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五位一体”的医学生基层就业长效机制

2014-03-31佘明亮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8期
关键词:五位一体医学生毕业生

佘 雅 佘明亮

(1.南华大学 医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1;2.南华大学 机械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1)

一 问题的提出

从2003年扩招开始,医学生的数量是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就业压力是越来越大,就业率也是越来越低。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610余万人,医学毕业生人数达到 108万人左右。医学毕业生人数的增加,虽然满足了社会对高级医学人才的渴求,但是也呈现出“医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矛盾和问题。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630余万人,医学毕业生人数达到119万,是继2009年后第二个超过百万毕业生的年头,其就业情况是非常严峻。

然而,近几年医学毕业生过于集中在部分大中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省市就业,他们不愿意到基层去吃苦、去锻炼,每年医学生到基层工作的人数不足10%。调查数据显示,生源地为省会城市的毕业生100%希望在省会城市就业;生源地为地(市)县的毕业生有48.7%希望在省会城市就业,没有人愿意到乡镇农村就业;生源地为乡镇农村的毕业生有54.2%希望在省会城市就业,42.6%的毕业生希望到地(市)县就业,只有 3.2%的毕业生愿意回乡镇农村就业。[1]这就出现了医学毕业生在大城市大医院过分集中和浪费,而在中小医院特别是基层医院就难以招到医学毕业生,出现“无业可就”和“有业不就”的现象。

我国基层医疗单位,特别是农村医疗单位,业务技术骨干非常缺乏,卫生技术人员结构不合理,出现断层的局面,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设备都比较落后,无法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需要,出现城乡差异和地区差异。

二 医学生不愿到基层就业的原因分析

基层生活条件差,工资待遇低,医疗设施、设备落后,又不重视人才,只管引进不管培养,不能够让医学人才看到前景和希望,无法让医学人才安心、踏实地服务基层。医学生家庭的观念陈旧,不能接受孩子在基层工作,城里的觉得到基层工作没面子,农村的认为读书就是为了离开农村更不愿意到基层工作。医学生们更是不能接受城市和基层的这种就业落差,不愿意到基层去吃苦。医学院校对医学生到基层就业的引导和鼓励还没有一个有效地机制,学生无法获得更多有关基层的信息。

我国已出台了各种政策引导大学生基层就业,2005年6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中办发[2005]18号文件《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拉开了大力引导和鼓励大学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序幕。2008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明确指出要积极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就业。这同时说明医学生到基层就业是解决医学生就业困难和基层医疗卫生技术人员缺乏的重要途径,引导、鼓励医学生基层就业是责无旁贷的。2009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表明医学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将发生重大变化,就业的重心将下移到基层,建设基本卫生保健制度,社区是城市补充的重点,乡镇是农村补充的重点。[2]中央八部位联合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具体措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大学生进村、进社区计划”、“三支一扶计划”“选调生计划”、“十万大学生村官计划”、减免贷款等等,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但还很难成为毕业生的常规就业渠道,而是一不得以而为之的退路。面对医学生基层就业的不顺畅,笔者认为应该结合新医改,建立“五位一体”的医学生基层就业的长效机制来促使医学生立足基层、服务基层。

三 建立医学生基层就业的长效机制

(一)政府层面

政府应该进一步完善相关的优惠政策,以吸引医学毕业生走向基层就业。首先在待遇上要从正式编制、工资定级、职称评定、社会保障等方面制定政策,向基层卫生人员倾斜,消除医学生的就业落差感,鼓励、促进卫生人员向基层流动。在发展上要从培训进修、考取研究生或公务员、流动机制等方面制定政策,让医学毕业生能够看到希望,看到在基层就业的良好前景,增强他们到基层就业的决心。在生活条件上要从对基层医院的财政投入、改善工作环境、生活补助等方面制定政策,为医学生提供施展才能的平台和空间,让他们能够服务基层、扎根基层。

(二)学校层面

首先,学校应该修改医学培养目标、改革医学教学模式。结合基层需要,主要培养面向基层的全科医生、医疗技术人员等专业性实用性较强的人才;优化专业结构,调整教学计划,更新教学内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培养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和临床技能;推行“订单式”培养,为基层培养和输送医疗卫生人才。其次,学校应该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择业观和服务意识。[3]通过专家讲座、广播宣传、医疗扶贫、鲜活事例让学生了解国情、了解就业形势、了解基层,结合自身情况和需要,准确定位,调整期望值,主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吃苦锻炼、愿意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服务家乡服务基层。再次,学校应该做好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工作。通过就业意向调查,了解学生就业心态,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把引导医学生到基层医疗岗位工作作为学校就业工作的重点;学校拨出经费,设立就业专款,对到基层就业的医学生给予奖励,对到基层就业的医学生的学费实行半免或全免政策,对到基层就业的医学生评选校、省级优秀毕业生给予优先;[4]加强对到基层就业的毕业生的后续服务,关心他们的生活和成长,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最后,学校应该开展医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建设基层就业基地。组织医学生到基层参加社会实践调研、见习、实习、挂职锻炼等环节,使医学生真正深入基层卫生院,从基本诊疗实践中锻炼临床应用、操作和技能等方面的实际能力,掌握临床、妇幼、预防、康复、急救、转诊等在基层更实用的卫生服务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亲身体验基层医疗单位对医疗人才的渴求,感受到医学毕业生在基层就业的广阔前景,让他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接受教育、增长才干,锻炼毅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到基层就业的信心和勇气;[5]与基层医疗机构联系建立就业基地,共享就业资源,拓展就业渠道,鼓励和支持医学毕业生到广大基层、农村和边远、贫困地区去工作。

(三)基层层面

首先,基层医院要改善自身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制度改革,为医学专业人才制定更为优惠的政策;其次,基层医院要加强专业培训和进修机会,构建有利于基层医学人才成长的环境,能够让医学人才“用得上、留得住”;最后基层医院要主动联系医学院校,推荐自己医院,吸引医学毕业生。

(四)家庭层面

家长们应从国家大局和国情出发,改变观念,帮助孩子分析就业形势、准确定位,教育、引导和支持孩子到基层去建功立业、去锻炼自己、去实现自己的人身价值。

(五)学生层面

首先,医学毕业生应该认清目前的就业形势和国家就业政策导向,结合自身特点,找准定位,树立“行行建功,处处立业”的就业观,把自身的理想与追求和国家、民族的发展相结合,怀着感恩之心造福人类,回报祖国;其次,医学生应该要努力学好医学理论知识,扎实掌握临床操作技能及现代诊疗技术,具备组织管理能力、心理调试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创新意识、团队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等,注重提高英语和计算机水平,使自己成为一个综合素质过硬、竞争力强的优秀医学人才;最后,医学生要认真学习新医改政策,深入基层,了解基层,看到基层就业的优势和发展前景,到基层锻炼自己、成就自己,在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面对医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对基层医疗单位人才匮乏,结合新时期中国的国情,政府、医学院校、基层单位以及医学生个人与家庭都应该紧密联系民生工程建设和新农村合作医疗建设,相互配合、共同努力,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维度的合力,建立健全引导和鼓励医学毕业生基层就业的长效机制,既解决医学生基层就业问题,提高医学生就业率,又解决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匮乏的问题,促进我国医疗卫生资源合理配置和基层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

[1]吕世军,马博.对新时期医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思考[J].药学教育,2007,(3):7-9.

[2]裴丰庭,齐玉龙.新医改政策下医学生基层就业的长效机制建设[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1,(5):66-67.

[3]邱志海,潘莉莉.浅析影响临床医学本科生基层择业的主要原因[J].中国电力教育,2009,(10):176-177.

[4]岩磊,王爽.对医学生到基层就业问题的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2007,(5):102-103.

[5]曹威.医学生基层就业工作体系的构建[J].西北医学教育,2009,(4):790-792.

猜你喜欢

五位一体医学生毕业生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搭建“五位一体”多功能培训平台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最“叛逆”的毕业生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对医学生心肺复苏课程设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