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民币内外价值偏离现象研究文献综述

2014-03-30彭国富冯文芳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汇率现象人民币

彭国富,冯文芳

(1.河北经贸大学 研究生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61;2.河北经贸大学 数学与统计学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61)

一、引言

一般来讲,货币的价值包括对内和对外两种价值形式。其中,货币的对内价值就是该国货币的国内购买力,可由商品价格即国内物价来反映;货币的对外价值是指一国货币与他国货币的兑换关系,体现为一国的汇率水平。

按照卡塞尔的购买力平价理论,一国货币的对内价值与对外价值的变动方向应趋于一致,即货币对内贬值,其对外也应贬值,反之亦然。但自2005年7月我国实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的对内价值与对外价值却完全背离了卡塞尔购买力平价理论,在国内CPI一路提升的背景下,人民币汇率却在不断升值。统计资料表明,2013年7月相对于2005年7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累计上升了28.06%;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则由1美元兑换8.11元人民币提升到了1美元兑换6.166 3元人民币,累计升值达到了24%。

鉴于人民币内外价值偏离所隐含的诸多危害,伴随着人民币内外升值偏离现象日趋严重,国内外学者对该问题的关注程度也在日益增强,并就人民币内外升值偏离问题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形成了一系列成果。这些成果大体上可从人民币内外价值偏离现象的危害、产生的根源、形成的机理、应对之策等四个方面进行梳理。

二、关于人民币内外价值偏离的危害研究

人民币内外价值偏离的现象,是我国内外经济失衡的一个具体体现,该现象的存在,必将危害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也将给宏观调控带来障碍。

裴平、吴金鹏(2006)认为人民币内外价值的偏离,存在着四个方面的危害:一会减弱市场价格信号、引起国际价格投机、国内外市场上的套汇等负面现象,从而阻碍国内外市场的有机衔接;二会使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陷入两难的境地,从而降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史焕平,2007;田潇,2010;袁仕陈等,2011;张远为等,2012);三会诱发国际游资的冲击,为国际热钱留下套汇空间,致使国民经济随时可能成为外来冲击的对象;四会成为发达国家谋私利而迫使人民币升值的把柄,将使人民币成为外国经济调控的牺牲品。

袁仕陈、何国华(2011)还指出,人民币内外价值偏离将会夸大我国的名义经济增长水平和国民的名义收入水平,对内贬值将迫使国内需求不足,而对外升值却将引致投资过度;并且,内外价值偏离引致的国际资本大幅流入还将导致流动性过剩,形成资产泡沫,增大我国经济和金融风险。

此外,人民币内外价值的偏离还将造成资源的错误配置,同时高额的外汇储备面临的危险越来越严重,蕴藏的资产损失的风险随之加大,中国有陷入“美元陷阱”的可能(张远为等,2012)。人民币内外价值的偏离也将损害我国产品的竞争力,不利于出口企业的调整,使我国出口企业处于十分艰难的境地(史焕平,2007)。

三、关于人民币内外价值偏离现象产生根源的研究

人民币内外价值的偏离是一种不合理的现象,存在许多危害。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该现象的产生呢?

对此,我国学者给出的解释是内外经济失衡是导致人民币内外价值偏离的主要原因。例如,尹应凯(2008)将国内外经济失衡归结为人民币内外价值偏离现象形成的深层原因,并运用其所提出的“双效应——三阶段曲线”假说给出了系统论证,指出“替代效应”和“互补效应”的综合效应,最终决定了现实中的“通胀—升值”关系,并可用“三阶段曲线”来表示。

梁东黎(2009)关于人民币内外价值冲突成因的解释是基于一般均衡的,其分析了需求冲击、供给冲击以及需求和供给同时冲击所导致的物价和汇率的组合变化,认为在需求与供给冲击同时存在的条件下,如果需求冲击对物价的影响大于供给冲击,将导致物价上涨、本币升值的现象产生。

史焕平(2007)、王朝阳等(2008)、王文胜(2009)、李晓昌(2011)等学者均赞同人民币内外价值冲突是内外经济失衡的表现,但其带有一定的阶段性。贝多广、朱晓莉(2007)则指出,考虑到影响我国内外经济均衡的劳动力供应、出口导向型经济的转轨、内需提振以及经济的强势性等因素的变动趋势,人民币内外价值冲突现象的存在很可能具有长期性。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人民币内外价值冲突的解释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大家更加关注制度因素。例如,王绍锋、詹萌(2012)认为,人民币内外价值偏离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现行汇率制度缺乏弹性。他们通过建立VAR模型、采用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分析及方差分解方法对人民币内贬外升的传导路径进行实证分析后指出:央行为保持汇率的稳定所进行的外汇市场干预以及国外热钱的大量涌入,均会造成外汇储备增加,进而带来国内市场流动性过剩,最终导致人民币内贬外升。

袁仕陈、何国华(2011)的观点与之不同,他们认为:我国现行汇率政策和货币政策之间的矛盾不是人民币内外价值冲突的根本原因,只是一种现实表现。人民币内外价值的冲突是我国现行经济结构扭曲以及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中央和地方财税分割制度等方面存在严重缺陷所带来的必然结果。

裴平、吴金鹏(2006)也指出,人民币内外价值偏离的深层原因不在于我国近年来国际收支的持续顺差和国内物价的不断上涨,而在于长期以来我国外贸管理、资本管制和外汇交易制度等涉外经济政策的严重不对称性。

四、关于人民币内外价值偏离现象的形成机理研究

在理论上,关于货币内外价值冲突形成机理的研究,起源于购买力平价与现实相背离问题的研究。

早在20世纪60年代,巴拉萨(Bela Balassa)和萨缪尔森(Paul A.Samuelson)(1964)就在“一价定律成立于贸易品部门、工资跨部门均等化”等假设条件下,探讨了购买力平价与现实相背离问题,认为汇率决定于两国二元劳动生产率的差异。

肖继五、李沂(2009)运用利率、汇率和消费物价指数以及相关数据对人民币内外价值波动开展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从1994年至今,总体上人民币内外价值波动没有趋同性,表现出较为强烈的背离趋势,并指出这种背离是在我国经济增长远高于其他国家背景下“巴拉萨—萨谬尔森效应”的真实表现。

关志雄(2008)、李用俊等(2013)也指出,人民币对内贬值对外升值并存现象产生的机理,可以用中国与美国之间的劳动生产率变化与物价水平及实际汇率的关系(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来分析。由于中国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快于美国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人民币对外价值趋向于升值,同时中国可贸易品部门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引起非贸易部门的价格过快增长时,人民币对内价值贬值。

袁仕陈等(2011)认为人民币内外价值偏离的实质是内外经济之间的矛盾,体现为汇率和货币政策之间的冲突。从此视角切入,M-F模型的分析框架也可以用来解释人民币内外价值偏离的形成机理。

管涛(1997)基于M-F模型,从中找出了汇率与通胀之间规律性的东西,并在此基础之上揭示了1994年汇改以来人民币对内贬值、对外升值之谜:汇率低估的政策加上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和各项改革促使了出口和外资流入,从而导致国际收支顺差,外部的失衡最终促成了汇率升值,同时国内物价上调及本币对外大幅度贬值等价格因素引起了1994年的通胀。此外,分析指出购买力平价在短期内可能不存在,但在长期仍成立。

赵玉娟(2007)也在M-F模型的基础之上,根据我国的适用性对原模型进行了调整,分析了在人民币外汇变动、通货膨胀状况下,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及相应的均衡对策。

但由于M-F模型的假设前提过于理想,致使模型存在与现实偏离较远且解释力不强的缺陷,对此多恩布什(Rudiger.Dornbusch)(1976)在粘性价格的假设下,对M-F模型进行了扩展,构建了汇率超调模型;奥博斯特弗尔德(Obstefeid)和若戈夫(Rogoff)(1995,2002)在垄断和价格粘性发生在非贸易部门的假设条件下,对多恩布什的汇率超调模型又进行了修正,加入了随机因素和理性预期因素使模型更加贴近现实,从而提供了一个更为完整的分析框架。笔者认为,若能借助后两个模型(M-F模型的扩展)对人民币内外价值偏离现象形成机理进行分析,将会得到更为深入和透彻的结论。

五、关于人民币内外价值偏离现象的应对之策研究

基于人民币内外机制偏离现象的形成机理研究,许多学者也给出了相应的应对之策。根据袁仕陈等(2011)学者的研究,这些对策可从短期、中期和长期来加以归纳。

短期控制通胀并稳定汇率以治标。首先,应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来控制通胀。王朝阳等(2008)、王文胜等(2009)也指出,当前首要的任务是控制物价上涨的速度,消除物价上涨的结构性影响。其次,应通过合理的引导投资、改变结售汇的外汇管理制度和进出口政策等来防止资本过度流入和人民币过快升值。毛红燕(2008)指出可以通过比例结售汇和意愿结售汇制来增强货币政策的自由度。张远为等(2012)认为应取消鼓励出口导向的优惠政策,同时有选择地利用外资,取消针对外资的优惠政策。

中期调整经济结构以治本。通过改革改变经济增长方式,促使消费、投资和出口“三驾马车”同时并重,并努力消除城市分割、金融市场分割的体制因素,引导各种资源向瓶颈产业和待发展地区自由流动。毛红燕(2008)同时指出应改善对外贸易结构,由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曹龙骐(2008)认为可以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来促进贸易结构的优化调整,从而缓解由于贸易顺差带来的突出矛盾。

长期完善市场机制以治源。应通过完善汇率形成机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利率市场化和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等,从根源上治理人民币内外价值的偏离。毛红燕(2008)指出完善汇率形成机制,就是要提高汇率生成机制的市场化程度,保持汇率机制的灵活性,加大汇率的波动弹性。贝多广等(2007)认为人民币可以考虑逐步在周边地区实现有条件的流通,同时通过周边地区的生产资料市场来拓宽人民币的使用渠道和定价作用,并指出人民币应该在国际化过程中逐步实现人民币汇率在更大范围内的自由浮动。

此外,裴平等(2006)认为,纠正人民币内外价值偏离的关键是逐步调整和完善我国涉外经济政策,并具体提出了“三步走”战略:第一步,通过扩大商品和服务进口、鼓励国内企业境外投资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等来缓解人民币外升内贬的双向压力;第二步,逐步消除我国涉外经济政策的不对称性;第三步,等到我国涉外经济政策不对称性基本消除时,应加大改革与开放力度,使我国涉外经济政策全方位地与国际接轨。

六、一个简短的评述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关于人民币内外价值偏离现象的研究是卓有成效的,关于人民币内外价值偏离现象的内在危害、产生的根源、形成的机理以及应对之策的研究是科学的、系统的,但也存在着进一步的研究空间。

首先,大多数研究多为理论分析,进行实证分析的研究较少,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几乎处于空白,且实证分析方法也较单一,这种实证研究与理论探讨的相脱节致使对人民币内外价值偏离现象的解释强度不够。

其次,由于众多文献分析的角度和方法不同,在内外价值偏离的根源解析上也说法各异,甚至出现了相悖的结论。

再次,人民币内外价值偏离现象可用“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来解释,也可用“经济结构的扭曲”“双效应—三阶段曲线”“内外经济发展失衡”等来说明。但人民币内外价值冲突形成的确切机制是什么,与此相对应的人民币内外价值调节机制又如何来建立,从众多文献中找不到合理的解答。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认为人民币内外价值偏离现象的存在是一种外部冲击效应,关于人民币内外价值偏离问题的研究,今后应在进一步做好冲击源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应放在形成机制和调节机制的研究上,在研究过程中应强调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我们相信,在广大学者的努力下,近年内关于人民币内外价值偏离问题的研究,将会取得长足的进展。

[1]Bela Balassa.The Purchasing-Power Parity Doctrine:a Reappraisal[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64:584-596.

[2]Paul A.Samuelson.Theoretical Notes on Trade Problems[J].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64,(2):145-154.

[3]Rudiger Dornbusch.Expectations and exchange rate dynamics[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76,84(12):1161-1176.

[4]Obstefeid,Rogoff.Exchange Rate Dynamics Redux[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5,103:624-660.

[5]裴平,吴金鹏.论人民币内外价值偏离[J].经济学家,2006,(1):93-99.

[6]史焕平.人民币外升内贬的成因、影响及对策[J].宏观经济研究,2007,(12):40-42.

[7]田潇.资本流动、外汇管制与人民币内外价值背离[J].管理评论,2010,(2):43-52.

[8]袁仕陈,何国华.人民币价值冲突:原因、后果与政策[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57-61.

[9]张远为,严飞.试析人民币内外价值偏离现象[J].商业研究,2012,(1):129-133.

[10]王绍锋,詹萌.基于汇率制度视角的人民币内贬外升悖论探源[J].求索,2012,(6):12-14.

[11]徐炜,黄炎龙.人民币内外价值偏离的实证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7,(6):54-59.

[12]尹应凯.购买力平价、人民币价值之谜与“双效应—三阶段曲线”假说[J].国际金融研究,2008,(11):163-167.

[13]梁东黎.物价和汇率的决定的一般均衡分析——对人民币“内贬外升”现象的解释[J].财贸研究,2009,(5):86-92.

[14]王朝阳,何德旭.“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解析[J].中国发展观察,2008,(5):45-46.

[15]王文胜,徐建卫.人民币内贬外升的“新货币现象”研究[J].财会月刊,2009,(8):30-31.

[16]李晓昌.人民币悖论与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选择[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1,(5):42-45.

[17]贝多广,朱晓莉.试析人民币对外升值与对内贬值并存[J].经济研究,2007,(9):32-47.

[18]肖继五,李沂.人民币内外价值波动:一个长期趋势的分析[J].经济经纬,2009,(4):39-42.

[19]关志雄.通货膨胀与汇率升值并存的分析——人民币对内贬值和对外升值的原因[J].世界经济研究,2008,(6).

[20]李用俊,赵曙东.非平衡性视角的人民币价值悖论分析[J].管理现代化,2013,(1):19-21.

[21]管涛.再解人民币对内贬值、对外升值之谜──对购买力平价汇率决定理论短期有效性的质疑[J].中国外汇管理,1997,(6):13-17.

[22]赵玉娟.人民币汇率变动、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有效性——M-F模型在我国的适应性调整及应用[J].上海经济研究,2007,(5):10-16.

[23]毛红燕.人民币对内价值与对外价值相悖的根源及宏观调控[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8,(7):28-31.

[24]曹龙骐.人民币升值过程中“新货币现象”剖析[J].深圳大学学报,2008,(1):73-77.

猜你喜欢

汇率现象人民币
怎样认识人民币
人民币汇率:破7之后,何去何从
人民币汇率向何处去
越南的汇率制度及其汇率走势
前三季度汇市述评:汇率“破7”、市场闯关
你不了解的人民币
走近人民币
100元人民币知识多
它们离“现象级”有多远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