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措施探讨

2014-03-31张蓬涛李淑文朱永明张贵军

关键词:河北农业大学资源管理土地

张蓬涛,李淑文,朱永明,张贵军,周 智

(河北农业大学国土资源学院,河北保定071001)

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一切生产和存在的源泉,是关系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的重要资源。我国土地资源管理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是伴随着土地管理事业的兴起而产生和发展的,尤其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更为迅速。截止到2012年12月底,全国共有94所本科院校开设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涉及综合、财经、工科、农林、师范等多种类型院校,其中农林院校就有29所,占31.19%。2012年该专业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约为4 000~4 500人,2010年至2012年全国就业率区间均在 85%~90%[1]。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是一个对实践能力要求很高的专业,学生需要在课程讲授、实验、实习(设计)等教学环节中,掌握专业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专家学者普遍认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应重视实践环节的设计和安排,加强技术及专业技能的培养,以适应高技术水平下的土地资源管理要求[2-5]。但专家学者多是在专业教学改革或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中部分涉及实践技能(能力)培养[6-10],或是单纯从教学实习、实习基地建设等单一角度去分析[11,12],缺乏对实践能力培养整体上的思考。本文直接针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探讨了培养的必要性、思路和具体措施。

河北农业大学是全国设置土地相关专业最早的高校之一。1960年学校在当时的水利系(现城乡建设学院前身)开设了土地规划专业。该专业后因专业调整而取消,直到1989年再次恢复招生,专业名称为土地规划与利用,授工学学士学位。1998年,根据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专业更名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授管理学学士学位,并于2001年获得土地资源管理硕士学位授予权。适应社会对土地资源管理人才需求的增加和新形势下对于土地管理专业能力要求的提高,2010年4月,河北农业大学组建了国土资源学院,并将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划入该学院。自1989年至2013年底,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累计招收本科学生25届,共计903人,毕业735人。毕业生广泛分布于国土、城建、规划、农业等领域的行政、企事业单位。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培养出具有扎实理论功底,特别是在实践中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专门人才,河北农业大学从2010年起,开始编制各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方案及培养路线图,以期强化各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一)专业特色的需求

根据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以公共管理、环境科学技术、应用经济学为主干学科,以土地资源学、土地规划学、土地管理学、土地经济学、地籍管理学、测量学、土地信息系统为主要课程,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经济学及资源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土地管理方面的基础知识,具有测量、制图、计算机等基本技能,能在国土、城建、农业、房地产以及相关领域从事土地调查、土地利用规划、地籍管理及土地管理政策法规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虽名为管理,在学科上属于管理学的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但其也是一个技术性相对较强的专业。因此,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既不同于纯粹经济管理类学生,也不同于纯粹工程类学生[13]。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除开设经济类、管理类课程外,主干课程中,(土地)测量学、土地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土地资源学中的土地调查与评价、土地规划学中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的编制、土地管理学(地籍管理学)中的地籍调查、土地开发整理中的土地整治规划设计、不动产估价中的土地分等定级、宗地及基准地价评估等,都体现了该专业的技术特色。也正因为如此,本科专业目录中同时规定,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还可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因此,该专业的学生除应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外,在懂管理的基础上,还需学习专业相关技术,掌握相应专业能力。为加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实践能力培养,河北农业大学制定了该专业的实践能力培养方案和培养路线图。将该专业的实践能力划分为基础能力、核心能力和拓展能力3个层次,并结合学校该专业特色,将专业核心能力浓缩概括为“土壤与土地资源调查能力”、“土地评价与评估能力”、“土地规划能力”、“土地整治工程设计能力”以及“土地确权登记能力”5大专业核心能力。

(二)社会发展的需求

土地是一切生产和一切存在的源泉。土地管理在任何国家都是国家管理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对于土地资源总量居世界前列,而人均资源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三分之一的中国。中国幅员辽阔,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土地面积约为12亩,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4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优质耕地不到耕地面积的40%。人地关系的紧张、人地矛盾的突出,迫切需要政府加强土地资源的管理。而从土地使用者角度而言,则需要对土地资源进行高效利用。1986年直接隶属于国务院的实施城乡土地统一管理的国家土地管理局的设立和《土地管理法》的颁布实施,表明国家对土地这种重要资源的重视上升到了新的高度。尤其是伴随土地资源管理工作力度的不断增大,加强国土资源人才队伍建设随之成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为此国土资源部于2011年发布了《国土资源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国土资发〔2011〕24号),强调了人才资源是推动国土资源科学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核心要素,并对土地调查评价规划、土地产权市场评估、土地整治、国土资源信息技术、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等专业人才培养明确了目标,制定了措施。

从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就业情况来看,许多学生进入到国土系统,成为地籍管理、耕地保护、土地规划领域的业务骨干,而进入城建、规划、发改、农业等部门的毕业生也都在涉及的领域发挥着其专业优势。当前土地相关企业发展迅速,由最初的土地评估公司到后来的土地规划公司、土地整理公司、土地咨询公司等不断涌现,也迫切需要具有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毕业生充实其技术队伍。

不论是行政机关,还是事业单位,如土地规划院、土地整理中心、土地信息中心等事业单位,抑或相关企业,都需要懂理论,尤其是实践能力强的毕业生。特别是企业(公司),以营利为目的,它所需要的人才,是可以给它带来效益的人。只懂理论不懂实践的人,不可能快速上手,不可能很快地参与到项目当中发挥作用,动手能力强而理论功底不扎实的人,虽很快就能给企业带来效益,但缺乏后劲,缺乏应对变化、应对新事物的能力,企业的发展也不能完全依赖。因此,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必须理论功底扎实、实践能力过硬,善思维、知创新,这样才能为社会所接受。河北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就是应用型、复合型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思路

(一)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向

河北农业大学以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广适应”高级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复合型、应用型就是上述5个方面的结合,而对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就需要在上述5个方面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强能力”是“厚基础”的发展,是“广适应”的前提,而“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又是高素质的具体体现。

(二)与社会需求相适应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是当前社会急需的人才,社会需求旺盛。高校在培养专业学生时,不能只强调数量的匹配,更应重视培养质量,特别是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形成对社会人才的有效供给。只有这样,才能使毕业生满足当前地方科技、经济和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并能适应社会未来的发展。

(三)立足现有条件,积极拓展培养途径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需要相应的培养条件作为保障。因此在培养过程中,首先应对现实培养条件进行剖析,并进行资源优化和潜力挖掘,以发挥现有条件的最大效益。同时,发动各方面力量,努力拓展培养途径,改善培养条件,为实践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在实践能力培养目标的确定上,立足于现有条件,但又不局限于现有条件。

三、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

教师的实践能力,是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源泉。因此,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必须注重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河北农业大学鼓励教师在不影响教学的前提下承担横纵向课题,鼓励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建立研究生的导师组制,开展教学督导及老教师的传经送宝等活动。河北农业大学国土资源学院还利用假期连续2年分别开展了以土壤调查、地质地貌认知和水土保持为主要内容的野外考察活动,由有实践经验的老教师带队并讲解,使年轻教师在实践中丰富了知识、增长了经验。

(二)相应调整教学计划

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首先应落实在人才培养方案上。为此,国土资源学院通过课程新增和课程调整2个途径,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教学计划进行微调。如适应社会需要,增设了土地开发整理和土地资源学课程设计,并优化和更新了“航空摄影测量与遥感”和“土地测量学”2门课程的实验项目。

(三)加强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

实验室和实习基地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平台[14],是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场所,特别是对于土地资源管理这个对实践能力要求高的专业。在实验室建设方面,一方面,采取横向组合模式,对实验资源重新整合,建立院级综合实验室。除积极争取各方支持,缓解仪器设备紧张状况外,实验室人员和任课教师通过仪器维护、拆并,实验计划优化以及多媒体辅助等手段,在现有基础条件上挖掘潜力。学校也鼓励教师利用科研反哺教学,即鼓励将科研购置的仪器设备用于本科教学。

在实习基地建设方面,申报成功的国土资源部2个野外观测研究基地,即“环渤海土地利用-河北沧州野外基地”和“矿山生态环境-河北保定野外基地”,一举改变了原有实习基地培养方向单一、容量小的局面,成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多领域、全功能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场所。此外学校还和保定市国土资源局、沧州市国土资源局等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或达成了全面合作意向,并在北京舜土机构等多个相关企业建立了“大学生就业实践实训基地”。依托地方国土资源局及相关部门机构建立稳固的实习基地,加强学校与地方部门机构在科研、生产方面的交流合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的应用创新和科研能力[15]。

(四)建立本科班导师制

当前高校配备有辅导员,但其职责主要是负责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和政治思想教育等的管理,而在专业学习、科研实践训练等方面缺乏指导。

通过几年的试点,自2010届学生起,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所在的国土资源学院开始建立专业与相应平台(系)对口联系制度,确定责任心强、学术水平高的专业教师担任本科班导师,负责学生专业思想的巩固、学术思想引导、组织开展科研活动、科技创新、社会实践、实习就业的指导等活动。老师不定期地和学生座谈,并深入学生宿舍了解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加以指引和辅导,吸引学生参加科研课题,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找到了学习的方向,开拓了视野、锻炼了能力。

(五)建立科技创新兴趣小组

河北农业大学还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创新杯等科技创新大赛。由团委、学生会搭桥,或学生主动接触老师,建立专职教师和学生间的联系,组建兴趣小组、组织学习竞赛、开展“三下乡”活动,或由老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参加土地领域横纵向课题,开展专业相关研究,撰写研究报告或发表学术论文等。

四、结语

河北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方案及路线图编制工作是在学校统一部署下开展并初步完成的,历时1年有余。其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强化实践教学为着力点,通过构建由理论课程为基础,以实验、课程实习(课程设计)、毕业实习(综合实习)为环节的,以教室、实验室、实习基地为平台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以加强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相应调整教学计划、加强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建立本科班导师制和建立科技创新兴趣小组为手段,多措并举,以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最大限度的满足社会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

实践能力培养方案及路线图的编制,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明确了目标和方向、划定了路径。但是实践能力培养方案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样,都是一项系统工程,还需在师资培养及结构优化、实验室设备软件更新改造、拓展实践教学空间、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投入等方面继续开展研究工作,同时方案也需要随着学科的发展、社会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地调整和完善。

[1] 阳光高考.教育部高校招生阳光工程指定平台[EB/OL].http://gaokao.chsi.com.cn/zyk/zybk/speciality-Detail.action?specialityId=73385360,2012-12-30.

[2] 陈龙乾,李晓红,刘梅.面向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与发展[J].煤炭高等教育,2003,21(3):97-98.

[3] 李雪梅.就业导向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J].大学教育,2013(8):38-40.

[4] 胡伟艳,蔡银莺,彭开丽,等.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高等农业教育,2009(5):42-45.

[5] 夏显力,陈海滨.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高等农业教育,2011(10):53-55.

[6] 杨亚杰.浅谈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教学改革[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16):24.

[7] 李玲,吕巧灵,冯新伟.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07,13(8):188-189.

[8] 王永东,李廷轩,张锡洲,等.构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J].中国农业教育,2007(3):55-56,34.

[9] 沈非.高等师范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6(1):78-82.

[10] 喻燕,卢新海.公共管理学一级学科下土地资源管理人才培养探讨[J].中国农业教育,2010(1):12-14.

[11] 李俊林,李忠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组织教学实习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18):182.

[12] 杨小雄,何志明,莫海明.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实习基地建设探讨[J].社科纵横,2007,22(10):54-55.

[13] 刘建华,高燕.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设置与体系构建[J].中国地质教育,2005(1):61-63.

[14] 周兴东,赵长胜.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探索[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2(3):82-84.

[15] 方世明,李江风.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中国地质教育,2012(1):150-154.

猜你喜欢

河北农业大学资源管理土地
河北农业大学120周年校庆公告
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河北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喜报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
我爱这土地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河北农业大学优秀教师
——张 焘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GIS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