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嬗变中建构

2014-03-31郑益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民生中国共产党

郑益

[摘要]中国共产党的民生建设历史始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28年间经历了“萌生”、“尝试”、“践行”、“传承”四个发展阶段。考察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的民生建设嬗变历程,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事业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生

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重视民生,一直把解决民生问题、维护人民利益作为立党之本。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的民生斗争,实现了民生解放。梳理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的民生建设历程,从中汲取有益经验,对当今深化民生领域综合改革,完善社会治理,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一、萌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民生建设的初始探索阶段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就认识到了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民主革命,革命的根本要旨在于解放民生。在解放民生的初始探索阶段,中国共产党组织领导了工人阶级争取民生权益的斗争,并开始认识到了中国的农民问题。

领导无产阶级开展争取民生权益的革命斗争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的首要任务。1921年8月,为了贯彻党的“一大”提出的加强党对工人运动领导的精神,党中央在中国产业中心—上海,成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在这个组织的领导下,中国共产党深入到工人阶级中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发展工会组织并带领工人阶级进行罢工斗争。在工人阶级的积极配合下,中国共产党先后组织和领导了香港海员大罢工、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五卅运动等等。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斗争实践的过程中也深化了对工人阶级和工人运动的认识。1922年5月1日,中国共产党组织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在广州举行,大会制定并通过了维护工人切实利益的《八小时工作制》、《罢工援助条例》等决议案,号召广大工人组织起来去谋求“地位的改良和自由”。1925年,中共在“四大”的《对于民族革命运动之决议案》中进一步指出“无产阶级是最有革命性的阶级”,“民主革命必须确保无产阶级的有力参加,并且取得地位,才能够取得胜利。”党领导工人阶级争取民生权益的斗争运动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谋求民生解放的开启。

在领导工人阶级开展革命运动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逐渐认识到了农民是中国革命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1922年7月,党的“二大”对中国农民作了初步的阶级分析,已经认识到了工农联盟的重要性。中共“二大”大会宣言中指出“中国三万万农民乃是革命运动中的最大因素……那大量的贫苦农民和工人握手革命,那时可以保证中国革命的成功。”[1]1923年6月,党的“三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农民问题决议案》,强调“以保护农民之利益而促进国民革命运动之必要”[2] 1925年1月,党的“四大”提出了工农联盟问题,指出农民“天然是工人阶级之同盟者”,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如果不发动农民起来斗争,中国革命的成功和无产阶级领导地位是不可能取得的。[3]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推动下,广州、湖南、湖北等地的农民运动蓬勃发展。农民阶级力量和价值的彰显,促使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农民问题愈加重视,开始对如何解决好农民的民生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理论和实践上的探索。

二、尝试—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民生建设的初成架构阶段

“八七”会议后,毛泽东等党的领导人将大革命时期开展农民运动的思想和经验与在革命根据地的革命斗争实践相结合,形成了在党的历史上有重要意义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相结合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在这一思想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民众开展了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民生建设,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民生问题的具体措施,在多个方面开始了领导民生建设的初次尝试。

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深刻认识到,中国民主革命要想取得胜利,必须依靠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的支持和拥护,要想调动广大农民参加和支持革命斗争的积极性,就必须使农民从封建的土地关系中获得解放。中国共产党从土地问题入手,发动群众开展了大规模的“打土豪、分田地”活动,实现广大农民“耕者有其田”,并先后颁布了井冈山《土地法》、兴国县《土地法》和《苏维埃土地法》。广大贫苦农民纷纷获得了土地,生存状况大为改善。在领导土地革命的同时,中国共产党在苏区还开展了三次大规模的民主选举活动,鼓励人民参政议政,努力推行人民当家做主。与此同时,共产党还开启了法律制度建设探索,开始了以建立法律制度来保障民生事业推进的尝试。在社会建设方面,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整顿社会秩序,维护社会治安,荡涤旧风俗,树立新风尚,重视教育卫生事业发展,开展妇女解放运动等。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进行民生建设的尝试和探索揭开了“创造中国新社会的序幕” 。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当时中国实际的民主革命道路。在这个道路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进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民生探索和尝试,推动了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的形成,谱写了中国民生建设史上的新篇章。

三、践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民生建设的务实发展阶段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抗日战争是广大民众参与的民族解放战争,然而“大敌当前,不解决民主民生问题,就不能建立抗日根据地抵抗日本的进攻。”[4]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指导下,共产党人始终牢牢抓住民生建设不放松,将坚持抗战与民生建设相结合,以民生保障抗战,以抗战促进民生。

为充分调动各个阶层投身抗战的积极性,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和各敌后抗日根据地打响了民生建设的“战役”。在经济方面,中国共产党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并改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对待地主和富农的策略。为了克服根据地严重的物质困难,中国共产党领导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极大地缓解了根据地军民供需的重大矛盾,为抗战的持续提供了民生保障。在政治方面,共产党人在根据地推行“精兵简政”的同时还进行了民主选举尝试,组建起有广泛代表性的“三三制”政权并创造性地建立起独具特色的边区参议会制度,有力地团结了社会各界爱国分子积极投身抗战。在社会建设方面,党不仅在陕甘宁边区探索性地开展和发展了边区社会保障工作,还在边区推行了新文字扫盲运动和普及教育运动,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会教育。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不仅成功地解决了抗日根据地广大军民最现实、最迫切的民生问题,而且使党自身在抗战的斗争中也得到历练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在此期间的民生建设理念和策略较好地贴近了实际,愈加准确和适时,有力地保障了抗战的最后胜利。

四、传承—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民生建设的承前启后阶段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从赢得战争胜利以及夺取和建立政权的角度来认识民生。在继续重视农民土地民生的同时,中国共产党更加注重解放区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多领域的民生建设经验积累,为领导全国范围内的民生建设做准备。

随着解放战争局势的变化,中国共产党人越发认识到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是赢得战争胜利的最关键因素。1946年7月,毛泽东强调指出:“充分发动群众,使我党与人民密切结合起来……就会使敌我力量发生有利于我的变化……使敌人无法战胜我们。”[5]中国共产党更加注重解放区在经济、政治、、社会等领域的民生建设。在经济方面,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颁布了《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提出要把减免租息的政策转变为彻底的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将土地分配给农民。随着解放战争的不断胜利,人民迫切需要一个更加完善的土地革命纲领。1947年9月,中共中央颁布了中共历史上第一个彻底反封建的土地纲领—《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制度。此时期党中央土地政策的调整,使农村各个阶层都获得了土地民生的保障,加速了全国解放的进程。在政治方面,进一步“精兵简政”并推行民主政治,充分保障人民的政治权利,规定解放区各级人民代表会议由选举产生。在社会建设方面,中国共产党重视加强社会救助。1946年12月,毛泽东在对解放区工作提出“十大方针”时,明确把社会救助当做“应加特别注意”的十项工作之一,并强调:“各解放区有许多灾民、难民、失业者和半失业者,亟待救济。此问题解决得好坏,对各方面影响甚大。”[6]各解放区纷纷响应中央号召,在采取安置弱势群体、收容急赈、开展社会互济、政府安置就业等措施的同时,还开展了减免赋税、移民就食、防止疫病等救助工作。这些方方面面有益的民生探索和尝试在新中国成立后被进一步落实和完善。

解放战争时期,随着党执政区域的逐渐扩大,党面临的民生问题愈加复杂化、多样化。党带领人民以革命必胜的热情和信念进行了艰辛的努力和开拓,为新中国的民生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新中国诞生28年间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谋求民生解放的奋斗史。中国共产党在这一历史时期,准确把握各阶段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的变化,统筹兼顾各方面的利益诉求,厘清并妥善处理不同阶段民生建设关键问题,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的同时,探索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富有中国特色的民生建设之路。廓清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生建设嬗变历程,汲取其建构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对于当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事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央档案馆.中国共产党第二次至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44-45.

[2]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M]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 151.

[3]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M] 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52.

[4]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76.

[5]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151.

[6]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4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176.■

猜你喜欢

民生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聚焦两会 关注民生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