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导向
2014-03-31危捷
危 捷
(武夷学院,福建 武夷山 354300)
通识教育作为教育理念和实践的统一体,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从实践层面来看,国内一些重点高校的通识教育举措已取得初步成效,并带动更多高校开设通识课程。大学英语教学是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升大学生综合文化素养和国际交往能力方面发挥特殊作用。以通识教育理念指导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改进大学英语教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导向。从通识教育的视角,深入探究大学英语教学的性质与改革取向,有利于拓展英语教学内容,培养高素质的专门人才。文章运用访谈资料,从理论与实践层面,论析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通识教育导向。
一 大学英语教学的通识教育性质
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又称自由教育(Liberal Education),是现代西方高等教育流行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其宗旨在于拓展受教育者知识的广度与深度,扩大文化视野,提升人文与科学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通识教育是一种教学理念,作为一种人文教育,通识教育属于非专业、非职业性的教育,它面向所有学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注重人文熏陶,凸显人格完善与修养提高,使学生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我国高校普遍开设的大学英语,是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必修基础课程,它具有通识教育的性质。教育部2007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课程要求》)指出:“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因此,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时也应当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的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1]这份教学要求是与通识教育理念相一致的,为当今大学英语教学做出了明确定位,对于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语言和文化不可分割。Rivers指出:“语言不能与文化完全分离开来,因为它深深地扎根于文化中。”[2]文化可以涵盖一切人类社会现象,语言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可以加入各种学科的知识内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作为通识教育课程,大学英语涉及教育内容、教学方式和培养模式诸多方面。它以语言教学为媒介,通过课堂学习、师生互动和课外阅读,把英语、西方文化和多学科知识系统地融入教学之中,为培养通识人才奠定必要的基础。大学英语课程的内容广博,除了系统传授英语语言知识、技能,还传播英美等国的风俗习惯、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开阔学生的视野,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与理解。它具有受众面广、工具性和人文性等特点,能够结合自身的专业和教学特点,与其它通识课程相配合,共同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专门人才。
近年来,国内高校相继开展通识教育相关课程,大学英语被列为必修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提倡通识教育,不仅符合高校《课程要求》,也符合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在英语教学中注重通识教育,重视创新能力培养,强调个性发展,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大学英语教学以通识教育观为指导,使学生在发现自我和实现自我中不断提升综合素质。
二 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学公共英语教学获得快速发展。目前,从教非专业英语教师已达6万人。但是,由于教学理念、师资水平及硬件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大学英语教学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与问题。据2010年有关学者调查,认为“大学英语教学需要进一步加强的比例高达81%”。[3]开创大学英语教学新局面,迫切需要更新教育观念,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为了解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现状与问题,笔者按照研究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三类高校,于2012年上半年对福建省内3所高校的部分大学英语教师进行了专题访谈。受访大学英语教师有45人,涵盖初、中、高级职称及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学位,其中具有初、中级职称,或本科、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年龄多数在40岁以下。访谈问题主要涉及七个方面:教材、教学手段、教学评价、学生自主学习及学习策略、通识教育的理念、通识教育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关系等。通过访谈交流,考察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深入了解大学英语教师对英语教学改革、通识教育的看法及其改革建议。现归纳如下。
1.大学英语教师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受访教师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总体上持肯定态度,但也反映其改革效果并不明显。60%教师认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大多停留在教学形式、教学硬件的改变,课堂教学仍是以教师为中心和使用PPT教学。教学方式上,把纸质的教材投影到屏幕上,夸大多媒体的作用,减少了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交流,忽略学生思考所需要的时间,过分追求材料的直观印象,不利于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PPT的滥用扼杀了教学的灵魂。部分高校大学英语教师似乎并未真正领会《课程要求》的教学要求,只是将其简单理解为“课堂PPT教学+课后网络自主学习”。
从访谈中了解到,有的高校由于学生多,教学任务重,大班上课,课时紧,教学不仅多为满堂灌,而且停留在英语知识点讲授和四、六级考试的应试上,忽视了多元文化学习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33.3%的受访教师反映:教学效率低下,就语言学语言,无法调动大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有的高校大学生,学习英语目的性很明确,就是通过四、六级考试,或者考研、出国等。
51.1%的受访老师还反映,由于教材内容单调过时,涉及学科范围不广,缺乏人文素质教育的素材。此外,出版社没有充分考虑到高中与大学英语教材的差异性。大、中学教学相对脱节,使得整个外语学习耗时长、效率低。加之教学内容重复,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既挫伤学生学习外语的积极性,也浪费了宝贵的教学资源。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要求实施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需要一定数量的网络机房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调查发现,有的高校不重视大学英语教学,在财力上不支持创建“大学英语自主学习中心”,多媒体教室和电子阅览室的数量少, “开发和建设各种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课程”,根本无法实现。因此,学生缺乏网络自主学习的体验机会。26.7%的受访教师呼吁学校应尽力完善教学软硬件设施,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支持,促进开展自主学习。
此外,从调查中还了解到,89%的大学英语教师认为,自己知识面不广,知识结构单一,教学任务繁重,没有时间与精力自学与进修和从事科研活动。
从访谈结果来看,三校大学英语教师对通识教育认识不足。不少受访者对通识教育理念一知半解。42.22%受访者不了解什么是通识教育。这表明,需要加强对通识教育的理论认识。28.89%的大学英语教师,虽了解通识教育,但并未认识到通识教育理念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的意义。在所有被调查者中,11.11%的大学英语教师不知如何将通识教育的理念应用于教学改革实践。这表明,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贯彻通识教育理念的紧迫性。
2.大学生英语学习存在的主要问题。
教学是双向活动,作为公共课程的大学英语,其教学受到学习状况的制约。一些受访教师反映,许多学生对新的教学方法反映冷淡,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参与意识非常淡薄。进行小组讨论某些话题时,不愿参与这种合作式学习。有的学生低着头沉默不语,有的学生忙于把自己的想法写在纸上,学生学习积极性无法调动起来。访谈发现,大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他们仍保留着中学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被动接受老师讲授语言知识。
从访谈得知,部分大学生学习态度和动机欠佳。有的学生基础差,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在上课时坐在最后一排,要么睡大觉,要么玩手机,要么看小说。有的学生想到英语就厌烦,抵触,甚至经常逃课。有的学生为了应付四、六级考试,无暇听课。在课堂上背四、六级考试单词,埋头做模拟练习的现象很常见。 能与老师互动的一般就是坐在前三排的学生。有的学生上课听完课就了事,课后根本不预习、复习,每天学习英语不足一小时。
在访谈中有的教师反映,一些大学生虽然通过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但实际应用能力较差,无法达到课程规定的更高要求:“能较为流利、准确地就一般或专业性话题进行对话或讨论,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篇幅较长、有一定语言难度的文本或讲话,能在国际会议和专业交流中宣读论文并参加讨论。[1]”
此外,大学生很少能合理利用计算机学习英语,大多从事与学习无关的活动。一些学生购买电脑初衷是为了学习,但因计算机网络的双面性及自制力不足而背离初衷。真正利用计算机网络坚持学习英语的学生为数不多。
三 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对策建议
尽管这次受访人数有限,但可从一个侧面反映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现状,以及受访者对通识教育的认识程度。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关键在于能否转变教育理念,以适应社会和学生发展的需求,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英语应用能力。大学英语教学是通识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现今大学英语教学尚未达到通识教育理念所倡导的追求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因此,需要以通识教育理念为指导,从教学理念、课程内涵、教学方法、评价标准、教师素质等方面,对大学英语教学进行深层次改革,全面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具体而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通识教育导向,应侧重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学习和理解通识教育的深刻内涵,用通识教育理念指导大学英语改革实践,推进课程内容改革。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需转变传统的专业教育观念,自觉运用通识教育理念,积极参与教学改革。采用新型教学模式,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自主学习,由应试学习变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向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资源和机会,培养大学生的学习策略,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向大学生提供展示学习成果的机会。传授各方面知识,了解社会,紧跟时代步伐,密切关注国内外发展,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加强能力培养,使教学内容和形式与学生需求紧密结合,最终实现以“通识为本”的教学目标。
第二,拓宽大学生的文化视野,提升文化素养,培养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
大学英语教学实施通识教育,有助于激发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学生不再为考试而学习,可结合专业发展,有针对性地学习英语,提高综合素质。课堂教学是基础环节,课堂教学要有效度。在教学中,要分析“90后”大学生的特点,对于思想活跃的年轻人来说,认真思考如何将教学内容改变为语言实践任务。根据小组合作学习的原则,把教学内容从一个较大的语言实践任务分解为一系列子任务,使学生从中得到充分的练习,通过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机会,使课堂的互动交流更活跃,并将对语言知识的学习过程延伸到课外,让大学生花时间查阅材料、拓展阅读面和知识面。教师在课堂教学只是设计、引导作用,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此外,积极开辟第二课堂,陶冶大学生的思想情操。
大学英语教学应侧重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培养。语言和思维密不可分,英语教学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材料,引导学生对语言环境进行批判性的审视,通过一定的途径,提高对语言信息的获取与评判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英语语言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从不同视角思考问题,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平等地交换意见。这样既能激发起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又能养成学生批判性思维习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形式不同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充分表现自我,给学生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机会,给予学生充分的人文关怀。大学英语教学应当联系生活和学习实际,通过教师与学生有效沟通来检验其思维方法和认识水平。大学英语教学还可通过布置学生进行课后相关阅读,进一步理解和评论文章的思想内容、感受不同人的内心世界,进而透彻地理解人与社会,这些有助于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第三,加强学习策略指导,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
通识教育提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应放到教会学生“学习”。应用语言学家Little指出:“从本质上说,自主学习是学生对学习过程和学习内容的心理关系问题,是超越、批判性思考、决策以及独立行动能力”。[4]为此,教师须针对不同学生个体,切实给与学生学习方法与策略的指导,尽可能地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能够管理自己的学习行为,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式,监控学习计划的实施以及学习技能的运用并做到自我检查评估。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应用校园网、英语学习网站等网络教学平台为教学服务,促进语言输入。通过列出阅读书目及学习网站名称,进行课堂讨论,检查相关内容,鼓励学生通过多读书、读好书,以扩大阅读量,提升学习品质。网络教学平台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室时空限制,构建无限开放教学空间,师生不受时空限制地分享优质教学资源,还可提高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和质量,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开展自主学习。针对目前学生语言输入量小的现状,强化语言输入,将课堂教学与课后自主学习有机结合,建立互动学习板块,网络与课堂相结合,使教与学有的放矢,提高效率。
第四,改革大学英语教学评价体系,构建合理、全面的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的变化,需要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推进大学英语教学协调、稳步发展,应树立全面的英语考试评价观。语言测试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重要的反馈信息,发挥检测学业、激励学习等功能,利用测试的反拨作用来促进教与学的理念的变化,保证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考试评价是英语教学评价的必要环节和重要手段,目前大学英语教学评价体系存在着形式单一、重知识轻能力等问题,教师在实践中不注重形成性评价,依赖终结性评价。因此当务之急改革评价体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评价的实践性很强,对英语学习者既要作总结性评价,也要进行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在考试形式上既需要综合的书面考试,也需要开放形式的面试。
通识教育倡导学生全面发展,评价体系应该体现这种指导思想。多元评价体系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与测试的量化评价相结合。具体操作体现为形成性评价在英语课堂进行评价,在学习活动中使评价与学习融为一体,这样评价信度得以提高,更能反映学生真实能力。形式可以是学生自评、学习小组互评与教师评价,使课堂内外评价有机结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动力。终结性评价体现为期末笔试和口试的形式。只有综合运用多种教学评价手段,才能全面检测大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第五,加强大学英语教师培训,不断提高其综合文化素养。
梅贻琦曾说:“一所大学之所以成为大学,全在于有没有好教授。”[5]作为实施通识教育的实践者,大学英语教师首先要扩展学术视野和专业知识领域,发展英语学科教学能力。教师不但要丰富知识,以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在英语教学中,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融入通识教育的内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还要了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识等,这样才能真正使学生全面发展。
面对着教育大众化和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挑战,教师的机会与压力并存,需加强科学研究方法训练,培养英语学科及教育教学的研究能力。科研工作是大学英语教师提高自身素质重要途径,也是教师素质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大学英语教师要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辩证关系,及时把科研成果融入自己的教学活动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断地进行思考,不断地探索和发现新问题,培养创新能力。大学英语教师发展,不仅需要教师的自身努力,还需要教师在教学和研究中进行富有成效的合作,尽快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建立互助的教师学习共同体、鼓励教师参与教学改革项目,在教学和科研中自我发展,不断提高自身能力。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自身专业素养对于教学品质和学习成效产生重要影响。大学英语教师,作为高校教师中数量庞大、青年教师比例很高的一个群体,其专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大学英语教学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大学英语教学不仅培养创造性使用英语语言的人才,更需在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本、服务社会的精神。教师应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和道德修养,不断地扩充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尽可能地把人类文明的各个方面知识传授给大学生,才能做到教学内容、形式与学生需求紧密结合,才能满足大学生成长需要,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为我国社会建设培养更多的英语复合型通用人才。
[1]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Rivers, W·M· Teaching Foreign Language Skills· Chicago and London[M].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1:315.
[3]王守仁.关于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1(1):1-5.
[4]Little, D. Learner Autonomy: Definitions, Issues, and Problems [M].Dublin:Authentik,1991:35 .
[5]刘述礼,黄延复.梅贻琦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