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南同蒲临汾站3、4道翻浆冒泥病害的综合整治
2014-03-31翟茂强
摘要:文章通过对翻浆冒泥病害的病害概况、成因、治理方法的比较选择、施工的原理、效果五部分的论述,对南同蒲临汾站3、4道翻浆冒泥病害的综合整治提出了理性思考。
关键词:浅谈翻浆冒泥;铁路病害;综合整治
中图分类号:U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04-0122-02
1 概述
临汾站在南同蒲线上一个比较大的客货运混装站,它是晋南重镇临汾市晋煤外运的重要集散地。还担负着临汾市周边十七个县市区600多万人口的客运流量,客货运量十分繁忙。但临汾站工务部门的站场设计及设备却相对滞后,由于是一个老车站,设计时排水系统不完善,加之多年来水电、房建、工电等部门的更新改造施工,统一性不强,造成原来本不完善的排水设施几乎完全丧失了功能。长期以来的临汾站场的排水一直靠自然渗透。自2003年以来,路基的渗水已经达到了饱和状态,特别是道床石渣在列车的冲击和振动力等外力作用下变成碎沫,同路基面的泥土混合,在水的作用下形成了板结层,进一步阻碍了自然水的渗透,加剧了道床积水,翻浆冒泥等道床病害的形成。道床积水、翻浆冒泥从起初的点片,发展到2009年7月份的成段的积水翻浆,尤其是站内客车的上水区段尤为严重。致使线路高低、水平、方向难以保持,几何尺寸严重超限,轨检车、车载病害反复出现,给日常的养护维修造成很大困难,严重危及行车安全。面对这样严重的道床病害,临汾线路车间一班人肩负使命,集思广益,对现场病害情况进行了反复调查分析,制订了利用天窗修进行不破底清挖淤泥,更换道砟,抬道捣固,在两线间设置简易深水沟的整治方法,有效的遏制了道床病害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 病害概况
临汾站3道处在南同蒲615km+250m—616km+350m处,有效长为1027米,线路坡度为平坡,其中严重连续翻浆地段550米计924孔,临汾站4道,到发线有效长为657米,与3道并行,两线间有站台相隔,连续翻浆550米924孔,均为站台内客车上水部位。
临汾站3、4道是临汾到发线,车流量大,对线路的冲击力、破坏力相应增大,2009年7月份成段的翻浆冒泥形成空吊、暗坑,几何尺寸严重超限,最严重时线路水平最大相差35mm,三角坑43mm,方向38mm,615km+850m-950m整个100米的线路全部在泥水中浸泡,到了冬季,道心内积水淤泥结冰鼓出轨面达20mm,严重危及行车安全,工区每天派人进行除冰、捣固、监护,整治道床病害迫在眉睫。
3 翻浆冒泥病害的成因
临汾站在设计上存在缺陷,没有站场排水设施。
路基基床密实度不足。在列车的长期动载作用下,道砟颗粒嵌入基床形成道砟囊,致使地表水无法排出,形成翻浆,积水等基床病害。由于道砟囊分布比较复杂,其深度和范围随着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加深和扩大。
外物赃污的影响。刮风下雨将空气中的沙尘流入道床,货物列车粉状物散落在道床肩部与边坡上,特别是客车的垃圾落入道床(特别是站台上的垃圾掉入线路较多),减少了道床的渗水性和弹性,形成板结,翻浆冒泥等道床病害。
施工作业不当。日常施工维修作业中将路基基床的平顺度破坏或将原有的路拱破坏,导致基床表面坑洼不平或反坡,路基表面排水不畅。
临汾站3、4道为客车主要通道,特别是近几年来客流量增加,每天接发旅客列车达20多对,而客车上水工在操作上安排不合理,每个上水工要看守2~3个车厢的上水任务,水满后不能及时关闭阀门,大量溢水全部流入线路也是形成道床积水翻浆的主要原因之一、
4 治理方法的比较选择
治理路基翻浆一般采取两种方案,一是采用土木合成材料封闭基面;二是改善站场排水系统。采用封闭基面的方法,对于一般的基面翻浆的整治效果是非常好的。这种方案的思路是隔水,封闭基面,防止水浸入道床,软化道床。但是,由于三道、四道路基两侧的积水无法排出,积水继续渗入线路路基,造成路基道床长期被积水浸泡,不能根本上解决线路翻浆,另外临汾站三道、四道为客车主要的接发股道,接发列车密度较大,施工要点非常困难。第二种方案是改善站场排水系统,为一种根本上解决翻浆冒泥的方案,但是此方案施工预算较大,段、车间在短期内不能完成。为了尽快解决现场的设备安全隐患,我们选用了在不破底清筛的情况下,改变枕木间道床斜度的方法对路基排水不良地段进行了整治。
5 施工的原理
在不破底的情况下,将枕木盒石碴淤泥进行清挖,靠近站台一侧挖至枕木底下30mm,道心中间挖至100mm,靠近线路一侧枕头挖至150mm,形成一定坡度,在两线间离枕木头外侧400mm处沿着线路平行挖取宽500mm,深300mm的渗水沟,并将枕木盒与渗水沟挖通,最后补充新石碴进行机械捣固。
6 施工的具体步骤及技术要求
工作量调查:我们首先根据现场病害的状态分为三种:一是线路积水浸泡轨枕,空吊严重部分;二是翻浆冒泥积满枕盒及轨枕两侧部分;三是表面覆盖道砟其枕底积水翻浆不太明显部分;再根据病害的轻重程度确定投入的人工数量及作业程序,根据翻浆的数量确定投入的人工数,每个人工按照要求一般情况下能够清筛2孔。
外围协调:根据现场调查,确认在施工中对受影响的供电、电务、房建设施以及临时影响的行车设备,主动联系相关部门进行协调配合,确保在施工过程中的无缝衔接,保证行车安全。在搬运道砟拉运污土时,积极与车站协商利用客车间隔作业,设专人进行进站、过道卡控,对卸入站台的石砟进行堆码并设隔离绳进行防护,施工时所用材料机具要按照车站要求集中码放,确保旅客上下车进出站的绝对安全。
施工准备:(1)根据现场的工作量调查,计算出所需道砟数量并确定卸料地点(以不能影响行车及确保旅客上下车为前提条件);(2)3×3米的塑料布15块。清筛用加长洋镐30把,叉子30把,铁锨30把,皮斗子30个,斗车3辆,补充的新石碴运至计划地点,所用液压捣固机提前检修运至站台北头,放置牢固备用。endprint
人员顶控:经过同临汾站及调度所施工主管协商沟通,利用晚上23:00至次日1:00进行作业,车间8名干部全部参加盯控,每人负责100米。并对参加施工的人员提前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从施工作业的灯具照明、作业过程以及安全注意事项都进行了详细的安排布置,要求作业人员必须以三人为单位自北向南进行作业,这样相邻作业时间就保持了一定的安全距离,确保了施工中的人身安全。
施工开始后,施工人员组织民工首先对积水进行排水,然后进行清挖翻浆,将清挖出的污土,拿皮斗子倒在预先铺在站台上的塑料布上,防止污土污染站台。当污土全部清出后,再将新石碴填入,做到挖一空,填埋一孔,清挖回填后及时组织人员分段在点内进行起道、捣固、拨道,整治线路几何尺寸超限处所,确保线路稳定,保证了行车安全。
施工负责人及工务盯控干部必须确保施工质量,严格按照要求的深度进行清挖,并确保枕木盒与渗水沟完全挖通,达不到深度绝不回填石碴。
全部清筛工作完成后,道床新石渣回填路基,再利用下一个封锁点对清筛地段进行捣固机起道捣固作业,将线路几何尺寸整治达标。
7 施工效果
线路质量得到了很大提升。经过对1100米线路的清挖整治,道床面平整且有排水坡,很利于排水。由于有了良好的排水措施,线路下沉、道床积水、翻浆冒泥和板结的现象得到了很大的缓解,同时,线路的几何尺寸也得到了保证,整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所需配合劳力少(每天30个工共计900个工),减少了施工费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
施工的机械化程度低,人工作业工序少,施工安全系数大。可利用维修天窗进行施工,特别适合车间一级的施工单位进行施工组织,减少了施工审批、组织等较为复杂的手续。
采用不破底整治站场翻浆已经3年的时间,经历了3年的汛期及客车上水的考验,没有出现翻浆冒泥的现象,3道、4道线路几何尺寸保持良好。这证明了这种处理站场股道翻浆冒泥的方法效果是良好的,是可行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的缓解翻浆冒泥病害的发展。
8 结语
利用天窗修对线路进行不破底清筛,并将道床枕孔间挖成坡度,使道床积水能够及时排出,虽不能彻底解决,这种根据实际情况,严谨客观、机动灵活的施工方法,临汾站3、4道的积水翻浆问题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稳定了线路设备对站场股道的翻浆冒泥处理方法提供了选择,同时突破了传统隔水治理翻浆冒泥思路(方法),使这种路基病害得到有效的治理。
参考文献
[1] 吉翠平.线路翻浆冒泥病害及整治措施的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8).
[2] 何有良.铁路翻浆冒泥病害整治[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作者简介:翟茂强,男,山西运城人,大秦铁路股份有限公司侯马北工务段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铁道工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