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任务型教学在思辨能力培养中的应用研究
——以英语语言学课程为例

2014-03-31

关键词:学习者教学法理论

陈 艳

(信阳师范学院华锐学院 外语系,河南 信阳 464000)

任务型教学法是20世纪80年代逐渐盛行起来的,强调“在做中学”的语言教学模式。所谓“任务”,就是“用语言做事”,学习者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学习心理状态。[1]与传统教学法相比,任务型教学法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具有鲜明的特点。任务型教学法源于交际教学法,同时又是对交际教学法的延伸,它把抽象的教学理论转化为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这种鲜明的特点可以帮助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主动地思考,最终与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紧密地结合起来。近年来,广大英语教育工作者积极探讨任务型语言教学理论,并开展任务型课堂实践活动,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取得了一些成绩。

一 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一种新的认知理论,在20世纪末由皮亚杰等心理学家提出,近几年倍受关注、影响日益深广,是任务型教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只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帮助学生主动地接受外部信息,对信息进行加工和重新建构。知识的建构并不是随心所欲的,建构的过程需要与旧经验相互磋商并达成一致。因此学习不再是知识简单的传递过程,而需要认知与经验共同发展。任务型教学法要求教师提供真实的语言习得环境,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让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渴求,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有意义的心理过程中完成学习,主张尊重学生的个人情感和个人需要,培养出具有高素质和创新意识的人才。人本主义教学理论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接触并面对社会实际问题,通过社会角色的扮演和体验,寻求问题解决的教学活动,让学习具有意义和价值。[2]近年来,教育工作者越来越多地关注情感因素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这也是人本主义教学理念的主要体现。英语在母语的环境中属于外语,学习者往往没有习得的真实语言环境,更没有自觉地使用这种语言的习惯。任务型教学以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为依据,强调学生的情感和需求,把增加学生的体验放在第一位,教师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帮助,形成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3.语言习得理论。

语言习得理论也是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依据之一。二语习得研究起于20世纪60年代,经历了两次重大的转变:第一次在教学内容上从语言的形式转向了语言的意义;第二次转变是由“如何教”转向“如何学”,很快成为语言教学中最有影响的理论。这里和任务型教学联系紧密的是输入假说和互动假说。输入假说是克拉申语言习得理论的核心部分,他首先区分了“习得”和“学习”两个概念。习得是指在交际过程中无意识地接触并掌握语言,学习是指在课堂上有意识地熟悉语言规则并学得语言。克拉申强调交际过程中理解语言输入材料才能更有利于语言的获得。他认为理解是输入成为内化的前提,当学习者接触的语言材料略高于其现有的语言水平时,学习者关注的重心是语言的意义而不是语言的形式,习得就自然而然产生。互动假说同样认为语言习得的唯一途径是获得大量的可理解性输入,但更强调语言习得中不可缺少的是“变化性的互动”,强调双向的交流在课堂上的重要性,当理解沟通发生困难时,师生、生生之间应做出调整,比如,意义上的重复解释、语速的快慢变化,以达到相互沟通的目的。在教学中,只有进行相互地交流,才能将语言能力发挥到极点,语言习得才会扩展到最佳状态。

根据美国德尔斐研究课题组提出的双维结构模型,思辨能力分为认知技能(cognitive skills)和情感意向(affective dispositions)两个方面,前者是批判性思维具体的运作和构成要素,偏重于指导学习中的实际操作,即批判性思维技能;后者指思维者个性气质中的一种趋向性,思维态度的一种倾向性。而这种分析、推理和评价的思辨技巧以及信心、质疑权威、好奇、开放和反思的情感特质与任务型教学法在特点上具有很大的相似性,这就为思辨能力的培养找到一种可行的方式。针对各个学科和课程的特点,设计出合适的任务型教学内容和步骤,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以达到英语专业教学改革的目的。

二 任务型教学的课堂流程

任务型教学在英语语言学课堂上的应用主要是指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完成一系列的任务,给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模拟真实的语言环境,应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技巧,循序渐进地输入教学任务,阶梯式层层推进地实施具体的教学活动。任务型课堂教学一般分三步进行:第一步,前任务阶段。首先引入任务,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任务模式,同时提出完成任务的方法和预期要达到的目标。第二步,任务循环流程。此部分为任务型教学步骤的核心,分成三个环节。学生实施任务,任务完成情况以及提交相关的完成情况报告。最后环节是任务的完成,教师总结新学知识点,给出重点和难点。本文以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语言学教程》中第八章中的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为例来说明任务型教学模式在英语语言学教学中的应用。

1.前任务阶段。

此阶段在英语语言学课堂上是内容的导入环节,主要体现为学生的预习任务。鉴于英语语言学课程的特点,理论性强、抽象度高、流派繁多,这就需要教师根据课程的实际情况安排预习内容。教师通过一系列任务让学生对该理论有所了解,预先给出结合教授内容的讨论问题,并要求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可以采用圆桌讨论的形式进行分组讨论,并要求每组派出一个代表表达他们对这个概念的理解和其中存在的疑问。这种方法可以提升学生分析、总结和概括的能力,更多的是要求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必须独立思考和辨析。合作原则是语用学中重要的理论之一,由牛津大学的哲学家格莱斯提出。教师首先布置资料搜集的任务,让学生查找有关合作原则的内容。比如,合作原则的提出者、合作原则的发展过程以及合作是如何应用的等等。课前请学生分组展示查找资料的成果,更容易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任务循环流程。

在任务执行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具体的任务使学生完成对理论的理解和运用等教学目标。英语语言学是英语专业高年级的主导课程,是对语言现象进行研究的课程。因此,这门课程的学习目的区别于其它英语课程的要求,不再是听、说、读、写、译的任务。但是,听、说、读、写、译这五种技能却能贯穿其中,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首先,教师给学生播放两段视频。一段是两人之间简单的一问一答,另一段是赵本山的小品《昨天今天明天》。学生看完视频后进行分组讨论这两段视频的不同之处,并解释其中的原因。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另一方面,体现英语语言学课堂的任务性,提高课堂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教师给出合作原则及其准则,要求学生将合作原则翻译成中文,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同时也是对“译”这一技能的很好体现。完成翻译后,教师鼓励学生自己组织语言来解释合作原则的内容,并用英语进行解释。这个过程是把复杂的理论简单化、口语化。教师应对以上学生的回答给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改变传统的以对错评判的标准,给学生更多的鼓励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逐渐引导学生思辨态度的倾向性。教师可用中英文再次解释合作原则,使学生对比自己之前的理解以达到纠正并加深理解的目的。最后,在学生对合作原则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实例来解释理论,以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敏锐性。

3.语言焦点阶段。

在完成学习内容以后,教师应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指出这一部分的重点和难点。同时给学生布置开放式的家庭作业,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告诫学生不能孤立地死记硬背,要用自己的思考和理解来帮助记忆,同时可以运用自己的表达能力复述所学过的内容。这种连贯思考和表达的能力与思辨能力是密切相关的。英语语言学课程已是英语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和英语专业八级考试的内容。因此,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查阅并总结有关理论的考研试题,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 反思

1.转变教育观念。

我国的英语教育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虽然近年来一直强调素质教育,但未能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学的消极影响,实行任务型教学必须对教育观念进行转变。首先,课堂的重心要从教师的“如何教”向学生的“如何学”转变。教师要根据课程要求选择教学内容,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做,去实践和去体验。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容易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体验成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其次,师生关系的转变。师生关系应该是平等的,和谐的。要彻底转变传统的权威式的教学模式:教师的观点永远是正确的,教师把观点强加给学生,遏制了学生本身的发展。任务型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最后,要注重学生素质的发展而不是成绩的高低。[3]教师应该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改变传统的以最终成绩对学生进行评价的体系,英语课程的评价应根据课程标准和任务型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实施对教学全过程和结果的有效监控。

2.本土化的任务型教学法。

在我国一百多年的外语教育过程中,广大外语教育工作者在借鉴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一直在积极探索寻找符合中国教育实际的教学方法,但是每种教学方法都有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任务型教学来源于西方,其产生和发展都有其特定的文化背景和特点。作为一个舶来品,我们对任务型教学的倡导应把握怎样的尺度,或者说应如何结合我国国情进行定位,需要我们进行认真思考。[4]首先,任务型教学法是在西方社会第二语言教学背景下产生的,课堂内外都具备习得语言的真实环境,可以更好地融入到目的语学习的环境中去。而在中国,外语只能在课堂上学习,这些有利的背景在中国并不存在,如何创造有利的环境,使任务型教学法有效地实施是教育工作者值得思考的问题。其次,不同语言环境下的学习者有着不同的学习动机。对第二语言学习者而言,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他们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快更好地融入社会,因此他们有改善和提高自己能力的愿望,是偏内向型的学习动机。外语学习者注重语言形式,以掌握词汇和句型为核心,他们学习语言的目的是升学、考试和得到别人的认可,因此他们不是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是属于偏外向型的学习动机。

3.注重培养跨文化意识。

大多数任务型语言教学倡导者认为:任务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娱乐活动中所从事的各种各样的有目的的活动。[5]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核心是在课堂上所运用的语言与日常交际所涉及的内容密切相关,把与语言教学相关的文化内容和学习者在日常生活中的语言运用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在组织实施教学计划的同时,努力营造与所学语言文化相一致的情景,将课堂作为练习和运用英语的主要场合,使学生在较真实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和运用语言材料,从而把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教学目标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转变教学观念,逐步扩大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处理好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关系,以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四 结论

英语专业思辨能力的缺失已经是学术界不争的事实,中国高等教育改革把思辨能力的培养作为衡量高校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指标。任务型教学法对学生思辨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具有积极作用,但教师要着眼于我国外语教学的现状,在引进和介绍其相关理论的同时,认真考虑任务型教学法实施的条件和环境,同时考虑教师和学生自身的因素对其应用的影响,注重任务型教学法在课堂上的实际运用,积极寻找具有中国特色的任务型语言教学法。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到传统教学法的优势,在应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法时,决不排斥传统教学方法。因此适时、恰当、正确地运用任务型教学法,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学习策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辨精神和语言运用能力。

[1]程可拉.任务型外语学习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

[2]曾文雄.任务型教学法的实施途径新探[J].基础英语教育,2006(6):23-27.

[3]程晓堂.任务型语言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刘伯茹. 略谈任务型教学法与中国外语教学[J].琼州大学学报,2006(6):50-52.

[5]魏永红.任务型外语教学研究[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6]孙有中.突出思辨能力培养,将英语专业教学改革引向深入[J].中国外语,2011(5):49-58.

猜你喜欢

学习者教学法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