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建本科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途径探索
——以忻州师范学院为例

2014-03-31王涛

经济师 2014年2期
关键词:忻州五台山支教

●王涛

新建本科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途径探索
——以忻州师范学院为例

●王涛

在高等教育功能日益多样化的21世纪,忻州师范学院作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这些探索包括在教学方面,建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在科研方面,开展五台山文化、忻州区域经济文化研究,弘扬地方特色文化。与此同时,学院内部构建了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管理机制,外部打造了有利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环境。这些举措极大地提升了学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新建本科院校 服务 地方经济社会 途径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等教育日趋大众化的同时,其所具有的功能也日益要求多样化。①作为由地方师专、教育学院和职工大学合并升格形成的本科院校,忻州师范学院在新的挑战面前,在实现自身职能转化、努力寻求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一、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1.构建全程实践教学模式,增强实践教学效果。2000年升本以来,忻州师范学院构建了完整的实践教学模式,包括大规模实施扶贫顶岗实习支教,提出并落实全程实践教学体系,采取各种方式提升学生的科技创新和岗位实践能力。

首先,大规模实行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忻州师范学院地处山西省中北部的忻州市,近年来,忻州市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由于该地区经济欠发达,教育水平发展不均衡,致使广大农村学校合格教师数量短缺,教学质量一直不高,急需大量优秀中小学教师,就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从1997年以来,忻州师范学院先后组织33批次,共31000余名大学生到原平市、河曲县、五台县、忻府区、代县、繁峙县等地的农村中小学进行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在帮助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②与此同时,扶贫顶岗实习支教提升了学生服务基础教育的思想素质和教师技能,创新了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了一大批扎根山老贫困地区的优秀中小学教师。

忻州师范学院组织本专科大学生到农村学校顶岗支教,是新建本科院校主动为地方基础教育事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重要途径,对缓解忻州市农村教师短缺及队伍的结构性缺陷等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其次,实施全方位教学实践体系。忻州师院全面实施了包括教师教育实践体系、专业实践实验体系和综合实践体系在内的全方位教学实践体系,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学院对非师范专业学生,安排一个学期的岗位实习。通过实行非师范专业岗位实习,解决了地方一些部门急需工作人员的困难,也培养了非师范专业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使学生深入实际,认识社会,锻炼技能,为毕业后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再次,大力支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通过搭建平台、政策倾斜和持续推进等措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院成立多家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③依托科技创新基地,鼓励学生参加“未来教师职业技能大赛”、数学建模、电子设计、教师技能、CCTV英语、广告设计、体艺各类竞赛项目,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也为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更好更快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全面深化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作为新建地方师范院校,忻州师范学院担负着为广大农村基础教育培养高素质师资的重任,开展研究性教学与探究性学习活动,既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师范院校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引领和服务基础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为此,忻州师院大力开展研究性教学和探究性学习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打破课堂和教科书的限制,以问题为纽带,将不同学科间的知识综合起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体验知识的发生和形成过程;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分析法、问题教学法、活动体验法、实验探究法等新型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将“一考定全局”的终结性评价制度,变为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全程评价,在充分实践的基础上,形成能够有效反映教师教学绩效和学生学习绩效的评价体系。

通过长期不懈的教学改革,学生的知识结构进一步完善,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增强了就业竞争力,缩短了岗位适应期,为忻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

二、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开展科学研究

近年来,学校科研方向实现了重大转变,坚持科学研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并注重成果转化,使之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开展五台山文化研究,弘扬地方特色文化。为进一步凝聚研究方向,积累研究成果,提升学院整体研究水平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在多次广泛征集意见后,学院将“五台山文化研究”确定为科研主导方向之一。④从2011年起,先后确立三批院级专题研究项目,学院在经费及人员方面给予一定政策倾斜。目前,“五台山学”研究、世界遗产视野中的五台山、名山文化中的五台山文化、五台山文化交流与国际影响、五台山生态系统与生态保护研究、五台山自然地理研究、五台山佛教断代史研究、五台山志书研究、五台山文殊信仰研究等具有地方特色的研究活动已产生了系列研究成果,出版了“忻州师范学院五台山文化系列丛书”数种。这些研究成果进一步弘扬了五台山文化,促进了五台山地区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2.开展忻州区域经济文化研究,为地方政府决策提供咨询服务

地方经济是由其人口驱动的,而高等教育是地方经济最大的驱动器。⑤忻州师院按照坚定不移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科研思路,把忻州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忻州地区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作为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忻州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研究,重点关注忻州经济和社会发展基础、分析发展的条件和存在的问题,规划忻州经济社会的发展模式,为忻州经济今后的发展指方向、找路径。

忻州地区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的研究,重点关注忻州地区的民歌二人台、地方节日文化、婚丧嫁娶、衣食住行、人生礼仪、劳动生产、民间传说与故事、村史族谱、村落布局及民谚庙会等,在研究过程中加大对正在消失的忻州地区文化资料的保护与研究。研究人员不定期与地方政府、文化机构及相关人士开展信息、学术交流,用历史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的视角对诸多问题进行解读、研究忻州地区的社会文化现象。研究成果通过多种途径积极参与忻州地方经济文化建设,为忻州经济社会发展献计献策,为忻州市政府决策提供咨询服务,如忻州“7451工程”、忻州旅游产业开发等事宜,忻州师范学院有关专家都全程参与其中。

三、构建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管理机制

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管理机制的构建是新建本科院校开展社会服务的重要保障。目前,许多地方高校在此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欠缺。近年来,忻州师范学院积极主动地融入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浪潮中,在管理机制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1.强化对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工作的管理。为加强对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工作的管理,保证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工作顺利进行,取得预期的成效,学院成立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工作领导组,⑥学院党政一把手担任组长,领导组全面组织领导学院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工作,负责进行总体部署,研究制定工作规划,完善相关制度规定。另外,学院专门成立扶贫实习支教管理处,组织落实具体措施。学院的其它机构也全面参与其中,如教务处、组织部、宣传部、以及各系部等,都有详尽的分工与职责,各部门同心协力,齐抓共管,保证扶贫顶岗支教工作顺利实施。

在人员配备方面,为了全面提高实习支教质量、增强实习支教效果,形成实习支教指导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忻州市教育局和忻州师院分别下发文件,要求受援的实习支教学校也要认真做好相关的管理、服务、考核等工作。实习支教学校的每一个老师帮助支教的青年大学生提高业务技能,使他们健康成长。忻州师范学院则每年选聘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作为实习支教大学生的带队教师和指导教师。学院鼓励干部、教师承担实习支教工作,对工作成绩优异的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通过完善的管理机制的构建,忻州师范学院以扶贫顶岗实习支教为平台,极大地解决了当地农村学校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的问题,提高了薄弱地区农村教育水平,促进了当地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2009年,《地方师范院校扶贫顶岗实习支教的探索与实践》获得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12年忻州师院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受国务院表彰,荣获全国高校唯一的“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2.构建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科研管理模式。学院先后成立了区域社会发展研究所、五台山文化研究所等研究机构,专门开展区域文化研究,在政策、编制、人员、经费诸方面给与大力支持。2013年,学院整合研究队伍,又成立八个跨学科研究团队,就忻州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专门研究,极大地促进了科研成果的转化力度。

此外,建立健全科研激励机制,引导学院教职工开展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研究。学院设立专项基金,吸收忻州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一线人员参与相关课题的研究。建立评估结果与资源分配和投入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突出对科研成果社会影响力和社会贡献率的考核。通过完善的科研管理模式的构建,进一步整合了研究队伍,明确了研究方向,产出了有效成果,为忻州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撑。

四、打造有利于新建本科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外部环境

新建本科院校要想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地方党委和政府的关心,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为加快忻州师院为地方服务的步伐,学校高层领导主动争取忻州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忻州市委、市政府也充分认识到办好高校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近年来,忻州市加大了经费投入,在学校新校区建设项目报批、土地证办理等方面提供各种便利,保证了新校区建设的顺利进行。尤其应该提到的是忻州市委于2007年下发忻政[2007]86号《忻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扶贫定岗实习支教工作的意见》,就经费投入、实习基地建设、考核管理等问题进行具体部署。2010年又下发[2010]76号文件,针对扶贫定岗实习支教中存在的部分问题进行全面协调。山西省教育厅也在2007年下发晋教高[2007]15号文件,进一步强化对实习支教的组织领导等工作。正是在省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忻州师院的扶贫顶岗实习支教连续15年持续健康发展,极大地缓解了当地农村学校师资短缺的问题,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为促进科研成果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学院八个研究团队在院领导带领下积极走向市场,走向社会,先后到忻州市中小企业局、繁峙县及定襄县等地调研,与当地政府部门如科技局、文化局,企业如天宝集团等进行交流座谈,达成了合作的意向。这样的合作,使政府部门及企业对学校的学科优势、人才培养特色、科研实力等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和认同。政府相关部门根据当地企业发展需求和学校的优势和特色,积极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牵线搭桥,并对一些重大需求项目给与政策和资金的扶持。通过上述举措,学院为企业、政府规划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持,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为忻州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忻州师院在教学及科研等方面与地方的对接,进一步拉近了学校与社会的距离,沟通了学校与社会的联系,赢得了社会的信任和支持,也为忻州师院自身的发展赢得了更为广阔的外部空间。

注释:

①任羽宇.对地方高校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思考[D].西北大学,2008

②忻州市人民政府忻政[2007]86号文件

③忻州师范学院院政字[2013]31号文件

④忻州师范学院院科字[2011]44号文件

⑤Avison,A.Chancellor says university drives local economy.[EB/OL]. (2007-01-25)[2007-07-02].http://209.189.226.235/stories/012507/am_20070125005.php.

⑥忻州师范学院院党字[2010]20号文件

(责编:李雪)

G64,F127

A

1004-4914(2014)02-140-02

2013年山西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项目“山西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3041040—01)研究成果。

王涛,忻州师范学院政治系副教授 山西忻州 034000)

猜你喜欢

忻州五台山支教
海外支教 心静如花
五台山
忻州职业技术学院
阳煤忻州通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我在印尼的支教之旅
五台山掠影
粮储扶贫 支教圆梦
我的泰国支教之旅
往五台山(外一首)
《魅力忻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