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办学中英语课程的人文化设置
2014-03-31那丽
●那丽
中外合作办学中英语课程的人文化设置
●那丽
构架英语课程人文化课堂既是时代给予的任务,同时又是《英语课程标准》要求英语学科教育教学的主要内容。中外合作办学英语教学构架和发展具有特色的教学模式促成英语教学课程人文化,通过分析英语课程观的人文特点、明确英语课堂人文性的真正意义以及构架人文化英语课堂的实施规范。提出英语教学课程的人文化构架的新思路,旨在不断提升中外合作办学的英语教学质量。
中外合作办学 英语课程人文性 人文化
步入21世纪,怎样完整地看待和实行科学与人文教育?怎样化解科学与人文教育于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冲突矛盾,已成为方兴未艾之话题。而我们所期望的,却恰恰是一种能够让二者有机地融入一起的模式,也就是促成科学教育人文化和促成人文教育科学化。相对基础教育来讲,中外合作办学同样也奏响了人文主义的主旋律。《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学习英语课程不仅是为了提升学生语言的发挥能力,而且也是学生磨练意志、陶冶情趣、拓宽视野、丰富生活阅历、发掘思维潜能、发展自身个性和提升自身人文素养之过程。英语课程主张学生在学习期间有效发展综合语言发挥能力,提升人文素养,增加实践本领,培养创新意识。由此可见,与过去教学大纲明显不同的是,新课程标准在确立英语工具性特点的基础上,凸显了英语人文性特点。此种由单一性特征(也就是工具性)向双重性特征(也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转变,反映了语言课程价值完整性体现的回归。
一、英语新课程观的人文化特征
新课程培养方向体现出了时代特征,并且专门指出了要让学生养成科学与人文素养。人文素养在较多方面与社会各领域学科有着相关联系。人文性包含人之文化性与文化之人性,就语言来讲,课程人文性的产生过程直接反映在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当中。在语言学习之功利特征层面和技术特征层面及伪科学特征层面与课堂大肆泛滥的当下,突出人文化的培养、突出人文关怀的环境构架具有尤其重要的意义。
在目前中外合作办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存有以下两种常见的教学模式:一种是突出语言知识的灌输,忽略语言的内容及意义,忽略语言教学之实践性,课堂活动模式主要以“讲授—记忆—操练”循序渐进,学生只是知识的单一接受者。另一种是教师拥有一定程度的教学理论经验基础,积极创设比较活泛的教学气氛,为学生积极构架实践语言的环境,并且把教学活动灵活运用到预先设置的教学目标中。中外合作办学赋予了英语课程诸多任务内容,要求英语课程设置能够提倡亲身感受与合作的学习模式及具有任务型教学路径,使之成为学生主动参与、擅于实践、提升文化意识、培养创新意识的过程。此种教学模式同前面常见的两种教学模式的根本区别就在课程目标之价值取向不尽相同,可以看出前两者有功利性的特征,突出语言学习本身之价值;后者有人文性的特征,体现出教师的人文关怀,表达出对学生自身文化个性之尊重,将人文精神的培养当成课程目标。对于英语课程设置人文化应具备如下三个特质:一是把人文精神的培育当成课程价值评估的关键组成部分,并且以此来建构教学目标与选取课程资源;二是学生不是生产线上的产品,是具备文化个性的人,教学中应当接受人文关怀及真善美之熏陶;三是教师并非只是课堂上单一的核心,而应当是课程的构架人、组织人和引导人,突出替学生发展服务的观念。
二、注重英语课堂人文化的实际意义
(一)有助于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素质
中外合作办学中倡导英语课程人文化,势必突破“教师中心”等,促使英语教师的位置和角色出现转变;倡导英语课程人文化,可促进教师在注重学生英语知识和英语能力发展进步的同时愈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感受与价值观的发展;倡导英语课程人文化,更加能够为老师实施课堂民主,打造宽松和谐、寓于人文气息的课堂环境发挥积极作用;倡导英语课程人文化,有助于促动教师文化素质的提升,使之更好地关注教学期间的人文关怀与文化熏陶。
(二)有助于转变学生观
在中外合作办学中倡导英语课程注重人文性,首先应当认识到学生作为“人”,是现实生活力接受人类文化熏陶的人,是独具个性心理特点及情感感受的人。所以,在人文化的英语教育教学中,学生的独特情感感受会得到尊重,学生的学习方法会得到鼓励,学生会始终被当成是一位大写的“人”。此外,突出英语课程的人文性,还有助利全面了解学生的发展,充分领会学生的发展不单单表现于熟悉掌握英语知识及英语能力方面,更重要的是体现于学生的人文素养方面。
(三)有助于转变知识观
在中外合作办学中倡导英语课程人文化设置,无疑有利于纠正片面突出工具性的偏差,促使获得知识同学生的亲手实践与亲身感受相联系;同学生自身发展规律相适宜。此外,倡导英语课程人文性,还有利于改变英语教学中那种“知识实用主义”观,突出非实用知识(例如英语音律诗、广告等)的教学,充分发挥其对人之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优良的人文素养。
三、构建人文化英语课堂的实施规范
(一)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方面体现人文化
中外合作办学中要强调英语课程的人文化,在英语课程目标方面,应当促成显性目标层面对隐性目标层面、行为目标层面对表现性目标层面、结果目标层面对生成性目标层面一同并举。若是偏弃了英语课程的隐性、英语课程表现性以及英语课程生成性等目标层面,实施英语课程人文化就会变成一句空话。而关于英语课程内容方面的选择,应当注重如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应充分发掘教材的人文思想,促使英语教学内容人文化,教学内容应当适应学生的自身发展特征,适合学生的认知能力,紧密联系学生的经验与想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二是应当充分运用各种课程资源,诸如报刊杂志、广播影视、互联网络、民俗文化、历史古迹、环球大事等都能够作为英语课程内容,成为培育学生人文思想的优良素材。作为一名教师,对于在以上课程资源的运用过程中,应当以人为本,既作为课程资源的组织人,又作为学生人文精神的唤起人。
(二)在英语课程教学方面体现人文化
中外合作办学中应当在英语课程教学方面体现人文化,具体在教学中实现三个转变,即:一是由教师体验转变为学生亲身体验。过去英语教学多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对文本的解读一般都是鹦鹉学舌,主要凭借教师的灌输为准绳。实行人文化教学,势必会打破此种局面,激励学生自觉亲身体验,首肯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多元化反应。二是由传输式教学模式转变为研究性教学模式。简单地讲,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基本也就是“授”和“受”的关系,这种教学模式严重导致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创新意识被扼杀。倡导英语课程教学人文化,就是将学生当成英语学习的主体部分,将教师当成课程之组织人,改“授”“受”式教学为有互相合作研究探讨式教学,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动性以及积极创造性。三是由“课堂权威””转变为“课堂民主”,应在课程中充分体现师生互动、师生平等,营造和谐的师生对话氛围。只有教师自己心里的真话,才能换得学生的心里话。这样才能实现师生间心灵的沟通,充分体现课堂民主和人文关怀。
(三)在学习方式方面体现人文化
学生的学习若是不具备感情色彩,定会是种空虚、没有意义的学习,同时也是缺失人文性的学习,美国教育家罗杰斯(Carl Rogers,1902-1987)把此现象称之为现代教育悲剧。因此,若想体现英语课程学习的人文化就要以学习的三个维度为切入点。
1.学习时间层面。应当改以往单一、固定的课时制度,主张学习课时多样化与灵动性,譬如可结合具体教学情况安排长课与短课。而且还应当注重在英语课程中科学把握师生所占时间比例,多给学生一些时间,激励励学生勤思考、勤动手、多合作、多探讨。
2.学习空间层面。应当改变过去以课堂为主的封闭形式的教学,拓展课堂空间范围,建构开放、自主及充满人文气氛、富有生命力的英语课程,走出校园、教室,融入多元化生活当中,借助开展综合性英语教学“第二课堂”活动对学生实行人文化教育。
3.学习程序层面。应当积极鼓励学生主动选择适应自身情况的学习程序,改以往教师压力之下的被动学习的程序为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程序,充分表达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基本理念。
(四)在教学评价方面体现人文化
评价是中外合作办学设置英语课程的主要环节。在英语课程中强调人文化,必须坚持正确的主人翁意识价值取向,在评价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应当把英语教学的长期效果同学生潜移默化所受到的反应放在重要评价位置。具体而言,应当掌握如下几点评价规范:
1.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的主体不单单只是教师,而且还应当包含学生自己、同学及家长。评价不单单是师生之间的评价,还应当包括学生自我评价、同学之间的评价以及家长的评价,从而促使评价最大限度达到更加完整和公正。
2.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应当改变过去较单一的终结式评价体系,提倡关注多种评价模式的运用,特别要强化构成性评价,纠正比较单一的终结式评价的误差,强化对学生发展阶段的评价,提倡采取成长记录的办法,汇集整理可以体现学生语言学习阶段与结果的资料。
3.评价内容育人化。《英语课程标准》倡导对学生的平常表现应当以鼓励、赞许等积极性的评价内容为主体,采取激励性评语,应当尽力去从正面引导。值得一提是,在实施积极性评价阶段中,还需要拥有育人观念,评价的内容应当具有普遍性,让评价功效从智力因素方面延伸到非智力因素方面,对学生的某一方面擅长应当给予进步性的激励,唯有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
四、结语
科学与人文教育均都各有其本身合理的内容核心及现实价值。中外合作办学从教学实际特点出发,依据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的学习实际状况,倡导英语课程人文化,也就是说将学生当成英语学习之主体,将教师当成英语课程的组织人,改以往“授”“受”式教学模式为现今商量讨论、合作式等教学模式,以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及创造性。促使学生意识到自身就是教学理解活动中的主体,真正做到熟悉了解英语方面的前沿知识,从而有效提升中外合作办学培育人才的质量。
[1] 郑亚君.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关于高职英语教学的思考.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4)
[2] 王睿.人文性大学英语课程初探.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2(5)
[3] 王彩琴.实现英语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途径.课程·教材·教法,2012(6)
[4] 王春.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的英语课程建设探析.中外教育研究,2012(5)
[5] 肖瑶.关于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下英语教学的思考.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1(12)
[6] 杜秀梅.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英语学习能力提高的实践.科技信息,2010(6)
[7] 人文性:《语文课程标准》实施的价值取向—语文论文—课件之家.http://www.kejianhom,2011.11.23
(作者单位:黑龙江科技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27)
(责编:贾伟)
G642.0
A
1004-4914(2014)02-24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