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现代日本海洋经济发展的脉络及对我国的启示

2014-03-31由俊生

关键词:海洋资源海洋日本

由俊生,王 双

(1. 天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300072;2. 天津社会科学院 城市经济研究所,天津 300191)

日本国土面积狭小,而海域面积较大,四面环海的自然地理条件促成了日本走海洋发展的道路。近代以来,日本通过海洋扩张及占领岛屿,极大地满足了国民经济发展对资源和国际地位的诉求。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和海洋经济发达程度一定意义上决定着日本经济发展的规模和层次。掌握海洋发展主动权,拓展海洋发展路径成为日本海洋经济发展的早期目标[1]。近代以来的百年间,日本政府依靠国家层面推动和唤醒民众意识,不断强化对海洋的重视和持续开发,使得日本的海洋发展战略得以快速推进,“蓝色文明”成为近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2]。与同时期的葡萄牙、荷兰和英国等其他海洋强国相比,虽然由于“闭关锁国”政策的禁锢,日本一度陷入海洋发展的停滞期,对海洋的开发也相对较晚,但日本海洋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在较短时间内达到世界海洋强国水平,直接奠定了日本海洋大国的地位。

未来一段时期将是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关键时期,由于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历史不长,处于起步阶段,因此通过回溯我国周边海洋大国,尤其是日本,在海洋经济发展初期的历史脉络,从中得到指导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有益启示十分必要,对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一、近现代日本海洋经济的发展脉络

(一)被迫发展期:德川幕府中后期(1640—1867年)

1.从“锁国”到海洋大门被迫打开 德川中期之后,日本商品经济得到了极大发展,全国形成了以大坂、江户、京都为中心的商品经济圈,并积极与越南、吕宋等地进行对外贸易。由于与中国和葡萄牙商人在对外贸易中竞争的需要,德川家康时期设立了朱印船制度,即持有朱印状者才能准予贸易,推动日本海运事业日趋增长。德川幕府锁国政策确立以后,开始限制朱印船的海外贸易,1635年,在维护国家安全的考虑下德川统治者禁止了朱印船航行,并废止朱印状制度[3]。正因为德川幕府对外采取锁国禁教政策,无法利用海洋资源支持国内经济发展,因此海运及相关海洋产业完全停滞,基本处于空白状态。1853年,美国利用黑船事件打开日本海洋大门,美国海军两次闯进江户湾,迫使日本开港通商,德川幕府屈服于美国强大的军事压力,连续与西方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和协定,虽然日本的内海航运权没有被侵犯,但也一定程度上出卖了国家部分海洋主权和海上利益。

2.初步完成了海洋资源的初始确权工作 这一时期虽尚未开始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和海洋经济的布局,但是德川幕府十分重视国土域界的勘察与资源的初始确权,这为之后海洋资源开发奠定了基础。1821年,伊能忠敬在幕府的支持下进行了全国性的测量工作,花费将近20年时间,完成了日本全图,他的《大日本沿海舆地全图》精确地测量了日本全土沿海的地图,作为日本历史上第一次较为完整呈现日本全域的著本,为后来海洋确权和开发提供了宝贵的原始资料[4]。

3.积极培养海洋发展人才 1855 年,幕府聘请荷兰海军教官团,在长崎设立了海军传习所,虽然名义上这是日本第一所近代海洋军事教育机构,但实际上培养了大量航海以及测量方面的专业人员[5],不仅为近代日本海军的发展直接输送了军事人才,更重要的是为未来海洋资源开发和海运事业发展储备了优秀的专业人才,成为明治维新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

(二)主动实践期:明治维新到甲午战争之前(1868—1893年)

1.推动经济及产业的海陆纵深发展 甲午战争之前,日本在“海洋兴国”战略的指引下,利用海洋资源和海洋产业的形成和迅速增长,积极发展海洋经济,一定意义上奠定了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6]。1868年,日本开始了明治维新,政治、军事到经济体制的改革让已长期积压的社会能量和市场活力得到了极大的释放,经济增长迅速,增长率明显超过同期的英、美、法、德等西方强国。民间企业规模迅速壮大,工业制造业一跃成为国民经济主导产业。制造业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港口城市工业基础的强化使得造船、海洋机械、海洋石化等产业获得了发展支持。

2.在海洋霸权争夺中赢得通过海洋向陆地延伸的货运和贸易通道 1872 年,日本借助国家权力加速推进海军建设,积极推行海军节,迅速壮大海洋利益争夺的国家力量,在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政府北洋水师全军覆灭;之后,日本海军还一举控制了朝鲜,吞并了台湾以及澎湖列岛,在日俄战争中打败沙俄帝国,日本依靠海洋资源的掠夺有力支持国内经济发展,同时由于海洋战争的胜利为海洋经济布局赢得了基于霸权的话语权和主动权,实施了有计划和有重点的海洋开发战略[7]。这一时期,通过侵占殖民地掠夺国外资源与财富,与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勒索达二亿多两的白银,集中用于发展基于海洋资源和技术的造船、机械、石化等重点产业,为建立近代日本工业体系争取到优越的条件,迎来了近现代日本海洋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对未来海洋经济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8]。

3.进一步加快人才交流与合作的国际化步伐 德川时代沿袭而至的先进教育与培训制度,使得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在较短时间内打造了一支质量较好的劳动力队伍,国外引进的先进技术与制度也得以快速消化吸收,成为这一时期海洋经济发展壮大的又一重要因素。

(三)停滞调整期:甲午战争至太平洋战争期间(1914—1945年)

甲午战争开始后,由于社会不同阶级、阶层之间的贫富差距加大,城市繁荣与农村落后之间的矛盾以及大企业垄断与中小企业举步维艰的冲突,日本社会发展迟缓与经济增长迅猛形成鲜明对比,使得日本国内要求结构调整和改革的呼声强烈,日本政府开始着力解决国内社会结构不平衡的问题[9]。在这种自下而上要求社会变革的背景之下,再加上1923 年发生的关东大地震,日本民众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紧接而来的1929 年世界性经济恐慌,使日本国内混乱的社会局面和紧张的经济形势再度恶化[10]。作为资源匮乏、主要依靠海洋资源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国家,这一时期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仅能勉强支撑,海洋技术引进和开发完全空白,资源危机凸显,尤其是粮食、电力、煤炭等基础资源等出现严重短缺危机,以至动用国家战略储备物资,海洋经济发展进入停滞时期[11]。在这种艰难的处境下,虽然海洋经济发展步伐放缓,但是日本政府仍未放弃海洋开发计划的推进,由对外扩张计划框架下的海洋开发战略仍占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

二、近现代日本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历史特征

(一)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资源禀赋结构决定了必须发展海洋经济

日本作为典型的岛国,由四大岛屿(由北至南分别为北海道、本州、四国及九州)和众多小岛构成,海域面积较大,而陆地面积狭小,这种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决定了海洋是日本的重要生产和生活资料,包括资源、能源,甚至食物的来源,因此,日本必须充分利用海洋资源和海上地理优势发展海洋经济。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开始以海洋国家作为国家身份的定位,积极制定海洋战略进行工业化变革,“海洋第一”的国家发展战略由此形成[12]。

以全力发展海军获得制海权、甲午战争中获得巨大海洋利益为起点,日本将海权思想与国家经济改革相结合,形成了传统海权观基础上的独特海洋经济发展路径[13]。20世纪20年代,在日本海洋霸权过度蔓延的背景下,海洋利益的过度攫取和海上扩张对已有雏形的工业体系形成威胁,日本出现了保护海洋经济利益,维护日本海洋资源的主张,如币原喜重郎提出“小日本主义”或“海洋国家论”,倡导在经济上重新审视对外战略对海洋经济发展的影响,认为应在外交上亲英美,强调经济利益,不赞同武力干涉中国内政,虽然这类主张未能成为主流,但对维护海洋经济发展的社会稳定需求也可见一斑[14]。

(二)国家对外扩张战略的刺激和需要成为海洋经济发展的直接驱动力

毫无疑问,日本海洋经济的发展与其国家对外扩张战略直接相关,以至于一定意义上成为海洋经济发展的直接驱动力。近代以来,日本对外扩张主要表现为通过海上武力进行岛屿和陆地的占领。从1609年日本对琉球王国的侵略开始,日本拉开了海洋扩张的序幕。明治维新以后,随着日本国力的增强,这种海外开疆拓土的愿望迅速演变成为日本政府国家发展战略的强烈意识和积极政策。侵略朝鲜半岛和中国的“大陆政策”以及所谓“生命线”的提出和设定,都是日本政府海洋扩张意识的集中反映和体现。在这种背景下,海洋经济的发展以此为基点,完成了产业机构布局发展跟国家扩张道路的充分耦合,对海洋的开发利用使日本走上强国之路,同时也帮助其实现扩张愿望[15]。

推翻德川幕府,使大政归还天皇,明治政府注重经济上推行“殖产兴业”,以经济改革为基础的富国强兵和文明开化政策极大地促进了日本的现代化和西方化[16]。以武士等特权阶层为核心的主要领导人,企图建立一个能与西方并驾齐驱的国家,在这种国家上等阶层自我膨胀和急于赶超西方的驱使下,对外扩张的旺盛需求必然要求日本增强海洋实力,尤其是海洋经济实力,以实现其海上霸权的目的,这直接驱使统治阶级重视海洋经济利益的维护和海洋产业布局谋划,实施诸如奖励内外贸易,积极发展海洋交通集疏运、海洋制造业及海洋渔业等一系列举措[17]。

(三)依托海洋资源推动形成近现代工业体系

明治政权建立之初,日本政府为发展海洋产业,设立了专门的海运管理机构,负责有关海上运输的管理和协调,并采取措施鼓励私人经营海运,由政府出资创办半官半民的海运公司,以国家实力支持本国私人企业与外国航运公司展开竞争[18]。随着海洋资源的进一步开发,日本政府制定和实施了确保经济利益为目的的海权战略,加大对私人公司的支持力度,不仅在海洋运输事业上投入大量资金,而且多点开花,积极拓展在海洋制造业、海洋捕捞业、海洋化工、海洋旅游业等众多产业的政府投资范围,海洋产业布局逐渐形成,沿海旅游业、港口及运输业、海洋渔业、海洋土木工程、船舶修造业等海洋基础产业都从无到有,一定意义上海洋基础产业体系已初步构筑成型[19]。

随着海洋资源的不断开发和海洋经济的增长,明治政权逐步意识到进一步推动海洋产业发展的先决条件是较低的运输成本,因此十分注重促进海陆联动发展,以海洋运输业的发展带动内陆铁路和公路的建设,利用发展海洋经济获得的财政资金,积极进行内陆基础设施建设,不仅促进国内交通路网的联通,而且为海洋经济向内陆的纵深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通过海陆相连的基础设施建设带动,自然形成了依托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产业增长为基础的独特产业发展格局[20]。

(四)重视海洋人才的教育与储备

德川和明治政权的统治者都认识到教育与人才的重要性,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从教育入手打牢国家根基。明治政府及对教育的极端重视从统治者的言论中可见一斑, “维新三杰”的木户孝允一,是明治政府最主要的领导人之一,在《振兴普通教育实乃当务之急》建议书中指出:“使平民百姓的知识进步,吸取文明各国进步之规则,逐步振兴全国学校广泛普及教育,则是今日的一大紧急任务。”[21]因此政府不惜花费大量国库资金大力引进先进科技和机器设备,大大提高了日本的社会生产力,加速日本的工业化进程[22]。同时十分重视普及国民教育,重金聘请外国专家和技术人员,重视培养实现工业化的关键科技人才。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对人才、知识和现代文明的渴求造就了日本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强大后盾,成为日本经济社会发展的源动力[23]。

(五)全面普及与渗透的国民海洋意识灌输

日本国民的海洋意识非常强烈,这可以从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得以印证,国民的海洋意识不仅直接影响产业发展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而且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国家海洋资源使用和开发战略的走向。日本国民和日本统治阶级海洋意识的不断强化和膨胀,使得日本积极推行依赖于海洋资源的国家生存和发展策略,并向海洋寻求更多的利益和财富。得益于这种不断增殖的海洋意识,虽然对海洋的开发在“闭关锁国”之后才逐渐开始,但是日本海洋经济在明治维新时期增长迅速,且经过海洋扩张活动的充分推动,在战后一跃成为海洋强国。

(六)以国家整体之力积极进行产业布局和产业组织的变革

根据国民经济发展和对外扩张需要,利用国家财力、物力并积极调配人力,推进以提高海洋开发强度的产业布局。明治之后的海洋开发由于西方先进技术的引进和吸收,开始涉足诸多方面,主要包括海洋探测技术、海洋能源开采研究以及海洋物种资源开发技术、海洋矿产资源勘探开发技术等多个领域,并由此形成不同层次的产业分布。

同时,政府主导进行产业组织整体框架推行的同时,重视私人力量在产业组织变革中的作用,积极鼓励私人向海洋领域投资,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实行的“官民合作”体制,极大地激发了社会热情,官民合作与合资形式不仅提高了政府财力投入的效率,而且帮助政府加快实现海洋产业实力的提升[24]。

三、对我国的启示

(一)以国家发展和国际形势的视角,重视海洋经济发展整体战略平衡

虽然日本的海洋经济发展最初是由于海洋疆土扩张和实现海上霸权促使其加速发展的,但是作为最早制定海洋经济发展战略的国家之一,这种基于国家长期发展需要和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动荡形成的发展模式,有效保障了海洋战略的实施,推动海洋经济迅速发展,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帮助日本实现了强国之梦[25]。因此,单从国家未来战略与世界发展趋势的契合角度来审视,应注意这种发展模式其独有的优势所在。重视自身资源禀赋和所处阶段,以本国经济基础与外围政治经济环境为基点,进行有目的、有重点的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布局将有利于提高海洋资源的整合配置效率。我国已提出海洋经济发展的目标和战略构想,如何汲取日本近现代海洋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审时度势站在世界经济格局变化的大背景中,把握有利的发展机遇,研究目前海洋发展战略适宜性和耦合度,使其在具有一定前瞻性的前提下,充分体现和贯彻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平衡要求已有相当的必要。

(二)依托海洋资源开发和利用促进海陆产业协同发展

从近现代日本海洋经济发展历程看,重视海洋资源的开发,依靠增长迅速的海洋产业推动内陆产业发展帮助日本实现早期产业布局,这种“由海到陆”的协同发展方式是日本近现代产业的重要特征。目前,我国海洋产业规模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比重偏小,对整个产业布局的影响程度偏低,因此借重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速度不断提升的契机,通过海洋产业布局的形成逐步将其产业链延长至更大地域范围和更多的产业层级,以海洋产业发展直接带动临海地区关联产业布局,进而扩散到内陆地区,积极发展海陆一体化的产业模式,将有利于未来我国海洋经济产业布局的带状式发展[26]。

(三)加强海洋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构筑面向未来的海陆联通网络

海洋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是日本海洋经济崛起的又一重要原因。作为增强海洋开发能力的重要支柱,日本的经验表明,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和支持作用发挥,能够在海洋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实现与资源开发和技术引进的高度耦合,从而提高技术的吸收利用率,完成技术与国内资源的对接。目前,我国海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正在稳步增长,通过完善海洋基础设施提供海洋基础产业集聚的条件,也是我国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环节。未来,应进一步加大海洋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加强涉海基础设施的统筹规划,同时完善相应的配套网络,为海洋经济布局优化提供硬件资源配置基础,有利于提高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产业的规模化程度。

(四)发挥政府应有的作用,协调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日本近现代海洋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政府在海洋经济发展的早期通过财力投资、加强技术支持、培养海洋人才能够有效推动海洋产业布局调整,直接带动海洋经济完成起步与腾飞。同时,私人及市场的作用也在发挥其资源配置和提高投资效率、推进政府产业发展目标达成的重要作用,其对政府主导的辅助和补充也是海洋经济不可或缺的环节,尤其是当市场机制逐步偏向私人竞争的领域时,政府应积极主动退出,仅维护市场秩序,保持竞争可持续性和适宜性,以市场力量自身的功能释放为目的。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即将进入腾飞阶段,政府力量在此阶段的重要主导作用应继续巩固和加强,明确政府的任务和关注点,引导海洋产业要素的集聚,为未来加快市场化进程提供必要的基础。

(五)重视海洋科技投入,加大海洋科技人才培养力度

日本在海洋经济发展初期,就已经意识到人才是推动海洋科技进步的直接根源,亦是未来海洋产业和技术创新的主体,其对海洋人才的培养和储备直接决定了日本海洋经济的发展潜力。在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加倍重视海洋人才的培养,加大投入提高科技研发人员的素质,建立高质量的海洋人力资源支撑体系。同时,重视海洋科技投入,利用强有力的技术和人才优势推动海洋先进技术的研发,占领未来技术的制高点,增强海洋科技创新实力,实现海洋高新技术水平大幅度提升的目标,使海洋经济不断向“深蓝”发展。

(六)普及海洋发展理念,有效树立海洋强国意识

我国海洋强国战略提出要形成健康而具有公正取向的海洋文化,进一步提升国民海洋意识、发展海洋教育活动,这将是海洋经济的重要基础和力量源泉,也是易被其他国家接受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障。利用各种途径和媒介,传播积极向上的海洋利用和保护理念,将海洋环境是人类福祉、经济安全以及可持续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作为公民和社会承担海洋环境义务的出发点,在公众中积极营造关注海洋、热爱海洋、保护海洋的良好氛围,加快树立海洋强国的全民意识,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思想和精神保证。

[参考文献]

[1]高兰.日本海洋战略的发展及其国际影响[J].外交评论,2012(6):52-69.

[2]段廷志,冯梁.日本海洋安全战略:历史演变与现实影响[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1(1):69-81.

[3]苦瀬博仁.江戸期における物流システム構築と都市の発展衰退[R].海事交通研究(年報),2007(56).

[4]千叶明裕,中村聡孝.環日本海諸国の動向と新潟湊の歴史から見た新潟港西港区の港湾計画への考察[J/OL].2008(7):http:∥www.hrr.mlit.go.jp/library/kenkyukai/h20/pdf/c/cj_11niigatakou.pdf.

[5]张景全.日本的海权观及海洋战略初探[J].当代亚太,2005(5):35-40.

[6]余丹阳.中日海洋意识对比[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3):16-17.

[7]徐雯.试论日本岛国地理文化与日本近代经济迅速发展的关系[J].新疆财经,1994(3):57-61.

[8]陆铭.国内外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分析及对上海的启示[J].价值工程,2009(8):54-57.

[9]柚木学.试论战前的日本工业化[J].现代日本经济,1990(1):1-4.

[10]张乃丽.外部有效需求不足与内部有效供给不足——1929~1933年日本宏观经济运行研究[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3(3):14-23.

[11]顾红飞.明治时期日本殖产兴业政策及其演变[D].苏州大学,2004:47-53.

[12]殷为华,常丽霞.国内外海洋产业发展趋势与上海面临的挑战及应对[J].世界地理研究,2011(4):104-112.

[13]刘贵鹏.日本经济发展中的政府职能研究——从明治到昭和[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282-284.

[14]曹前满.新世纪日本海洋与城市发展研究动向[J].中国城市研究,2012(3):112-116.

[15]姚传德.从官办到民营——日本明治政府殖产兴业方针的演变[J].安徽史学,2003(5):73-77.

[16]葛卫民.试论日本近代经济立法及对我国的启示[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1(2):72-75.

[17]刘佳,李双建.世界主要沿海国家海洋规划发展对我国的启示[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1(3):1-5.

[18]林香红,陈刚.中外海洋经济概念的共性和差异性分析[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2(5):116-118.

[19]杨书臣.近年日本海洋经济发展浅析[J].日本学刊,2006(2):75-84.

[20]宋宁而,姜春洁.日本海洋环境问题的社会学研究动向[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10(5):1-9.

[21]杨洋.明治前期教育改革再思考:兼论日本吸收外来文化之个性[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S1):42-49.

[22]侯翠环,师晓楠.明治时期日本留学教育措施[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62-64.

[23]许晓光.论明治维新前后日本洋学兴盛的社会条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26-132.

[24]王树文,王琪.美日英海洋科技政策发展过程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海洋经济,2012(5):58-64.

[25]胡朝麟.浙江海洋经济国际化发展研究[J].统计科学与实践,2012(2):7-9.

[26]《天津经济》课题组.走向深蓝[J].天津经济,2013(5):25-32.

猜你喜欢

海洋资源海洋日本
日本元旦是新年
探寻日本
广东省海洋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对策建议
海洋资源资产清查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自然资源价值理论的海洋资源核算问题探究
《黄金时代》日本版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辽宁省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与海洋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