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部分高职院校外语教师差异特点的利弊

2014-03-31耿建祥

经济师 2014年2期
关键词:外语教学外语院校

●耿建祥

浅析部分高职院校外语教师差异特点的利弊

●耿建祥

部分高职院校外语教师在工作态度、工作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有些差异特点有助于形成个性化外语教学方式,加强“双师型”内涵建设;有些差异行为可能会影响高职外语教学效果。高职院校外语教师应扬长避短,利用有益的差异特点,减少不利的差异行为,提高教学质量。

高职院校 外语教师 差异特点 利弊分析 扬长避短

一、引言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全国已有2000多所高等职业院校。为了不断提高高职院校外语教学质量,外语教师必须适应形势发展需要,把转变工作作风作为加强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营造优质的高职外语教学氛围。

客观分析高职院校外语教师之间存在的一些差异特点,是转变工作作风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确保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实用性课题。高职院校外语教师的差异特征既有有利的方面,也有不利之处。有些差异特点有助于形成个性化外语教学方式,助推“双师型”内涵建设;有些差异行为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不利于提高高职外语教学质量。

扬长避短,利用有益的差异特点,减少不利的差异行为,是提高外语教学质量的前提。高职院校外语教师应当结合教学工作实际,创新教学思路,更好地为现代化建设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二、差异现象

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就像人的手指一样,有的长,有的短。长的手指发挥长的作用,短的手指发挥短的作用。如果一只手的手指一样长短,也不一定会那么协调。高职院校外语教师队伍犹如人的手指,大部分教师拥有较为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为全面发展的教学技能,能发挥积极的教学作用;少数教师缺乏必要的工作经验和专业基础知识,工作技能不高,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产生高职院校外语教师行为差异的原因多种多样,有些原因与教学条件和工作环境有一定关系。在理想的工作条件和环境中,许多教师会有优秀的工作成绩;在不理想的教学条件和环境中,部分教师往往不能正常发挥自己的才能。有些原因与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工作态度有密切联系,部分原因与个性发挥和教学管理有一定关系。如果教师们的基本功扎实,他们就能正常发挥个性特长,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果专业基础不佳,他们就缺乏必要的工作能力,不能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服务。

行为差异是主观因素的客观反映,具体问题应当具体分析,具体对待。我们有必要随时随地注意分析和利用差异行为现象。例如,2012年1月,在批阅实用英语应用能力考试(B级)写作项目时,来自江苏省不同高职院校36位外语教师表现出一定的差异行为特征,为分析情况提供了相应的启示。(1)试阅试卷的差异情况:在试阅第一份试卷时,1位教师判定5分,占总人数的2.78%;4位教师判定6分,占总人数的11.11%;11位教师判定7分,占总人数的30.56%;10位教师判定8分,占总人数的27.77%;9位教师判定9分,占总人数的25%;1位教师判定10分,占总人数的2.78%。(2)阅卷总工作量差异情况:3位教师阅卷总量达105本(每本30份),占总人数的8.33%;6位教师阅卷总量达101本,占总人数的16.67%;9位教师阅卷总量达91本,占总人数的25%;12位教师阅卷总量达87本,占总人数的33.33%;5位教师阅卷总量达86本,占总人数的13.89%;1位教师阅卷总量达85本,占总人数的2.78%。(3)阅卷误差率差异情况:6位教师的阅卷误差率低于10%,占总人数的16.67%;18位教师的阅卷误差率低于13.3%,占总人数的50%;8位教师的阅卷误差率为16.6%,占总人数的22.22%;4位教师的阅卷误差率为20%,占总人数的11.11%。

我们从这些数据中发现,高职院校外语教师客观上存在着差异行为现象,一些差异行为与教学经验、业务能力、工作态度、工作环境均有关联。如果教师工作认真负责,有高度的责任心,他们就会善于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和教学质量;如果教师缺乏工作责任感和科学的方式方法,他们就会消极应付,有量无质,有质无量,不利于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和整体工作水平。因此,我们要因势利导,充分利用差异特点的有利方面,减少和消除差异特点的不利因素,提高高职院校外语教学质量。

三、主要益处

在有差异的地方,在有差异的时候,人们就会不知不觉地进行某种程度上的对比分析。差异特点有时是有益的,有时是有害的,有时很难辨别利害。如果差异特点有利于转变教师的工作作风,提高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水平,它就是有益的;如果差异特点不利于转变教师的工作作风,不利于营造健康的教学研究氛围,它就是有害的;如果既不产生明显有益的效果,又不严重危害他人的利益,它就是中性的差异特点。

合理对比分析差异特点能激发人们的上进心,增强人们的创新意识,促进工作水平上新台阶;不合理的对比容易产生嫉妒、失落,不利于团结、和谐、稳定。总体来说,差异特点的利大于弊,因为有差异就有差距,有差距就有“比、学、赶、帮、超”的空间。在高职院校,外语教师合理对比分析相互之间的差异特点可以营造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工作氛围。根据例举的阅卷情况,主要的差异特点显示,有些教师能正确理解和执行工作要求,误差率小,效果较为理想。少数教师不能正确理解和落实工作要求,误差率较大,工作能力较差。如果能合理地对比分析这种差异特点,教师们就会相互学习,相互提高。优秀的教师可以发挥传、帮、带作用,把好的工作方法传授给其他教师,帮助落后的教师提高工作责任感和教学研究能力,减少误差率和低效率现象。工作能力欠佳的教师能提高思想认识,端正工作态度,认真分析误差率较大、业务水平不理想的原因,增强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虚心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经验,缩小差距,迎头赶上,提高工作质量。这样的差异特点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整体工作能力,具有明显的益处。

合理对比分析差异特点还有助于产生个性化的外语教学方法。个性化不是所谓的个人主义。个人主义是以个人私利为基点,一切为了个人的利益,为了个人的私利而不顾一切。个性化是以适合个人健康发展为基调,主张因人而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设计有利于个人特色发展的工作模式。个性化的高职外语教学方法,就是要以高职院校学生的健康人格发展为主线,设计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的外语教学方式方法。

由于不同的家庭、教育背景,高职院校学生对外语学习的需求不完全相同,大多数学生希望掌握适应工作岗位的外语知识和技能,他们的学习动机多样而实用。外语教师应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就业为导向,设计有差异特点的、有个性特色的教学模式,为不同专业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如教师为导游专业的学生设计适合国内导游、国外导游的个性化教学内容和方法;为计算机、商贸、机械、建设等专业设计适合各种专业、有差异特点的个性化教学项目。高职院校外语教师要以教学改革思路为前提,将原来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提升外语教学能力的基础上,不断拓展相应的工程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升社会工作能力,实现“双师”素质、因材施教、个性发展的教学目标。

四、部分弊端

差异特点既有益处,又有一些不容忽视的弊端。只分析它的益处,不认识它的弊端,往往会影响人们的视野。只有真正理解差异特点的不利之处,才能帮助人们思索相应的对策,明确缓解矛盾的工作方向。

差异特点的弊端有重、有轻,认清弊端的主要方面,就是抓住了问题的关键。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部分外语教师的差异特征主要影响了学生们充分享受优质的、均衡发展高职外语教学资源的权利,影响了他们自主学习外语的积极性。教育均衡发展原本是指国家义务教育改革的方向性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教育公平、振兴中华的内涵要素和重要体现。教育均衡发展的本质是追求教育平等,实现教育公平。高职院校外语教学工作理应成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延伸性项目,充分体现优质、均衡发展的要求。

尽管大部分高职院校外语教师为学生提供相对优质的教学服务,但客观地讲,部分高职院校外语教师在工作态度、工作能力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偏差。他们侧重传统教学方式,像封建家长那样主宰教学诸个环节,不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想法,忽视了学生的积极参与,不给学生有发挥自我特长的空间。少数教师在教学和研究方面顾此失彼,不注意有效地处理语言知识与专业知识、语言技能与专业技能之间的关系,不注意正确处理知识、能力、素质的关系,缺乏进取和创新意识。

如果高职院校外语教师差异趋势不断发展,优秀教师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落后教师可能会产生一定的惰性、依赖性,不思进取。优秀教师在受到学生欢迎的同时,各自的工作量可能会与日俱增,这样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可持续发展;落后教师往往不受学生的欢迎,工作量相对减少,不利于提高他们的工作热情。

缩小高职院校外语教师的差异趋势,提高整体教学质量,是确保高职院校外语教学优质、均衡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高职院校要把帮助部分教师转变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意识,提升教学研究水平,作为外语教学均衡发展的主要内容。外语教师必须正确把握中国特色高职外语教学改革规律,创新思路,努力实现为高职院校学生提高供优质、均衡外语教学服务的工作目标。

扬长避短,减少不利的差异行为,是缓解差异特点负面影响的实用方法。高职院校可以经常性地组织“外语教学讲堂”、“外语教学竞赛”、“外语教学工作室”、“社会服务”等活动,发挥优秀教师传、帮、带示范作用,让他们介绍先进经验和工作方法,帮助有差距的教师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充分理解教学改革的紧迫性和重要性。通过不同类型的说课、教学讲堂、实用工作项目等形式,教师可以合理对比不同教学方法的利弊,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高职院校外语教师要在社会实践中发挥有益的、有个性的差异特点。社会是教师的最佳培训机构,只要进入社会这所大学校,教师的差异特点才会真正有用武之地,才能有效提高“双师”素质。高职院校可利用外语教师的差异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派人员,以小组、教研室、教研服务团队等形式,到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了解生产技术、产品用途和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因地制宜地帮助企事业单位制作、更新英语网页,翻译部分产品说明,收集与外语教学相关的第一手实用型资料,丰富个性化教学资源和教学研究内容。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提高高职外语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提升教师的教学素质和社会素质,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均衡发展。

五、结束语

有人类的地方就会有差异,差异是人类创新和发展的基础。有差异就有“比、学、赶、帮、超”的空间。如果没有差异,社会也许就不会快速进步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差异特点逐步显现,社会经济总体好转。合理对比分析差异特点能激发人们的上进心,增强人们的创新意识,促进工作水平上新台阶。

随着高职院校外语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外语教师要充分认识差异特点的利弊关系,鼓励先进,督促后进。优秀教师具有不断创新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他们是教学研究的先驱者。少数落后的、底端型外语教师缺乏改革和创新的工作意识,如不能及时迎头赶上,就很难有效地提升高职外语教学质量,很难有效地服务学生、服务社会,就会直接影响高职教育事业均衡、持续、健康发展。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提高高职院校外语教学质量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地对比分析高职院校外语教师之间的差异特点,有助于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有助于促进教师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提升教学研究水平;有助于营造个性化的高职外语教学环境,为社会提供优质、均衡发展的高职外语教学资源。

[项目来源:2011年江苏省教育厅高等教育教改立项课题(编号2011JSJG498);2013年度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文化精品研究课题(编号13Jssky.jwhw-42)]

[1] 钟名湖,王从容.周恩来职业教育思想及其启示[J].教育与职业,2012(5)

[2] Phil Benson.自主性研究与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3] 翟博.教育均衡发展:理论、指标及测算方法.教育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6(3)

[4] 耿建祥.探索转变大学英语教师的传统角色[J].经济师,2010(11)

[5] 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缩写组.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人民出版社,2011

(作者单位:沙洲职业工学院 江苏张家港 215600)

(责编:若佳)

G715

A

1004-4914(2014)02-132-02

猜你喜欢

外语教学外语院校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Less Is More”在大学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