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豪”现象背后的价值观分析

2014-03-31余习勤

关键词:土豪财富物质

余习勤

(安徽师范大学 政治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一 何为“土豪”

如今“土豪”已经代替“白富美”“高富帅”成为最热的流行词。“土豪”原意:(1)地方上有钱有势的家族或个人。(2)特指乡村中有钱有势的恶霸。(3)一方的首领。(4)解放前红色政权对大地主阶级剥削者的称呼,和“劣绅”并列(“劣绅”指的是大资产阶级剥削者)。那么现在的土豪早已不是这些解释了,解构当代土豪的含义,我们可以把土豪拆开解释,当今社会上有很多的有钱人,土是长期的文化背景养成的一种气质类型,豪是指某种生活方式,比如说豪掷千金。所以从这个背景来说,契合了整个社会。他们拥有大量财富,行为比较出位,通过外在装饰彰显自己的社会地位阶层,但是思想境界、文化水平和品味都不高。网络游戏里,“土豪”是指无脑消费的游戏玩家;现实世界中,“土豪”则是富而不贵群体的代名词。如今的土豪不再被简单地定义为一个贬义词,它是含有一定调侃的成份,逐渐成为了一个中性词。

二 “土豪”走红所反映的社会心理

1.仇视—调侃—理性。

土豪为何成为流行词,它背后存在什么样的社会心理呢?有人把土豪解释为又土又豪气。在中国的传统语境中,土豪是个贬义词,一说起土豪,就和劣绅、欺男霸女等词汇联系到一起。现在土豪已经不再是我们父辈时代的“打土豪,分田地”。 在近来的网络文化中,土豪的性质逐渐在中性化,大众对于土豪的态度不再是仇视的、敌对的,哪怕一方面是在嘲笑土豪的品位,另一方面,未尝又不是一种羡慕嫉妒呢?但是既然能说出“土豪,我们做朋友吧”,说明中国大众社会心理的转变,不再是一味仇富,而是承认自己对于金钱的渴望,把现实中的贫富差距以一种幽默轻松的方式化解了,人们虽然不认同土豪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但这并不表明人们不愿意成为“土豪”。大众更为关注的是“豪”而非“土”。 人们之所以向往“土豪”,是因为处处充满潜规则和“拼爹”现象的社会现实下,普通民众走向成功、进入上层的渠道变得越来越狭窄,在一定程度上人们对通过知识或者个人能力来改变现状、改变命运已失去了足够的信心。在这种功利浮躁的心态驱使下,正如外媒所说,跟“土豪”拉关系,最好是直接嫁给“土豪”则成为是一种令人羡慕的成功捷径。虽然不很光彩,但却比一直蜗居在社会底层要强多了。人们对于土豪有着矛盾而又复杂的心态,既嫉妒土豪的财富,又看不起土豪的奢侈消费方式。许多人是当面巴结,背后鄙视;当面赞美,背后嘲笑。土豪,由原先的仇视到现在开心地调侃,再到逐渐形成的理性宽容,社会在不断发展,社会环境的宽容理性已经成为主流,引发了人们对于“土豪”现象的深层次含义做出理性思考。

2.物质与精神落差悬殊。

我们身边的“土豪”现象比比皆是,如江苏一男子用500万现金拼成羊肉卷作为聘礼迎娶新娘;辽宁一家长怕女儿受委屈,花1000万买下了幼儿园;安徽马鞍山一对新人婚礼上,新娘的母亲送给女婿价值400万的豪华车作为结婚礼物。针对这些现象,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李明洁说:“‘土豪’的流行与近些年国人‘暴发户’式地疯狂购买奢侈品,财大气粗却不讲文明礼仪等都有密切关系。” “土豪”现象反映出一部分国人的“财富观”存在偏差,对于财富的支配缺乏价值层面的引导,物质与精神文明之间存在断裂与落差。“‘土豪’,是对无脑消费、拜金主义的一种嘲讽,对其‘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价值观的批判。”这种嘲讽本身是一种建设性的力量和带有积极的意义,“就是敦促国人文明消费,减少对物质上的盲目崇拜,提高自身精神文化修养。”“土豪”现象所反映出的是一种中国式财富观的观感与外国人比起来是有一定落差的。2006年“股神”巴菲特宣布将自己总财产的85%捐出做慈善事业;2008年比尔盖茨表示将自己名下的财产悉数捐给他和妻子名下的慈善基金,他的三个小孩仅能得到他几百万美元遗产。这在我们中国社会是很难理解的,子承父业父母把尽可能多的财产留给下一代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而在国外,整个资本主义制度是脱胎于基督教文明的,在基督教文化背景里大家通过捐出财富令自己可以更接近上帝,这是他们的基本价值观。他们认为所有的财富是大家共同创造的,就应该大家共同来拥有,那些闲钱与其放在银行不动,不如用来造福社会。[1]这种境界可能是我们现在还无法理解的。这也是中国人与外国人的财富观的差别。财富代表人的物质资产的拥有,作为一个社会人,物质财富不是全部,还要有精神的扶持。近七成的美国富豪认为衡量人的成功与否标准是家庭和睦,他们更看重家庭的价值而不仅仅是获得财富价值。[2]

三 重塑社会核心价值观

1.坚持物质、精神相统一。

在建国前三十年,我们重视精神财富忽视物质财富,而改革开放到今天,又过分地关注物质财富,国民的物质财富不断增加,精神财富却越来越贫乏。社会的价值导向几乎都是名利钱,这样就使得我们的社会误入歧途。有些人为了金钱、地位,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未免得不偿失。社会的发展前进不单单是靠丰富的物质,还需要精神做支柱,没有精神支撑着,物质只是一个空中楼阁,随时都会坍塌。如果只看重物质,沉醉于金钱权利带来的享受,最终会迷失自我,物质只是一个载体,精神才是人类的灵魂,没有了灵魂的人,是虚幻的,不真实的。在物质富裕的同时,精神同样也要富有。完全不考虑物质也是不现实的,只有在有了物质的基础上,才能升华精神。物质是基础,精神是上层建筑,二者缺一不可。物质与精神是人类社会的两大基石, 只有物质和精神共同发展,两者协调进步才会构成社会和谐。

2.人的最终价值在于奉献。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同样地来到这个世界上,但最终有的人功业千秋,永垂不朽;而有的人却悄悄而去,没有给后人和社会留下一点有价值的东西。谁不希望自己的一生过得有意义有价值?那么,怎样的人生才算是有意义有价值的呢?当来自美国的安田博士对中国的姑娘们宣扬“为人民服务”的时候,很多的中国人被深深震撼。安田只是借用了这句中国人熟悉的语言罢了。爱因斯坦说:“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看他得到什么。” 歌德说:“你若要喜爱自己的价值,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这个创造价值不就是奉献吗?人来世间走一遭,时间短暂,吃喝玩乐、金钱名利都是转瞬即逝的东西,普适性不高、持续时间不长、和谐度低,只能满足自己一时的欲望,对他人对社会共享性低。[3]而人对他人的奉献却是出于真心,人对社会的奉献却是出于真情。无论你是有钱或者没钱,有地位或者没地位,只要你愿意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社会为他人奉献,这是没人可以阻挡的,也是大家都认同和接受的。普适度、持续性、和谐度都是最高的。世间一切有价值的东西,唯有人的奉献精神最珍贵。只有奉献才能显示出一个人的力量和才干;只有奉献才能显示出一个人的智慧和聪敏;只有奉献才能显示出一个人的美好心灵和高尚情操。雷锋精神为何流传至今,就是因为他用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来。[4]这就是奉献,无私的奉献,不求任何回报,后世永远铭记,他的价值得到了升华。奉献才能真正实现和确认一个人的价值。一个人如果对社会只讲目的不讲手段,只讲权力不讲义务,只讲消费不讲创造,只讲享受不讲奉献,那这个人就失去了人生价值。一个民族只有大家都想着为他人为社会奉献,这个政党才能强大。

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是一个循序渐渐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短时间很难完成。封建时代的核心价值观从萌芽到成熟用了上千年,资本主义社会的核心价值观的确立也用了几百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信服于上亿民众也需要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脚踏实地、立足当下、以长远的眼光看未来,由此刻做起、从点滴做起。

[1]卢风.启蒙之后(近代以来西方人价值追求的得与失) [M].湖南大学出版社,2003(1):6.

[2]王丽荣.浅谈我国道德教育的统政化倾向[J].现代哲学,2001(1) :10.

[3]宋惠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解读[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0(7) :28.

[4]谢晓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12):18.

猜你喜欢

土豪财富物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土豪金”的自述
Q2 法国土豪为何要买下整个苏富比?
好奇心是一生的财富
如何应对第三轮财富洗牌?
“私人订制”让土猪卖出土豪价
土豪是这样炫富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