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佬》的战争伦理与和平诉求主题

2014-03-30李书影

关键词:战争伦理

李书影

(淮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汤亭亭(Maxine Hong Kingston,1940-)是当代美国华裔作家的杰出代表之一,其成名作《女勇士》(The Woman Warrior,1976)使她在当代华裔作家群中处于领先地位,“成为当今在世的美国作家之中,作品被各种文选收录率最高、大学讲坛讲授得最多,大学生阅读得最多的作家之一”[1]11。《中国佬》(China Men,1980)是其又一代表作,曾被评论为“既忠于自己的族裔,又忠于女性主义”的作品。该小说叙述了从19 世纪中叶到20 世纪60年代诸多有关华裔美国人的公众历史事件,关注点是重现华人对建设美国的贡献,界定华裔的美国历史属性。近年来学界聚焦于作品中的中国神话改写、口承叙事策略、男性形象建构和族裔身份界定等方面的探究,对作家不惜笔墨描述的战争画面及其现实意义鲜有涉及。本文拟采用文学伦理学的批评方法,解读作品中“在越南的弟弟”一章有关近代美越战争和美日战争的残暴画面、民众逃避战争的千方百计和越南弟弟的从军经历,揭示战争伦理与和平诉求亦是作品的主题之一,从而揭示作家逐步走出少数族裔女性作家狭小的“自我复仇”和寻求身份的创作藩篱,发展成为谴责战争残暴行为,关注普世思想、颂扬人道主义的和平斗士。

一、战争的残暴画面

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强调“回到历史的伦理现场,站在当时的伦理立场上解读和阐释文学作品,寻找文学产生的客观伦理原因并解释其何以成立,分析作品中导致社会事件和影响人物命运的伦理因素。”[2]14对于作品中战争残暴画面的描述,作者首先从一个儿童的视角阐述其身处环境的所见所闻所听,揭示失去伦理道德约束的战争是如此无人性地、非理性地剥夺了人类生存的权利。“儿时一场电影,一部战争片,一部老式黑白片的记忆,“在一块长方形的亮光里——这长方形的大小取决于我在想像中离它的距离——男人们用他们一双双恐惧的眼睛从他们所处的大洞中往外窥视着。他们头戴钢盔,脸上黑黑的。人们拿着枪跑着,然后倒下,在地上爬着。爆炸让他们倒在地上,嚎叫着。我能看到他们的靴底。他们的脸和手都失去了血色。”[3]270叙述者跌跌撞撞地紧跟在母亲的身后,躲进了母亲的裙子里,与电影中的战士们一起尖叫着,以致电影院的洋鬼子引座员把他的母亲赶了出来,母子俩浪费了电影票的钱,但孩子从一种实实在在的恐惧中走了出来,并且从此头脑中产生了战争的幻觉。

战争期间的中文杂志上刊登的许多战争漫画也让叙述者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与残暴。“在另一组漫画中,一个敌人用刺刀捅死了一个老汉,血流如注。这种刀是装在长枪上的。有一个敌人把两个小婴孩抛到空中,另一个敌人用刺刀接住了一个小孩,另一个小孩则摔倒了地上,成了肉泥。一个穿着长筒靴的敌人用脚踩着孩子的头。孩子的母亲绝望地朝孩子张开双臂。”[3]274对抗共生伦理的战争不仅剥夺了一个母亲享有基本为人母的伦理身份,而且许多无辜的、未成年的孩子就此被剥夺了生存的权利。“还有一幅画中,一个身材魁梧的母亲样子极其痛苦,她的肚子又肿又胀,而她还在从一个坛子中喝着水。妈妈解释说,是日本人逼迫她一直喝水,直到肚子喝炸了为止。他们还站在她肚皮上又蹦又跳。”[3]274大人们还告知孩子,战争中日本人是如何折磨他们抓到的美国俘虏的,“他们把一个俘虏绑在柱子上,然后用刀在他身上又割又戮。他们还在俘虏腰部挖一个洞,然后把绳子系在大肠上。一个日本人装成很友善的样子,解开缚住他的脚和手的绳子。那个美国人就开始跑,绳子把他的大肠拖了出来,在他身后拖了很长。这些日本人哈哈大笑。”[3]274“善恶的概念是与伦理意识同时出现的。善恶一般不用来评价兽。而只是用来评价人,是评价人的专有概念。因此,善恶是人类伦理的基础。”[4]4可见,战争使人类丧失了伦理意识,成为无法辨别善恶的兽类,其行为像动物间的争斗一样不受任何约束。

从人类发展的萌芽时期到高度文明的当今世界,战争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历史现象,一直是人类社会集团之间为了一定的政治、经济目的而进行的武装斗争,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直到20 世纪初,《战争伦理》(The Ethics of Force)的出版,人类才开始理性地思考战争伦理的意义。“战争伦理主要论及战争如何受到道德强制,或者说,它涉及道德的进步如何影响到战争,以及战争为道德所窒息的条件是什么,为什么道德限定最后会发展为理性限定。”[5]88作品中日本人的残暴行径和自我放纵揭示战争使人类失去了理性,无视对生命价值的尊重,甚至致使人类听凭原始本能的驱使,从而在理性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人类进化的文明成果被摧毁,人又将回到兽的时代,这不仅不是人性的解放,而是人性的迷失。因此,战争需要战争伦理,确保只是双方或多方军人之间的竞争或斗争,而不是毫无原则、毫无人性的人类之间的自由屠杀,否则人类社会可能重返动物界的非理性状态。

二、逃避战争的千方百计

战争对人类生存权利和伦理意识的剥夺致使身处其中的人们认识到战争的本质。为了逃避兵役,远离灭绝人性的互相屠杀,他们不惜残害自己的身体。“梅蔡村有个农民知道自己将来会当兵,因为哪支军队进村,都会逼迫他加入自己的军队,否则就把他当敌人枪毙,所以他最好自愿参军。然而,护子心切的母亲对他说不需要他寄钱回家。农民说如果他明天早上参军的话,他必须在家睡一晚。当天夜里当他入睡后,他母亲用她的发簪把他的双眼抠瞎了。”[3]277 逃避兵役本来是很多人离开中国的首要原因。华裔们在国内听说金山没有战争,不会被侵略,政府也不会把男人或男孩抓起来送去打仗。然而历经千辛万苦到达异国之后,他们发现战争已经席卷了世界各地,自己还是逃避不了战争,还得去服兵役。人们都在想着逃避上战场的办法。硼砂、明矾、墨汁、老鼠药等等,还有人提议每天坚持一边吸烟一边跑完20 英里。叙述者的母亲使用此类减肥方法伤害了父亲的身体,致其因身体太瘦幸运地未通过军队的体检,但同时他的体重永远也不能增加了。其母亲总是说“我用毒药让他逃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现在这么多年我一直想用食物和药物让他变胖些,但是他就是不长肉。他的新陈代谢遭到了破坏;他吃得再多也长不胖了。”[3]280还有一些想要躲避战争的人选择背井离乡或隐退山林,“一些试图远离现实社会的人组成的车队从加利福尼亚驶向阿拉斯加;一群得克萨斯州出发的车队已经到了加拿大境内。有人住进了内华达的山洞、或加利福尼亚北部的森林中。有一户来自夏威夷的人家把家人的牙齿全部换成了人造金属牙齿,然后隐居到了一个秘密小岛上。有些家庭和朋友购买了船只,准备以大海为生。”[3]296

战争致使人们居无定所,生无所依。为进一步深化作品的战争伦理与和平诉求主题,作者还借用了中国家喻户晓的以战争为主题的典故和古诗,“花木兰被剑刺伤,鲜血染红了盔甲。岳飞的双手被反绑在身后,鲜血从他那戴着木枷的脖颈上流淌——杜甫在诗中还说生女要比生男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古来白骨无人收。他还在诗中描写过一个妇人把自己丈夫的头颅缝到他的尸体上。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3]276在“《离骚》:挽歌的故事“引子中,作者改写了中国的荷马,屈原的故事。“屈原生于虎年,曾是楚国的大夫。他曾进谏楚君不要与秦国打仗,但是楚君听信了好战者们的意见,结果吃了败仗。屈原,又名屈平,即和平之意”。[3]265尽管屈原看到整个世界都已腐败堕落,但他从未对他理想的政府与和平的世界产生过任何怀疑。“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这个世界已经变坏了,连一向可靠的兰花也变了样。”[3]267借古喻今,战争剥夺了无数的生命,伤害了无数的心灵,让人们流离失所,骨肉失散,和平是人们内心最真实、最强烈的诉求。

三、越南弟弟的从军经历

“军人的角色其实是双重的。作为武装人员,他必须尽忠尽责,以服从和忠诚为首要的道义责任;作为社会公民,他必须敢于坚持、伸张正义,除恶扬善,助人为乐,富于同情心。”[5]88在《中国佬》中,汤亭亭通过描述越南弟弟的从军经历,成功塑造了一名遵守战争伦理、满怀人道主义与和平诉求的理想军人形象。“他逃避不了被征兵入伍的命运。他没有任何身体残障;他没有结婚;他的工作也不是离开了他不行——所以他报名参加了海军,服役期为4年。空军更可能会投炸弹。在大海上,当他看到那些越南的老夫人们和孩子时,他不会心碎的。”[3]294但是,他下定决心在海军服役期间服从一切不让他直接杀人的命令。他不会去开枪杀人,也不会去揿丢炸弹的按钮,但是他会用船去运送用纳税人支付的钱买来的炮弹。假如他奉命朝人射击,那他宁愿擅离职守,到加拿大或瑞典去。但是自服役以来,他仍是一个和平主义者,只不过他不是在狱中而是在海军部队。他并不比那些在战争经济中留在国内的普通百姓多一份或少一份负罪感。”

但是,他从到了新兵集训营的第一天起,就没有了食欲。“新兵们排队齐步去吃早饭时,他就什么也不想吃了。他已吃不出什么菜好吃,什么菜难吃。连花生奶油、法式炸土豆条、巧克力都不好吃了。他已经失去了饥饿感。无论他多久没有进食,他的胃里也不觉得饿。”[3]298食欲在作品中是一个隐喻,暗示着战争剥夺了人类对美好的事物的向往。当航空母舰驶向了亚洲,他开始夜梦不断,吓人的梦境全部在陆地上。洗衣房中用来洗衣的大盆被放在那些尸体的下面。刚刚活捉来的女人和孩子躺在熨衣桌上,他们正在被肢解。尽管他认为这肯定是梦境,眨了眨眼睛,但是眼前的吓人景象并没有逝去。“他拿起一把剑向敌人砍去,把他们砍成碎片。敌人把他包围在中间。他咬着牙,发疯似的向他袭击范围内的任何人砍去。当他停下来,发现他也杀死了不少无辜者,他们都是他的亲戚。那些被吊死的人的脸也像是他的家人。中国人的脸,中国人的眼睛、鼻子、脸颊。他被吓醒了。”[3]304

后来,叙述者的弟弟由于语言能力强,被美国海军指挥官相中,意图送他到蒙特里语言学校学习中文或越南文。尽管他向往太平洋海滨的阳光、沙滩、红瓦、绿树以及继续求学的机会,但他最终谢绝了,他不愿意成为一个劝诱、折磨他人交代问题的审问官。在金银岛办妥了退伍手续,回家三年后,美国从越南撤回了军队。“又过了一段时间,人们在越南曾经做过的事情似乎没有了什么意义;而从前竟没有其他人能看到这一点;但是他的食欲却慢慢恢复了。他在越南战争中幸免于难。他没有被人杀死,而他也没有杀过任何人。”[3]320这个理想的军人在从军过程中一直恪守自己的伦理身份,具有强烈的伦理规范意识,一直保持着对战争本质的理性的认知,直到战争结束,仍保持着一名和平主义者的立场。“战争的主体也是道德的个体,其行为受道德的制约。一个具有人道主义思想的军官,比一个崇尚‘弱肉强食’的人更不易残杀无辜。”[6]22

四、结语

汤亭亭在1998年接受瑞典学者莫娜·帕尔斯的访谈时曾表示,自己的写作表达的是“一个和平主义者对战争的看法”[7]331。同时为防止作品被当作政治的宣传品,她努力琢磨语言的运作,为和平事业尽自己的一份责任和贡献。“荷马史诗教人生活准则,赫西俄德的神谱教人理解世界,希腊的悲剧教人遵守道德规范和维护伦理秩序,儒家经典教人为人之道,屈原的辞赋教人探索真理和追求理想。”[2]17《中国佬》深刻揭露了战争的本质,教人认识到战争泯灭了人性、残害了无辜者、剥夺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教人遵守战争伦理规范、维护人与人之间正常的伦理秩序、追求世界和平的理想。

[1]张子清.与亚裔美国文学共生共荣的华裔美国文学[A].中国佬[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1-28.

[2]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基本理论与术语[J].外国文学研究,2010(1):12-22.

[3]汤亭亭.中国佬[M].肖锁章,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

[4]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伦理选择与斯芬克斯因子[J].外国文学研究,2011(6):1-13.

[5]刘戟锋,曾华锋.战争伦理:一种世界观念[J].伦理学研究,2006(4):85-89.

[6]罗成翼,刘利乐.战争伦理综论[J].湖南社会科学,2012(2):21-24.

[7]莫娜·帕尔斯.与著名华裔美国作家汤亭亭一席谈[A].张子清,译.中国佬[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325-332.

猜你喜欢

战争伦理
未来战争我们最强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未来战争我们最强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被风吹“偏”的战争
谁是战争的幸运之子
他们的战争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
论《觉醒》中的伦理关系
从变译理论看翻译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