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斯·韦伯思想对我国当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启示
2014-03-31徐侠侠
徐侠侠,
(陕西理工学院 经济与法学学院,陕西 汉中 723000)
发展市场经济需要与其相适应的道德理念与伦理精神,需要建立一种现代伦理观。在经济与伦理的结合点上,既不能绕过韦伯的宗教经济伦理思想,更不能对之采取回避态度。那么,该怎么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伦理精神?怎么面对浓厚的传统伦理观念与市场经济的紧张关系?马克斯·韦伯的宗教经济伦理思想无疑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
一 树立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道德体系和伦理观念
世界上存在的任何一种经济类型,都深深蕴含着一种内在的伦理精神和价值理念,这种内在的价值理念与伦理精神不仅仅单纯地为经济类型的存在提供了合理性的价值辩护,又为经济类型的运行提供了诸多社会伦理人文背景资源。马克斯·韦伯在他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通过研究资本主义的起源与发展和基督教伦理之间的关系,得出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结论:资本主义经济不是单纯的无限制的获利,它更是一种伦理意义上的经济。这个意思是说,市场经济的良好发展离不开它的原动力——高度的获利冲动,但是同时这一原动力,又必须被伦理规范约束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我国发展市场经济,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由前现代性社会向现代性社会转变的大背景之下进行的,所以,对市场经济的理解与认识,不仅仅要立足于经济领域,还要注意到它其中也包含着社会价值体系的改变。想要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秩序,其中包含着一个艰辛的历史任务,即建立一种与市场经济相匹配的社会政治体制与社会文化及其伦理价值精神。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以前的伦理观念被冲破,能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匹配的新的伦理观念还未建立起来。这种社会转型期的复杂性,突出了伦理道德与传统、现实之间的矛盾,这影响着我国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复苏和人的全面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迫切需要一种理性的精神。
韦伯通过比较中国宗教和西方的基督新教,他认为,中国传统的宗教伦理精神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他认为“儒教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宗教”,[1]但他认为儒教的理性主义只是理性的适应现世,“今生的健康长寿、富裕和显贵以及身后的好名声是儒教对于道德唯一渴望的回报”。[2]他认为充满迷信的非理性主义道教,以及作为一种戒规教化手段的佛教,更加阻碍了中国率先走入资本主义道路的进程。马克斯·韦伯对中国宗教的分析虽然很透彻,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其中也存有一定的缺陷。马克斯·韦伯对中国宗教文化的分析存有一个潜在的命题:中国几乎从原有的文化资源中寻找不到伦理重建的可能性。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与西方国家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既有着形式上的相似之处,又有着本质上的不同。相似之处在于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一样也需要有功利主义的获利冲动,不同之处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质上是一种道德、法制经济,有着丰富的伦理资源来约束控制获利冲动的无限扩张对经济造成的不良影响。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初期,曾经出现过“道德失范”的现象,并且因为市场经济的法制建设比较薄弱而显得非常突出,但是,却不能因为曾经出现的这种不良现象就认定在中国市场经济建设中没有伦理重建的可能性。不可否认,我国传统的宗教形式中缺乏能够促进中国率先走入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因素,但是,绝对不能否认中国现存的文化资源对当前市场经济伦理建设的意义。
世界上的任何国家在市场经济的建设中都离不开本土的文化资源作基础。我国拥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史,有整合市场经济的丰富伦理资源。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中国古老的大地上孕育出来的,它具有市场经济的普遍性特征,也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它是由自然经济、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的一种特殊形式。一方面如同马克斯·韦伯所说,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中不仅缺乏西方新教伦理中的禁欲主义精神,还存有“重义轻利”“存天理灭人欲”等不利于市场经济发展的伦理观念。所以说,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初期,普遍存在获利冲动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人们的获利冲动逐渐的强劲,但是我国的伦理和法律体系却没有得到与之相适应的发展,导致伦理和法律的约束不足以规范市场经济发展中无限追求利益的行为。所以,如何构建与我国目前的市场经济建设相配套的伦理和法律体系,以便能让获利冲动和伦理规范约束之间有一个适当的张力,是一个摆在眼前的紧迫任务。在我国市场经济伦理重建的过程中,所遭遇到的困难,不是缺少伦理重建需要的丰富文化资源,而是面临如何在丰厚而又繁杂的文化资源中,寻找到适合我国市场经济伦理重建的有效途径。我国传统的重家、惜时、勤俭等生活观念和道德使命感,以及由此而衍生出的节制、勤俭、惜时等工作伦理观念,在历史的某个时期成为家族企业发展的精神动力,而家族企业又在东亚特别是台湾地区和新加坡的经济快速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建设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匹配的道德体系和伦理观念,需要在借鉴世界人类文明一切有价值的成果基础上,结合我国现有的文化资源和社会主义文化精神,寻找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的文化逻辑,建立以共同道德价值观为核心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伦理体系。另外,还要建立健全我国的法律体系,加强我国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以便为伦理重建寻找到一条现实的转化路径。马克斯·韦伯认为新教伦理的核心是“天职观”,新教教徒们的职业观势必深刻影响着资本主义的经济运行方式和社会生活方式。因为新教教徒认为一个人该为他应尽的义务负责,这种观念“是资产阶级文化的精髓,甚至是某种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文化基础”。“天职观”对西方资本主义精神的形成发挥过巨大的作用,所以,对职业观念的研究,可以作为一个国家的职业伦理建设的基点,也可以作为研究一个国家和民族经济建设与伦理精神的起点。
世界历史文明中存在既有利于市场经济的成长,又使市场经济的发展约束在一个适当的伦理范围之内的文化遗产,比如:竞争、平等的观念和敬业的工作态度等,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的伦理重建,离不开这些世界文化优秀成果的借鉴。所以,解读马克斯·韦伯思想,解读他对新教伦理能够催生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的论述,对我们在现有的文化资源基础上对当前的伦理体系进行重新整合,形成一个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伦理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 培育具有现代伦理精神的市场经济活动主体
马克斯·韦伯在他的新教伦理研究中发现的理性精神,需要有其真正意义上的物质承担者,即近代资本主义经济活动的主体。如果仅仅从经济活动的角度来说,在资本主义刚刚兴起的时候,这种主体就是新型的企业经营者和工人劳动者。新型的企业家和工人劳动者具有与传统社会不同的新型人格特质与资本主义精神气质。
在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观研究中,劳动是人们能够获得上帝恩宠的唯一方式,是人的“天职”,理性的组织劳动也是近代西方资本所有者的一种“天职”,于是就出现了符合近代理性资本主义所需要的工人劳动者和企业经营者,他们作为资本主义精神活动的主体深刻影响着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运行方式和社会生活方式。
马克斯·韦伯在研究宗教改革是资本主义兴起的影响因素的分析中提到了一个重要的词句,即“职业精神”。“职业精神”包括马克斯·韦伯所谈到的一系列社会文化及其人格气质、伦理精神等。具有新型精神气质的经济活动主体在一个社会经济活动类型的建立中,其作用是巨大的,比如:劳动天职、忠于职守、节俭自制、守法守信、注重效率、刻苦勤奋、积极上进等精神气质。
目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转型期,我国的企业和企业家又该怎样去做呢?社会要求企业家们能够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拥有一定的道德义务,只有这样,企业才可能取得久远的成功。卡尔·马克斯曾经把人的发展分成为三大阶段:从人的依赖性到物的依赖性,到个人全面发展的自由个性。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建设,其最终的落脚点必然是人。所以,在经济活动中,必须要把培养企业经营者的优良道德品质作为重点。英国著名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把人性抽象地分为“经济人”和“道德人”,但是在真正的社会现实生活中,单纯的“经济人”和“道德人”是具有矛盾性的,是不存在的。马克斯·韦伯创造性地通过伦理品质把“经济人”和“道德人”统一起来,产生了近代资本主义经济活动中所需要的经济活动主体。
马克斯·韦伯宗教经济伦理思想的落脚点是培养企业经营者优良的“伦理品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其秩序的建设需要有与之相配套的伦理文化精神基础。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转型期,不但需要丰富的物质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更需要经济活动主体的理性精神参与其中,即忠于职守、诚实守信、克制节俭等。
三 健全制度体系,完善市场经济的约束机制
众所周知,道德行为需要制度建设的维护。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不仅仅要求人们有内在心灵的美与善,更需要有一种刚性制度的制约,道德建设想要具备更强的可操作性,那么必须上升到制度层面才有可能实现。道德建设上升到制度层面,才能够成为大众普遍遵守的公共道德规范和伦理原则。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仅只是一种经济运行的方式,它更是一种德性经济,一种法制经济。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同时,也应该建立与市场经济相匹配的制度体系,只有在全面、规范的制度体系保障中,我国的市场经济才能取得更好的发展。
首先,要完善法律体系的建设。法律是社会秩序的制度保证,没有法律的基本约束,道德的调节将无效无力。马克斯·韦伯认为,由于长期以来儒教思想的影响,中国的人们过于看重血缘关系,而相对忽视经济契约关系,这对经济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目前,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初期,因为法律制度相对不完善,依然会时不时的出现贪污腐败、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等社会丑恶现象,所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是我国一个非常迫切的任务。
其次,要有一定的道德规范和道德制裁体系。社会道德包括勤奋进取、诚实守信、节俭创业、合理谋利等基本原则。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来说一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伦理观,大致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自由的伦理观,自由是人们自我实现和社会进步的根本条件,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第二,人人平等的伦理观,平等是在商品经济基础上产生出来的一种人文精神,关注与保护个人平等权利,有利于培养社会成员的自我意识;第三,个人与社会相统一的集体主义伦理观,我国走的是社会主义道路,一直奉行的都是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相统一的集体主义伦理观;第四,社会主义义利统一的伦理观等。建立这样一套伦理规范体系以后,还要对人们违反道德的行为给予相应的惩罚,要不然,道德规范就失去了相应的效力,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建设更是无从谈起。
四 结语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有着根本的不同,但这两种市场经济本质上都是逐利经济。所以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也需要鼓励社会经济组织追求利益,也需要人们合法的赚取财富。中国的市场经济的伦理建设,应以我国丰厚历史文化资源为基础,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借助世界文化资源大背景,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伦理精神。
[1][德]马克斯·韦伯.儒教与道教[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0:274.
[2][德]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