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邓小平主政西南时期的干部队伍建设探究

2014-03-31刘玉欢

关键词:主政西南干部队伍

刘玉欢

(贵州师范大学 历史与政治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1)

邓小平主政西南时期的干部队伍建设探究

刘玉欢

(贵州师范大学 历史与政治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1)

邓小平主政西南时期,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党的干部队伍现状为依据,围绕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组织、制度等内容,从理论和实践上积极探索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的理论和方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独创性的干部队伍建设思想。邓小平主政西南时期的干部队伍建设思想和实践,为当今新形势下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工作提供了十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

邓小平;主政;西南时期;干部队伍建设

邓小平以西南局第一书记的身份主政大西南,前后历时两年零八个月。在此期间,他坚决贯彻执行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战略部署,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为大西南的解放和建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开创了西南地区稳定、发展的新局面。

干部队伍建设是党的建设的关键,关系到党的事业的成败。毛泽东曾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1](P125)因此,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一直重视党的干部队伍建设。主政西南时期,邓小平继承了这一优良传统,针对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理论和方法,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在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的时候,重温邓小平在主政西南时期关于干部队伍建设的论述,总结干部队伍建设的经验,对我们今天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邓小平提出“干部教育工作应当抓紧”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划时代的事件使中国共产党所处的历史地位发生了变化,从原来领导全国人民夺取国家政权而奋斗的党变成了领导全国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而执政的党。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型的关键时刻,能不能适应这种新变化,迎接各种挑战,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能力,成为摆在共产党人面前的一个新问题,也是在西南主政的邓小平和中共中央西南局所面临的一大考验。在面对党所处历史地位新变化的时期,西南干部队伍中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当时在西南面临的一个最严重的问题就是西南地区“党的干部队伍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远不能适应斗争的需要。那时,除了几十万军队之外,从各地集中的干部,县委委员以上的大约1 200人,区村干部大约5 000人,共6 200人。还有大约1万名学生,其中大学生3 000多,大部分是高中生,要经过锻炼以后才能发挥相当的作用”[2]。这样的干部数量对当时西南地区繁重工作的开展来说是严重不足的,这一问题严重地影响了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二,党内的部分同志经不住胜利的考验,滋生了骄傲自满、铺张浪费、不愿艰苦奋斗的享乐思想;有的同志开始对自己的婚姻采取不负责任的态度,要求进行“改组”。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和命令主义也渐渐多了起来,统一战线中的关门主义有所抬头。

第三,干部队伍中有一些人是完全不符合党员条件的,并且入党动机不纯。他们入党,不是来为人民服务的,而是暗藏在党内的阶级敌对分子。对于个别混进来品质恶劣的阶级异己分子,也需要谨慎地、个别地清洗出党,以保持党的纯洁性。

针对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邓小平提出了“干部教育工作应当抓紧”[3](P306)的要求。其实在湖南常德时,邓小平就对进军西南的干部队伍敲响了警钟,告诫大家进城后一定要继续保持和发扬革命的优良传统,万分警惕当年李自成入北京后的享乐思想。“过好胜利关,不做李自成”是当年离开西柏坡前往北京“赶考”的毛泽东和战友们的一个共同回答,也是邓小平等人主政西南的成功实践。邓小平及时地提出了“过好胜利关”的问题,用革命就是要不断“过关”来教育干部和军队,激励他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在1950年1月17日,邓小平在第二野战军第三兵团团以上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即“西南的仗打完了没有?”[3](P65)他指出:“目前队伍存在着许多不好的倾向,其根源是以为仗打完了。”[3](P66)但实际上仗还没有打完,有90万国民党军队需要改造,6千万群众还需发动,还有提高现有的60万部队的数量等很多任务。邓小平告诫西南各级党组织要抓紧干部的教育工作,加强干部训练,增加干部的业务知识,克服党内错误思想和不良倾向。邓小平及时敲响了干部队伍建设的警钟,把干部队伍建设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二、邓小平采取措施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一)把思想建设放在干部队伍建设的首位,加强干部队伍对理论知识的学习

邓小平在主政西南期间,多次强调学习理论的重要性。他指出,加强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学习是“一件比之打倒帝国主义、打倒蒋介石、打倒封建势力更为艰巨的、对于保障革命前进更为根本的工作,需要我们全党不疲倦的努力”[3](P417)。当时西南的情况是,干部本身的文化程度较低,能力不够,对理论学习缺乏热情。他告诫西南地区的干部队伍要学好理论知识,并提出一个具体的目标,即两三年后大部分党员都要具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知识。

邓小平认为干部学习的内容除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外,还要加强管理城市经验和生产技术、军事理论等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加强干部学习,可以使党的干部队伍吸取新的营养不断向前看,对提高干部的思想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二)把作风建设作为干部队伍建设的关键,开展整风运动

1950年6月6日,邓小平在中共重庆市第二次代表会议上作了《克服西南党内的不良倾向》的报告。他指出我们党内主要的错误倾向是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关门主义和正在发展的蜕化、腐朽思想,这些不良作风和倾向要在整风中加以克服。

第一,克服官僚主义和命令主义。官僚主义和命令主义作风首先表现在征粮工作中的强迫命令上。有的部门为了完成任务,不择手段,随便扣押捆打,采取游行罚跪等等一些错误方法。其次是工作中的官僚主义。个别地区在接管国民党政府公粮时,有部分干部在工作中不认真核对粮仓的库存,只加上一张封条,就算接管了,造成了许多“空仓”,使国家财产遭受了很大损失。

邓小平认为要克服官僚主义和命令主义作风,就必须提倡正确的作风,即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作风、联系群众的作风和自我批评的作风。他抓住重庆某厂军代表由于犯官僚主义错误,严重脱离群众,最后导致车间秩序混乱、严重影响生产的事例,要求重庆市委等部门要一查到底,使西南各地党组织受到了教育。除此之外,还发动工人群众批评军代表,这使职工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提高了工人的政治觉悟,加强了生产管理,推动了生产的发展。

第二,克服统一战线中的关门主义。统一战线中关门主义是党的组织和发展工作中的一种偏向,即忽视或者以各种理由拒绝接收符合党员条件的同志入党。统一战线问题是中国革命三大法宝之一,但是,部分干部在革命战争胜利后是否还需要统一战线存在疑惑、动摇。

针对上述行为,邓小平告诫干部,统一战线是一个重大的原则问题,过去需要今后同样需要,而且还要进一步巩固。克服关门主义倾向,一是要坚决地执行《共同纲领》以及中央人民政府发布的每一项法令、政策;二是要善于团结党外人士实现和执行法令,遵纪守法;三是要具有纯正的作风,就是要有谦逊谨慎和实事求是的作风,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态度。经过组织党员学习和干部整训,使干部们认识到有很多任务仅依靠自身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必须克服统一战线中的关门主义,凝聚所有力量,才能顺利推进各项工作。

第三,克服正在发展的蜕化、腐朽思想和享乐主义。由于蜕化、腐朽思想的发展,使一些干部在婚姻问题的处理上很不严肃,到处闹“改组”。邓小平针对蜕化、腐朽思想及行为指出:“这种人往往以婚姻法作根据……有的甚至使出流氓威胁欺骗的手段。这种现象如不纠正,不但影响工作,损害党的名誉,而且要垮掉一些同志。”[4](P158)贵州绥阳县长李民在已有妻室的情况下却隐瞒自己的婚姻状况,利用欺骗的手法与一位女学生结婚,邓小平抓住他犯重婚罪的事实,开除李民的党籍和公职,判处一年半的有期徒刑。这个事件起到了警示作用,使得党员干部中存在的一些生活作风问题得到了有效遏制。

另外,邓小平在主政西南时期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纠正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享乐主义倾向,牢牢把握“两个务必”的重要思想并且以身作则,和刘伯承、贺龙合住一栋楼,并且自己住在最狭窄的三楼,为西南干部树立起榜样,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三)把组织建设作为干部队伍建设的基础,纯洁党的干部队伍

第一,在产业工人中大量发展党员,增加党内的无产阶级比重。“解放初期,西南地区人口有7 000万,……刚刚解放时党员只有3万人,而且大多集中在领导机关,众多的工矿企事业单位没有党组织,甚至有的厂矿、单位没有一个党员。”[5]西南局在开展工作中认识到党在工人组织中的力量太过单薄,应该在工人中建立党组织和重点发展党员来加强党对工人阶级的领导作用。“到1951年5月底,重庆市新发展党员1 635人,大多是产业工人;全西南的产业工人中,截止1950年8月,新发展了3 076人入党。”[5]这样以来为西南地区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干部保障。

第二,适当清洗不合格、个别品质恶劣的党员和干部,以纯洁党的干部队伍。邓小平认为对于干部必须严格要求,要搞好对干部的审查工作,以纯洁党的干部队伍。首先,坚持谨慎性原则。发展党员必须谨慎,成分的纯洁要拿政治条件作标准,不能搞突击,凡不符合党员起码条件的要作适当清洗。其次,坚持个别性原则。因为党的主体是好的,只有个别的腐化变质的需要清洗。再次,坚持教育为主原则。纯洁干部队伍是为了把党组织整好整强,对于干部队伍尤其是新同志教育要严格,一开始就让他们树立党员权利义务的明确概念,从教育中得以提高。

第三,在干部使用问题上,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排除论资排辈的做法。邓小平把德才兼备作为选拔干部的原则,破除靠“资”吃饭的旧意识,并大力提拔年轻干部。他认为,“德”是指政治品德;“才”是指从事革命事业的才能,这些优秀的品质是需要经过长期的革命斗争才能锻炼出来的。邓小平明确表示:“一个区级干部搞一个厂比一个地级干部搞得好,我们就要这个区级干部;一个青年团员比一个十年党龄的党员收税收得好,我们就要这个青年团员。”[6](P2101)邓小平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原则和大力提拔年轻干部的思想,大大加速了西南地区干部的培养过程,形成了干部能者上、庸者下的风尚。

(四)把制度建设作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保障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主政西南时期,邓小平从坚持每两个月的汇报制度和民主集中制原则两个方面加强党的制度建设。

每两个月的汇报制度,是党在解放战争后期为了解决党在游击战争中造成的无政府无纪律情况下确立的一项政治组织制度。1949年12月1日,邓小平在西南局常委第一次办公会议上就指出:“进入大西南以来……必须坚持重大事情及时汇报,综合情况每两个月汇报的制度。市委和重要的企业党委必须每两月向省委、区党委和西南局同时报告。”[5]邓小平同志不仅要求下级要请示报告,他自己也坚持每两个月向党中央综合报告一次自己的工作。在邓小平的带头作用下,西南各级党委都坚持每两个月的汇报制度,这不仅有利于保障工作的顺利进行,也对以后建立和健全党的请示制度作出了贡献。

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组织原则,也是群众路线在党的工作中的运用。西南解放后不久,一部分党委书记包办一切的现象普遍,县政府县长形同虚设。对此,邓小平要求:“必须建立健全的党委会议制度,一切重要问题均须交委员会讨论,由到会委员充分发表意见,做出明确决定,然后分别执行。”[4](P229)邓小平还主张进一步扩大民主的范围,尤其是关于少数民族的问题,更要广泛征求大家的意见,体现了邓小平同志的远见卓识和大局意识。

三、邓小平主政西南时期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现实意义

邓小平在主政西南时期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我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现状为依据,围绕着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为中心,从理论和实践上对于加强执政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为我们今天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

第一,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必须紧抓思想教育,及时克服各种错误思想和不良倾向,重视执政党的思想建设。在中国共产党由革命党向执政党转折的重要关头,进一步对全党干部队伍加强思想理论教育很有必要。邓小平一开始就把干部教育提高到执政的高度,他通过发文件、作报告、讲话等多种形式对干部队伍进行思想教育,并开展整风运动。为了保持党组织的纯洁性,进行必要适当的清理。这些措施使得当时西南时期的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步入正轨。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国际地位日渐提高。但是在成绩面前,我们党内的一些领导干部却滋长了贪图享乐、贪污受贿的坏思想,严重影响了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对此,党的历任领导人都高度重视干部教育的重要性。江泽民同志指出:“不断培养造就中青年领导干部,始终是我们党的一项战略任务。”[7](P42)胡锦涛同志指出:“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8](P132)习近平同志也提出推进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创新,严抓干部教育的重要观点。党的干部教育工作是一个长期的工程,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在当今新形势下要仍然坚持用党的优良革命传统和作风教育干部,从严治党,在思想上树立艰苦奋斗的意识,不断提高拒腐防变能力。

第二,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必须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执政为民,为党长期执政和执好政提供坚实的群众基础。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证明这样一条真理:只要中国共产党深深地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就能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无尽的力量,推动党的事业发展前进;否则,党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和失败。主政西南时期,由于革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西南的一部分干部产生了严重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和命令主义,给工作造成严重的后果。邓小平强调,我们不能因胜而骄,要继续保持我党的优良传统,紧密的联系群众。

中国共产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与人民群众紧密相联系,最大的危险是脱离人民群众。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胡锦涛同志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中国梦”。这些重要思想都是坚持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而提出的,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党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

第三,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必须确定好干部选拔标准,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健全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干部制度体系。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首先要确定好干部的选拔标准。在使用干部问题上,邓小平指出:“我们民族历史中从来就有两个对立的路线,一个是任人唯贤的路线,一个是任人唯亲的路线。”[9]邓小平坚持选拔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破除论资排辈的错误观念。1992年春,邓小平南巡时指出:“要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标准,选拔德才兼备的人进班子。”[10](P380)这一方针的提出,有利于我们在干部队伍建设问题上,克服用人问题上的腐败,从而树立唯才是举的用人观念。

综上所述,邓小平在主政西南时期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方面作出了重大的历史贡献,形成了独创性的干部队伍建设思想。在邓小平的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培养了一批战斗力强、政治素质高、执政能力强的干部队伍。这些思想不仅适应于当时的建设,对我们进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借鉴意义。

[1]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 陈洪,陈全.邓小平主政西南期间的干部教育思想与实践研究[J].重庆社会科学,2005(1).

[3] 邓小平.邓小平西南工作文集[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

[4]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5] 马儒沛.邓小平同志主政大西南期间对党的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探索,2004(5).

[6] 全国邓小平生平和思想研讨会组织委员会.邓小平百周年纪念(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7] 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8]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9] 居继清.论邓小平新时期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理论创新[J].理论探讨,1998(5).

[10]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董红克)

ReserchesonDengXiaoping’sCadresTeamConstructioninHeadingSouthwestChina

LIU Yu-huan

(SchoolofHistoryandPolitics,GuizhouNormalUniversity,GuiYang550001,China)

Duing Deng Xiaoping’s southwest period, with Marxism-Leninism, Mao Zedong Thought as a guide, based on the present status of party cadres, arounding the cadres’s thinking, style, organization, institution, etc, he has accumulated rich experience to strengthen the building of the party cadres from theory and practice and formed the originality of the cadres team construction. Deng Xiaoping's ideology and practice on the southwest of cadres team construction, provides the theory basis and practice basis of strengthening cadre team construction work in the new situation.

Deng Xiaoping; the person in charge; Southwest China; building of the cadres team

2014-08-10

刘玉欢(1989—),女,河北保定人,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硕士研究生。

D261

: A

: 1008—4444(2014)05—0055—04

猜你喜欢

主政西南干部队伍
“潮”就这么说
弘扬石圪节精神 锤炼干部队伍
妙取喉中鱼钩
习仲勋受命主政中国“南大门”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Country Driving
多措并举 建设高质量干部队伍
习近平主政地方廉政建设思想和实践研究
一路向西南——然乌湖、米堆冰川
践行“三严三实”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