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各学科中的作用
2014-03-31许迪
许迪
摘 要:在素质教育蓬勃开展的今天,信息技术已经广泛运用到中学教学之中,从而实现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让现代教育技术真正进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为学生创设出更加广阔的学习环境,成为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载体,对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终生学习技能产生了积极的意义。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有以下几点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各学科;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2-339-01
在素质教育蓬勃开展的今天,信息技术已经广泛运用到中学教学之中,从而实现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让现代教育技术真正进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为学生创设出更加广阔的学习环境,成为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载体,对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终生学习技能产生了积极的意义。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有以下几点作用。
一、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利于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才是学习的动力。对于学生而言,形象思维比较活跃,学生的思维活动多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课堂上给学生以最直观的感受,更易于学生深入学习。同时,教材中很多内容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凭课堂内容介绍和教师分析给学生的往往是抽象的印象。而课件大多由影视图像或图片剪辑而成,这就需要信息技术的运用,它可以提供形象,生动的参照物,是学生置身于一种五彩斑斓、声像同步、动静结合的教学环境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诱导学生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观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景教学是新课标积极倡导的一种教学方式,信息技术的运用是情境创设的最佳方式,它有利于学生更快地融入课堂内容环境,激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各种学习潜能,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不同信息的适当组合,可以增强其表现力,为了保持学生的观察兴趣,让学会观察,教师可以以录像为媒体,以活动的画面,鲜明的色彩,来展现课堂内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有了观察兴趣后,才可以有观察的主动性,才可能逐渐形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利于直观呈现,突破学习难点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由于受认识能力的限制,常常会在教学中“卡克”有许多卡克点是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把静止的关系动态化,直观演示事物的变化和知识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克服认知障碍,从而达到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的效果,既省时又省力。如果运用常规的教学手段,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板画演示,倘若用电脑课件演示,既省时又省力,学生学得明明白白,教师教得轻轻松松。所以说信息技术的运用是“低耗、高效、优质”的教学手段之一。如语文课上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也是教学的重点,有时教师数次范读课文,学生的朗读效果也不是很到位。如果可千把教师的朗读录下来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来暂停、指导这样做针对性更强,教学效果更显著。
三、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利于拓展延伸,丰富学习内容
山区的孩子知识面窄,生活阅历浅,表象储备贫乏,因此往往对教材中内容的形象、意境感受肤浅。信息技术的运用则能变抽象的语言文字为具体的视觉画面,丰富学生的感知,拓宽生活见闻,更重要的是信息技术能够引导学生去阅读各类课外书籍,拓宽各科教学的外沿。
四、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利于活跃思维,启发想像能力
信息技术对于丰富学生表象,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理解文章意境,理解教材内容以及创作生动形象的场景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的运用在各课教学中的作用毋庸多言,但凡事都个度,信息技术也不是运用得越多越好,正如每个文本都留有空白让读者去发挥想象进行再创造一样,我们在教学中也要适当留有教学空白让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想象和独特的创造,否则,只会抑制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运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并不是全盘否定传统教学手段,信息技术教学只有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