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博物馆对外开放面临的困境及对策探析

2014-03-31胡兴祥何恩情鲍丽娟

关键词:博物馆服务

胡兴祥, 何恩情, 鲍丽娟

(合肥工业大学 党委宣传部,合肥 230009)

高校博物馆拥有十分丰富的文物资源,彰显着鲜明的高校文化风貌,是现代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履行高校文化传承创新职能的重要载体。

一、高校博物馆对外开放现状

20世纪90年代,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快速发展期。高校博物馆也迎来了崭新的恢复和建设时机,其数量的增长可以用“飞速”来形容。短短20多年的时间里,我国高校博物馆数量达到了150多所,拥有藏品少则数万件,多则10万件,其中不乏国家级珍品。从藏品数量上看150多家高校博物馆拥有的藏品之和超过故宫、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河南博物院等7座著名博物馆的总和[1]。高校博物馆是幽居在象牙塔深处的珍贵场馆,但由于其深处校园,缺少社会互动,以致观众稀少。

总体而言,高校博物馆在开放过程中仍面临一系列难题:一是开放程度浅。众多高校博物馆对外开放流于形式,观众只是走马观花地浏览馆藏品,没有深入挖掘馆藏品内涵。由于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解读,无法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高校博物馆势必要加大开放的力度,招募更多高素质志愿者,提升讲解服务水平,让更多观众能领悟馆藏品的意义。二是开放时间短。当前高校博物馆普遍开放时间较短,由于受到管理和资金等的限制,多数时间仍处于闭馆状态。众多高校博物馆采取“预约开放”的方式,即只能先预约再开放,用种种条件和门槛将观众拒之门外。繁琐的程序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参观者的参观热情,导致馆藏资源难以突破校园围墙,为社会共享。三是限制性开放。目前,高校博物馆一般只针对教职工和学生开放,对社会成员的开放程度很低。社区群众少有机会走入高校博物馆。由于专业性过强,高校博物馆之间、高校博物馆与社会博物馆之间也缺乏必要的相互交流,“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现象很普遍。高校博物馆是社会公共科技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蕴藏着巨大的科技文化财富,但截至目前,其社会服务功能未能充分体现。

二、导致高校博物馆对外开放困境的原因

当前,众多高校博物馆处于门庭冷落的尴尬境地,对外开放状况面临诸多困难,诸如:资金保障体系薄弱;管理理念因循守旧;人才队伍渐趋凋零;社会服务滞后,等等。这些难题均制约高校博物馆对外开放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1)资金保障体系薄弱 财政保障是高校博物馆正常运行的前提和基础,高校博物馆属于公益文化机构,在日常运营及馆藏维护品方面需要大量资金,对外开放势必会增加高校博物馆的运行成本。目前,高校博物馆主要还是采取“以校养馆”的方式,然而,相比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而言,博物馆建设经常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此外,由于高校博物馆隶属于学校,没有正式纳入博物馆体系,也很难得到政府部门的财政支持。多数高校博物馆“待字闺中”,面貌多年如一,展品无法推陈出新,陈列格局一成不变,很难引起轰动的社会效应,自然吸引不到社会资金的投入。事业经费不足,尤其是维护费用匮缺,业已成为制约其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因素。为节约开支,众多高校博物馆平常不对外开放,而是采取预约开放的方式,最大限度地降低人员成本和维护成本。

(2)管理理念因循守旧 管理理念亟需推陈出新。传统的高校博物馆主要功能是收藏、研究和教育,其理念是以馆藏品为本,各项业务基本上都围绕着馆藏品展开;工作重心从采编、典藏到对外开放,都侧重于一个“藏”字,注重馆藏品的沿袭和博物馆本身存在的形式;以馆藏品的多寡和增长速度的快慢作为发展标志[2]。高校的博物馆大多依托所在的学科专业兴建,只有部分教师和学生参与管理,很少有专业管理人员,因而谈不上具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手段。

(3)人才队伍渐趋凋零 由于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的核心是师资队伍,故其对所在学校的优势学科队伍建设尤为重视,高校设立的高学历门、海外学术背景和优良学缘结构等门槛让从事博物馆研究和管理的人员望而却步,没有机会加盟高校博物馆。现有的高校博物馆人员大多为非专业研究和管理人员。有的高校现有的博物馆管理员长期处于学校的边缘化境地,积极性受到很大的抑制。高校要注重博物馆人才队伍的建设,营造一个有利于各类人才成长的平台,以调动高校博物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4)社会服务显著滞后 博物馆素有“终生学校”的美称,不少高校博物馆被授予“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教育基地”的称号,除教学和研究外,高校博物馆还肩负着科普、展示、交流等社会服务责任。然而,目前多数高校博物馆服务形式是一种被动式服务,坐等读者上门,服务意识欠缺,服务水平有待提高;藏品陈列展览单调,展示手段陈旧,多数没有陈列和布展的区别,少有精品展和流动展,数字化进程缓慢,信息化技术运用局限,与社会博物馆相比,显得吸引力不足。

三、提升高校博物馆对外开放水平的对策

(1)建立“学校主导,政府支持”的财政保障机制,为对外开放提供支撑 高校博物馆是由高校主导建设的公益性文化机构,经费应以高校财政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目前,高校博物馆的经费普遍偏少,财政拨款主要用于馆藏和基本运营,用于开放的经费几乎没有。要保证博物馆对外开放的常态运转,高校财政部门必须加大对博物馆的资金支持力度,提高经费保障水平。建议将高校博物馆纳入到地方博物馆体系,建立“学校主导、政府支持”的开放资金保障机制,学校将对外开放、对外展览交流经费列入年度财务预算,政府每年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以缓解学校面向社会开放的经费压力。高校博物馆在对外开放时,利用社会服务成效最大化地赢得社会各方面力量的支持,争取社会与企业赞助。

(2)建立科学完善的管理运行机制,确保高校博物馆业务的有序开展 对外免费开放后,高校博物馆势必会迎来四面八方的观众。为确保双方权益,高校博物馆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一套科学完善的免费开放管理制度,在显著位置公示管理办法、服务内容、开放时间等,并利用宣传资料、电子荧屏等载体广泛宣传,最大限度地将博物馆的管理制度和参观注意事项告知受众。此外,高校博物馆应充分考虑对外免费开放后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制定切实可行、严谨详细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组织管理员和受众开展应急演练,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人和馆藏品安然无恙。由于受众素质参差不齐,公共文明缺失现象时有发生,博物馆免费服务并不等同于免责服务,享受主体同时也是监督主体。为保护高校博物馆的公共资源,切实维护好博物馆与受众的双方利益,应适时构建并逐步完善受众诚信档案等,以提高受众的诚信意识,在享受公共文化服务中自觉遵守博物馆的各项规定。唯有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体系,才能使高校博物馆的管理有章可循,为其育人功能的有序发挥保驾护航。

(3)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第一,人才是基础,博物馆管理员是高校博物馆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管理员的素质和能力是博物馆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数字时代的到来,让博物馆的服务对象和服务方式产生巨变。衡量一个博物馆的标准不是馆藏品的多少,而是博物馆能否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实现服务增值与用户价值最大化。博物馆管理员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所在。除熟悉馆藏品管理维护外,博物馆工作人员还应熟悉博物馆学、信息管理学的专业知识、同时还熟悉某些领域专业学科知识。高校博物馆专业人员应该纳入学校人才队伍,给予足够的重视,让专业管理人员进得来、留得住。第二,大力发展大学生志愿者讲解与服务团队。高校大学生是一支具备专业知识、综合素质较高的群体,是高校博物馆独特的优势所在,学校应该多选拔优秀的学生进入讲解员队伍和管理队伍,对其加强专业培训和讲解训练,使博物馆发展的传承有续。

(4)提升社会服务质量,扩大对外开放的影响力 高校博物馆的社会服务既包含了对普通民众的文化素养服务、科普教育服务,也包括旅游观光服务和文化休闲服务,受众面广泛。要提高社会服务质量,首先是要树立主动服务的意识,积极探索高校博物馆对外开放的途径,扩大对外开放的影响力。其次,要创新社会服务的手段。改进陈列设计、布展形式,适度扩大布展规模和次数,引入声、光、电等现代传媒技术,灵活运用信息化手段,开通数字化博物馆,全方位、立体化渲染高校博物馆文化特色。再次,要加强与政府及地方博物馆的交流与合作,借助政府和社会力量,共同做好社会服务,从而实现共赢。高校博物馆还应增加精品布展和联合布展,根据观众的不同喜好,为他们量身定做各种互动节目,让观众动脑动手,寓教于乐。

综上所述,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席卷下,高校博物馆要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高校各机构和所在的社区,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开展新型、有效的拓展活动,提高博物馆自身应对变化的能力。

[1]刘 君,万 象.高校博物馆:何时走出寂寞的深闺[J].教育与职业 ,2007,(22):32-35.

[2]舒 开.浅论高校博物馆的特殊作用[J].文教资料,2009,(15):165-166.

猜你喜欢

博物馆服务
展出前的地下博物馆
博物馆里的“虎”
博物馆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露天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