农机具销售等,“一条龙”服务。合作社的成立和发展必将推动农机合作社的快速发展,加快桦甸市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农机化服务产业链条促进经济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为合作社在桦甸市得到长足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在农业局指导下,桦甸市农民科技教育中心将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和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培训技能,力争在桦甸市培训出更多的有文化、懂技术、会操作、能致富、保安全的农业机械操作手,带动农民成立更多农机合作社,使他们成为桦甸地域农机化生产、运输和收获的主力军,促进桦甸市农业机械化事业的发展。

作者简介:李清兰,本科学历,桦甸市农民科技教育中心,讲师,研究方向:农民科教。

猜你喜欢

发展空间雏形作用
新中国的雏形:陕甘宁边区
浅谈图书馆人员管理的“以人为本”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走出言语评价中的自卑情绪探讨
海峡两岸农产品贸易的现状与发展研究
女性在饭店行业竞争中的态势分析
大锻件锻压工艺及质量控制系统雏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