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伦理视角下的企业环境绩效评价维度研究

2014-03-31李晓媚

经济师 2014年2期
关键词:生态伦理

李晓媚

摘 要:随着“价值理性”时代的到来,自然环境的价值得到重视,环境问题也逐渐由边缘走向中心,外部环境问题的紧迫性以及企业的生态本质性,决定了建立生态伦理视角下企业环境业绩评价的必然性。文章在回顾国内外关于环境业绩评价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从生态伦理视角研究了企业环境绩效评价维度及各维度下评价指标初步构建思路。

关键词:生态伦理 企业环境绩效评价 评价维度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2-040-02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各种环境问题不断涌现,使得我们必须考虑企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如何衡量该影响及如何判断企业环境责任承担。生态环境必然成为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已成为共识。人不仅是自然的人、生物的人,更是社会的人、伦理的人,企业亦如此,企业不仅是经济的主体、社会的主体,更是伦理的主体,相应,企业角色也必然会由“经济人”、“社会人”向“经济道德人”进行转变。

“经济道德人”的企业新角色要求其必须重视生产经营对环境的影响,回归生态本质,这必然会对企业绩效评价提出新要求。回顾企业业绩评价的演进历程,从最初的将本求利到财务评价模式,到以EVA为基础的价值评价模式,再到以平衡计分卡为基础的战略评价模式,经历了单一财务指标、以股东利益为主的财务指标、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并重的演变过程,企业绩效评价正向着兼顾企业利益相关者及社会各方利益的方向发展,但上述评价模式尚未将生态因素纳入评价范畴,近年来,学界以及政界逐步将评价维度进行扩展,但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

二、国内外环境绩效评价的研究现状

1.国外关于环境绩效评价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国外各组织便开始了对企业环境绩效评价较为系统的研究,并相继提出了各评价标准,主要有加拿大特许会计协会(CICA)、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世界可持续发展企业委员会(WBCSD)、GRI以及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ISAR)等,其中CICA在《环境绩效报告》中分行业列示了企业环境绩效评价的指标;GRI从原料、能源、水、生物多样性、废气污水和废物、产品和服务、法律遵从成本、运输、环保投资等9大方面列示了环境绩效评价的17个核心指标和13个附加指标;ISAR提出对每单位净增加值的能源需求量、水资源耗用量、臭氧损耗量、产生的废弃物以及对全球变暖的影响5种环境变量进行计量、确认和披露,评价其生态影响;ISO将环境绩效评价指标分为组织周边的环境状态指标和组织内部的绩效评价指标两个部分,为企业提供了一个环境绩效评价指标的选择范围;WBCSD提出的企业生态效益指标框架分为产品或服务的价值、创造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产品或服务的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三大类。

2.国内关于环境绩效评价的研究。随着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等理念的提出,我国学者也基于不同角度对企业环境绩效评价维度进行了研究。

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进行的研究,温素彬(2005,2007)提出了企业三重绩效评价模型,在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中加入了“生态绩效”的维度;张亚连(2007)从企业产品对环境的“无害性”、企业生产工艺的“清洁化”、企业排放的“低三碳”化、企业支柱的“高科技化”、企业发展的“可持续化”五个维度对企业的环境绩效进行评价。从低碳经济角度进行的研究,王士伟(2010)从生产工艺清洁化、产品无害化、支柱产品新型化、“三废”排放最低化、企业发展可持续化五个维度对企业环境绩效做出评价;秦娟(2011)提出从财务活动层面,经营效益层面两个维度构建企业环境业绩评价体系。从循环经济角度进行的研究,刘建胜(2011)提出资源利用、循环特征、生态效率三个维度下建立企业环境业绩评价体系。赵茜(2012)等在平衡计分卡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加入了内部环境管理维度对企业的环境绩效进行评价。

从国内外研究现状可以看出,国外各组织对环境绩效评价标准的研究,仅仅为企业环境绩效的评价提供参考标准和指标选择范围,尚缺乏理论深度的研究。国内从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低碳经济以及循环经济的视角对企业环境绩效的评价维度进行研究,大都从经济学角度进行分析,尚未从深层次的价值观角度进行分析。实际上,伦理学作为哲学的重要分支,是其他学科的基础,近年来,生态伦理学正逐步成为哲学中的“显学”,本文拟从生态伦理视角对企业环境绩效评价进行完善研究。

三、生态伦理视角下的企业环境绩效评价维度

1.生态伦理内涵及对企业环境绩效评价的影响。生态伦理将传统伦理观念下的人际伦理拓展到人(此处的“人”是泛指个体)与生态环境的伦理关系,具体来讲是指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的伦理信念、道德态度和行为规范的观念体系,是一种尊重自然的价值和权利的伦理价值系统。它以道德为手段去协调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其实践内容主要包括保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合理使用自然资源以及人类保护生态的道德责任等。企业作为道德的主体的,企业的生态伦理理念建设是推动生态伦理观念发展的主要力量。

从国际上看,全球生态观念的转变影响着生态伦理与企业伦理的关系。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浅绿色”生态观念下的生态伦理与企业伦理联系较少,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经济的发展仍处于分裂状态;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企业管理伦理运动与生态伦理运动相结合,并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目标;20世纪90年代以后“深绿色”生态观念下,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经济的发展以及人类的发展相结合,生态伦理也与企业管理伦理相交融,作为企业管理伦理最新的发展逻辑。

纵观历史,我国古代大量的哲学思想中就蕴含着生态思想以及生态智慧,从儒家孔子的“天人合一”、“仁爱万物”,孟子的“性善论”、“天时、地利、人和”再到道家老子的“道法自然”,庄子的“知足知业,可以长久”,这些思想无不强调着人仅仅是自然环境的一部分并不是自然的主宰者。毋庸置疑,企业作为由人组成的组织,必然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具有生态本质性。

纵观企业的发展过程,我们可以看出,企业具有“外部不经济性”的传统,该传统使得企业自始至终没有将环境责任作为其应承担责任的一部分,企业在产生初期或许并没有预料到其发展会对生态环境带来怎样的影响,伴随着企业的成长、发展,几乎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察觉到企业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而且几乎所有影响都是负面的,正如理查德·T.德·乔治在《经济伦理学》中指出的“世界各国都已认识到自然界所能提供的资源量并非无限,在全球工业化进程中,人类已经付出了巨大代价。整个生态系统处于一种如此精致平衡之中,我们对其造成的每一次改变都会引起诸多连锁反应,而其中一些有害的结果并非出于我们的本意。”哈丁“公地的悲剧”就是这一传统的体现。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如果仍然对其生态影响置之不理是不理性的也是不被允许的。其次,生态伦理的发展影响企业环境绩效评价的内容,生态伦理要求企业将生态环境作为利益相关者,承担生态责任。因此,企业应该完善环境业绩评价内容,把涉及生态伦理的相关指标纳入其中,以突出企业对生态责任的承担。

2.生态伦理视角下的企业环境绩效评价维度分析。生态伦理理念是处理人与生态关系的伦理原则、规范、实践的总和,是企业伦理管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以企业生态责任为核心,坚持生态效益、生态友好两大基本原则,以清洁生产、绿色管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作为具体的伦理价值规范。其中,生态效益原则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其经济效益更要关注其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企业要力求使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最大化。生态效益原则要求企业合理高效地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肩负生态使命。生态友好原则是从观念层面对企业的要求,企业应从企业文化入手以生态友好为基本原则使生态伦理观念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中。

生态伦理视角下企业的环境绩效评价以生态效益、生态友好两大原则为依据,以生态伦理体系的四项规范为评价维度。如图1所示:

(1)清洁生产。清洁生产是指在满足人们的需求的同时又能够合理有效的使用资源、能源并保护生态环境的生产技术和措施,其包括清洁的生产和产品两大方面,从实质上讲,其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供、产、销整个过程。

清洁生产的目标是使得资源的使用效率最大化、污染的产生最小化,这就要求企业最大限度地保证原料的无害性;生产废弃物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生产后产品使用过程和回收处理过程的低污染甚至无污染。即保证企业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都能够充分考虑到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因此,该维度下企业环境绩效评价以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以定量指标为主,从原料的采购、投入、使用效率、耗费程度、生产产品所产生的废弃物以及最终的废品率等角度进行该维度下指标的设计。

(2)绿色管理。绿色管理主要是对企业观念层面的要求,绿色管理就是企业在政府政策以及群众舆论下能否自觉主动地将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观念融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的决策之中,从企业文化的层次来植入生态伦理观。该维度下考虑主要从企业产品的设计理念、生产技术、营销观念、环保监督机构的建立、企业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遵守情况、企业环境报告的发布等方面进行定性指标的设计。

(3)节约资源。自然资源的“公共物品”属性往往使得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不注重对资源的节约,但是,自然资源的有限性使得我们必须考虑如何使得资源的使用和配置达到最优,合理地开发和使用自然资源更是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通过节约资源,既可以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又可以减少污染和生态破坏,从而可以体现公司的绿色管理,保障清洁生产的实现,因此,节约资源应该贯穿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全过程。该维度下应该从定性、定量两个方面进行指标的设计。定性方面主要考虑公司相关规章制度的制定、公司的经营理念、公司生产所用原材料的可再生性、有害性等;定量方面主要考虑公司资源能量的耗用率、公司资源的周转循环率、公司产品的残次品率、使用寿命及回收率等。

(4)保护环境。企业的环保投入是保护环境的主要体现,其要求企业主动关注生态环境问题,在追求企业生产经营利益之外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进行投资,主动尽到企业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基于该规范的要求,该维度下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指标设计:企业营销方式的环保程度、环保教育、培训费用投入力度、环保型设备投资占比、环保活动费用比、企业的环境成本、环境负债比例等。

以上四个方面的指标设计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绿色管理是企业文化制度层面的体现,清洁生产、节约资源以及保护环境是企业技术层面和制度层面的双重体现。

总之,企业的生态本质性决定了企业必须树立生态伦理观念,对其生态影响进行量化,承担生态责任。企业承担生态责任是由外部生态环境恶化问题的紧迫性以及企业内在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追求共同决定的,因此,建立生态伦理视角下的企业环境绩效评价是企业的必然选择。

【本文为青岛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QDSKL13012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龚天平,窦有菊.与生态伦理交融:当代企业伦理发展的新逻辑[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2] 张志丹.企业生态责任的生成逻辑—从企业的经济道德人本质谈起[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

[3] 温素彬,薛恒新.基于科学发展观的企业三重绩效评价模型[J].会计研究,2005(4)

[4] 温素彬.基于可持续发展观的企业绩效评价模式研究[J].财会月刊,2007(2)

[5] 张亚连.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企业环境业绩评价探析[J].会计之友,2007(1)

[6] 刘建胜.循环经济视角下的企业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J].Commercial Accounting,2011(6)

[7] 王士伟.低碳经济条件下构建企业业绩评价新体系的设想[N].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2)

[8] 赵茜,石泓.社会责任视角下的企业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商业经济,2012(12)

[9] 苗泽华,卞娜,杨琛子.从“天人合一”到企业生态责任[J].经济与管理,2009(12)

[10] 苗泽华,孙曾辉.我国古代生态伦理思想及其启示[J].商业文化,2009(12)

[11] 庄艳.企业生态伦理的价值审视[J].经营管理,2008(17)

[12] 向洪.生态伦理的理论溯源与时代特质[J].湘潮,2011(6)

[13] 范云霞.中国环境生态伦理现状研究综述[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7(9)

[14] 秦娟.低碳经济下企业环境业绩评价研究.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15] [美]理查德·T.德·乔治.李布译.经济伦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16] [美]芭芭拉·沃德等.《国外公害丛书》编委会译.只有一个地球—对一颗小小行星的关怀和维护.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作者单位:青岛大学国际商学院会计学系 山东青岛 266071)

(责编:贾伟)

纵观企业的发展过程,我们可以看出,企业具有“外部不经济性”的传统,该传统使得企业自始至终没有将环境责任作为其应承担责任的一部分,企业在产生初期或许并没有预料到其发展会对生态环境带来怎样的影响,伴随着企业的成长、发展,几乎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察觉到企业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而且几乎所有影响都是负面的,正如理查德·T.德·乔治在《经济伦理学》中指出的“世界各国都已认识到自然界所能提供的资源量并非无限,在全球工业化进程中,人类已经付出了巨大代价。整个生态系统处于一种如此精致平衡之中,我们对其造成的每一次改变都会引起诸多连锁反应,而其中一些有害的结果并非出于我们的本意。”哈丁“公地的悲剧”就是这一传统的体现。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如果仍然对其生态影响置之不理是不理性的也是不被允许的。其次,生态伦理的发展影响企业环境绩效评价的内容,生态伦理要求企业将生态环境作为利益相关者,承担生态责任。因此,企业应该完善环境业绩评价内容,把涉及生态伦理的相关指标纳入其中,以突出企业对生态责任的承担。

2.生态伦理视角下的企业环境绩效评价维度分析。生态伦理理念是处理人与生态关系的伦理原则、规范、实践的总和,是企业伦理管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以企业生态责任为核心,坚持生态效益、生态友好两大基本原则,以清洁生产、绿色管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作为具体的伦理价值规范。其中,生态效益原则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其经济效益更要关注其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企业要力求使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最大化。生态效益原则要求企业合理高效地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肩负生态使命。生态友好原则是从观念层面对企业的要求,企业应从企业文化入手以生态友好为基本原则使生态伦理观念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中。

生态伦理视角下企业的环境绩效评价以生态效益、生态友好两大原则为依据,以生态伦理体系的四项规范为评价维度。如图1所示:

(1)清洁生产。清洁生产是指在满足人们的需求的同时又能够合理有效的使用资源、能源并保护生态环境的生产技术和措施,其包括清洁的生产和产品两大方面,从实质上讲,其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供、产、销整个过程。

清洁生产的目标是使得资源的使用效率最大化、污染的产生最小化,这就要求企业最大限度地保证原料的无害性;生产废弃物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生产后产品使用过程和回收处理过程的低污染甚至无污染。即保证企业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都能够充分考虑到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因此,该维度下企业环境绩效评价以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以定量指标为主,从原料的采购、投入、使用效率、耗费程度、生产产品所产生的废弃物以及最终的废品率等角度进行该维度下指标的设计。

(2)绿色管理。绿色管理主要是对企业观念层面的要求,绿色管理就是企业在政府政策以及群众舆论下能否自觉主动地将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观念融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的决策之中,从企业文化的层次来植入生态伦理观。该维度下考虑主要从企业产品的设计理念、生产技术、营销观念、环保监督机构的建立、企业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遵守情况、企业环境报告的发布等方面进行定性指标的设计。

(3)节约资源。自然资源的“公共物品”属性往往使得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不注重对资源的节约,但是,自然资源的有限性使得我们必须考虑如何使得资源的使用和配置达到最优,合理地开发和使用自然资源更是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通过节约资源,既可以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又可以减少污染和生态破坏,从而可以体现公司的绿色管理,保障清洁生产的实现,因此,节约资源应该贯穿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全过程。该维度下应该从定性、定量两个方面进行指标的设计。定性方面主要考虑公司相关规章制度的制定、公司的经营理念、公司生产所用原材料的可再生性、有害性等;定量方面主要考虑公司资源能量的耗用率、公司资源的周转循环率、公司产品的残次品率、使用寿命及回收率等。

(4)保护环境。企业的环保投入是保护环境的主要体现,其要求企业主动关注生态环境问题,在追求企业生产经营利益之外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进行投资,主动尽到企业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基于该规范的要求,该维度下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指标设计:企业营销方式的环保程度、环保教育、培训费用投入力度、环保型设备投资占比、环保活动费用比、企业的环境成本、环境负债比例等。

以上四个方面的指标设计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绿色管理是企业文化制度层面的体现,清洁生产、节约资源以及保护环境是企业技术层面和制度层面的双重体现。

总之,企业的生态本质性决定了企业必须树立生态伦理观念,对其生态影响进行量化,承担生态责任。企业承担生态责任是由外部生态环境恶化问题的紧迫性以及企业内在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追求共同决定的,因此,建立生态伦理视角下的企业环境绩效评价是企业的必然选择。

【本文为青岛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QDSKL13012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龚天平,窦有菊.与生态伦理交融:当代企业伦理发展的新逻辑[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2] 张志丹.企业生态责任的生成逻辑—从企业的经济道德人本质谈起[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

[3] 温素彬,薛恒新.基于科学发展观的企业三重绩效评价模型[J].会计研究,2005(4)

[4] 温素彬.基于可持续发展观的企业绩效评价模式研究[J].财会月刊,2007(2)

[5] 张亚连.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企业环境业绩评价探析[J].会计之友,2007(1)

[6] 刘建胜.循环经济视角下的企业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J].Commercial Accounting,2011(6)

[7] 王士伟.低碳经济条件下构建企业业绩评价新体系的设想[N].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2)

[8] 赵茜,石泓.社会责任视角下的企业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商业经济,2012(12)

[9] 苗泽华,卞娜,杨琛子.从“天人合一”到企业生态责任[J].经济与管理,2009(12)

[10] 苗泽华,孙曾辉.我国古代生态伦理思想及其启示[J].商业文化,2009(12)

[11] 庄艳.企业生态伦理的价值审视[J].经营管理,2008(17)

[12] 向洪.生态伦理的理论溯源与时代特质[J].湘潮,2011(6)

[13] 范云霞.中国环境生态伦理现状研究综述[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7(9)

[14] 秦娟.低碳经济下企业环境业绩评价研究.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15] [美]理查德·T.德·乔治.李布译.经济伦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16] [美]芭芭拉·沃德等.《国外公害丛书》编委会译.只有一个地球—对一颗小小行星的关怀和维护.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作者单位:青岛大学国际商学院会计学系 山东青岛 266071)

(责编:贾伟)

纵观企业的发展过程,我们可以看出,企业具有“外部不经济性”的传统,该传统使得企业自始至终没有将环境责任作为其应承担责任的一部分,企业在产生初期或许并没有预料到其发展会对生态环境带来怎样的影响,伴随着企业的成长、发展,几乎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察觉到企业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而且几乎所有影响都是负面的,正如理查德·T.德·乔治在《经济伦理学》中指出的“世界各国都已认识到自然界所能提供的资源量并非无限,在全球工业化进程中,人类已经付出了巨大代价。整个生态系统处于一种如此精致平衡之中,我们对其造成的每一次改变都会引起诸多连锁反应,而其中一些有害的结果并非出于我们的本意。”哈丁“公地的悲剧”就是这一传统的体现。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如果仍然对其生态影响置之不理是不理性的也是不被允许的。其次,生态伦理的发展影响企业环境绩效评价的内容,生态伦理要求企业将生态环境作为利益相关者,承担生态责任。因此,企业应该完善环境业绩评价内容,把涉及生态伦理的相关指标纳入其中,以突出企业对生态责任的承担。

2.生态伦理视角下的企业环境绩效评价维度分析。生态伦理理念是处理人与生态关系的伦理原则、规范、实践的总和,是企业伦理管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以企业生态责任为核心,坚持生态效益、生态友好两大基本原则,以清洁生产、绿色管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作为具体的伦理价值规范。其中,生态效益原则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其经济效益更要关注其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企业要力求使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最大化。生态效益原则要求企业合理高效地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肩负生态使命。生态友好原则是从观念层面对企业的要求,企业应从企业文化入手以生态友好为基本原则使生态伦理观念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中。

生态伦理视角下企业的环境绩效评价以生态效益、生态友好两大原则为依据,以生态伦理体系的四项规范为评价维度。如图1所示:

(1)清洁生产。清洁生产是指在满足人们的需求的同时又能够合理有效的使用资源、能源并保护生态环境的生产技术和措施,其包括清洁的生产和产品两大方面,从实质上讲,其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供、产、销整个过程。

清洁生产的目标是使得资源的使用效率最大化、污染的产生最小化,这就要求企业最大限度地保证原料的无害性;生产废弃物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生产后产品使用过程和回收处理过程的低污染甚至无污染。即保证企业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都能够充分考虑到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因此,该维度下企业环境绩效评价以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以定量指标为主,从原料的采购、投入、使用效率、耗费程度、生产产品所产生的废弃物以及最终的废品率等角度进行该维度下指标的设计。

(2)绿色管理。绿色管理主要是对企业观念层面的要求,绿色管理就是企业在政府政策以及群众舆论下能否自觉主动地将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观念融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的决策之中,从企业文化的层次来植入生态伦理观。该维度下考虑主要从企业产品的设计理念、生产技术、营销观念、环保监督机构的建立、企业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遵守情况、企业环境报告的发布等方面进行定性指标的设计。

(3)节约资源。自然资源的“公共物品”属性往往使得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不注重对资源的节约,但是,自然资源的有限性使得我们必须考虑如何使得资源的使用和配置达到最优,合理地开发和使用自然资源更是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通过节约资源,既可以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又可以减少污染和生态破坏,从而可以体现公司的绿色管理,保障清洁生产的实现,因此,节约资源应该贯穿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全过程。该维度下应该从定性、定量两个方面进行指标的设计。定性方面主要考虑公司相关规章制度的制定、公司的经营理念、公司生产所用原材料的可再生性、有害性等;定量方面主要考虑公司资源能量的耗用率、公司资源的周转循环率、公司产品的残次品率、使用寿命及回收率等。

(4)保护环境。企业的环保投入是保护环境的主要体现,其要求企业主动关注生态环境问题,在追求企业生产经营利益之外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进行投资,主动尽到企业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基于该规范的要求,该维度下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指标设计:企业营销方式的环保程度、环保教育、培训费用投入力度、环保型设备投资占比、环保活动费用比、企业的环境成本、环境负债比例等。

以上四个方面的指标设计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绿色管理是企业文化制度层面的体现,清洁生产、节约资源以及保护环境是企业技术层面和制度层面的双重体现。

总之,企业的生态本质性决定了企业必须树立生态伦理观念,对其生态影响进行量化,承担生态责任。企业承担生态责任是由外部生态环境恶化问题的紧迫性以及企业内在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追求共同决定的,因此,建立生态伦理视角下的企业环境绩效评价是企业的必然选择。

【本文为青岛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QDSKL13012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龚天平,窦有菊.与生态伦理交融:当代企业伦理发展的新逻辑[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2] 张志丹.企业生态责任的生成逻辑—从企业的经济道德人本质谈起[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

[3] 温素彬,薛恒新.基于科学发展观的企业三重绩效评价模型[J].会计研究,2005(4)

[4] 温素彬.基于可持续发展观的企业绩效评价模式研究[J].财会月刊,2007(2)

[5] 张亚连.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企业环境业绩评价探析[J].会计之友,2007(1)

[6] 刘建胜.循环经济视角下的企业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J].Commercial Accounting,2011(6)

[7] 王士伟.低碳经济条件下构建企业业绩评价新体系的设想[N].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2)

[8] 赵茜,石泓.社会责任视角下的企业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商业经济,2012(12)

[9] 苗泽华,卞娜,杨琛子.从“天人合一”到企业生态责任[J].经济与管理,2009(12)

[10] 苗泽华,孙曾辉.我国古代生态伦理思想及其启示[J].商业文化,2009(12)

[11] 庄艳.企业生态伦理的价值审视[J].经营管理,2008(17)

[12] 向洪.生态伦理的理论溯源与时代特质[J].湘潮,2011(6)

[13] 范云霞.中国环境生态伦理现状研究综述[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7(9)

[14] 秦娟.低碳经济下企业环境业绩评价研究.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15] [美]理查德·T.德·乔治.李布译.经济伦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16] [美]芭芭拉·沃德等.《国外公害丛书》编委会译.只有一个地球—对一颗小小行星的关怀和维护.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作者单位:青岛大学国际商学院会计学系 山东青岛 266071)

(责编:贾伟)

猜你喜欢

生态伦理
老子生态伦理的逻辑理路
试论先秦道家的生态伦理思想
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生态伦理智慧及其现代出路
鄂伦春族生态审美意识的衍生与文本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