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知语言学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2014-03-30赵杨

关键词:理据范畴原型

赵杨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湖南 娄底 417000)

词汇学习是外语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D.Wilkins 指出:没有语法,人们不能表达很多东西,没有词汇,人们则无法表达任何东西。随着对词汇重要性认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把词汇看成是语言学习的核心问题,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要真正了解二语习得,就要从人类认知特点出发,将词汇知识与认知过程联系起来。从认知的角度来看,词汇习得是不断在新知识与学习者已有知识之间建立联系的过程。词汇或词汇知识的习得是一个由不同层面和水平组成的连续体,而不是一个“习得”或“未习得”,“知道”或“不知道”的简单二分过程。因此,词汇习得研究不仅要回答学习者“认识”哪些词,即词汇习得的数量,还应关注学习者“在多大程度上”认识这些词,即学习者词汇习得的深度和质量。本文将利用认知语言学的象似性理论和原型范畴理论为英语词汇的教学提供新的指导作用。

一、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加强英语词汇的学习

认知语言学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反对主流的生成语言学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每当一种新的语言学理论诞生后,随着它逐渐为人所知,必然会对外语教学产生影响,有的还会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一)运用原型范畴理论加强词汇学习

1 原型范畴理论概述

传统的范畴理论是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以唯理主义为理论依据,以二元划分为根据,是由必要和充分的条件联合定义的,范畴有明显的界限,范畴所有的成员具有同等的地位。这一理论在Ludwig Wittgenstein 提出新观点之前的2000 多年里一直占统治地位。随着语言研究和语言教学的不断发展,传统的范畴理论受到新的语言学理论的挑战。20世纪50年代,Ludwig Wittgenstein 通过对game 的研究,论述了范畴边界的不确定性、中心与边缘的区别以及隶属度,提出了著名的家族相似性理论(Family Resemblance)。近几十年来,家族相似性在西方语言学界得到广泛重视,在许多语言学著作中都能看到它的影子。Rosch & Mervis(1976)通过范畴归类等实验提出和完善了原型范畴理论。根据“原型理论”,一个范畴不是由其成员共同具备的充分必要条件而界定的,而是由集合了范畴成员最多特征的原型和与原型有着不同程度的相似性的其它成员以及模糊不清的边界组成,即范畴的三个组成要素:原型、其它成员及边界。原型是范畴的典型成员,与其它范畴成员享有更多的属性,因此,它是范畴的核心成员,其它成员依据与原型成员相似性的多少分别位于范畴的不同位置,构成范畴的边缘成员。从最典型的成员到最边缘的成员,其所具有的家族相似性是递减的。因此,范畴成员的隶属存在等级性,在一个范畴中,不是每个成员的资格都是相等的。而且,某一范畴与另一范畴虽然存在边界,但这一边界是模糊的,某一认识对象可能完全成为一个范畴的成员,而另一认识对象可能部分划在该范畴内,两个范畴的成员可能有共性存在。因此,范畴的界限具有模糊性、开放性和向心性。20 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提出了类典型基本层次范畴理论,发现许多范畴都是围绕一个原型而构成的。

2 重视基本范畴词汇教学

范畴与范畴化是认识语言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范畴指的是事物在认知中的归类。我们看待和观察周围世界时,范畴每时每刻都与我们同在,与我们观察的方式同在。判断事物是否归入某范畴,不是看它是否具备该范畴成员所有的共同特性,而是看它与其类典型之间是否具有足够的家族相似性。在诸多词汇的意义延伸和变化之中,某些具有显著特征的词可构成基本层次范畴。在此基础上,有更抽象、更具概括性的高层次范畴词;在基本层次范畴之下,有较具体、概括性较弱的低层次范畴词。高层次范畴、基本层次范畴、低层次范畴构成了词汇等级结构。Rosch (1976)指出,基本范畴词汇是最先被幼儿习得的指称事物的命名性词语,在指称事物中非常有用,而且人们在指称事物时更习惯用基本范畴的词语。根据Brown(1958)的研究,当人们在交流中使用事物的名称时,最为便当的办法还是使用事物范畴的紧凑形式,即基本范畴的名称,而非复杂的特有或变体名称。Berlin et al.(1973)研究发现,人们对动、植物王国以范畴进行划分,每个范畴都有自己的名称,且范畴之间形成了五个等级的层级关系,如下所示:a.Unique beginner:plant(植物),animal(动物)b.Life form:tree(树),bush(灌木),flower(花)c.Generic name:pine,oak,maple,elmd.Specific name:Ponderosa Pine,White Pine,Jack Pinee.Varietal name:Northern Ponderosa, Western Ponderosa。(Clark & Ckark,1977:528)各层次之间是相互排斥的,它们之间没有重叠之处性和最为紧凑,它们被称为基本层次范畴词汇。梁晓波对基本层次范畴词语的使用做过这样的问卷调查:假设一名同学被邻居家的一条灰色的德国杂交狼狗咬伤了,如果你替该学生向老师请假,你会怎么说?参加问卷调查26 名同学中有19 人(占73%)提供这样的答案:“同学被狗咬伤了”,而不是具体提到“德国狗”或“德国狼狗”。从动物这一大范畴来说,我们可按以下层次划分:动物→家养动物→狗→狼狗→德国狼狗→灰色德国狼狗。从这一结构层次中,狗就处在基本层次范畴词汇之列。由此可见,在日常语言交流中基本层次范畴词汇所起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在词汇教学中应优先重点考虑基本词汇的教学,以基本词汇为习得中心任务,适当兼顾上下位词汇,充分发挥基本词汇的作用。此外,无论是基本词汇的教学还是上下位词汇的教学,要把重点放在词汇的典型意义上,要恰当处理好以边缘意义出现的词汇的教学问题。

3 重视多义词的教学

根据原型范畴理论,一个词的所有相关的词义中,有一个意义是其他意义的原型,其他意义都是在此基础上延伸或辐射出来的。因此,在讲解词的时候应重点讲解词的原型意义,培养学生根据上下文来推断词义的能力,这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下面以解静莉所举的“open”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1)open a parcel or an envelope(打开包裹或信封)在这个词组中,open 是指:把紧闭在容器内部的东西露出来。它的两个语义特征是“access to the interior”(获得进入)和“closed container”(紧闭的容器),这两个词组中的意义应该是最接近“open”语义范畴的原型了。

(2)open the door or the lid(开门或开盖子)这是英语常见的两个词组,房子和某物就像是个“closed container”,具有相似性,只不过要依靠某个途径(如门等)才能到达里面。这类词组的意义突出了从外到里的方式方法。

(3)open a zip or open a knife(拉开拉链或拔出小刀)在拉链没拉开或小刀没拔出之前,都类似于封闭的容器,这组词组强调移动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4)open an exhibition(开展览会);open a road(开通了一条路)如果说前三个例子还有类似容器包围着,那么这两个词组(展览会为露天时)就失去了这个语义特征,但是它们保留了“access to the interior(进入)”的含义。

(5)open a discussion(召开讨论会);open a debate(召开辩论会);open a conference(召开会议)这一组词组的意义已越来越抽象,因此脱离原型也越来越远。词组中的三个名词是抽象的概念名词,已不是原型中的“container”,而是一种“process(过程)”,这里“open”也改变了原义“把紧闭在容器内部的东西露出来”,而是提供一个机会,使人们“进入”相互交流自己的思想的过程中。“open”保留下来的义项被用于隐喻一种基于此义但又有巨大差异的表示思想交流的动作。但不管怎么说,将包裹里的东西、信封里的信、展览会里的展品、路中的通道显现出来与表白自己内心的想法之间是有共同之处的。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看到open 是一个由数个表面上不相关联的意义构成的多义范畴(polysemy),但是它有一个共有的“意义核心”(meaning core)。可见,认知语言学原型范畴理论为英语学习者提供了阐释这种关联的途径,使学习者了解词义的发展规律,对词有更深的认识,从根本上提高词义学习的能力。

(二)运用象似性理论加强词汇学习

1 象似性理论概述

认知语言学兴起后,语言的象似性特性开始得到重新认识,很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和论述。国外已经就象似性问题召开了数次国际性专题研讨会,出版了众多的论文和专著,研究范围从词法、句法拓展到了语言学史、符号学以及文学等领域。国内对该领域的探索也已经由最初的理论引介走上了创新研究的路子,并取得了不少成就。象似性理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唯实论,柏拉图认为名称可以揭示事物的本质,每一个字母都是模仿事物一定的性质的。目前,“象似性”概念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张敏指出:语言的象似性指的是感知到的现实的形式与语言成分及结构之间的相似性。王寅给“象似性”下的定义则是:符号在音、形或结构上与其所指之间映照相似的现象。虽然诸多学者给象似性下了不同的定义并作了不同的分类,但语言符号和人的经验结构或其指代的客观世界之间的“相似”关系是不容否认的。学者们发现,不仅在句法层面,而且在语音、词汇、词汇意义的变化、构词乃至篇章的组织都受到象似性规则的制约。

2 象似性理论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象似性的提出给语言教学带来了一场革命,尤其对我国的英语词汇教学具有深远意义。词汇教学一直是英语教学中的难点也是重点。大部分学生认为他们在阅读、听力和写作中出的问题与生词有关。要真正的掌握好生词,我们可以从词的理据入手,更透彻的了解词义。陆国强指出,对英语词汇来说,词义与事物或现象的名称之间没有必然联系,但大量词语的意义和形式、语义和语音之间存在种种不同程度的关联,这种现象称为“词的理据”。词的理据可分为语音理据、形态理据、语义理据和词源理据。英语中,绝大多数词是有理据的。所以,词的理据对英语词汇习得有重要影响。在英语中,已经有许多词语的意义可以直接从其源头找到理据。如,breakfast,understand 都是源自古英语的复合词,它们具有词源特征,fast 有“斋戒、禁食”之意,breakfast是break one's fast ,即“开戒”,后引申为“吃早饭”,understand 原义为“stand among”,据说,在人群前接受提问的人,如果问题答对,他/她就可以站到人群中去,故引申为理解。再如,美国前总统克林顿(Clinton)和白宫前实习生莱温斯基的性丑闻暴光后,克林顿多次在媒体和国会发誓自己是清白无辜的。今天,Clinton 一词已成为普通名词,用来指“说假话或作伪证的不诚实的人”。可见,词源的理据性也是英语发展和演变的一大特征,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折射历史并与历史共进的特性。具有语音理据的词为拟音词,其中一部分是直接模仿自然界的自然声音,如人、动物或与某一种事物相联系的声音而产生的。(1)摹拟人声:chatter(喋喋不休)、chuckle(嘿嘿地笑)、giggle(咯咯地笑)、snigger (窃笑)、grumble(嘟嘟囔囔);(2)模拟动物声:cock-a-doodle-doo(鸡打鸣)、baa(羊叫咩咩)、moo(牛叫哞哞)、miaou(猫叫喵喵);(3)摹拟物体声:crack-crack(of rifles)、(cars)vroom(轿车呜呜)、(doors)bang、(engines)chug;(4)摹仿金属声:clash、clank、clink、ting、tinkle、clang;(5)摹仿水等液体声:fizz、sizz、splash、splosh、bubble、sizzle、drizzle。此外英语单词元音长短、发音口形、重读音节也常含有某种语音象征意义。如:sad、glad、happy、like、fly;发音口形短促的元音往往表示细小的事物或短促的动作。通过归纳语音象似性特点来教授英语词汇无疑会使原本枯燥无味的词汇学习变得乐趣无穷,简单易记。词的形态理据涉及派生词、复合词和混成词等。如后缀-ist 表示从事某种职业的一类人,因此很容易地理解许多诸如此类的词汇,如psychologist,geologist,numerologist 等;复合词unicom(united + communica-tion)联通;flextime (flexible +time)上下班较自由的弹性工作时;smog (smoke +fog)烟雾;混成词常见于英语新闻报道中,这种构词法创造的词新颖、生动简练,但词义也很难懂。语义理据,是指词汇的意义的变化是有一定的方式、沿着一定的方向的。如Black sheep 害群之马,the apple of one's eye 掌上明珠等;blue-collar/white-collar worker 类比构成gray-collar worker(灰领工人,指服务行业的职工),pink-collarworker(粉领,指女性职业工作者);比如,用“金钱”域中的概念表达时间,从而产生了“spend time,save time,afford time,borrow time,give me some time”。这就要求学习者既要熟知词的本义,又要了解该词的各种相关性特点。

象似性理论使词汇系统的规律性更加明显化,对英语词汇习得有很大的启示作用,英语学习者应该接受理论的指导,加深对象似性理论的理解,以这个理论为依据,不断研究语言符号的理据性关系,将语言形式与所表意义之间的内在联系加以语义分析和认知解释,形成有组织的系统,便可大大加深对语言的理解。

二、结束语

词汇学习不仅意味着增加词汇数量还意味着加深词汇学习的深度和质量。在语言学习中只注重对形式的学习和掌握而不去理解各种理据规律的“死记硬背”的方法不可取。,英语词汇学习的最终目标是学习者要认识并掌握词汇的系统性和规律性。因此,词汇学习是一个非常烦琐的项目,我们要积极运用认知语言学的新成果,更加积极主动地对待词汇学习,从而减少词汇记忆的枯燥性,提高英语词汇的习得效果和效率,大大提高语言学习的投入和产出比,培养自主能力,从根本上提高语言能力和运用水平。

[1]Berlinet al.General principles of classification and nomenclature in folk biology[J].American Anthropologist,1973,75,214-242.

[2]Clark,H.H.& E.V.Clark.Psychologyand Language.[M]New York: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INC.1977.

[3]Rosch B,Mervis.The Effect of Context on the structure of Categories[J].In Cognitive Psychology 19(15):346-78.1976.

[4]Wittgenstein L.Philosophical Investigations [M].Transl.AnscobeZndedG M.Oxford:Blackwell.1958.

[5]Wilkins D.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M].London:Edward Arnold,1972.

[6]梁晓波.认知语言学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2):35-39.

[7]陆国强.现代英语词汇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3.

[8]王寅.Iconicity 的译名与定义[J].中国翻译,1999(2):22-23.

[9]解静莉.原型范畴理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J].英语教学研究,2006(10):8-10.

[10]张敏.认知语言学与汉语名词短语[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理据范畴原型
批评话语分析的论辩范畴研究
正合范畴中的复形、余挠对及粘合
包裹的一切
Clean-正合和Clean-导出范畴
从理据出发展开高品质评价——以《谏太宗十思疏》为例走进文言文深处
《哈姆雷特》的《圣经》叙事原型考证
论《西藏隐秘岁月》的原型复现
英语中爱情隐喻及其认知理据分析
原型理论分析“门”
全译繁化机制的内涵、理据与类型