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民航新闻报道看专业广播如何凸显媒体的专业属性

2014-03-31王敏

卷宗 2014年2期
关键词:民航媒体广播

王敏

摘 要:近年来,随着民航业的快速发展,乘坐飞机出行的人越来越多,据统计2013年中国民航旅客运输量达到3.54亿人次,同比增长11%(多出3300多万人次),这一数据比2011年高出6400万人次。伴随着百姓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中国民航正处于高速增长中,飞机出行正“飞入”寻常百姓家。大家在乘机出行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对民航信息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多。航班延误、行李运输差错、机票超售等等成了近年来旅客投诉的热点,也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笔者从民航常规报道、突发报道、重大题材报道等几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作为专业交通广播如何报道好民航新闻。

关键词:北京交通广播;民航;媒体;广播;航班延误

调查显示,交通广播的听众一般是移动的听众。以北京交通广播为例,它的听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出租司机(以及他们运送的乘客)、其他专业司机(客货运输司机及成员)、私家车车主(以及他们的家人和搭乘者)、其他听众(公车、班车司机及其成员和其他非交通听众)。随着北京机动车保有量的急剧增加,私家车主数量占有的比例在不断提高。在这些听众中,有不少人是乘坐飞机的旅客、也有不少人是去接送亲朋好友或同事等等抵离机场的,他们对于民航服务信息的需求量很大,尤其是天气不好,机场航班是否有影响,备受关注。广播作为大众传播工具之一,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接收方便等特点,能够及时报道民航有关信息,服务于听众。交通广播更以其专业性和服务性有机的结合,给听众提供权威性的服务信息。

1 常规新闻,力求用新角度报道

在众多的民航信息中,很多是机场或航空公司等有关部门组织的新闻发布会或相关采访,如:机场软硬件上做了哪些改善、航空公司开通航线等等。不要成为行业的代言人,要牢记自己是专业记者、专业媒体。在常规新闻中,多从服务角度出发,想想这事和老百姓有什么关系?从百姓的角度报道的常规新闻服务性、可能性才更强。同时,要在常规新闻报道中,力求有新的角度。

下面我们以2010年12月1日的一条录音消息报道为例,来看北京交通广播记者是怎样突破常规性报道的。

【北京—民航】首都机场服务热线三号合一线路双倍递增, 航班信息仍不“给力”

从今天(12月1日)起,首都机场问讯电话更名为首都机场服务热线,原来3个号码统一合并为个号码(010-64541100),服务热线由原来的120条语音线路增加到240条,这也意味着旅客打进电话更容易。不过,在面对占咨询量八到九的航班信息咨询时,所能提供给旅客的有效信息仍然不那么“给力”。请听北京交通广播记者XXXX的报道:

这则录音消息,本是首都机场组织民航口记者现场采访,针对机场热线电话难打,进行的服务性改造,旨在提高问讯电话的接通率,尤其是繁忙时的接通率有了很大提升,从而进一步提升旅客服务质量。记者在现场采访时发现,当天全国多个机场受大雾影响,航班延误多,很多旅客打电话咨询航班延误信息,但接线员只能提供给旅客的是“目前,机场进出港航班个别有延误,建议随时关注航班信息,或登录首都机场官方网站,或联系所乘坐的航空公司了解航班信息”。这个信息对旅客来说不太实用,旅客关心的是自己的航班是否延误,大概延误多长时间等等。针对旅客所关心的问题,首都机场这部热线电话,并没有因为增加了线路,电话好打进来,而有所改善。光想着提高电话的接通率,但电话接通之后,所能提供给旅客的有效实用信息时有限的,或者说和以前相比并没有实质性改变。记者在采访时,并没有按照机场组织的常规新闻采访思路进行报道,而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一问题也正是旅客所关心的,这一问题的提出也是对机场服务的一种监督。

2 突发报道,“快”字当先

民航方面的突发报道内容主要包括:突发天气和突发事件。

2.1 突发天气的报道

近年来,极端天气增多,暴雨、大雾、大雪等突发天气频发,航班延误呈多发态势。因航班延误频发、甚至一误再误,旅客闹事、甚至打砸机场的事件已经屡见不鲜。根据《2012年我国航空运输消费者投诉情况的通报》显示,2012年中国民航业共受理消费者投诉1801件,其中,航班延误投诉674件,占总数的50.22%,成为投诉最大热点。

北京每当遇到突然天气,机场航班可能受到影响时,北京交通广播都会在第一时间发布有关航班信息。常常听到媒体同行说,是听着交通广播提供的信息,赶往机场采访。在应对突发天气的报道,北京交通广播有一套成熟的报道机制。就民航方面来说,记者会在一天当中的早高峰航班起飞前,了解机场情况,在早上6点30分的《1039新闻早报》节目中第一时间连线记者介绍有关情况。早7点30分的《一路畅通》节目,将根据天气情况随时提早到早7点播出,报道天气会给交通带来哪些影响以及出行提示。并将根据天气对航班影响的情况,全天各档节目随时插播最新民航方面的信息,给乘坐飞机的旅客提供及时的出行信息。

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61年一遇的特大暴雨,首都机场当天取消500多架次航班,近8万旅客滞留。当天,北京交通广播派出两路记者报道机场方面的情况。一位记者蹲守在机场,全天报道机场进出港航班、出租车、大巴车、机场快轨等情况;包括因取消航班多,滞留在机场的旅客太多无法回家,北京市民组织“双闪”车队前往机场接旅客回家的有关信息。另一位记者当天出差从外地回北京,原计划航班下午2点降落首都机场,因当天天气原因,该航班备降在天津,飞机刚落地,就开始介绍该航班及飞机上情况。当这架飞机在当天晚上6点多降落首都机场后,机场隔离区、行李托运处、候机楼等情况,及时发回现场连线报道。因当天取消航班较多,第二天机场航班运行情况怎样,交通广播在第二天的早间《1039新闻早报》、《一路畅通》节目中及时联系记者报道机场航班情况。

2.2 突发事件报道

随着民航旅客量和运输量的不断扩大,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发生概率大大增加,给民航业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也使民航业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地震、空难、劫机等突发事件,直接关系到民航,也牵动着老百姓的心。

2004年11月21号上午8点21分,包头飞往上海的东航MU5210航班起飞出现事故,坠入包头市南海公园的湖中并发生爆炸起火,机上47名乘客,6名机组人员以及地面2人共55人在事故中丧生。事故发生后,北京交通广播记者克服重重困难赶到事发现场,发回多个现场连线报道。

2010年8月24号晚上10点10分左右,河南航空一架从哈尔滨飞往伊春的VD8387航班,在距伊春林都机场跑道690米处场外提前接地坠毁,部分乘客在出事时被甩出机舱,40多人在事故中丧生。事故发生后,不少人害怕坐飞机,网上也有流传“飞机机舱前部比尾部更安全”等传言。北京交通广播及时播出记者制作的专题《伊春空难事件之后,我们该如何乘坐飞机》,给听众答疑解惑,打消部分旅客的乘机顾虑。

2011年3月11日下午1点46分,日本发生9.0级地震,国航有2架飞机滞留成田机场,经初步确认人机平安!这一消息第一时间通过北京交通广播的直播节目以记者联线方式发布出去。之后,日本受大地震和海啸影响,仙台机场关闭,东京成田、羽田机场采取了阶段性的关闭措施等,北京及国内来往日本航班的情况,都给予跟踪报道,从民航的角度一直关注和报道日本地震方面的消息。

下面以2010年1月19日,北京交通广播直播《接8位维和英烈回家》特别报道为例,来看我们是如何策划报道民航突发事件的报道的。

2010年1月12日下午4点53分,海地发生7.3级地震,造成20多万人死亡,更让8位前往海地的中国维和人员把生命留在了异乡的土地上。这一事件,举国震动。运送八位中国维和英烈灵柩的中国南方航空公司包机在1月19日上午抵达首都国际机场,并在机场举行简短而庄重的迎接英烈回家的仪式。

1月18日晚间接到包机即将到达的信息后,北京交通广播编辑、记者和主持人立即就这一事件的采访报道情况进行沟通协调。按照当时掌握的遇难维和人员遗体将在19号上午9点从机场送往八宝山的时间安排,北京交通广播确定了第二天节目调整方案:早上《一路畅通》节目结束时间从上午9点30分延长到上午10点,取消原定播出的娱乐节目《欢乐正前方》,安排记者报道机场及沿途公安干警和群众为英烈送行的感人场面,并将上午11点播出的《警法时空》和11点30分播出的《旅途》节目打通,邀请曾参与海地维和的公安干警和赴海地执行援助包机任务的机组成员制作特别节目。

1月19日凌晨接到消息,飞机降落时间延迟,具体送行活动时间不确定。北京交通广播记者主持人一方面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最新的时间安排,另一方面临时调整节目内容。由于首都机场是英烈回到家的第一站,也是北京交通广播这次报道的第一站和重要的一站,派出了两位记者。当天一大早,一位记者登上首都机场指挥飞机起降的塔台,密切关注接英烈的包机何时抵达机场。另一位记者跟随执行这次包机任务的南航,前往包机抵达机场后在停机坪上举行接机仪式的地方。从早上《1039新闻早报》、早《一路畅通》开始,陆续发回现场连线报道。当记者在上午9点左右第一次抵达仪式举行地的现场后,音箱里传出接机前准备的各种声音,第一时间和直播节目连线,介绍现场准备情况。后因接机仪式规格较高,随同南航的记者无法在仪式现场,只能在距离现场几百米远的地方等候。当这架接英烈回家的包机抵达后,记者赶紧和节目连线介绍飞机已经抵达和仪式开始举行的现场情况,并在简短仪式结束后,迅速找到执行这架包机的南航机长和直播节目连线,让听众了解这次飞往海地所面临的困难和机组人员排除各种困难顺利完成任务的情况。

由于这次直播受飞机何时抵达,接机仪式何时举行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北京交通广播直播方案随着事件的发展,不断的调整节目。当天上午11点,原定作为解读新闻部分的直播临时调整为核心部分。节目中主持人充分运用电视转播信号、记者连线、嘉宾访谈等多种形式,介绍了机场举行的简短迎接仪式、沿途的行进情况、公安干警和市民自发迎接英烈回家的场景,最终,这一期特别报道在中午12点25分结束。

3 重大题材,善于把握,敢于出声

随着民航业的快速发展,近几年,新机场建设、新航线开通、购买飞机、民航反腐等业内重大事情不断。北京交通广播在面对民航重大题材时,善于把握并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把民航相对专业的重大事情向听众报道、解读。

下面以2008年2月29日,北京交通广播直播《首都机场三号航站楼迎来第一架航班和第一批旅客》为例,来看我们是如何把这一重大事情进行报道的。

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又称2008年北京奥运会,2008年8月8号在北京开幕。作为奥运重点工程之一的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这座世界上最大的单体航站楼作为奥运会官员、运动员等抵离北京的重要场所,何时正式启用引起世界的关注。在历经3年零9个月的建设,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在2008年2月29日上午迎来了第一架航班和第一批旅客。

当天,北京交通广播派出多路记者分别从机场塔台、3号航站楼现场、机场巴士大、出租车、自驾车等多角度报道3号航站楼的启用。

在机场塔台的记者,通过工作人员的指引,看到即将降落在3号航站楼的第一个航班,在远方的空中出现一个小亮点的时候,就开始发回现场连线。

当天早上8点50分,山东航空公司的SC1151航班在3号航站楼前着陆,这是在这个新航站楼降落的首个航班,也标志着3号航站楼正式启用。该航班满载167位旅客,其中,从济南来北京出差的山东人张女士成为首位到港旅客。现场记者从飞机缓缓滑向停机位、停靠、机舱门打开、旅客走出舱门等环节发回多个现场连线报道。并从现场了解到第一位下飞机的旅客是在机上通过“抓阄”的方式产生的,在第一时间通过电台直播节目告诉给听众。

同时,北京交通广播派出的其他几路记者分别乘坐机场巴士、打车、自驾车进出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亲身体验道路是否好走、指示标识是否清楚、换乘是否方便等多方面进行现场连线报道。把3号航站楼正式启用这个举世瞩目的事件,通过直播节目主持人和现场多路记者的互动,用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给收音机前的听众朋友。

下面再以2010年7月,北京交通广播《今日交通》栏目播出了有关民航反腐题材的《莫让垄断形成腐败黑洞》节目为例,来看我们如何在重大题材中,敢于出声音。

有关反腐题材报道众多,但民航业腐败案频发,实属少见。中国民航界“反腐风暴”从2009年底开始到2010年上半年,从民航局、发改委,到机场、航空公司,再到代理公司先后有数十位民航高官要员被拘捕或被调查。更有民航中南局局长刘亚军在广深高速铁路线上撞车身亡,引起外界议论纷纷。

这期节目在制作时,因事件敏感,案发当事人无法采访到,不少记者平时熟悉的民航业内专家此时以“不便多说”为由,拒绝采访。交通广播记者通过努力,终于联系上敢于说话的民航专家从航线、航班时刻、机场建设、飞机引进等多方面层层展开,揭秘出民航腐败的漏洞。而漏洞产生的原因是在现有体制下民航权利过于集中,尤其是集中在某些部门或个人手中,导致腐败案频发。

作为广播,在多位民航高官“落马”后,能在第一时间采访到声音并及时播出,向听众揭开了不为人知的民航灰色内幕。

对于民航领域,北京交通广播多年来一直在关注,并做了大量专业性、服务性的报道。这些年,来自民航方面的信息除了在《交通新闻》、《今日交通》、《新闻直通车》等新闻类节目中播出外,还在《一路畅通》等谈话类直播节目中滚动或随时插播。还开设了《航空在线》栏目,这是全国第一家也是唯一一档专门做航空内容的节目,通过这档节目在民航和百姓之间搭建起一个平台和交流的桥梁。

展望2014年,今年全国民航旅客运输需求仍然比较旺盛,预计全年旅客运输量将达到 3.9亿人次,同比增长10.5%。面对乘机旅客的不断增多,对民航多方面的信息需求量也越来越大;面对今年将增加千万级以上机场间的航空快线;面对北京第二机场的建设……等,北京交通广播将充分发挥广播“快”的特点,结合自身专业性的特点,报道好民航领域的新闻,服务于听众。

猜你喜欢

民航媒体广播
STK及IGS广播星历在BDS仿真中的应用
广播发射设备中平衡输入与不平衡输入的转换
构建第四代海事卫星民航客舱通信系统
美丽乡村建设中“三农”媒体的使命与担当
如何通过媒体提高英语听力水平
网络在现代广播中的应用
最早的无线电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