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古代小说的出版问题

2014-10-10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名著出版社小说

张 泓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 社科部,浙江 杭州 311231)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将我国古代小说,尤其是元明清小说的艺术发展概括为几种小说类型的演进,将长篇小说分为讲史、神魔、人情、讽刺、才学、狭邪、侠义、谴责等八种类型,而将短篇小说分为明之拟话本小说与清之拟晋唐小说两类,并给每一类小说明确了其代表作。这次分类为元明清三代的小说发展勾勒出一个清晰的轮廓,在我国古代小说研究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此后的古代小说研究者大致继承了鲁迅先生的分类法,将讲史、神魔、人情、讽刺四类长篇小说及两类短篇小说的代表作称为名著,平时的研究工作始终围绕着这几部作品展开。同样,出版社的古代小说出版工作也是如此,各个出版社都争先恐后地出版这几部名著,在大家的眼中,似乎古代小说只有这几部。

根据鲁迅先生给每个小说类型划定的代表作,人们一般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儒林外史》及《聊斋志异》等作品称为名著,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这些名著的出版情况非常喜人。下面分别选取白话小说中的《儒林外史》和文言小说中的《聊斋志异》作为代表,看一下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出版数量。表1是笔者根据某藏书较全的图书馆所藏书籍统计而成,其中书籍包括原著、插图本、绘画本、儿童本等各种不同版本,大致可以了解出版社的出版情况。

因为题材的原因,《儒林外史》在名著中的出版数量是最少的,“四大名著”的出版数量远远超过此数,据杨牧之先生统计,在2008年一年中各出版社新出原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分别达56种,而原著《西游记》更是达62种之多。即便是出版数量最少的《儒林外史》,在2001—2012年的12年时间里,每年也有10余家出版社出版该书。

表1 建国以来两本名著的出版情况

我们再对同时期其他古代小说的出版情况做一个简单了解。《醒世姻缘传》被胡适评价为“一部最有价值的社会史料”,《子不语》则一度被称为“清代三大文言短篇小说”之一,可见这两部书是相当重要的古代小说,但此两书的出版情况和名著相比有天壤之别。新中国成立以来,《子不语》的出版仅为20次,《醒世姻缘传》稍多,为25次,之所以比前者稍多,是因为有学者认为该书为蒲松龄所作,可见其中还有名人效应在内。

21世纪和20世纪相比,名著的出版数量突飞猛进,如《儒林外史》就达五倍之多,《聊斋志异》也达三倍之多;但非名著的出版数量基本没有变化,如《醒世姻缘传》和《子不语》的出版情况都是持平,在现在每年有500多家出版社出版文学类书籍的情况下,一部还比较重要的古代小说每年没有一家出版社愿意出版。

我们再比较一下到底是哪些出版社在坚持出版非名著?而又是哪些出版社加入了名著的出版队伍?

例如《子不语》,20世纪由浙江古籍出版社、齐鲁书社等一些出版社在出版,21世纪则是上海古籍出版社等一些以出版古籍见长的出版社在出版,尽管也有一些边远的小出版社加入了出版队伍,但数量很少;《醒世姻缘传》也是如此,就笔者所能统计到的数据,出版过该书的出版社多为以出版古籍见长的出版社,比如: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浙江古籍出版社、齐鲁书社、春风文艺出版社等。而在名著的出版中,我们以2005年《水浒传》的出版为例,根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现代教育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延边人民出版社、朝华出版社、晨光出版社、中国和平出版社、南方出版社、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军事谊文出版社、哈尔滨出版社、岳麓书社、中华书局、陕西旅游出版社、延边大学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内蒙古大学出版社、连环画出版社、广陵书社、浙江文艺出版社等20余家出版社出版了该书,在这些出版社中,除了中华书局等极少数以整理古籍为主的专业出版社外,其他很多出版社读者闻所未闻。而出版的版本也各种各样,有所谓的青少版、注音版、绘画版、彩图版,甚至有所谓的最新版,令人一头雾水。

一些以前从来没有涉足过古籍出版的出版社纷纷加入古代小说名著的出版队伍,固然令人欣喜。20世纪80年代,文学是人民群众最广泛的娱乐方式,文学青年则是人民群众最推崇的一个群体,当时的文学类图书在国内图书出版市场所占的分量很重。进入21世纪后,文学类图书在国内图书出版市场所占的比重却是逐年下降。在此种不利情况下,名著的出版数量却以几何级的速度在增长,不能不说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的娱乐方式不断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其中影视对文学的冲击就非常大。但一窝蜂地出版名著,势必会带来一个重复出版的问题。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有学者提出这一问题,认为重复出版是一件劳民伤财的事情,会导致严重的浪费。30年后的今天,重复出版的问题不但没有解决,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特别是在古代小说名著的出版问题上,可以说达到了令人触目惊心的地步,据报刊介绍,2009年的上海书展,标题中含有“红楼梦”三个字的出版物共有171种,其他三本名著情况也大致类似,《三国演义》135种、《西游记》104种、《水浒传》71种。这种出版情况,用一种夸张的说法,就是“只有一个穷凶极恶的文化市场才能产生这么多急功近利的文化垃圾。”[1]

一些在一般古代小说出版过程中不见踪影的偏远出版社,蜂拥而上、争先恐后地出版名著,其冠冕堂皇的理由自然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市场,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但其真正的原因无非是经济利益的驱动,因为在当今出版社的评价体系中,只有利润指标才是真正的硬指标。

在计划经济时期,全国各地不同的出版社有不同的出版范围,各个出版社一般不敢越雷池一步,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化,新闻出版权限逐步放松,除了有关禁忌题材的图书需要专门审批外,其他范围的图书出版纷纷开放,这就导致一些原来从不出版古代小说的出版社,一窝蜂地开始向这一领域进军。而其中的很多图书编辑又心浮气躁、急功近利,根本不进行市场调研,不关注哪些古代小说才是读者欢迎的,他们选题的标准只有两个:电视放什么就出版什么图书、别人出版什么就出版什么图书,根本不想发挥自己的优势进行选题策划,而是跟在别人的后面亦步亦趋。

同时,21世纪初的10年,整个社会对古代小说名著的需求量非常庞大。

首先是因为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不断往城市聚集。随着楼堂馆所的大量兴建,各地纷纷建造了规模庞大的公共图书馆。图书馆馆舍面积的扩大,对藏书量的需求也不断增加。作为普通图书馆,在采购书籍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名著。

其次是大学扩招。从2002年开始,全国各大学纷纷开始外迁,大量建造新校园,成倍扩大招生规模。随着学生人数的迅速增加和大学图书馆馆舍面积的不断扩大,各大学图书馆对古代小说名著的需求量也在迅猛增加。

再次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有自己购买书籍的需求。老百姓买书无非买两类:首先是买热点书籍,比如2013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老百姓就纷纷购买莫言的小说;另外一个就是购买古代小说名著。

在上述几个原因的影响下,各个出版社抓住这个机遇,不加选择、乐此不疲地纷纷大力出版推出各种各样的“四大名著”,虽然是简单的重复出版,但也确实赚得盆满钵溢。

如果社会对古代小说名著的需求能够不断持续下去自然是件好事,但只要仔细观察就很容易发现,需求在迅速萎缩。原因很简单,各图书馆在几年的集中采购结束以后,对古代小说名著的需求量迅速减少。而个人购书除了受到其他艺术的冲击以外,更重要的是受到电子出版物的冲击。高科技的发展,使得当今的出版除了传统的印刷出版以外,还有了新的出版方式:电子出版;而阅读也相应地分为两种:纸阅读和屏阅读。近几年电子出版物不断涌现,因为其具有存储量大、检索方便等特点,甚至可以免费在网络上获取,所以它对出版社出版的纸制文学作品的冲击是致命性的。难怪有人会发出感叹:“难道纸阅读的末日就要到来了吗?”[2]个人如果仅仅为了阅读是很少再愿意购买纸质名著了,如果为了藏书则肯定要购买精品,这样,很多边远出版社出版的急功近利之作就很难再有销路。

有些出版社已经敏锐地发现这一问题,迅速地离开了古代小说名著的出版队伍。如果我们把新世纪古代小说名著的逐年出版情况作一个统计,会发现呈现的是一个抛物线,也即一开始每年递增,但到了某一个节点之后又开始逐年下降,而这一个节点就是2007年。有学者研究发现,“从1999—2008年历年图书出版的数量来看,所有类别的图书均在2007年达到了高峰值。”[3]同时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从2008年开始,电子出版物的数量却在不断增长。

老百姓已经把目光转向电子出版物,古代小说名著纸质出版物的需求在迅速地萎缩,但一些偏远的小出版社还把眼光聚焦在几部名著上,急功近利地不断炮制,而不管自己的出版物有没有收藏价值,其结果只能是路越走越窄。

综上所述,社会对古代小说名著一般纸质出版物的需求已经饱和,在这种情况下,各出版社特别是一些偏远小出版社如果再一味地盲目出版,结果是可以想像的。那么在古代小说的出版中,如何给自己谋取一席之地?

一是要扩大出版范围。古代小说浩如烟海,其中很多有很强的艺术价值。现在评价古代小说往往唯鲁迅先生马首是瞻,但因为客观条件的限制,很多古代小说鲁迅先生并没有阅读过,自然就不能给予公正的评价,如果我们再把鲁迅先生《中国小说史略》中的评价作为唯一标准,自然就有失偏颇。很早以前就有学者提出“悬置名著”的问题[4],在学术界如此,在出版界也应如此。作为一般的边远出版社,先“悬置名著”,集中精力出版一批古代小说,引起读者的注意以后,让读者自己对古代小说有一个正确的评价。须知出版也有一个迎合和引导的问题,“如何有效地培养与提高读者的审美情趣与欣赏水平则是极重要的综合性课题,在目前尤带有迫切性。”[5]

二是要树立浓厚的精品意识。“悬置名著”并不是否定名著的出版价值,如前所述,人民群众特别是年轻人已经很少为了阅读而购买纸质文学名著,他们购买的目的不是为了研究,就是为了收藏,这就要求出版社一定要把名著出成精品。正如卡夫卡所说:“古籍之所以经久不衰,是因为具有传承性。”[6]既然经过数百年历史的沉淀,已成为公认的名著,在出版时就不可再随随便便,而要考虑到它的传承性。应该由一些长期从事古籍整理、出版且实力较强的出版社,选取一些古代善本,精雕细琢,出版一些具有保存价值的名著。经过长期的打磨,把名著都出成精品,毕竟,精品是拒绝急功近利的。

当然,学术是天下之公器,也就意味着出版是天下之公器,各家小出版社自然有出版古代小说名著的权利。只不过在现在名著出版已趋饱和的情况下,选择从其他古代小说中挖掘有出版价值的作品,无论在社会效益还是经济效益上可能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1]韩寒.文化大国[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01280b0100fixk.htm l,2009-10-23.

[2]罗维扬.纸本书挽歌[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5.

[3]王洪武.2008年文学类图书的现状和走势[J].编辑之友,2009,(1):38-42.

[4]郭英德.悬置名著——明清小说史思辨录[J].文学评论,1999,(2):61-66.

[5]陈大康.古代小说研究及方法[M].北京:中华书局,2006:21.

[6]马歇尔·布鲁克斯.书的罗曼史[M].高桦,高飞,译.北京:新星出版社,2007:144.

猜你喜欢

名著出版社小说
内卷
我等待……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国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石油工业出版社
名著,我想挽着你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