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认知策略视域下的翻译实践研究
2014-03-31吴斐
吴 斐
(湖南工程学院 外国语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4)
进入新世纪后,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心理学和哲学研究进展迅速,不少理论都得到了新突破,尤其是元认知,作为一个研究的热点问题,正在被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领域。它最初来源于教育心理学,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Flavell于1979年提出。他认为元认知由元认知知识、元认知经验和元认知监控机制三部分组成。元认知知识是指个体在认知过程中获取的知识,并且它能够控制认知的过程。它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个体知识、任务知识及策略知识等三个变量。元认知理论在外语教学中应用也很广泛,有关元认知辅助第二语言学习的研究案例较多。如国外语言学家O’Malley和Cohen以元认知理论为指导,形成了专门的学习策略理论, 对语言教学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该理论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原因在于其准确把握了元认知和语言学习心理过程的关系。同样,翻译的过程和语言学习类似,也是一个心理认知的过程,因此,元认知理论也能帮助译者优化翻译过程。由于元认知又定义为认知的认知,利用元认知策略辅助翻译必须先了解翻译的认知过程。
一 翻译的认知解读
认知心理学家认为,人类所有的活动都离不开心理过程的作用。“同样,翻译的实质是一个语际转化的过程,可以用认知心理学的信息加工理论来充分解读这个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1]总体而言,根据翻译文本和译者心理活动特征,结合信息加工理论可以把翻译过程描述为以下信息解码和信息加工这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信息解码,顾名思义,就是译者从源语言中获取译码含义的过程。在实践中,译者需要对源语文本进行仔细阅读,并对源语词义和文化有较深的了解,且从源语文本作者的角度出发,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获取文本信息。有些研究者也将该阶段定义为言语理解。这个阶段译者的关键点在于如何深刻地理解原文文本,并迅速地进行跨语言转换。需要注意的是,译者要先从整体上把握源语文本的总体大意、主旨等要素,再去了解细节,而且注意不能过分追求两种语言之间的绝对对等。一般说来,这阶段需要译者具备良好的源语词汇和语法功底。
第二阶段:译者对源语文本进行信息加工,并用目标语准确地表达出来。这一阶段是言语转换和表达的过程,信息加工的实质是对各种符号系统进行选择、引申和重组,而反映在实践层面就是译者对各种翻译技巧和策略的灵活运用,它还包括跨文化交际、译者风格和经验等各方面要素的影响。与前一阶段相比较,该阶段涉及到更为复杂的心理和思维活动,认知水平也由低级阶段上升到了高级阶段。
以上从认知角度解读了翻译的认知心理过程,可以看出译者认知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了翻译文本的质量,既然元认知是认知的认知,那么,利用元认知策略来优化译者心理素质水平,从而提高翻译质量是可行的。
二 元认知策略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依据个体心理过程对学习策略的影响,美国著名语言学家将其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社交策略这四类。“从作用机制和地位而言,与其它学习策略相比,元认知策略占主导地位”。[2]而从层次划分,它应该归入高级水平的策略。常用的元认知策略有制定计划、选择注意、监督控制、总体评价等。翻译训练做为翻译实践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一个重要的学习过程,这些策略对翻译训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制定计划目标。
“翻译训练要讲究科学性和计划性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3]制定计划目标包括翻译训练材料的选择、进度和需掌握的翻译技巧等。以文学翻译材料《德伯家的苔丝》为例,首先要做一些前期的准备工作,如对该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创作的心理进行一定的了解,从整体来把握文本的特征、风格等。在翻译中预计会应用到哪些翻译策略、遇到哪些难点也要做到未雨绸缪,心中有数。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这样做的效果比盲目的直接翻译肯定要强。
2.选择注意。
选择注意要求译者在翻译实践过程中能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善于抓住翻译材料的框架、关键思想、重要句型和词汇等要素。以新闻翻译为例,优秀的译者必然要注意英语新闻的文体风格,如英美报刊新闻报导一般由导语、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评论等要素组成。和其它翻译文本相比,它语言生动活泼,短小精练,少复杂句。其难点在于人名、地名、机构名称等专有名词较繁琐复杂,翻译时要准备好相关的工具书,并注意翻译的准确性。
如:Widespread damage and at least six fatalities in central Philippines as major earthquake strikes early on Tuesday morning(英国《每日电讯》2013年10月15日)
在15日周二早上,菲律宾中部发生7.2级地震,建筑物倒塌,道路和墙壁开裂,造成至少六人死亡。
这里选择注意的关键信息是15日周二早上;菲律宾7.2级地震。
3.自我监督控制策略。
这是翻译过程中最重要的元认知策略,它直接关系到翻译质量的优劣。传统的翻译实践研究只注重对翻译文本的分析,而忽视了译者自我监控的重要作用。如果译者在翻译实践中能够学会如何监控自身的翻译认知活动,主动控制翻译的过程,将会大大减少翻译差错率。
例如:Einstein,who developed the theory of relativity, arrived at this theory through math.
乍一看, ‘develop’翻译成”发展”的意思,该句译为:“爱因斯坦发展了相对论,他是通过数学得出这一理论的。”但翻译完后利用监控策略可以推出这里犯了明显的逻辑错误。如果爱因斯坦是发展了相对论,那是谁创立了相对论呢?其实,develop除了具有发展的意思外,还有一个重要意思是创立(bring into existence),创造。因此正确译文如下:“爱因斯坦创立了相对论,他是通过数学得出这一理论的”。自我监控策略最大的优势在于帮助译者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翻译策略,并能及时纠正翻译过程中所出现的错误。
4.自我评估策略。
源语翻译出相对应的目标语后并不代表翻译工作的一劳永逸,译者还要及时对文本进行反馈和评估。这个策略就是自我评估策略。在该阶段,一方面,译者要对整个翻译过程进行系统的总结,包括翻译策略的使用,克服了哪些困难,得到了什么启示等。并把社交策略和评估策略结合起来,把自己的译作和别人进行交流,取长补短。另外一方面,“译者要学会角色的转换,分别从原文作者和目的语读者的角度出发,从忠实性、通顺性、和文雅性来审视译本的质量”。[4]
如:The kindly dimness of the weak candle abstracted from her from and features the little blemishes which sunlight might have revealed --the stubble scratches upon her wrists ,and the weariness of her eyes.( 《德伯家的苔丝》第14章)
译文(1)微弱的烛光,黝黝阴翳,霭霭慈祥,把她身上和脸上在日光下要显出来的小毛病--胳膊上叫麦茬划破了的道子,眼睛里流露出来的惺忪倦容——全都勾抹掉了。
译文(2) 微弱的烛光,和蔼暗淡,遮掩了她身上和面部那些在阳光下会暴露出来的瑕疵:手腕上被麦茬划破的痕迹,以及她眼中的倦容。
kindly dimness在译本(1)译为“微弱的烛光,黝黝阴翳,霭霭慈祥”比起译文(2)平铺直述翻译的”微弱的烛光,和蔼暗淡”来显得更恰当些。
三 结束语
. “元认知策略是指导翻译实践和训练的一种有效的方式,它符合译者翻译过程的心理特征”。[5]无论是计划目标还是监控调整,都不失为优化翻译过程有效的策略。因此,广大语言教师和翻译工作者应当主动利用元认知策略来提高翻译的质量,在扩大国际交流的同时也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业务水平。
[1]张广法,高雷.“翻译本体”和“翻译本体论”概念辨析探究[J].鸡西大学学报,2013(8).
[2]Flavell J. H. Metacognition and Cognitive Monitoring; A New of Cognitive Development Inquiry [J]. American Psychologist, 1979,(34).
[3]赵彦春,翻译学归结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4]王东风. 解构“忠实”———翻译神话的终结[J]. 中国翻译, 2004(6).
[5]Rodger T. Bell. Translation and Translating: Theory and Practice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