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产业市场体系培育研究——以福州市为例

2014-03-30陈登源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福州市市场主体文化产业

陈登源

(中共福州市委党校 政治教研部,福建 福州 350014)

文化产业市场体系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助推器”。所谓文化产业市场体系是指文化产品、文化服务市场和各文化要素市场在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中形成的文化市场有机整体。既包括面向市场的各类文化产品市场、文化服务市场,也包括文化资本、产权、人才、信息、技术等文化要素市场。[1]经过几年的培育,福州市文化产业市场有了较大程度的发展,但与全国其他先进城市相比,市场化程度不高,规模效应不足,还没有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规范高效的文化产业市场体系,与文化产业的发展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主要体现在市场主体竞争力不强,文化产品同质性较高,文化资本市场总体规模偏少,人才总量严重不足、人才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因此,能否解决这些问题,健全和完善文化产业市场,培育文化产业市场体系就成为人们亟待思考的一个重大命题。

一、文化产业市场体系培育现状分析

经过几年的发展与实践,福州市文化产业取得较可喜的成绩,文化产业市场的培育也有了较大程度的发展,无论在市场主体培育、文化产品培育、文化资本市场培育和文化要素市场培育等方面都取得长足的发展,文化产业市场体系逐步形成。

(一)文化产业市场主体不断壮大

文化产业市场主体发展迅速且不断壮大,市场培育日渐成熟。所谓文化产业市场主体,是指从事文化商品生产、经营,面向市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和民事义务的公司、非公司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也包括个体工商户,即文化企业或企业主。[2]2013年以来,福州市开展了文化产业相关单位的核查认定工作。经福建省统计局核查认定,截至2013年5月底,福州市文化产业市场主体达到12 281家,数量位居福建省第一位,其中法人单位5 561家,个体6 720家。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福州市文化产业市场主体培育朝着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方向发展。文化产业市场主体集聚效应凸显,具有很强的号召力,构建较为完善的文化产业生态链,“形成了现代传媒业、动漫游戏业、设计创意业、工艺美术业、文化休闲旅游业、文化会展业、广告创意业等七大重点行业”[3](P51)。这七大重点文化产业发展呈现出集约式发展格局。

(二)文化产业文化产品总量不断上升,品牌日益凸显

从文化产品市场来看,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已逐渐培育出多门类、多样化的文化产品,文化产品总量不断攀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在不断提升,品牌日益凸显。截止到2013年9月底,福州市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达168.16亿元,同比增长22.89%,占福州市GDP的比重为5.9%,与2012年同期相比提升0.6%,对福州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11.11%。文化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达559.5亿元,同比增长36.61%。在文化产品总量上升的同时,文化产品市场培育日渐成熟,文化产品的品牌日益凸显,其区域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比如,福建神话时代数码动画有限公司全年生产动画达10 942分钟,居全国原创动画企业第二位。在2013年3月的第九届中国游戏行业年会上,网龙公司推出的产品《魔域》《猎龙战记》分别获得“优秀网络游戏”“最受期待网络游戏”。

(三)文化产业服务不断完善

从文化服务市场来看,文化产业服务不断完善。福州市集聚和整合各类文化产业及创新资源,加强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平台体系建设。一是发展一批文化科技企业孵化器。开办电视动画创作培训班,邀请了国内一流业界专家为企业授课,进一步提高企业原创能力。二是打造一批专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动漫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三坊七巷动漫体验馆。三是健全一批公共服务平台。扩展完善动漫公共服务平台,致力于版权交易、商务信息交流等相关产业服务。

(四)文化要素市场逐渐完善

文化要素市场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性条件,它包括资本、人才、技术、信息等文化要素。通过对这些文化要素的培育,推动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形成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产业市场体系。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福州市文化要素市场逐渐完善。比如,在从业人员方面。由于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良好的政策环境,吸引大量社会人员参与文化产业建设中,使得文化产业从业人员数量在逐年增加。截止到2013年6月底,福州市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达24.76万人,同比增长为44.72%。在技术方面,强化文化技术创新,激活技术要素市场的活力,为培育优质文化产品提供技术支撑。为此,政府依托福州市软件园、福州市高新区的优势基础,聚集动漫游戏、新兴多媒体等新型文化业态,培育一批文化高新科技企业,建设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创造出科技含量高的文化产品。

二、文化产业市场体系培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福州市文化产业市场体系经过多年的培育,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但与文化产业的发展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市场主体竞争力不强,大企业、龙头企业尚需培育

文化产业市场主体总体规模不大,布局相对分散。大企业、龙头企业在行业中所占比重偏低,致使整个行业处于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与经营上面,产业集约化程度较低,具有辐射力广、带动力强的“旗舰”企业以及影响力大、吸引力强的知名文化企业品牌尚未形成,给文化产业市场主体的良性发展带来极其不利的影响,致使文化产业市场主体竞争力不强。因此,大企业、龙头企业尚需跟踪引导、扶持和培育。从行业来看,演艺娱乐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数量多、规模小,缺乏大规模、上档次、高品质的龙头骨干企业,造成低水平恶性竞争,制约演艺娱乐业发展水平的提高。从2012年福州市文化产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来看,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的企业仅3家,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的企业数量占福州市文化产业总量的比例不足1%,大部分企业全年主营业务收入在50万元以下,占比达63.4%。从2012年福州市文化产业从业人数分布情况来看,从业人员在20人及以下的企业居多,比例达82.9%,从业人员在21人~50人之间的比例为10.8%,从业人员超过100人的企业比例较低,不足3%。

(二)文化产品差异性较小,品牌产品尚需培育

文化产品是文化产业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文化产业的深化发展,文化产品的供给能力在不断提高。目前有的文化产品还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尤其是原创的产品供给不足;有的文化产品虽大量生产,但还不能迎合消费者的真正需求,造成产品流通受阻。主要是文化产业市场产品结构不尽合理,文化产业市场主体无法提供品种多样、内容差异、层次丰富的文化产品。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缺少个性化,产品差异性较小,文化产品相互之间的可替代性强。[4]而且产品主要是以数量取胜,同质化竞争严重,缺乏具有品牌影响力的产品。[5]正因为文化产品的原创供给不足,缺少品牌产品,致使文化产品在市场中所占份额呈下降趋势。截止到2013年6月底,福州市具有一定规模和竞争力的一些文化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出现了缓慢增长甚至负增长。比如,在动漫游戏业、福建网龙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0.1%;在现代传媒业,福建新华发行(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3.92%。

(三)文化资本市场总体规模偏少,投融资渠道尚需拓展

文化资本市场总体规模偏小,发育程度低,集中体现在形式单一、品种单一、结构单一等这几个方面。企业是市场的重要主体。但由于福州市文化创意企业规模较小,大部分是中小企业,存在产权不清、政企不分的现象比较严重,企业的主体地位残缺制约了福州市资本市场的繁荣与发展,致使资本的可交易性和流动性不强,从而使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陷入资金瓶颈。资本是发展文化产业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大量资本的支持。[6]但长期以来,文化产业市场资金来源主要靠政府财政投入为主,投资主体较单一,缺少多元化投资主体。同时投融资渠道不顺畅,尚未建立多渠道投融资体系。主要是受体制性、制度性障碍因素的影响,社会资本的产业进入壁垒较高,社会闲散资金难以向文化产业靠拢,急需资本扶持的文化企业只能望梅止渴,而外资由于在文化的市场准入方面受到限制,其资本的进入也受到一定的控制。[7]这就无法调动社会资本参与投资文化产业的积极性,使得文化企业难以筹集到所需要的资金,陷入投融资难的尴尬境地。

(四)人才总量严重不足、人才结构不尽合理,高端人才尚需培育

创意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突出创意、加快创意最关键的在于人才。人才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命脉。没有创意人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也就将成为无源之水。近年来,福州市政府重视文化创意人才队伍建设,采取产学研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一批骨干人才,但与文化产业发展的需求还有较大的差距,与其他行业发展相比,人才总量明显不足。截止2013年6月底,福州市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只有24.76万人,与北京、上海、杭州等发达城市相比偏少。同时,在人才队伍中还存在着人才结构不相协调的问题。一般文化创意产业人才数量太多,主要集中在传统娱乐业和经营性文化服务等方面,而创意设计人才、文化制造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数量太少,尤其是新兴业态专业人才就更少。[8]既具备文化专长知识又懂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偏少,尤其是高层次、高水平的专业人才和行业领军性创意人才偏少,这就使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优化失去人才支撑基础。

三、文化产业市场体系培育的具体对策

(一)强化大企业、龙头企业培育,打造文化产业市场主体的品牌

由于文化产业市场主体效益低下、社会地位不高,[9]必须强化大企业、龙头企业培育,使其不断发展壮大。积极推进文化产业资源整合和结构调整,引导优质资源向企业集中,着力解决文化产业市场主体“小、弱、散”的问题,形成文化大企业、龙头企业带动中小文化企业、文化工作室和文化创意自由职业者协同发展的局面,迅速形成文化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福州市政府整合全市文化产业资源,培育一批龙头企业,扶持一批文化集团,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增强福州市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比如,整合福州市三坊七巷、朱紫坊、上下杭等历史文化资源,组建福州市三坊七巷文化产业集团公司,打造集旅游、演艺、餐饮、购物等产业于一体的大型文化企业,在资源整合基础上推动福州市三坊七巷保护开发有限公司发展壮大。培育永鸿演艺连锁企业等行业重点文化连锁经营企业,力争福州市文化企业进入国家三十强、省级十强行列。同时,重视品牌战略,着力打造文化产业市场主体的品牌。以品牌扩大影响,打造一批有较大品牌知名度的工艺美术龙头企业,增强产业示范和带动功能,培育一批在海西地区占有较大市场份额的工艺美术市场。积极鼓励文化产业龙头企业加强对品牌的宣传和推广工作,实施品牌拓展计划,鼓励与支持有实力的企业与项目实施“走出去”战略,依托品牌,连锁经营,拓展市场。

(二)调整文化产品结构,强化文化品牌建设

文化产品是文化产业市场发展与繁荣的核心要素。目前文化产品批量复制现象严重,缺少原创性、个性化,导致文化产业市场流通不畅。因此,应调整文化产品结构,强化文化品牌建设。一是在产品结构上。应根据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调整文化产品结构,实施文化产品差别化战略,并借助文化技术要素,发展新兴文化业态,培育出品种多样、内容差异、层次丰富、科技含量高的文化产品,增强文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二是在产品品牌上。强化文化品牌建设,提升品牌影响力。树立文化品牌的国际营销理念,在文化产品开发时,要融入世界文明的元素,使我们的文化品牌引起国际社会关注与兴趣。[10]

(三)优化投融资模式,调整资本市场增量

资本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关键要素,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资本的有力支持,全面的资本融资体系将逐渐优化文化产业所有制结构,使文化产业朝着规模化、集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6]模式创新就是要挖掘模式的潜力,一方面给予发展最大的空间,另一方面给予发展最大限度的经验保证。[11]因此,福州市文化产业投融资模式要改变过去单一的政府投资,走向政府主导,民间、金融资本共同发力的新的模式。一是鼓励文化产业发行债券。支持有条件的文化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公司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方式进行融资。通过在担保公司和中债信用增进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等专业机构的增信服务,推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文化企业进入债券市场融资。二是加大金融机构信贷支持,进一步推广银政战略合作模式,推动金融机构根据福州市文化产业特点,完善评审机制,创新信贷产品。支持商业银行探索开展以软件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或以知识权质押作为重要担保方式的组合贷款,信用贷款以及其他非抵押类创新模式贷款。三是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制。为解决中小企业资金困境问题,政府应大力扶持担保机构的发展,支持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提供担保,对中小企业已获得省级投资和融资担保补助的,按照所获得补助金额的25%给予相应的配套措施,但最高不得超过50万元。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培育高端人才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育发展文化产业劳动力市场,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保障。培养和引进懂文化、善创意、会经营的高层次、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为此,实施“闽都文化名家带动工程”“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海内外优秀人才集聚工程”等重点人才工程,培养和引进一批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复合型文化人才、急需型人才。深入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和政策,注重人才引进团队化,加大力度培养和引进高层次、高水平创业创新人才和团队。依托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联盟与榕台高校闽台合作项目,招收台湾文化和科技的优秀人才。积极探索文化与技术、管理相结合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市场化程度高、社会责任感强的文化科技型企业、园区、平台,联动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专业人才实训基地,重点加快创新型、复合型、外向型文化科技跨界人才培养。加强与港澳台及国内外地区文化产业人才的交流合作,引进一批高端复合型文化人才,为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1]李康化.我国文化产业市场化发展的路径选择[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10):71-76.

[2]包国强.我国文化市场主体培育的路径选择[J].湖北社会科学,2011,(2):75-77.

[3]陈登源.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探析[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2,(8):51-54.

[4]王乾厚.我国文化产业组织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1):32-36.

[5]陈少峰.关于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思考[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7):77-81.

[6]张文霞.山西文化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2:36-37.

[7]杜广中,文化产业的投融资体制研究——论福建省文化产业投融资问题[J].东南传播,2008,(9):143-145.

[8]迟树功.调优文化产业结构研究[J].理论学刊,2012,(1):50-53.

[9]王国华.完善文化产业市场主体的方法与路径[J].思想战线,2010,(3):59-64.

[10]陈敬贵,王仲明.市场创新与文化产业发展研究[J].经济师,2011,(9):38-39,41.

[11]韩伟伟.陕西文化产业投融资模式优化问题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硕士论文,2010:27.

猜你喜欢

福州市市场主体文化产业
玉米市场主体售粮积极性提高
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 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
以生为本 立德树人
——福州市冯宅中心小学简介(二)
以生为本 立德树人
——福州市冯宅中心小学简介(一)
人民币汇率破7 市场主体应对有序
福州市老促会到连江拍摄电教片
三地实践:有效释放市场主体的活力
以生为本:互动中落实高效讲评——以“2018年福州市质检卷”为例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