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校可持续科研创新的几点思考

2014-03-31

关键词:科研活动求真价值观

张 勃

(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创新”一词的概念最早是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于1912年提出的,从此创新活动开始风靡全球,时至今日,已愈演愈热。社会发展的历史实践证明,创新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灵魂,是社会发展和事业进步的不竭动力。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和归宿在于取得科学发展和技术革新,通过不断创造和积累新知识,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能量”贮备和“动力”保障,从而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因此,科研创新的可持续性,关系到一个民族和国家社会经济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树立“求真”的科学价值观

价值观是指一定历史时期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所持有的立场、观点和态度的总和。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科学价值观就是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看待某一事物所具有的价值,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对提高高校科研人才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1]。谈及科学价值观,笔者不由想起科学创新的一代伟人、大陆漂移学说的创始人魏格纳先生。魏格纳为了探索神秘的冰雪极地,以及为了进一步求证大陆漂移学说,曾4次冒生命危险深入极地格陵兰地区探险。然而,不幸的是第四次成了他探索科学的最后一次,为大陆漂移学说无悔地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魏格纳到底为了什么而如此执着,一生艰难跋涉、奋斗不息,并为此而献出生命?这正是魏格纳“不为功利,只为求知而求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价值观的本质体现。

纵观中国发展史,从春秋战国开始直到明末清初约2 000年的时间里,中国在科技方面丝毫不比西方差,无论是科学家还是科学著作的数量甚至都超过了同时代的西方。但是,到了16、17世纪,欧洲的近代科学迅猛发展,而中国几乎停留在原状。对此,人们不得不深思其中的原因。许多学者探索认为,从文化层面上,中国传统的科学价值观因受社会传统文化的直接影响,历来以“经世致用”为精神主导和价值取向。近代以来,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中国这种实用主义的科学价值观开始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并掀起了一股国民“西学”的热潮。但是,“中学为体”的思想极大地阻碍了中国人对西方人文和社会科学以及科学精神的接受,也阻碍了中国在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科学理论等方面的探索[2]。相反,西方科学发展继承了古希腊民族“为了摆脱愚昧而探索自然”的纯粹的“求知”的科学精神和价值观,从而促进了西方近代科学的迅猛发展。

1976年,吴大猷先生在《科学技术与人类文明》一文中指出:“一般言之,我们民族的传统是偏重实用的,我们有发明、有技术,而没有科学。”据此科学价值判断,我们中国人引以自豪的“四大发明”是技术而不是科学。目前,我国高校的科研活动主要以科技攻关为目的,以各种科研项目为主要形式实施开展。不容置疑,在“实用理性”的社会传统文化以及“实用主义”的科学价值导向下,我国的科学技术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提高我国综合国力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其科学本身也获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果。但是,在我国高校科研活动的开展和实施过程中,受“实用”和“功利”主义价值观的消极影响,不少学者怀着纯实用主义心态从事科学研究,而真正作为科学基石的“求真”的科学精神没有根植其中,从而导致整个科研环境的功利化,形成为项目而科研,为文章而科研的尴尬局面,从而把科学研究做成了“经济工程”。试想,我们今天的科研活动是为明天创造知识和进行“能量”贮备,容不得一点泡沫和虚假。因此,为了明天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进一步完善科研制度,再树我们民族真正“为求知而求真”的科学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走好今天“落后”的一小步,夯实科研基础

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在登上月球的那一刻留下了这样一句话:“这是我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的确,美国“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的成功登月,可谓是人类文明进步和科学发展的一个跨越。试想,人类这“一大步”是由多少频次的“一小步”积累才跨出来?同样,我们的科研要实现全面的跨越式发展,必须注重科研创新积累,夯实科学基础,踏踏实实地走好今天的每一小步。

当下,在科研实践中恐怕最流行的一句话就是牛顿说的:“我看得更远,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这句话映射了我们今天的科学研究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把握科学前沿。但关键的问题是我们怎样才能站在巨人的肩上?要能站上去,而且要能站得稳;只有站得稳,方能极目远瞧!今天的科学前沿,就像田径赛场上的起跑线。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起跑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统一的、公平的,我们只有和别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才会有胜赛的可能。然而科学基础是科学文化土壤、科学物质基础、系统的科学思想体系以及“求真”的科学精神的总和,它决定了科学巨人肩膀的宽度和厚度。在科学赛场上它像竞技者脚下的助跑器,不仅会影响起跑速度,而且在更大程度上会影响赛跑加速度,最终决定了赛跑的距离。厚积方能“勃”发,很显然,为了明天我们能在科学赛场上胜出,今天的首要任务是夯实科研基础。夯实高校科研基础,除了要加强科研基础设施、实验条件、科研平台等硬件建设外[3],更重要的是优化和完善现有的科研管理体制,加强科学土壤和文化等软环境建设。通过弱化考核,强化激励措施,促进科研活动的健康实践;通过建立较为长期的评估机制,而非短频的绩效考核,营造适当轻松的科研活动氛围。只有营造健康的科研文化氛围,改良高校科研土壤,才能期待高校结出科研硕果。

三、慎于追逐科研“焦点”和“热点”,开辟自主创新科研领域

科学并非时尚,其本质是不断探索未知领域而“唯求知而求真”的过程。科研实践中,以开阔的眼界和敏锐的洞察力,关注前沿,跟踪科学发展动向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须的。如此,才不至于闭门造车,进行不必要的重复科研工作,以免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把握科学前沿,是了解科学进展,搞清什么问题已经解决了,什么问题还没解决并且亟待解决,以此来判断该领域将来可能的发展趋向。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人们一定要去追逐科学焦点和科学热点。

科学领域的开辟源于某科学现象的发现和科学问题的提出,只要有疑惑有问题的地方,科学就能够扎根发芽。因此,从科学的本质讲,不同学科领域或不同科研方向之间并没有什么冷热之分。今天的热点领域在探索之初往往并非是科学“焦点”或“热点”,只是因为受关注而竞挤探索的人慢慢变多才变成了“热点”。当然,从某种程度上人们应积极参与竞争“热点”科学领域的探索,但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面对科研(或项目)“热点”,必须头脑清醒,冷静自若,更不能浮躁或仅仅因为是“热点”而去追逐和盲从。必须立足自身的科研实践,能耐得住“冷的”寂寞和孤独,坚持并努力打造属于自己的那口科研之井。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固步自封,循规蹈矩,我们更要及时更新学术思想,开拓思路,大胆尝试提出科学猜想和创新性科学问题,开辟真正自主的“热点”科研领域。

四、加强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在创新实践中实现再创新

科技发展的灵魂在于创新,创新的根本在人才。因此,以创新人才培养为主要目标的创新团队建设是实现可持续科研创新的根本保证。科研团队作为科研活动的主体,是科学研究工作的行为发出者和组织实施者。能否建立一支团结、高效,富有创新活力的科研团队,直接关系到实际科研工作的数量和质量,以及整个科研活动的可持续性。创新团队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团队精神文化建设,树立“唯求知而求真”的科学精神旗帜,培养和营造追求卓越、格物求真的科研文化,是培养整个团队形成“非实用主义”唯“求真”科学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创新精神是科研创新团队的灵魂,也是一个团队产生创新性科研成果的前提,要实现团队的可持续创新,必须不断加强团队学习意识的培养,以始终保持高度的学术敏锐性和科研创新活力。

科研活动要实现可持续创新,科研团队必须在现有的创新实践中不断探索新的创新点,通过新科学问题的提出开辟新的创新方向。从某种意义上说,科学的历史就是一部问题不断展开和深入的历史,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历史。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与英费尔德有句至理名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4-14]。因此,当科学研究进行到一定阶段时,科研工作者要善于更深入地进行思考和提出假设,并以开放的姿态,对现有的研究结果提出质疑,而不应该只是盲目地接受或期待某种结果。

[1] 杨晓梅.试论科学价值观与青年人才的素质培养[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1,20(4):18-21.

[2] 马红霞,刘琪.传统科学价值观对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的影响[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6(6):136-138.

[3] 李蕾,姜卫平,庄汇文.简论科研基础设施与装备条件区域共享平台的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3):87-90.

[4] 卢小驰.社会环境对高校教师科研创新能力的影响[J].江西教育科研,2007(6):69-70.

[5] 董新平.关于科研工作创新的几点思考[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6(3):91-92.

[6] 任小中.科学创新中的文化因素探析[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5(1):42-45.

[7] 陈蕾.科研创新的哲学思考[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6,22(4):225-226.

[8] 马建刚.创新源于实践成果始于勤奋[J].科学新闻,2007(2):31.

[9] 曾华锋,石海明,张茜.科研选题视角下研究生科研创新需培养的四种意识[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O07,30(1):30-32.

[10] 凌波.促进科研创新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J].科学新闻,2006(22):19.

[11] 蒋侃,韦兆文,邓柯.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的探索与思考[J].高教论坛,2007(4):129-131.

[12] 肖智强.高等学校科技创新面临的困境及出路[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4):553-556.

[13] 包云.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探微[J].前沿,2007(9):95-97.

[14] 张新柱.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环境因素分析[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11,1(5):118-121.

猜你喜欢

科研活动求真价值观
计算机学科科研活动行为规范建议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张锦绣
阎生德
机械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科竞赛和科研活动体系建设研究
大医求真 惠民求实
走出教材窠臼,走向求真求是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国际商务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的动力与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