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粉尘爆炸》实验的改进
2014-03-31王美雄
王美雄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2-204-01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化学离不开实验,所以在初中教材中安排了许多实验让学生对化学学习了解更深刻。但其中有少数实验不太好操作,或实验现象不太明显,有改进空间,所以近年来省内举办了几次化学实验创新大赛,有许多老师对教材中的实验提出了很好的改进意见,创出了很多更优化的实验。本人也对几个实验作了一些改进。下面,我将本人对《粉尘爆炸》这个实验的改进方案提供给大家参考,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该实验在教育教学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面粉爆炸实验”是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中的实验[7-2],这是一个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实验。“爆炸”关系到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对此实验的学习与了解能使学生充分认识面粉等粉尘爆炸的危险,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二、初中化学粉尘爆炸实验,教材中介绍的方法如下。
1、剪去空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上部,并在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底侧各打一个比橡皮管外径略小的小孔(如图Ⅰ )。
2、连接好装置,在小塑料瓶中放入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罐(如图Ⅱ)。从橡皮管一端鼓入大量的空气(人距离该装置远一些),使面粉充满罐,遇到烛火瞬间燃烧而爆炸,把塑料盖炸起。
三、教材实验不足之处:
据我所知,很多教师按照教材上的方法进行试验,不仅成功率很低而且效果不佳,有的老师还说没有成功过。主要不足总结如下:
(1)在密闭罐内鼓入大量空气,鼓入的空气会使罐内气压增大,达到一定气压时也有可能使罐盖掀起。(2)鼓入的空气和扬起的粉尘太多,可能会将烛火扑灭;而扬起的粉尘不够,又无法集聚爆发力。总之,鼓入空气的速度很难控制。(3)本实验主要是学生自制实验,要剪去空金属罐上部和打孔,不利于制作,且破坏了罐体的完整性,不利于容器的密闭。(4)爆炸前,蜡烛燃烧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要消耗氧气。罐内氧气有限,可能还没扬起粉尘,烛火就熄灭了。
四、创新设计思路
本实验我也看到过其他老师的改进,有的改得很成功,爆炸威力很大。但在制作装置都还不够简单,要剪,要连管子。也是先放入明火,要消耗部份氧气。和教材实验差不多,甚至更复杂。本人主要是从下面两个方面进行创新:
1、保持罐体完好,使实验更简单。
2、通过外界引燃来使罐内爆炸,防氧气过早被消耗。
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我是这样设计的:“放燃烧的蜡烛”改为在罐内放火柴,在外面利用热传递引燃火柴,进而引燃面粉而爆炸。“面粉鼓气扬尘”改为敲击落尘。即在罐口放一块纱布盖住罐口,并用橡皮筋将纱布固定在罐上。再在纱布上放少量面粉,再盖好塑料盖,用木棒敲打塑料盖,让面粉慢慢飘下。(如下图)。
通过这种设计,就不需要打孔,保存了罐体的完好。先飘面粉后点燃,更符合生活实际,火燃即爆炸,可防止氧气过早被消耗。
五、实验器材:
所需器材有:空牛奶罐、面粉、木棒、纱布、橡皮筋、火柴、打火机、三角架、酒精灯。
六、实验原理及装置说明:
可燃物(面粉)在有限的空间(牛奶罐)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本装置只放火柴,经过多次试验不会爆炸。只有放入面粉,有粉尘后才爆炸。放好面粉后,最好在面粉上再加一块纱布,可阻挡面粉在爆炸时飞起,也可增加罐盖的紧密性。
七、实验步骤:
步骤一、 在牛奶罐中放入一、二根火柴,在罐口放一块纱布盖住罐口,并用橡皮筋将纱布固定在罐上。
步骤二、 在纱布上放少量面粉,再加一块纱布,再盖好塑料盖。
步骤三、 再将奶粉罐放在三角架上用酒精灯加热,边加热边用木棒敲打塑料盖,让面粉慢慢飘下(金属罐加热5秒左右火柴就会燃烧起来,同时引燃罐内飘扬的面粉而爆炸)。
八、创新之处
通过上面改进和操作中的实践,现将创新优点总结如下:
1、不需剪金属罐和打孔,保持了罐体完好,简化了制作。
2、改变了扬尘方式:将鼓气扬尘变成敲击落尘;
3、改用火柴引燃,避免了鼓气时蜡烛被冷空气吹灭的可能;
4、改用火柴引燃,不会在面粉飘出前就消耗氧气;
5、安全环保,爆炸完成之后粉尘不会四处飘扬;
6、效果明显,成功率高,更具科学性。
7、实验材料唾手可得,操作简单,适合学生家庭制作。
总之,改进后的实验,效果明显,简单易行,我认为比教材实验更简单,学生在家完全可操作,成功率百分之百。这既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激发学生多开动脑筋,发明创造,找寻一些新的好方法,实在是一举多得。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希望我的这一些想法及改进能给大家一点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