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寒,盛开

2014-03-31刘梅花

文苑·经典美文 2014年3期
关键词:满山萱草深山

刘梅花

年年都要来看这深山里的野桃花。一年一季,只开几天,不能错过。去年来得迟了,一地落红,满山残花,心里疼了很久。今年刚刚好,高处的新蕾欲绽未绽,低处的花朵艳若桃花。这个词用得很不合适,本来它就是桃花,而且一点也不艳。

满山的桃花不是一种色调,有的颜色稍稍深一点,粉红;有的浅一点,淡粉。有的纯粹就是白,有的是几乎透明的粉白。都不艳,轻盈,很清雅的风骨,没有人间烟火的味道。

我相信这深山,是有花神护佑的。花神还种了萱草,等萱草长大,一朵一朵弹开花蕾,等待有缘的人千里之外寻觅而来。缘深缘浅,那就要看上辈子的修行了。

沿着窄窄的小径看花,路边一树一树的花,都在慢慢地拆开。山里的日子,不急。就这样拆啊拆啊,从山脚到山顶,不过十来天,花朵都拆完了,也就凋谢了。花的一辈子也就算过完,不笑春風了。

这花,开得不热闹。尽管满山都是,但每一株桃树,都显得孤寂,清淡,深幽。不聚在一起喧哗,都默默的,不理不睬。枝上花朵都小小的,有点苍凉,有点单薄。但不是孤独,不是落寞,是一种怡然的安静和自在。

有一株,完全是白的,有一点点淡粉的脉痕,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出来。花朵也不是聚集在一起,不是的。它是一粒一粒,零散地挂在枝头,像白纸上,拿指纹一枚一枚随意拓上去的一样,疏朗,又错落有致。花有层次地慢慢盛开,白白的,空旷的。这样的花,开得道行太深,你想也想不明白它的心情。花的心事,只有花自己明白。

这样的桃花,不是《诗经》里来的。《诗经》的桃花,是妖冶的,是桃之夭夭的惊艳,要美,要惊人,要火焰一样地炽热才行。《诗经》的桃花,一定要开得妖气重重才好,才能燃烧爱情,才能妩媚得有了杀伤力。

也不是盛唐的桃花。盛唐的桃花,最好热闹,有气势,最好激越地开成一片红雾,最好迷醉诗人。盛唐的桃花下,一定要有才子,一定要有清酒美文,也要有花开不见佳人来的忧伤。那花儿,要骤然地盛开,毫无保留地绚烂,要盛大得张狂,这才适合盛唐的心情。

可是啊,眼前这满山的桃花都是慢悠悠的样子,有点一边开一边参禅的安静,怎么能鼓荡起来呢?这花儿,骨子里就是清美,淡雅、有着一份与世隔绝的清凉之美。满山的花都开了,只有我一个赏花人,多么清净的时光啊。

陶渊明的桃花,与世隔绝,拒绝俗世的烟火气息,拒绝红尘烦乱纷杂。要远山,要静水,要纯粹。要在内心惦念,但难以相见。要万水千山,寻觅不着。要山重水复疑无路,要柳暗花明不见村。他的桃花,不会张扬,清雅到了极致,是俗人见不到的。

眼前这深山的花儿,一定是来自秦汉的花儿。你看,这么淡的意境,这么静的光阴,这么一意孤行地盛开,怎么不是秦汉的桃花呢?秦汉的文人,驾着一叶轻舟逆了时空赶来,看着满山的桃花,清寒地开放,清寒地落去。就连月光,也是秦汉的月光,凉凉的,薄薄的,打落在花朵上,白霜一样。

林徽因说: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

这样的平静是高贵的。在尘世的苍凉里辗转奔波的时候,在黑夜里独自舔舐伤口的时候,还想着,山里的桃花,又开了。

摘自《岁月》2013年第1期

猜你喜欢

满山萱草深山
满山果树花盛开
深山之“花”为什么这样红
四月节令百草之萱草 谁言四月芳菲尽 萱草葵花觉昨非
藏在深山里的歌
山中雪后
织金洞:从藏匿深山到扬名世界
满山杜鹃满山情
满山葡萄红艳艳
北堂种萱草
秋叶有情,萱草有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